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消浪护岸角度,研究景观尺度红树林空间结构动态变化,提出了红树林丰度、红树林空间分布均匀度、红树林岸线比重和高效护岸红树林面积比例4个指标及其计算方法。以广西北部湾(不含七十二泾)为研究区,采用航空图像和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提取1960/1976年、1990年、2001年、2007年和2010年的红树林空间分布和海岸线信息;通过GIS叠合分析,计算各个海湾的4个指标,对研究区各个时期的红树林空间结构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2010年,茅尾海、丹兜海和珍珠港的红树林丰度最高,钦州湾外湾、防城港西湾和北仑河口的最低;1960/1976~2010年,大多数海湾的红树林丰度由高变低,但北仑河口和茅尾海的红树林丰度呈低、高、低的变化,廉州湾的红树林丰度呈高、低、高的变化,丹兜海的红树林丰度逐渐升高,英罗港的红树林丰度基本保持稳定。红树林丰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红树林面积逐期减少,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围垦、盐田和养殖塘及海堤建设、城市发展、港口码头建设等导致海岸线长度发生了变化;22010年,金鼓江口和茅尾海的红树林空间分布最均匀,大风江口、英罗港和丹兜海的红树林次之,防城港西湾的红树林则高度集中;总体上,1960/1976~2010年,研究区大多数海湾的红树林空间分布表现为由高度集中或较集中向基本均匀发展的趋势,均匀度得到较大改善,人工造林、海堤和养殖塘及港口码头建设引起的红树林数量和空间分布变化及海岸线变迁,是红树林空间分布均匀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32010年,英罗港、金鼓江口和丹兜海的红树林岸线比例最高,防城港西湾和钦州湾外湾的最低;1960/1976~2010年,大多数海湾红树林岸线比例在小幅度上升,但一些海湾的红树林岸线比例表现为波动变化,金鼓江口则由高逐渐变低;红树林岸线比例变化原因较复杂,最主要的原因是原有自然岸线与红树林之间的滩涂修建了大量养殖塘,自然岸线变成了与红树林斑块接近的红树林岸线,故红树林岸线比例升高,其他原因包括人工造林、红树林毁损等;42010年,研究区高效护岸红树林面积比例为76.7%,绝大数红树林都具有良好的消浪护岸作用;1960/1976~2010年,珍珠港和防城港东湾高效护岸红树林面积比例基本上保持稳定;北仑河口、茅尾海、廉州湾、铁山港和丹兜海的高效护岸红树林面积比例波动变化;金鼓江口的高效护岸红树林面积比例由高逐渐变低;防城港西湾、钦州湾外湾、大风江口、北海东海岸和英罗港的高效护岸红树林面积比例由低逐渐升高;高效护岸红树林面积比例的变化趋势与红树林岸线比例变化趋势相同,其变化原因也基本相似,包括海岸线空间位置发生较大变化、人工造林和自然演变引起红树林斑块扩大及红树林毁损等。  相似文献   

2.
利用海岸线、红树林和近海围塘养殖等多个遥感专题信息产品,从岸线年均变化速率、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程度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海南岛1987—2017年的海岸线变化特征,并通过典型岸线类型变化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海南岛海岸带资源的影响。分析发现:1)海岸线长度总体呈稳定增长趋势。由1987年的1 655 km增至2017年的1 890 km,其中自然岸线持续减少,人工岸线急剧增长。2)岸线类型多样性降低,倾向性明显;而岸线的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由1987年的237.34增加到2017年的285.03,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变迁的干扰作用越来越明显。3)陆海格局变化特征复杂,整体呈向海扩张的态势。多种人为因素共同作用是导致岸线不断变迁的主要原因,人工养殖塘的开发使红树林湿地遭到侵占,生物岸线减少,港口建设、近海人工岛建设等引起砂质岸线等自然岸线减少。  相似文献   

3.
以辽东湾北部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77~2014年Landsat卫星的5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通过RS和GIS技术,分析研究区海岸线空间格局变化以及围垦区内外滨海湿地景观的演替路径与模式。结果表明: 研究期内海岸线长度呈波动增长且整体表现为向海扩张趋势。1985~1993年和2002~2014年是辽东湾北部区海岸带显著发生向陆侵蚀和向海扩张时期,大凌河河口西岸和大辽河河口西岸的自然岸线大量转为人工岸线。 围垦活动已经使研究区85%的自然滨海湿地转为人工滨海湿地和非湿地,景观破碎度不断增强,但在2002~2014年,芦苇、潮间带盐沼植被在围垦区外围逐渐生长,景观多样性持续增加。 在围垦区内部,传统的景观演替路径是自然滨海湿地-内陆盐植/芦苇-水产养殖/耕地-建设用地。然而,由于先进的围垦和快速脱盐技术,滨海湿地景观演替的路径不仅简化而且时间缩短。不同的围垦强度和方式显著地影响区域景观格局的演变。加强保护大辽河西岸由水产养殖到内陆盐植的逆向演替以及双台子河河口两岸的湿地区域,对于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玉凤  刘红玉  曹晓  郑囡 《地理学报》2010,65(11):1429-1437
景观健康研究是生态系统健康的新研究方向,两者区别在于研究尺度的选择。景观健康的标准体现在景观能否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湿地的西溪湿地公园,其可持续性表现在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两方面建立景观健康评价模型,运用GIS 技术使其空间化,揭示景观健康的空间差异性。结果显示:(1) 西溪湿地公园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和生态可持续性的空间分异明显,社会经济可持续性较好区域主要分布在公园边界区域,占整个公园面积的2.18%,而生态保护可持续性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公园内部,约占39.50%;(2) 公园景观健康较好的区域分布在公园内部区域,占公园面积的25.06%;较差的区域分布在公园周边区域,以公园南边界附近分布面积较大;(3) 景观健康状态与景观要素的功能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价值溢出能够有效地明确湿地公园建设的增值结构,在衡量湿地公园建设价值的基础上,对于厘清各种要素之间的价值关系和改善湿地公园资源再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从生态、经济和社会角度,构建湿地公园价值溢出体系,以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估算出2018年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价值溢出。研究结果表明,①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总成本为3 223.749万元,总收益为67 781.711万元,综合价值溢出为64 557.962万元,湿地公园每公顷投入14.016万元,能获得294.703万元的收益和280.687万元的价值溢出;②在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生态层面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最低,为10.19%,但是其收益和价值溢出占各自总值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3.10%和44.74%,生态管理、水文调节和生物多样性是影响生态价值溢出的重要因素;③经济层面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最高达56.09%,但是其收益和价值溢出占各自总值的比例则处于较低水平,仅为13.89%和11.78%,其中管理成本和直接经济收益是影响经济价值溢出的关键因素;④社会层面的成本、收益和价值溢出占各自总值的比例都较高,分别为33.72%、43.01%和43.48%,广告宣传费用和娱乐休闲收益是影响湿地公园社会价值溢出的主要因素;⑤湿地公园存在较大的价值溢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提升增强了价值溢出效应,在经济层面,由于湿地公园可到达性相对较弱和湿地保护的特殊性,限制了经济价值溢出的发展。基于成本收益视角,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估算湿地公园价值溢出,提高了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研究的综合性和可操作性,以期为湿地公园管理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6.
岸线是湿地生境独特的线性空间,传统做法倾向于硬质驳岸为主,硬质驳岸主要考虑行洪安全,忽视了湿地生境营造,造成湿地功能缺失。福建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中采用了松木桩自然式生态驳岸,既可保持良好的湿地生境,又可坚固驳岸,达到防冲刷和防侵蚀的作用。湿地岸线设计和施工应尽量运用自然形式,在水流冲刷和侵蚀大的岸线可采用松木桩自然式生态驳岸。  相似文献   

7.
以北海市红树林分布区为研究区,设置调查样地,采用灰色统计分析与美景度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北海市红树林景观美景度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样地中,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群落、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群落、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群落、桐花树+秋茄(Kandelia candel)群落、白骨壤(Aricennia marina)+秋茄群落、海漆群落(Excoecaria agallocha)、白骨壤+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群落、桐花树+无瓣海桑群落(Sonneratia apetala)、白骨壤群落的平均美景度值依次减小;北海市红树林景观美景度的影响因素为潮汐、鸟类活动、滩涂完整性、红树林与海堤结合状况和红树林斑块面积,其对红树林景观美景度的贡献率依次变小。  相似文献   

8.
正缅甸湿地资源极为丰富,其中红树林湿地和红树林种类尤为突出,据世界粮农组织(FAO,2007)统计,缅甸红树林湿地达50.3万hm~2,占全球红树林总面积的3%,居世界第6位。缅甸位于亚洲中南半岛,面积67.9万km~2,是亚洲较大的国家。缅甸有长达3200km的海岸线和富饶的  相似文献   

9.
惠州市红树林湿地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调查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了解惠州红树林湿地历史变迁和现状,探讨红树林湿地资源对地方经济、生态、环境、景观美学等方面的功能价值,找出惠州红树林湿地遭受破坏的原因以及红树林湿地恢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通过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加强红树林的管护等方法,恢复和改善红树林湿地资源,使红树林湿地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连云港西双湖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双湖湿地公园为例,通过植物资源调查研究,总结出其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遵循湿地植物景观营造的原则,针对不同功能分区的生态要求,从生态、景观角度综合考虑,对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以期为连云港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苏州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太湖之中,对其进行景观健康评价可以有效评估湿地公园建设绩效,对指导湿地公园的科学性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研究区的景观数据中,提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所占比例、道路长度、不同类型坡岸长度等景观评价指标,采用F-score方法和随机森林法,对这些指标进行特征选择,并作为输入特征向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水质评价指标,将其分为优质、良好、一般和较差4类,并作为输出分类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支持向量机分类评价模型;通过选择合适的核函数和核参数,实现景观健康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健康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研究区西部几乎未受到人为干扰,景观健康等级为优质;主岛的东北部位于旅游核心区域,人为干扰程度较重,景观健康等级大多属于一般和较差;主岛东南部建有人工修复湿地,明显改善了该区域的景观健康等级。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对比多项式核函数、Sigmoid核函数和高斯核函数三者的分类结果发现,高斯核函数的分类精度最高,训练集精度为90.0%,检核集精度为85.7%。在影响湿地公园景观健康因素众多、野外监测数据较少的条件下,本研究采用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可以快速取得合理的评价结果,揭示湿地公园景观健康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驳岸提升方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园内具备比较完善的驳岸系统,也较早地应用了生态驳岸,但由于其建造于十几年前,且缺乏有效的后期管护,已经出现了诸如驳岸稳定性不足、未发挥应有生态效益、岸线曲折度低等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和系统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修复硬质驳岸、优化植物配置、优化岸线曲折度等生态驳岸提升方案,旨在为今后的湿地公园生态驳岸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山西云竹湖湿地公园案例,在对山地型湿地公园特征和云竹湖湿地公园景观资源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山地型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理念,从保护利用、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休闲娱乐4大功能入手,系统探析了山地型湿地公园景观营造方法及内容,以期对我国山地型湿地公园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湿地具有重要的美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但是,目前还罕有从美学角度开展的相关研究。从景观生态美学视角出发,以湿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的审美感知分析,以生态美学审美观为指导,构建出属于湿地景观生态美学特有的生态价值体系和审美价值体系,对湿地中的非生物与生物环境进行生态美学评估,以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进行了示范。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景观生态美学研究是一种双目标定位研究,一方面是满足人对湿地生态指标的客观量化,另一方面是满足人对湿地审美指标的主观量化。这种感知与评估对湿地恢复或重建过程中景观生态美学规划与设计具有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评估了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美学现状,明确指出其未来提升优化的具体方向,对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价值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拥有丰富的红树林资源。除了具有防风消浪、海岸卫士的生态价值外,红树林还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以海南省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昌雅居乐月亮湾、陵水雅居乐清水湾、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门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富力红树湾等滨海湿地的调查,分析红树林景观要素的设计特点,从红树林景观的观赏方式、潮汐影响、濒危植物保护、景观文化衍生等方面,探讨滨海红树林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ArcGIS和Fragstats景观格局的方法,分析了海口市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和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美舍河和五源河2个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类型均以湿地为优势景观,湿地分别占公园总面积的47.63%和62.72%;聚集度指数分别为95.02和98.35,五源河湿地斑块聚集度更高。五源河的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所占百分比低于美舍河,但斑块聚集度明显高于美舍河。在景观多样性上,美舍河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36和0.76,均要高于五源河的1.11和0.62,表明美舍河优势景观不够突出,斑块破碎化严重。美舍河和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的差异与其所处的区域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为干扰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以自然资源价值理论为指导,构建以使用价值和生态价值为基础的自然岸线资源二元价值结构。结果表明:通过建立自然岸线资源物质量与价值量核算方法,得出大连市自然岸线资源物质总量为766.6 km,全市自然保有率为46.9%。到“十四五”末,大连市海岸线资源价值总量约1 792.88亿元,自然资源岸线价值组成中生态价值占主导地位,价值量占比为99.8%。该核算方法实现了自然岸线资源生态价值的内部化过程,解决了岸线资源的价值以使用价值为主、对生态价值的忽视或考虑不足、导致整体价值被低估的核心问题。过度的资源开发是造成自然岸线资源稀缺的原因,加之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自然岸线资源价值将不断攀高。自然岸线资源价值也将成为沿海地区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三江平原湿地景观生态制图分类系统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刘红玉  吕宪国 《地理科学》1999,19(5):432-436
湿地景观生态制图分类系统的研究是景观制图的关键。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在研究湿地景观生态制图分类原则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引起该区域景观分异的主导因素,得出人文因素,水文因素,地貌和植被因素为其主志因素,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景观生态制图分类系统,第一级按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划分为:自然湿地景观,半自然湿地景观,人工湿地景观,第二级按地貌划分为:河漫滩,阶地,湖滨,洼地,谷地;第三级对沼泽湿地植被25种  相似文献   

19.
密云区不仅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也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开展密云区湿地资源调查和生态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密云区湿地类型和分布调查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密云区26个湿地的生态质量。结果表明:评价为"优"的湿地有5个,分别是密云水库、安达木河自然保护小区、汤河自然保护小区、白马关河自然保护小区和清水河自然保护小区;评价为"良"的湿地有12个;评价为"一般"的湿地有5个;评价为"差"的湿地有4个。评价为"优"和"良"的湿地共17个,占湿地总数的65.39%,"一般"和"差"等级的湿地占总数的34.61%。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和密云区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0.
淇河是我国著名的"诗河",是《诗经》的发祥地之一。淇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河南省鹤壁市,其湿地生态环境具有我国典型河流湿地特征。鹤壁淇河湿地生态修复的重点是恢复流域水文联系的关键生态属性,规划利用历史参照系统、岸线修复、植被修复、食物链修复等技术措施恢复淇河水量,保护水质,旨在为河流湿地生态补水、生态修复、生境恢复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