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快离子导体的离子电导率很高(大于1×10-3Ω-1&3183;cm-1),电子电导率很低(小于总电导率的1%)。它的一个重要应用是作固体电池的电解质隔膜。已知的离子导体不下千种,而快离子导体却为数甚少,锂的快离子导体则几乎尚未发现。从研制高能量密度电池的角度考虑,锂的快离子导体是关键材料,这是近几年来对探索锂的快离子导体给予极大重视的原因。在锂型快离子导体中,Li3N是研究得最多的材料,室温下多晶片的离子电导率为6.6×10-4Ω1&3183;cm-1(B.A.Boukamp and R.A.Huggins,1978),但分解电压太低(~0.45V),稳定性差,不可能在电池中应用它。 相似文献
2.
金属矿床的原生分带问题,是近代矿床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这个问题,正如研究矿床地质方面的其他自然规律一样,对指导找矿勘探工作有很大的实用意义。自从1907年司泼尔(J.E.Spurr)提出金属矿床分带原理以后,五十多年来,不少矿床学者曾先后提出了这种或那种理论来解释分带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研究矿物的晶体结构与其光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这是结构光性矿物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如何把矿物晶体结构中原子的性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应用到晶体光学中,有效地定量地解释矿物的光学参数,从而又推动晶体光学进一步发展,这是矿物学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早在1924年布拉格就注意到方解石与文石光性的差异,并用晶体内部电场的理论进行解释。帕伯斯特(A.Pabst,1973,1974)在研究两个碳酸盐矿物的折射率时,根据布拉格的方法,计算了它们的折射度,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叶大年(1974)在论述具有氖型结构离子的化合物的折射率时,指出矿物的折射率取决于电子层结构和核电荷,而不是取决于原子量。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中已发现的硫酸盐矿物主要是表生作用和热液后期的产物,均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对于硫酸盐化合物来说,由于其结晶条件相似,那么,各种离子(或离子团)在不同的硫酸盐化合物中是否占有大致相同的体积。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论述了37个氧离子作最紧密堆积的矿物,指出其平均折光率与结晶构造的定量关系。推导出“法扬斯常数”。阐明轻元素Li,Be,Na,Mg,Al对折光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別;而第四周期的“重”元素如Ca,Sc,Ti,Cr,Mn,Fe都使折光率增高,这是与这些离子失去4s和3d电子有关,尤以失去3d电子对折光率增高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矿物受到热力与动力作用,相应地发生结晶、重结晶与变形两个方面的变化,产生出多种型式的变质结构。依据变质结构的特点,矿物本身的变化和共生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分析多期变质作用的期次、顺序,也可以鉴别结晶作用与变形作用的先后关系,因此能够通过这种研究来复原变质地体的变质变形历史。本文研究河北省迁西县太平寨地区及附近各地的古老变质地体的变质结构特点,并研讨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点探讨了南黄海柱状沉积物中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组成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沉积柱中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无机氮的影响较弱,这可能跟本区受径流输入的陆源物质的影响较弱有关。上层样品(0~10 cm)中长链正构烷烃占优势,奇偶优势显著,反映了陆源高等植物贡献;藿烷、甾烷的组成则显示该段样品中有机质具有较高的热成熟度;且姥鲛烷(Pr)/植烷(Ph)比值大于1.0,指示沉积环境以氧化为主,这相对不利于海洋源有机质的保存,从而凸显了陆源有机质的贡献。在10~20 cm之间,沉积环境由相对偏氧化向偏还原过渡;20 cm以下表现为强还原性的沉积环境,有机质成熟度较低。中、下层样品中正构烷烃多呈现双峰分布,短链烷烃具有一定的偶奇优势,这可能主要跟海洋浮游生物、藻类及微生物的贡献有关。与渤海烃类化合物的沉积记录进行对比,发现渤海沉积柱中烃类化合物主要跟历史时期不同来源物质的输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而南黄海沉积柱中烃类化合物的特征则主要反映了沉积环境和微生物作用对有机质的埋藏保存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种常见的岩体结构——板裂结构及其力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岩体结构观念的提出对岩体工程地质和岩体力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岩体结构类型划分方案已经提出了许多,已有的岩体结构划分原则主要是岩体破碎程度。谷德振、孙玉科等曾提出过岩体结构基本单元是:结构面和结构体。1977年底谷德振教授曾提出过,碎碎带应作为一种岩体结构单元问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由于前人在自然界没有找到过金的硫化物,因此硫金银矿(Liujiyinite)[1]以及沃登堡矿(据Uytenbogaardtite译音)[2]的相继发现,引起了矿物学家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12.
13.
副硫锑钴矿是硫锑钴矿(CoSbS)的一个同质多象变体。1970年由卡布里(L. J. Cabri)等人发现于加拿大安大略州,他们对该矿物进行了化学分析及X射线粉晶分析等研究。测得该矿物属斜方晶系,a=5.764,b=5.952,c=11.635,空间群为Pbca,Z=8。 相似文献
14.
有关银星石的矿物学工作,不少学者作过研究,但对其化学式、晶胞参数等有不同看法,对于空间群的判定亦未作详细叙述。本文通过银星石晶体结构的测定认为该矿物属斜方晶系,空间群系 C2v9-P(c2)1n而非 D2h16-Pcmn,共化学式为 Al3(OH)3(PO4)2·6H2O,每个晶胞中含有四个分子。同时文中也对银星石的物理性质作了较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湖北地质学院X光实验室 《地质科学》1974,9(2):117-132
索伦石是1961年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矿物。成分为CaO·SiO2·H2O,是人工和天然的含水硅酸钙矿物中CaO∶SiO2∶H2O=1:1:1的唯一一种矿物,因此索伦石结构的测定对了解这一类矿物的晶体化学当有助益。 相似文献
16.
17.
在研究五次对称和准晶体时发现,晶体是在原子分布方面具有“分数维”结构的物质,这在科学上是首次发现。通过这一研究,把作为现代晶体学起点的有关准晶体的科学与作为数学新分支的“分数维”学联系起来了,产生了一些新思想和新概念。这些概念在研究物质结构上将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李四光早年曾提到过,在构造模拟实验中把曲率考虑进去,对大区域构造研究可能具有某些重要性。但这种实验的作法及意义,五十年来少有研究。当地壳曲率的实际重要性不明确时,由局部平面模拟结果无限制地外推到全球构造体系,无疑会产生误差。我国秦岭-昆仑纬向构造体系横跨40°左右,显然这里地壳不是弹性平板梁的受力状况,而是更接近于弹性薄壳。 实验表明这种推断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