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采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方法及技术路线,以蒙阴县历史遗留采煤塌陷区为调查单元,进行业内判读和现场核查,充分掌握了塌陷区土地利用现状、塌陷区稳沉状况及破坏现状,对塌陷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建议,为采煤塌陷区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煤炭资源的开采引发了采煤塌陷、农田损毁、生态破坏、农民失地等后果,给矿区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问题。该文以兖州煤田为例,对平原地区高潜水位条件下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现状进行调查,充分掌握了塌陷区土地利用现状、塌陷区稳沉状况及破坏现状。分析了兖州煤田采煤塌陷区的土地损毁特点,研究了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手段和方法,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潜水位地区采煤塌陷综合治理的途径,为采煤塌陷区的规划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由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问题日趋严重,探索适宜煤矿塌陷区的复垦模式及土地复垦技术措施,对提高土地复垦利用率和生产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济宁市、泰安市、菏泽市为例,介绍了区内采煤塌陷地现状及特点,以采煤塌陷复垦工程为基础,确定了区内复垦模式包括"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复垦模式和"边采边复"的动态预复垦模式,对比分析了复垦模式间的优缺点;研究了不同土地复垦技术措施的适用条件。该文认为济宁市、泰安市采煤塌陷复垦适宜采用"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复垦模式,菏泽市采煤塌陷复垦适宜采用"边采边复"的动态预复垦模式。在传统复垦模式下,对研究区内采煤塌陷程度较轻、满足农业复垦条件的,适宜采取土地平整法、疏排水法、削高填法低、充填法、生物修复法等复垦技术措施,对无法复垦治理为耕地的重度塌陷区,建议综合采取直接利用法、挖深垫浅法等复垦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庆强  苗伟 《山东国土资源》2011,27(4):35-36,39
采煤塌陷地治理是一项历时长远,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各级完善相关政策,创新治理举措,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才能有效加快治理步伐,造福塌陷区群众。结合邹城市采煤塌陷地治理实际情况,对当前采煤塌陷地治理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柳塔采煤塌陷区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研究采煤塌陷区土壤水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查明了采煤塌陷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这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塌陷区土地复垦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大柳塔双沟采煤塌陷区为试验区,利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采煤塌陷条件下的包气带土壤水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采煤塌陷造成塌陷区土壤层位在垂向上倒置、重组,引起土壤粒度、容重、孔隙度等土壤物理特性的改变,使塌陷区土壤含水量比非塌陷区显著降低,在不同深度层(0~60 cm)分别减少14.2%~21.9%;在垂向分布上塌陷区土壤水分也表现出较强的变异性,其离散系数在不同深度(0~60 cm)与非塌陷区的差值在19.2%~50%之间。根据试验区0 cm、20 cm、40 cm、60 cm四个层面土壤含水量的Kriging插值等值线图显示,土壤含水量低值区均位于塌陷区内的塌陷坑部位,证明地表的地裂缝、塌陷坑、塌陷洞等塌陷形态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颇为显著。采煤塌陷区土壤含水量降低、空间变异性增强直接导致了地表植被生存环境的恶化,地表景观被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肥城采煤塌陷区的发展变化规律,利用航天遥感技术的优势进行采煤塌陷区动态变化调查。首先依据调查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多时相的TM及2006年SPOT5数据,并对其进行图像处理;鉴于地物光谱特征作了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最佳波段组合;利用ENVI软件对塌陷区的信息进行了计算机自动提取,然后把3个时相的遥感解译成果进行叠加对比分析,总结了塌陷区的变化特征。为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为下一步的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丁军王峰  陈宪明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10):F0003-F0003
肥城市国土资源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调控、监督,市场引导、竞争”的原则,科学规划,阳光操作,增强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了土地整理工作健康顺劂发展。近年来,肥城市国土资源局根据肥城实际,确立了“北部矿区搞好采煤塌陷地复垦,中部丘陵山区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南部平原抓好基本农田建设”的新思路。在北部采煤塌陷区的复垦项目区,通过加大科技投入,[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兖州市采煤塌陷地生态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兖州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的几种传统方法及生态治理模式。结合兖州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实际情况,通过传统治理模式与生态治理模式在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效益对比分析,提出了采煤塌陷地以生态治理为主导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徐州市九里区是采煤塌陷地,在治理前,其周边环境恶化严重,居民抱怨不已,严重影响了九里区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徐州城市形象,徐州市政府自2007年开始对该区域进行了治理.中国矿业大学环境科学06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徐州市九里区采煤塌陷区治理满意度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
简要回顾采煤塌陷区土地质量研究状况,根据科学性、代表性、可行性、敏感性的原则,以徐州市采煤塌陷区为研究对象,运用PSR概念模型,尝试给出针对具体采煤塌陷区的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共分为3层23个指标,较全面的涵盖了社会经济、物理化学、政策法规等不同范畴。  相似文献   

11.
济宁市矿产资源丰富,大量的地下矿产资源开采引发了矿区及周边出现了地下采空塌陷、地表沉降、农田损毁等一系列问题,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也限制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主要在归类和分析济宁地区采空塌陷区治理现状和治理模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探讨了济宁地区塌陷地治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作用,进一步加大矿区地质环境立体监测网络的建设,探索推广塌陷地“PPP治理模式”,积极借鉴引黄淤填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加大对环保方面的研究,着力发展高效生态治理模式,促进矿产塌陷区多元化发展,为解决当地和类似其他地区塌陷地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和分析山东济宁任城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和治理模式的基础上,辅以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了任城区采煤塌陷地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如:加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力度,建立系统治理机制等,为提升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地下采煤造成的地表沉陷进行及时、精确的监测监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该文以济宁市为例,介绍了D-InSAR技术在大范围采煤沉陷区监测及其时序变化特征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使用D-InSAR技术对采煤沉陷进行监测的基本原理;以5cm下沉线作为采煤沉陷区边界线,选取15期RADARSAT-2 Wide模式数据,采用多基线累积叠加方法分别提取各期采煤沉陷区边界并使用岩移观测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检核。以花园煤矿为例,分析D-InSAR监测采煤沉陷范围及程度的时序变化特征,随着开采的持续进行,沉陷范围及沉陷量逐步增加,受临近工作面开采影响,沉陷中心的沉陷量呈周期性增加。结果表明,D-InSAR可以精确有效地对采煤沉陷区范围及其时序变形过程进行监测,可以应用于大尺度采煤沉陷区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4.
煤炭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亟需矿区现状调查数据作为基础支撑,而现状数据的快速更新在监测效率、经济代价及可延续性方面对当前测量方法及工作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济宁市霄云矿区为例,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2016—2018年间的15期高分辨率RADARSAT-2XF模式影像开展解译处理,获取霄云矿区的时空形变特征,并结合不同时段开采工作面位置进行了监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高分辨率时序InSAR技术能够有效识别矿区开采引起的形变迹象,满足采煤沉陷区下沉信息精确获取的监测要求,为大范围开采沉陷信息的获取及影响程度的划定提供了可靠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济南北跨城市规划区为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及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先建后采、先采后建、只建不采和只采不建"四种情境下的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模型,选取了对研究区综合效益影响较大的9个因子,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各情境下单因子内部的效益性评价分值,通过赋值叠加处理,得到不同情境下各评价单元的因子赋值结果,最...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煤炭资源丰富,长期的煤炭开采形成了大量采煤塌陷地,引发耕地破坏、基础设施受损、城市发展受限等一系列问题。截至2020年底,山东省累计形成采煤塌陷地9.20万hm~2,经过30多年的治理实践,共治理采煤塌陷地7.60万hm~2。本文通过梳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相关文件和案例,总结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政策实践和技术模式实践成果,划分了治理技术模式发展阶段,指出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煤矿开采产生的地表塌陷不仅造成耕地破坏,还会引发生态环境破坏及基础设施建设损毁,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快速摸清底数,进而理清责任并分类治理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借助遥感技术和DEM高程差异特征形成一套快速调查采煤塌陷地的技术方法,该方法重点调查地表在一定时期高程损失0.5m以上、且损害人民生产生活的采煤塌陷区域。通过研究,摸清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位置、规模、损毁程度及土地用途等基本情况,并建立了采煤塌陷地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