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粒滩相与藻坪相沉积--鲁西地区中寒武统张夏组剖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鲁西地区中寒武统张夏组岩石的各种沉积特征表明:①华北地区普遍发育的鲕粒沉积在许多地点和层位是受海平面和水流条件变化影响的异地沉积物,而并非原始的“滩”。不同地点的鲕粒沉积具穿时性,一般由东和南向西和北层位逐步抬高,而并非同一时间的产物,即它们属同性相,而非同时相;②在鲕层中不同结构的鲕粒在一起,是由于沉积过程中不同地方的鲕粒相混合造成的,可称“沉积混合”,有的是在沉积稳定后受差异成岩作用的影响而造成的,可称“成岩混合”;③鲕粒沉积之后普遍为一套藻沉积,基本组分是Eiphyton,它处于潮坪环境,即藻坪。其中潮渠和干裂较发育。藻沉积的类型有藻斑块,藻丘、叠层石,个别地点发育藻礁;④由于海平面和潮流条件的频繁变化,使藻坪外或藻坪间的鲕粒沉积与藻坪沉积相互交替;⑤张夏组上、下段中鲕粒的形成环境不同,前者主要是较弱扰动条件下的产物,后者主要是较强和中等扰动条件下的产物;⑥综合沉积环境分析归纳出主要沉积相带的基本展布状况,由近陆向外海依次是:潮坪相-受局限水域(或泻湖)相-潮汐坝相-开阔浅海相。  相似文献   

2.
勐糯铅锌矿矿物组合较为简单,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矿和闪锌矿,脉石矿物以方解石、石英和重晶石为主;矿石结构可分为沉积成岩期的原生结构、成岩后生期的交代充填结构、构造期的应力作用结构及表生期的氧化残余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沉积成岩特征构造及后期改造作用形成的构造;成矿期次可划分为沉积成岩期、成岩后生期、构造期、表生氧化期四个期次。  相似文献   

3.
郭福生 《沉积学报》2004,22(1):136-141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是晚石炭世威宁期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包括两种组分在同一岩层内相互混杂形成混积岩和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形成混积层系。藕塘底组是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产物,剖面结构具有下细上粗的岸进序列。混积岩形成于滨岸浅滩环境,由沿岸流和回流将河口或滨岸海滩的石英砂带到滨岸浅滩和潮坪相碳酸盐沉积区混杂而成。具两种混积层系类型,即浅海滨岸环境中砂岩与碳酸盐岩互层、河流相碎屑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互层。研究表明,混合沉积成因属“相混合”,主要受区域构造隆升、全球海平面上升和盆地水介质条件特性控制。区域海平面周期性变化和岸进序列可能是华夏古陆强烈隆起的结果。作者还讨论了混合沉积的分类和命名,将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层相互交替构成的互层和夹层组合称为“混积层系”,并建议将“混积岩”一词用来表征两种组分相互混杂这种特殊沉积事件,而不用作具体岩石名称.  相似文献   

4.
一种特殊瘤状灰岩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瘤状灰岩的成因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中一种认为与碳酸盐结核有关,另一种则认为是差异压实所为,再一种则认为是同沉积作用形成。然而,广西德保县都安下泥盆统达莲塘组发育的一种特殊的瘤状灰岩却因其产状貌似通常意义的砾状灰岩而使得人们将其误认为砾状灰岩。作者通过对这套“砾状灰岩”的沉积岩石学、生物化石、古构造等特征的研究,发现该“砾状灰岩”既不是沉积作用形成,也非同沉积构造作用形成,而是首先在闭塞的台内洼槽环境中形成同生和成岩碳酸盐结核,然后差异压实作用导致地层表面强烈地凹凸不平或地层整体的不均匀性 (致使强度降低 ),最后在印支期的穹隆形成过程中由于翼部的剪切、弯滑、弯流作用,致使结核发生转动、移动而形成今天所见的“砾状灰岩”。因此都安“砾状灰岩”实为瘤状灰岩,它代表的是闭塞、贫氧的 (台内洼槽 )沉积-成岩环境,是沉积成岩和构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邱柱国 《矿床地质》1987,6(1):68-78
沉积矿床的形成过程,可明确地划分为同生作用、成岩作用与后生作用等三个矿化阶段。现在所见到的沉积矿床,主要是最后矿化阶段改造的结果。根据沉积矿床所经历矿化阶段的不同和表现强度的不同,作者将沉积矿床划分为四种成因亚类:(1)沉积同生矿床;(2)沉积成岩矿床;(3)沉积成岩-后生矿床;(4)沉积后生矿床。产于沉积岩和沉积矿床中的青灰色微细均粒菱铁矿系成岩作用形成,米黄色或淡黄色的粗至巨粒的成分较纯的菱铁矿系后生作用形成。它们都不是同生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粘土是铝土矿的主要伴生矿物,本文论述了中国红土型及古风化壳型铝土矿床中粘土的类别、产出状态和垂向及侧向演化规律。认为铝土矿中的粘土矿物主要是风化壳中继承性粘土,它经历了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及后生或表生作用的长期地史演化。是铝土矿成矿的直接物源,大量事实证明1:1型粘土可以转化为三水铝石或一水硬铝石及勃姆矿;同时也可见到2:1型粘土→1:1型粘土→铝土矿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李忠  高剑 《古地理学报》2016,18(3):424-440
完整认识盆山沉积系统,这是古地理重建研究的必然趋势,其中从构造稳定区到构造活动区的特征源汇体系解析是重要环节。塔里木块体北缘活动区存在与“泛非”造山事件有关的岩浆和变质记录,但与这一特征构造-热事件有关的碎屑沉积记录以往在塔里木块体北缘及邻区却鲜有报道。主要针对塔里木块体北缘泥盆纪-石炭纪砂岩样品,文中开展了碎屑锆石原位地质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下石炭统野云沟组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以新元古代中-晚期为主体,与“泛非”造山事件的持续时间较为一致,且此类沉积记录在该地区也是首次大量发现。相应的碎屑锆石的εHf(t)值几乎全为负值,是古老陆壳熔融的产物。而野云沟组之下和之上的砂岩碎屑锆石均无“泛非”造山事件的明显信息。研究认为,泥盆纪南天山洋向南俯冲,导致塔里木块体北缘发育岛弧体系;至早石炭世维宪早期南天山洋盆闭合,相关块体拼贴-碰撞作用致使该区构造古地理转变,与“泛非”造山作用有关的结晶基底隆升和剥露,并成为野云沟组主要物源。晚石炭世随海平面上升和沉积超覆,塔里木块体北缘与“泛非”造山事件有关的结晶基底剥露终止。综合对比区域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数据发现,研究区其他显生宙地层中(除上奥统桑塔木组外)均未记录到明显的与“泛非”造山事件物源相关的碎屑沉积,可能说明现存的塔里木块体受“泛非”造山构造-热事件影响的范围有限,另一方面也说明相关基底岩石的剥露主要出现在早石炭世以及晚奥陶世。这些信息的揭示对于认识塔里木块体北部古生代古地貌、碎屑源汇体系与构造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长龄  陈新邦 《沉积学报》1997,15(4):165-168
《矿物学报》1995年第4期发表了何宏平的“天然烧变高岭石中水铝英石发现”一文。该文用核磁共振谱中-79.0×10-6附近的谱峰,认为该信号来自水铝英石,而不是来自Al-Si尖晶石。这种说法较合理,因刘长龄早就阐明偏岭石在成岩阶段由水铝英石变来。但是我们不同意“天然煤烧变高岭石经后期水化作用变成水铝英石”的观点,而主张“水铝英石是沼泽相原生沉积的;在成岩作用中转变为偏岭石不是煤烧的,有一些理化性质与变高岭石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为一套陆源碎屑沉积体系,其中广泛发育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储集体,是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聚集成藏的主要场所。但由于陆源杂基的充填以及成岩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的改造,大部分砂层储集性能都较差而无工业性储集意义。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孔隙成因的分析,提出在局部层段集中分布的孔隙性砂岩,其孔隙主要为次生溶蚀成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由同沉积期火山作用形成的、分布于砂岩层中的火山碎屑组分的成岩溶蚀是次生溶孔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同沉积期火山作用控制了该区上古生界主要砂岩储层的发育和分布。中基性火山作用由于能提供较多的“易溶组分”,从而控制了次生溶孔发育的较高渗透性砂岩储层的分布; 而影响更为广泛的酸性火山作用则主要形成以蚀变高岭石晶间孔为主的低渗透性储层。  相似文献   

10.
碎屑岩层序地层与成岩作用时空关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岩作用与层序地层学在沉积地质学内是两个分支学科.文章叙述了碎屑岩层序地层与成岩作用关系,指出层序、准层序界面、海(湖)侵和最大湖泛面附近,及在低位体系域、海(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等地层层序条件下,成岩作用包括成岩自生矿物的形成组合(如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黄铁矿、高岭石、海绿石、磁绿泥石)、假基质形成、机械粘土充填、粒间孔隙演变等均有明显差异.原因主要是由于层序地层控制成岩作用的类型与时空分布:①碎屑组分.包括沉积盆地内外碎屑组分类型与比例;②孔隙水化学条件;③有机质存在与作用;④特定地球化学条件下沉积物存在的时间;⑤古气候条件.层序地层与成岩作用时空关系模式,将层序地层界面、体系域与成岩作用、储层性质的演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扩大了预测砂岩储层能力,使储层预测更具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荥巩煤田大峪沟矿段深部铝土矿床是最近找矿突破发现的一个大型铝土矿床。该铝土矿床成矿时代为早二叠世,成矿物源主要为古陆铝硅酸岩风化物,少量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风化产物,成矿环境为潮坪-沼泽环境,由长期的沉积间断、特定的岩相古地理环境、构造变形和表生风化作用共同控制着矿床的形成;上石炭统本溪组是铝土矿形成的含矿岩系;海湾泻湖相沉积环境是铝土矿床形成的有利条件;下古生界奥陶系、寒武系古岩溶侵蚀面是铝土矿形成的有利场所,古岩溶侵蚀面洼地及漏斗是铝土矿的定位空间。大峪沟矿段铝土矿床成因模式属于"古陆风化+碎屑和化学沉积";成矿机制为机械和化学分异。含矿岩系底部铁质风化壳/铁质黏土岩为碳酸盐岩风化形成,铝(黏)土矿来源于铝硅酸盐岩。大峪沟深部铝土矿床的发现为河南省寻找深部铝土矿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位于遵义铝土矿带中部的后槽矿区,受NE-SW向岩溶盆地控制,溶盆内分布有众多形态各异的中、小型溶洼、溶坑和溶沟,在这些溶蚀洼地中,沉积了下石炭统九架炉组的铝土矿含矿岩系。其中主要有似泥石流沉积、沼泽、泥炭沼泽沉积和洪泛漫流沉积。似泥石流沉积物与沼泽、泥炭沼泽沉积物多次交替重叠,构成了多个沉积旋回,表明沉积环境发生过多次周期性变化。似泥石流沉积和洪泛漫流沉积,是形成铝土矿的主要沉积作用。洪泛漫流沉积形成的、覆盖全区所有溶蚀洼地的铝土矿体最为重要,称为"主流面状矿体"。"主流面状矿体"形成之后,本区原始的红土风化壳物质向九架炉组铝土矿含矿岩系沉积物的转变阶段即告终结。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形成,主要是在各种溶蚀洼地中陆相复合沉积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论铝土矿床成因及矿床类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铝土矿全部是风化作用形成的,无一例外。地球上含铝(含少量铝质也可以)岩石在适宜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风化成红土矿物,包括铝土矿物及少量粘土矿物、含铁矿物及少量含钛矿物等风化壳铝土物质(红土铝土物质)。第四纪以前的古风化作用形成的是古风化壳铝土物质(古红土铝土物质),迁移就位以后便形成风化壳铝土矿床(红土铝土矿床)。深埋地下经过成岩变化,再随地壳抬升进入地壳浅部,或地表的叫古风化壳铝土矿床。我国98%是古风化壳铝土矿床,即国外所称的喀斯特铝土矿床。由于其迁移就位方式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风化壳和古风化壳(亚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新安县郁山隐伏铝土矿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中明 《地质与勘探》2012,48(3):421-429
[摘 要]通过对河南省新安县郁山铝土矿床成矿时代、成矿物源、成矿环境、控矿因素等分析,认为郁山铝土矿床成矿时代为早二叠世,成矿物源主要为古陆铝硅酸岩风化物,少量为豫西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风化产物,成矿环境为渑池泻湖东北边缘的潮坪-沼泽环境,由长期的沉积间断、特定的岩相古地理特征、构造变形和表生风化作用共同控制矿床的形成。认为郁山铝土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三期五阶段冶:“三期冶包括铝土矿体就位、埋藏、改造保存三个成矿时期;具体可划分为“五阶段冶,包括物源准备和搬运、同生、成岩、后生、风化和表生五个成矿阶段。提出了郁山铝土矿矿床为“古陆风化+碎屑和化学沉积冶的成矿模式。其主要成矿机制为机械和化学分异。  相似文献   

15.
遵义川主庙铝土矿产于下石炭统九架炉组的中上部,以矿体形态呈漏斗状和“小而富”为其主要特征。研究表明,铝土矿的赋存富集受古岩溶漏斗和沉积环境的制约,基底页岩是形成铁铝质风化壳的母岩,矿床是在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的早古生代碳酸盐岩侵蚀面上发育起来的,即在有利的古构造、古地理和古气候条件下,首先经过红土化,后经搬运再沉积而形成的。矿床成因类型划为古风化壳型并地堆积铝土矿床,其成矿时代归属早石炭世大塘期旧司时。  相似文献   

16.
冯跃文 《地质与勘探》2012,48(3):471-478
[摘 要] 河南三门峡市贯沟铝土矿属喀斯特型铝土矿。研究区内地层发育相对完全,除上奥陶统、 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地层缺失外,从太古界到新生界均有出露。铝土矿层主要产出于中石炭系本 溪组下段。矿石以鲕粒和隐晶质结构为主,少量碎屑结构。矿物学分析显示,铝土矿矿石的主要组成矿 物有硬水铝石、锐钛矿、伊利石,另外,还包括少部分高岭石、锆石等。硬水铝石呈隐晶质结构组成矿石 的基质,少部分呈现细小的板状、长柱状形态。锐钛矿存在两种形态:第一种是锐钛矿与硬水铝石二者 同期形成;第二种锐钛矿以脉状穿插在硬水铝石组成的基质中,形成稍晚于硬水铝石。伊利石主要呈鳞 片状集合体形态组成矿石的基质。锆石主要分散在硬水铝石组成的基质中。进一步研究发现:硬水铝 石电子探针分析显示晶体中存在Fe、Si 和Ti 等其它元素,其主体呈隐晶质与锐钛矿密切共生,指示硬水 铝石主要为简单的成岩结晶成因。矿石中的锐钛矿和硬水铝石共生,互相包含和穿插,反映大量的锐钛 矿是成矿期或成岩期结晶形成。对风化作用中形成的伊利石主要由云母转化而形成,该过程中矿物结 构并未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7.
遵义铝土矿的分布及对基底的依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庆  朱成林 《贵州地质》2007,24(4):278-281,286
遵义铝土矿主要分布在乌江两岸,成矿远景区面积3000余km2,包括了后槽、仙人岩等大、中、小型矿床(点)共32处。均为铝土矿底板的粘土页岩经风化后原地堆积或近距离搬运后的产物。其沉积或堆积作用,与基底的古岩溶溶蚀坑、(洼)密切相关,并使铝土矿沉积在平面上或纵向上都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其矿床成因类型属于古风化壳型岩溶坑(洼)沉积铝土矿床。根据成矿地质特征分别建立了高铁铝土矿和低铁铝土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周方 《矿产与地质》2010,24(3):241-244
靖西堆积型铝土矿,就是指其境内赋存于上二叠统合山组底部古风化壳型铝土矿(亦称原生铝土矿),在新生代的表生条件下,遭受长期性的岩溶作用和红土化作用,使原生铝土矿剥蚀、崩落、迁移,同碳酸盐岩的溶蚀残留物堆积于岩溶洼地、谷地中或缓坡上的一套含铝土矿的堆积组合物。堆积型铝土矿主要分布在以石炭系、二叠系下统地层为基底的岩溶洼地及缓坡地上。堆积铝土矿体的形成、规模、含矿率、矿石质量受原生沉积铝土矿体、岩溶洼地大小、矿源层所处位置、地形地貌及地层等因素控制。峰丛洼地是堆积铝土矿最主要的分布区段;原生铝土矿体规模越大,则形成的堆积铝土矿体规模越大;含矿洼地封闭性较好,则矿体厚度大,含矿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新安县郁山铝土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瑞申 《地质与勘探》2012,48(3):479-486
[摘 要] 郁山铝土矿矿床是豫西典型的隐伏铝土矿床,本文以西郁山矿段为主较系统阐述了矿床 地质、矿体和矿石特征等。矿体赋存于本溪组铁铝质泥岩建造中下覆马家沟组岩溶特征控制矿体的形 态,矿体深部延伸受架子沟背斜及断层控制,其上覆地层控制矿体的埋深。矿体厚度空间变化大,A/ S 与含铝岩系厚度及矿体厚度相关性很小。矿石以鲕粒和泥晶结构为主,少部分具有“砾中鲕冶结构,显示 矿床形成过程中的风化与搬运的复合过程。矿石主要含铝矿物是一水硬铝石(42%~88%),其次是粘 土矿物(高岭石和伊利石);黄铁矿、菱铁矿较普遍分布于下部矿石中,显示矿石形成于还原性沉积洼地 中。铝土矿共伴生有益矿产和元素价值大。本文对进一步研究河南省隐伏铝土矿床有较重要参考意 义。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的铝土矿赋存于石炭系本溪组中,按成矿物质来源可分为原地型和异地型两种类型.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与古风化壳的地形形态有关.矿床规模、矿体形态、矿石质量主要受奥陶纪-石炭纪之间的侵蚀间断时间、侵蚀间断面形态及距古陆的距离控制.滨海-湖-沼泽相是铝土矿形成的有利环境.陕县-新安一带是寻找隐伏型铝土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