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施加辛 《云南地质》2006,25(1):106-107
亚洲珠宝联合会翡翠商会成立大会暨翡翠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9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一次高水平、高层次的专业会议。会议由中国珠宝首饰中心及亚洲珠宝联合会主办,广东省揭阳市阳美集团承办,云南翠祥缘珠宝商行协办。全国各省市170余人参加。云南14人与会,是各省参会人数最多。  相似文献   

2.
3.
1979年10月11—13日,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日本雪冰学会秋季大会安排了“亚洲冰雪研究现状讨论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施雅风、助理研究员黄茂桓应邀参加并分别作了“中国山岳冰川研究若干成果”和“中国季节冰雪研究若干成果”的报告,讨论会后放映了中国影片《世界屋脊》。日本学士院院长和达清夫教授和日本雪冰学会会长吉田顺五教授分别接见了首次来访的中国同行。  相似文献   

4.
《浙江地质》2008,(8):1-1
自上世纪末开始,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铁、锰、铬等黑色金属矿产,铜、铅、锌、铝、镍等有色金属矿产,金、银、铂、钯等贵金属矿产,铊、铟、镧、铈等稀有金属矿产,钾盐、硫、磷等化工矿产,国际价格持续走高。以原油为例,1998年世界油价平均每桶不足10美元,1999年开始一路上涨,到年底前超过25美元。2000年世界油价持续高位震荡,全年平均油价每桶为28.53美元。2004年初,国际油价突破40美元/桶关口。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日本在不同时期根据国际油气市场结构的变化而采取的相应的油气政策,重点对日本的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物资源机构的职能、石油和液化石油气的储备体系、油气自主开发和能源外交政策,以及最新颁布的<新国家能源战略>作了介绍和分析.最后结合中国油气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梁慧 《地质通报》2009,28(2-3):300-306
总结了日本在不同时期根据国际油气市场结构的变化而采取的相应的油气政策,重点对日本的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物资源机构的职能、石油和液化石油气的储备体系、油气自主开发和能源外交政策,以及最新颁布的《新国家能源战略》作了介绍和分析。最后结合中国油气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梁慧 《地质通报》2009,28(203):300-306
总结了日本在不同时期根据国际油气市场结构的变化而采取的相应的油气政策,重点对日本的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物资源机构的职能、石油和液化石油气的储备体系、油气自主开发和能源外交政策,以及最新颁布的《新国家能源战略》作了介绍和分析。最后结合中国油气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地质公园因其珍贵的地质遗产、独特的风景景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吸引更多的普通人加入到地学旅游的行列。然而,地质公园必须以"科普"作为地学旅游的基础,使游客真正体验富有科学内涵的旅游乐趣,才能成为他们增长知识、  相似文献   

9.
日本列岛是晚古生代以来洋、陆沿活动陆缘汇聚及南来地体拼贴的产物,在日本海中新世张开以前曾是亚洲大陆的一部分,因此其历史对于完善东亚显生宙后期的构造演化记录是极为可贵的。本文在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1)日本列岛主体是中亚造山带沿走向的延伸,记录了从朝鲜半岛向南中生代亚洲大陆的增生历史。中朝克拉通的东界应在它的西面经图们江带弧形转折后沿朝鲜半岛以东南下。(2)从锡霍特阿林到菲律宾,亚洲前沿以侏罗纪为主的消减-增生杂岩也可能在闽粤沿海的大片中生代火山岩下面发现;长乐-南澳变质带可能相当于巴拉望或西菲律宾地块并与日本的黑濑川带有关。(3)日本学者有关飞骅边缘带是秦岭-大别缝合带向东延续的论述,提示该带可能是中亚和秦岭两个造山带向东延续的复合,中朝和扬子陆块在它以西依次尖灭。  相似文献   

10.
“亚洲深部构造图”是《亚州陆海大地构造图》的基础图件之一.“亚洲深部构造图”给出,在不同的壳体中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深部构造处于明显差异的状态,在不同的壳体现处于相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区域,深部构造状态有明显的共性。这反映不同壳体里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是地球动力学的结果.在亚洲区域深部,存在两个可能的物质流汇聚带:特提斯带和环太平洋带。存在一些可能的物质流发散中心.其中大陆区的最大发散中心位于中亚。西藏高原由于位于北面的中亚发散中心(向南)和南面的印度洋北部发散中心(向北)的深部物质池蠕动聚合,形成了独特的构造区。由于西藏深部物质流聚合以南北向为主.东亚岛弧带深部物质流聚合以东西向为主,在亚洲东部古陆上形成了东经105°左右的横桓在此洲大陆中部的南北构造带。这些特征,构成了亚洲区域的主要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1.
12.
<正>Over the past decade, energy-related carbon dioxide (CO2)emissions have steadily increased worldwide, reaching 33.4 billion tons in 2019. Most climate scenarios suggest that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 is critical for the reduction of direct CO2 emissions from industrial processes and the use of fossil fuels in power generation,industrial activities, and fuel conversion. Consequently,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面临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和水生态等多重水问题,其实质是治理危机。解决中国水问题的核心是治水模式的转型,并以此促进治水目标的实现。要突破水问题经常反弹的治水困境,必须充分吸取国内外河湖治理的经验教训,以实现"河长制"为契机,改变经验治理、分散治理和末端治理的现状,坚持"政府主导、一龙牵头、多龙协同、多规合一、一功多能、科技引领、系统治理、精准施策"的思路。在水问题治理进程中,不仅要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还要认识人和人类精神活动自身。水科学必须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机融合。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治水理念,确立科学的治水模式,强化科技引领与支撑,推行区域水问题综合治理,实现生态河湖建设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4.
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山环境污染问题及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宝山矿是一座大型多金属矿床。目前,在该地区有国家和地方以及个体等多家矿业单位进行开发,由于长期开采对周围水土中释放了大量重金属和酸性废水,从而破坏了自然环境。本文根据该矿床的矿山地质环境和污染现状,认为矿山在进行规划、布局和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自然条件对环境的自然净化作业,即矿山的尾砂坝应建在碳酸盐岩地层区,矿山的废渣、废石、废水尽可能地在上游碳酸盐岩地区多停留,以减少重金属和酸性废水对下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保险将风险予以转嫁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设置地质灾害保险独立险种是保险业的趋势。岩溶塌陷是六大地质灾害之一,我国可溶岩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其中尤以西南各省岩溶较为发育,岩溶塌陷发生频繁,导致房屋坍塌破裂,土地下陷,交通路线受损,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财产生命安全。对于岩溶塌陷造成的损失,发达国家已经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保险体制,而我国在岩溶塌陷保险方面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本文对佛罗里达州的塌陷保险体制从立法、确定评估指数到判断灾后损失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对我国岩溶塌陷保险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彭令  殷志强  金爱芳  杨贵才  李展辉 《地质通报》2023,42(12):2156-2164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监测与观测地球系统各圈层及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要素对自然资源管理决策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梳理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自然资源相关网络的建设思路及站点部署、监测与观测内容指标、技术方法、新型装备等,总结国际经验与启示,即注重地球系统科学框架下的系统监测与综合观测,提升标准化长期连续监测与观测能力,加强天-空-地立体化协同式监测与观测。分析中国自然资源相关监测网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不足,提出建设国家自然资源监测网络的初步构想,以期为中国自然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科罗拉多河水权分配历程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婷  郑航 《水科学进展》2015,26(6):893-901
为把握和吸取科罗拉多河近百年来水权分配的规律及经验,对科罗拉多河在美国境内及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水权分配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归纳,重点阐述了各条约及措施的背景、目的、内容及相互联系.从科罗拉多河水权分配历程可以看出,流域水权的保障是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协同发展的结果,同时应考虑自然条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国际环境等综合因素;在水权条约的框架下,灵活的市场机制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应对水资源供需变化的有效方式.科罗拉多河水权分配历程对于中国国际河流水权维护及国内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20.
构造沉降作为盆地成因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盆地成因的解析。本次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内5口典型探井的多期不整合所代表的的剥蚀厚度进行恢复,结合去压实矫正模型以及平均密度、平均古水深等参数的确定,较为精确地刻画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不同构造单元自早寒武世至今的构造沉降特征,同时结合裂谷盆地瞬时拉张模型、裂后热坳陷模型以及前陆盆地挠曲模型对构造沉降曲线进行了模拟,对盆地成因进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寒武世—中生代末期主要由早古生代沉降旋回、二叠—三叠纪沉降旋回与侏罗—白垩纪沉降旋回组成。其中岩石圈热冷却作用引起的沉降贯穿全地质时期。早古生代沉降旋回中,中寒武世的加速沉降主要体现在盆地南部,沉降机制为岩石圈伸展减薄,中奥陶世马家期为全盆地尺度的加速沉降,沉降机制仍为岩石圈伸展减薄。二叠—三叠纪沉降旋回中,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为该旋回的加速沉降期,该期加速沉降具有多幕裂陷的特征。侏罗—白垩纪沉降旋回中,中侏罗世盆地南部处于缓慢沉降期,沉降机制为岩石圈热冷却作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除伊盟隆起,盆地整体处于加速沉降期,沉降机制为前陆盆地引起的挠曲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