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程裕淇确定了泰山岩群雁翎关组、山草峪组、柳杭组地层划分,在斜长角闪岩中发现残存的变余杏仁状构造和岩流特征,正确区分了变基性熔岩流、变火山凝灰质岩和变基性脉体。原化马湾组黑云斜长片麻岩为新太古代早期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富山背斜的片麻状奥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2 612±20)Ma,其侵入的具变余气孔状充填构造的斜长角闪岩属于雁翎关组;而李家庄倒转向斜核部的柳杭组含砾黑云变粒岩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SHRIMP U-Pb年龄(2524±7)Ma。  相似文献   

2.
莫河片麻岩位于全吉地块东段,其原岩为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侵入体。前人对该片麻岩的锆石年龄测定结果相差
约120Ma。在野外详细地质观察基础上重新采集样品,用LA-ICP-MS法重新测定了15颗岩浆成因锆石的U-Pb年龄,结果得上
交点年龄为(2394±31)Ma(2s)(MSWD=0.82)。由于锆石也受到变质变形作用的强烈改造,认为该年龄可能更接近于该片麻
岩原岩的侵位年龄。新的定年结果表明,全吉地块存在近2.4Ga的花岗岩类侵入活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阿尔金南缘在新元古代早期的构造-岩浆事件,选取曼特里克地区亚干布阳花岗质片麻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亚干布阳花岗质片麻岩形成于新元古代青白口纪,锆石U-Pb年龄为(880.3±3.4)Ma;岩石属过铝质、钙碱性系列的镁质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具有典型的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特征,其岩浆来源于下地壳角闪岩相基性岩类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同碰撞花岗岩区;阿尔金南缘新元古代早期的构造-岩浆事件可能对应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说明塔里木板块和柴达木板块之间在新元古代早期曾经存在板块的汇聚碰撞。  相似文献   

4.
白音诺尔铅锌矿位于大兴安岭南部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带,属大兴安岭南段主峰成矿亚带。矿区内,闪长玢岩呈脉状广
泛出露,且同铅锌矿体空间关系密切。闪长玢岩通常作为矿床的成矿岩体,并沿用171Ma的成岩年龄。矿床属于与燕山期中酸
性侵入岩有关的多金属成矿系列。该年龄值同矿区周围其他矿床成矿岩体的年龄(132.80~142.05Ma)差别较大。利用锆石
LA-ICP-MSU-Pb法对该矿区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岩进行了测定,加权年龄分别为(242.3±3.6)Ma(MSWD =2.5,n=7)和
(243.0±1.4)Ma(MSWD=1.4,n=12),均为三叠纪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在三叠纪处于造山后的伸展构造
环境,深部岩浆上涌侵位,系列的构造岩浆活动伴随了以该矿床为例的少数三叠纪矿床的产出。   相似文献   

5.
德言其庙斜长角闪岩系位于内蒙古中部温都尔庙地区以东,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北缘温都尔庙俯冲-增生杂岩带内。对德言其庙斜长角闪岩系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斜长角闪岩系SiO2质量分数为51.62%~55.60%,Al2O3为16.45%~17.78%,全碱质量分数(4.5%~5.12%)较低;斜长角闪岩系具有钙碱性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原岩为辉长质和辉长闪长质侵入岩;锆石n(206 Pb)/n(238 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90.3±4.6)Ma;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质量分数比值为5.93~7.73,Eu异常(0.84~1.05)不明显,具有明显的Nb、Ta负异常及Ti、P亏损,显示出其原岩具有消减带岩浆的特征,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柴胡栏子金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岩浆岩类型复杂.本文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得到了矿区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并对海西期的岩浆活动进行了讨论.闪长玢岩样品中存在(2447±13)Ma(MSWD=0.0108)的继承性岩浆锆石和(296.6±3.5)Ma(MSWD=0.5...  相似文献   

7.
中条山涑水杂岩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条山是中国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拥有著名的晚太古代"变斑岩型"铜矿峪大型铜矿床和元古代"层控型"胡家峪—篦子沟铜矿床,近年来又在中条山西南段的涑水杂岩中发现以变基性火山岩(斜长角闪岩)为容矿岩石的桃花洞铜矿。为了弄清楚该铜矿的形成时代及其成矿地质背景,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MC-ICP-MS)方法对桃花洞铜矿容矿围岩—涑水杂岩中的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脉和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2 625±11)、(2 592±16)、(2 548±15)Ma;岩石中古老继承性锆石的年龄分别为(2 790±15)、(2 773±24)、(2 782±34)Ma;三种不同成生顺序的岩石中均有大于2 700Ma的锆石存在,且年龄相当接近;中条山地区涑水杂岩可能最初形成于太古代。涑水杂岩作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容矿围岩,其成岩时代可以间接指示成矿时代,由此得出赋存在变基性火山岩层中的古火山含矿原岩建造型铜矿有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铜矿之一。  相似文献   

8.
鹰扬关构造混杂岩出露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构造上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西南段。对鹰扬关构造混杂岩变质沉积岩和变质火山碎屑岩中绢云母及白云母开展了~(40)Ar/~(39)Ar年代学研究,获得了(377.8±2.6)、(320.4±2.1)、(287.6±2.1)、(227.4±1.5)、(223.5±1.5)Ma的坪年龄和(209±10)、(172±48)Ma的等时线年龄,分别记录了泥盆纪晚期、石炭纪晚期、二叠纪早期、三叠纪晚期和侏罗纪中期的构造热事件改造。这一系列定年结果表明鹰扬关构造混杂岩从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佐证了对鹰扬关构造混杂岩构造变形序列的认识,为区域构造过程的探讨和对比提供了更精准的约束。  相似文献   

9.
五莲群下部为海眼口组,一段以斜长角闪岩为主,二段以云母变粒岩、片岩为主;上部为坤山组,主要为白云石大理岩、方解石大理岩,下部夹石英岩、云母片岩。五莲群下部地层海眼口组电气石石英岩与黑云变粒岩最年轻的碎屑锆石MC-ICPMS U-Pb年龄数据为1685~1727Ma,这限定了五莲群原岩沉积时代属中元古代。而侵入海眼口组黑云变粒岩的花岗岩脉岩浆锆石206Pb/238 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777.5±1.8)Ma。表明花岗岩脉所代表的热事件与扬子北缘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有关;说明南华纪时期,五莲群位于扬子地台的北缘,而不是华北地台的东南缘。所以将五莲群再从粉子山群中重新划出,恢复为原五莲群及海眼口组、坤山组。  相似文献   

10.
太华变质杂岩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整体呈近EW向展布。洛宁地区的太华变质杂岩岩性多样,保留了至少3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作为前人研究的补充,报道了该地区东部含榴斜长角闪片麻岩和长英质片麻岩的SIMS锆石U-Pb定年结果,证实该区太华变质杂岩至少保留了3期地质事件的年龄。其中两期岩浆年龄(2.32~2.33Ga和2.18Ga)表明,太华变质杂岩与华北中部造山带中—北段各杂岩一样,共同经历了华北克拉通的地壳再造过程;另一期变质年龄(1.94~1.95Ga)表明,太华变质杂岩的变质作用开始时间比该造山带中—北段大部分杂岩区早了约0.1Ga,变质作用延续时间也长了约0.1Ga。这再次说明华北中部造山带古元古代末的构造-变质事件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four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s of 1: 50000 including Shulan County map in Jilin,taking Shulan area as the study area,the authors re-delineated the rock type assemblages,e.g. metamorphic rhyolite,metamorphic tuffaceous breccia lava,sericite-quartz schist and tremolite altered rock,etc.,and the structural contacts between them. With the help of in-situ LA-ICP-MS U-Pb dating for zircon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zircon crystallization ages of the metamorphic rhyolite,the metamorphic andesitic tuff breccia lava and the tremolite altered rock are 339. 1 ± 1. 3 Ma( n = 27,MSWD = 0. 78),351. 8 ± 1. 7 Ma( n = 21,MSWD = 0.82),and 362.0±1.8 Ma( n = 43,MSWD = 2.2) respectively. The metamorphic complex is actually a set of tectonic melange which comprises the rocks in different types,sources,times,or tectonic settings,and was formed by tectonism.  相似文献   

12.
仲巴地块是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的重要构造单元,对于研究冈瓦纳大陆北缘微地块的构造属性与古地理重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该地块内部是否存在陆块基底尚未有统一认识。通过野外观测、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本研究在仲巴地块中段公珠错南地区识别出一套黑云斜长片麻岩,其w(SiO2)为64.09%~69.87%,w(Al2O3)为12.18%~18.30%,w(TiO2)为0.55%~0.79%,w(K2O)为2.53%~3.54%,LREE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推测其原岩以长石砂岩为主,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其继承核年龄峰值为2 500,1 600,950 Ma,最年轻的谐和年龄为630 Ma。此外,还获得变质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550 Ma。根据上述结果,研究认为公珠错片麻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630~550 Ma),其变形-变质程度较高,能够代表仲巴地块的陆块基底,并进一步证明仲巴地块是印度大陆北缘的组成部分。由此,本次研究...  相似文献   

13.
鲁东地区侵入岩形成时代和期次划分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鲁东地区前寒武纪侵入岩其侵入活动集中于新太古代和新元古代,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和韧性剪切带的改造,形成一套花岗质片麻岩类。新太古代早期TTG质花岗岩分布于胶北隆起区莱州一栖霞一带,经受了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一套灰色片麻岩,锆石内核SHRIMPU—Pb年龄2726—2707Ma基本代表岩浆结晶年龄,锆石变质边为2500Ma;古元古代侵入岩——莱州基性一超基性岩组合形成于1900~1850Ma左右,锆石SHRIMPU—Pb年龄(1852±9)Ma,(1868±11)Ma;新元古代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出露于胶南-威海造山带,锆石U~Pb定年结果集中为892~605Ma,其中荣成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年龄720~780Ma。中生代侵入岩以花岗岩类为主,集中出露于半岛北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燕山早期侵入岩文登超单元、垛崮山超单元、玲珑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值集中在167~150Ma;燕山晚期侵入岩大店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年龄120±4Ma,崂山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值为(120±2)~(114±2)Ma。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北缘奥陶纪火山作用与构造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达木北缘奥陶系海相火山岩(洋脊及洋岛火山岩组合)是柴北缘奥陶纪古洋盆存在的重要证据。奥陶纪末期,柴北缘洋盆逐渐闭合,洋壳自南向北下插到祁连陆块之下。大洋消失后,俯冲作用携带柴达木陆块继续下插,祁连陆块则自北向南道冲到柴达木陆块之上,柴北缘成为陆-陆碰撞型造山带。从而在柴达木北缘地区,自北而南形成了祁连超叠壳楔、柴北缘碰撞混杂岩带以及柴达木俯冲壳楔的三单元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5.
胶南-威海造山带荣成岩套花岗质片麻岩由闪长质片麻岩-石英闪长质片麻岩-英云闪长质片麻-一奥长花岗质片麻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黑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类组成,早期为TTG质花岗岩,晚期为二长花岗岩类。自早到晚存在明显的富钾演化特征。根据新的SHRIMPU-Pb锆石定年结果,该岩套早期闪长质片麻岩年龄为(741±10)Ma,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年龄为780-760Ma。晚期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年龄为760-714Ma。所以,可把荣成岩套花岗岩时代限定在800-700Ma之间(南华纪),其形成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有关。  相似文献   

16.
西秦岭造山带发育大量的印支期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它们的成岩时代和岩石成因对认识西秦岭岩浆活动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西秦岭多哇地区萨日加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观察、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查明该岩体的年龄、成因类型以及成岩地球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萨日加岩体由英安斑岩、花岗斑岩及少量石英闪长岩组成;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38.2±2.6)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MSWD)为1.7);萨日加岩体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Rb、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指示其岩浆源区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岩石的主量、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英安斑岩属于I型花岗岩,形成于洋-陆俯冲岛弧环境;花岗斑岩倾向于S型花岗岩,形成于大陆碰撞构造环境。由此认为,萨日加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西秦岭由洋-陆俯冲岛弧向陆-陆碰撞转变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烟台市宋家沟牟平区金矿区内发育有莱阳群林寺山组砾岩,该组砾岩分选性较差,既有近椭圆磨圆度极高砾石,也有棱角分明无磨圆砾石,反映了砾岩源区复杂的特点。该文对砾岩内碎屑锆石U-Pb年龄段的分析得到碎屑锆石年龄分别落入640~770Ma,540~570Ma和(228±4)Ma,通过对这些年龄时段的分析,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事件的花岗质片麻岩、震旦纪时代的岩体、柳林庄序列喷出岩都可能是其母岩。根据研究区内此类岩石的出露情况分析得到其近源与远距离搬运沉积两种结果,并与前人研究相对比,得到该组砾岩物源区为苏鲁造山带,说明在胶莱盆地形成之初,东北缘的物源区就以苏鲁造山带为主。该认识对于研究胶东地区的造山带不同时期地质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盆地沉积初期的物源特征,对位于胶莱盆地东缘即墨地区早白垩世莱阳群止凤庄组沉积特征、物质组成及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年研究。野外调查表明,止凤庄组为一套陆源碎屑沉积,具有近源沉积的特点。南泊一带止凤庄组底部碎屑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介于233~734 Ma,年龄分布于5个区间,呈现明显的幕式特征,至少记录了2次重要的构造热事件。侵入于止凤庄组石英二长岩的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3.50±0.95)Ma,限定了止凤庄组地层沉积上限年龄为123.50 Ma。综合分析认为,止凤庄组物源主要来自苏鲁造山带,部分来自扬子板块。这有助于了解胶莱盆地沉积初期其物源区苏鲁造山带的地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