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绕黄海和渤海的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为了掌握中国境内环绕黄海和渤海湿地中的水鸟现状,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春季,在30家单位的合作下,采用样线和样点调查法相结合,对中国境内环绕黄海和渤海的共26处(2016年和2017年春季调查了18处,2018年春季调查了23处)湿地中水鸟种类和多样性进行同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到水鸟8目17科137种,个体数量为2 588 603只;其中,有鸻鹬类水鸟53种,其个体数量合计占调查区水鸟总个体数量的80.7%;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种3种,濒危种6种,易危种6种,近危种13种;不同调查样区的水鸟丰富度差异明显,各种水鸟的个体数量差异较大;环绕黄海和渤海的湿地是鸻鹬类水鸟重要的停歇驿站,是青头潜鸭(Aythya baeri)、勺嘴鹬(Eurynorhynchus pygmeus)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珍稀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在26处湿地中,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春季既符合《湿地公约》标准5又符合标准6的湿地数量分别为8处、8处和10处,2018年春季有17处湿地符合标准6,但是这些湿地受保护程度相对较低。在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下,保护好环绕黄海和渤海的湿地及其水鸟多样性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2.
2008年1~12月,采用样方法和样线法,研究滦河口水鸟多样性和迁徙动态。滦河口水鸟的重要类群(鸻鹬类、鸥类和鹭类)种类和数量高峰期都出现在春、秋迁徙季节,除雁鸭类有较多种类在本地区越冬以外,其他类群在冬季的种类和数量都最少。秋季,水鸟迁经湿地的时间较为集中,大部分水鸟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进入该地区,而春季较分散,分别为3月中下旬的雁鸭类(279只)高峰期和4月下旬的鸻鹬类(2 035只)、鸥类(2 346只)、鹭类(159只)高峰期。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鸻鹬类水鸟的重要栖息地。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鄱阳湖区14个分区域的鸻鹬类水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鸻鹬类水鸟的物种组成、数量变化以及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鸻鹬类水鸟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鄱阳湖区,共记录6科41种鸻鹬类水鸟,其中,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半蹼鹬(Limnodromus semipalmatus)、小杓鹬(Numenius minutus)、白腰杓鹬(Numenius arquata)、翻石鹬(Arenaria interpres)和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滨鹬为濒危物种,半蹼鹬、黑尾塍鹬(Limosa limosa)和白腰杓鹬为近危物种,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的物种数量分别为2种、4种、8种和27种;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鹤鹬(Tringa erythropus)、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的种群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4.
胶州湾滨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鸻鹬鸟类等水鸟在春、秋季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在调查2016年春季停歇在胶州湾滨海湿地的北迁鸻鹬鸟类及其生境基础上,对比了2004年春季与2016年春季在胶州湾滨海湿地停歇的北迁鸻鹬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分析了鸻鹬鸟类停歇地的生境特征及鸻鹬鸟类种类和数量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与2004年春季相比,受湿地面积萎缩、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滩涂底质和水质污染、公路交通噪声干扰以及在滩涂采捕贝类等传统渔业生产活动影响,2016年春季,在胶州湾滨海湿地停歇的北迁鸻鹬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水鸟种类由3科10属20种变化至4科9属14种,数量由19 286只减少至9 407只,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由1.685减小至0.203,Pielou均匀度指数由0.562减小至0.077;提出了保护胶州湾滨海湿地植物和潮间带滩涂、控制污水向海排放、控制大米草和互花米草入侵、引导当地社区居民参与鸻鹬鸟类保护、对鸻鹬鸟类保护进行生态补偿、采用工程和管理措施减轻公路交通噪声等保护胶州湾滨海湿地鸻鹬鸟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2018年10月—2019年9月调查厦门下潭尾红树林修复区鸟类群落变化,利用遥感图像解译红树林修复区景观格局,为修复区后续景观格局优化与鸟类保护提供技术支持。结果显示:修复区鸟类共有26科62种,鹭类(8种2047只)与鸻鹬类(16种786只)种类及数量较多。春季鸟类种数及数量最多,其中3月鸟类种数最多25种,5月数量最多828只。下潭尾修复区景观格局在低潮位与高潮位存在周期性变化,不同景观鸟类种类及数量有较大差异;鸻鹬类在低潮位时的种类较多但数量较少,高潮位时仅分布于高潮裸露湿地和建设用地。建议修复区增加鸻鹬类高潮停息的滩涂湿地及游禽类生活需要的生态塘区,进一步提高水鸟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黄渤海湿地位于中国、韩国和朝鲜之间,是全球最重要的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之一。黄渤海湿地是水鸟南北迁徙的重要中转站,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渤海湿地广阔的海岸滩涂为上百种、数量超过千万只的迁徙水鸟提供了优良的中途停歇地,使其得以补充、储备继续飞行所需的脂肪,同时,在黄渤海湿地南部地区,如韩国釜山以西的周边和中国长江入海口及江苏北部沿海一带滩涂也是迁徙候鸟最理想的越冬地。黄渤海湿地既可以作为水鸟沿海岸线迁飞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越冬的中转站,又可以作为水鸟继续南飞至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越冬的中途停歇地。黄渤海湿地对于鸻鹬鸟的重要性则主要表现在其北迁期间,在每年4~6月鸻鹬鸟北迁时期,这一区域有25种鸻鹬鸟,超过30%的种群数量;5种鸻鹬鸟[弯嘴滨鹬(Calidris ferruginea)、斑尾塍鹬(Limosa lapponica)、白腰杓鹬(Numenius arquata)、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和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的数量甚至是其迁徙种群的全部数量。大约80%的大杓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和40%的半蹼鹬(Limnodromus semipalmatus)迁徙种群在北迁期间,利用了黄渤海湿地。总结了黄渤海地区湿地保护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黄渤海地区水鸟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于2017年4月~2018年3月,采用定点观察法和直接计数法,对河北张北黄盖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水鸟开展了调查,共记录到水鸟54种,隶属6目12科;其中,以鸻形目水鸟的物种数量最多,雁形目水鸟的个体数量最多;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有旅鸟41种(占该公园水鸟总物种数量的75.93%),夏候鸟13种(占24.07%);在水鸟区系组成方面,有古北界水鸟34种(占该公园水鸟总物种数量的62.96%)、广布种19种(占35.19%)和东洋界1种(占1.85%)。该湿地公园中水鸟群落的物种和个体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春、秋迁徙季,水鸟群落物种和个体数量较多,水鸟多样性也相对较高;冬季,湖面冰封,未发现水鸟;夏季,水鸟群落的物种和个体数量最少,水鸟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8.
于2017年4月~2018年3月,采用定点观察法和直接计数法,对河北张北黄盖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水鸟开展了调查,共记录到水鸟54种,隶属6目12科;其中,以鸻形目水鸟的物种数量最多,雁形目水鸟的个体数量最多;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有旅鸟41种(占该公园水鸟总物种数量的75.93%),夏候鸟13种(占24.07%);在水鸟区系组成方面,有古北界水鸟34种(占该公园水鸟总物种数量的62.96%)、广布种19种(占35.19%)和东洋界1种(占1.85%)。该湿地公园中水鸟群落的物种和个体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春、秋迁徙季,水鸟群落物种和个体数量较多,水鸟多样性也相对较高;冬季,湖面冰封,未发现水鸟;夏季,水鸟群落的物种和个体数量最少,水鸟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9.
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采用样线法和定点观察法,对河北承德双塔山滦河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水鸟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水鸟29种,隶属6目8科21属。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物种2种,易危物种4种,河北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在29种水鸟中,雁形目和鸻行目水鸟的物种数分别占该湿地公园水鸟总物种数的44.83%和27.59%;雁形目水鸟种群数量占该湿地公园水鸟个体总数的91.51%。2018年4月,水鸟物种数量最多,为14种,水鸟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11 5;5月,水鸟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为0.858 4;2018年10月,水鸟种群数量最多,为250只。从水鸟的居留型来看,以旅鸟为主,其数量占水鸟个体总数的82.76%,夏候鸟的数量占10.34%,留鸟的数量占6.9%。调查期间,水鸟主要分布在湿地公园内的一道坝与三道坝之间的开阔水域中。  相似文献   

10.
于2013年3~5月和9~12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富锦市沿江湿地的水域、沼泽、草甸、防护林和农田的鸟类种类、数量、迁徙时间和多样性规律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富锦沿江湿地常见鸟类有雁鸭类、鸻鹬类和雀形目,共记录鸟类56种,其中水鸟41种;迁徙鸟类种类和数量在4月末和10月末达到高峰,其中雁鸭类是最主要类群,记录有16种2 900多只,以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数量最多,占迁徙鸭类总数的40%以上;春季,鸟类迁徙期开始于3月末,雁鸭类首先抵达研究区,最早到达的是绿头鸭(3月24日)和鸿雁(Anser cygnoides)(3月27日),4月初,出现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和大型的鸥类,4月中旬出现鸻鹬类,5月上旬各种鸟类陆续迁离,秋季,迁徙期鸟类在9月下旬开始陆续迁来,10月末至11月初,迁徙鸟类的数量和种类都达到高峰,12月陆续迁离;在5种不同生境中,农田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大,沼泽、水域、草甸和防护林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依次减小,沼泽的鸟类群落均匀性指数最大,水域、草甸、农田和防护林的鸟类群落均匀性指数依次减小。本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富锦沿江湿地鸟类组成及多样性季节变化的认识,为保护区鸟类管理及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营口市大辽河口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水鸟的重要栖息地。2019年,采用样线法和定点观察法,对大辽河口湿地水鸟进行监测,运用指数分析方法研究湿地水鸟多样性。结果表明:共记录到湿地水鸟5目10科45种230355只,其中,鸻形目29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5种,IUCN濒危物种2种,易危物种2种,近危物种2种,个体数量超过全球数量1%标准的有13种。从居留型来看,以旅鸟为主,其个体数量占水鸟个体总数的90.06%。大辽河口湿地水鸟多样性季节差异明显,春季的水鸟个体数量最高,8月的水鸟多样性指数最高,3月的水鸟均匀度指数最高。营口大辽河口湿地水鸟多样性高,种群数量大,已达到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应尽快纳入国家湿地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2.
深圳湾是水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内的重要滨海湿地之一,为数以万计的迁飞水鸟提供了重要的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通过比较深圳湾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2号~4号鱼塘生态恢复前、后的水鸟物种和种群数量,以水鸟为指示物种,分析2号~4号鱼塘生态恢复项目的具体成效。研究结果表明,2号~4号鱼塘进行生态恢复后,水鸟群落的物种和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与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期间(恢复前)相比,2018年9月~2019年5月期间(恢复后),水鸟物种数量和种群数量分别增加了28种和13 737只;鸻鹬类是生态恢复区域的主要栖息类群;水鸟群落的Margalef指数逐年增大;2017年9月~2018年5月期间(恢复后),鱼塘生态恢复区水鸟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621)、Pielou均匀度指数(0.688)都最大,说明该时间段水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高且群落中不同物种种群数量分布相对均衡;鱼塘生态恢复后,春、秋迁徙季水鸟群落的物种和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北支湿地鸟类多样性研究——鸟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江口北支湿地鸟类资源的野外实地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6目41科216种。鸟类以水鸟为主,其中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为水鸟的优势类群,鸻鹬类在种类、数量上最多;以非繁殖鸟(冬候鸟和旅鸟)为主;东洋界种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广布种,古北界种所占比例最小;濒危和珍稀鸟类种类较多,数量较少,且以水鸟为主,湿地生境是其主要生境。鸟类的G指数为4.38,F指数为23.03,G-F指数为0.81,与黄河三角洲湿地和闽江河口湿地相比,长江口北支湿地鸟类的科间多样性和属间多样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样线法和直接计数法,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观察烟台大沽夹河入海口潮间带及其附近养殖区的水鸟群落。研究结果表明,共记录水鸟5目10科50种;其中,有本地留鸟5种,有候鸟45种,候鸟占水鸟总种数的90%;在候鸟中,有旅鸟22种,占水鸟总种数的44%,冬候鸟15种,占30%,夏候鸟8种,占16%;有优势种12种,分别为苍鹭(Ardea cinerea)、白鹭(Egretta garzetta)、翘鼻麻鸭(Tadorna tadorna)、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鹊鸭(Bucephala clangula)、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es)、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黑尾鸥(Larus crassirostris)、西伯利亚银鸥(Larus vegae)和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从生态型上看,涉禽占水鸟总种数的62%,游禽占38%。水鸟物种数量最大值出现在2017年4月,为21种,其次为9月的水鸟物种数量,为19种,6月的水鸟物种数量最少,仅为9种;水鸟群落个体数量变化曲线与物种数量变化曲线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最大值出现在3月,为2 303只,最小值出现在6月,为104只。秋季和冬季研究区的水鸟群落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春季和夏季。对13种鸻鹬类和8种鸭类进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种间关系分析发现,两类群分别有9对和12对显著相关。大沽夹河入海口潮间带及其附近养殖区是多种迁徙鸟类的能量补给地和越冬地,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与保护。  相似文献   

15.
北京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和水鸟多样性,水鸟数量与种类变化趋势的监测与分析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与湿地的保护。中国观鸟会自2003年秋季至2017年秋季开展北京湿地水鸟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共记录水鸟7目14科89种120 744只次,迁徙期春季水鸟的种类和数量均高于秋季。春季常见鸟类25种,秋季有14种,其中种群数量呈显著上升的鸟类有鸳鸯、凤头??、白骨顶、红嘴鸥,呈显著下降的有斑头秋沙鸭、绿翅鸭。不同类型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丰富度与均匀度均高于沙河水库与圆明园遗址公园。  相似文献   

16.
作为华北地区典型的沼泽湿地,天津大黄堡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的关键区段.在2017~2019年每年的春季(3~4月)和秋季(9~10月)水鸟迁徙期,在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采用调查路线和观测点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水鸟群落生物多样性调查,共记录8目12科55种水鸟,合计39019只;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相似文献   

17.
1997-2008年对福州滨海湿地水鸟进行了调查,记录到水鸟共132种,隶属9目21科,以鸻鹬类和雁鸭类为主,居留型以冬候鸟和旅鸟为主;拥有多种珍稀濒危水鸟,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88)有15种、IUCN名录的有16种、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有16种。水鸟主要分布在闽江河口、福清兴化湾、福清湾、文武砂、罗源湾。同时针对福州滨海湿地水鸟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胶州湾大沽河河口湿地是水鸟南、北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2019年至2021年期间,在大沽河河口湿地中,开展了水鸟资源调查,建立了水鸟物种名录,研究了水鸟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的月变化;利用3种多样性指数,分析了水鸟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大沽河河口湿地中,记录了96种水鸟,隶属于6目14科,其中,鸻形目水鸟的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都最多;在96种水鸟中,青头潜鸭(Aythya baeri)、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黑嘴鸥(Saundersilarus saundersi)、遗鸥(Ichthyaetus relictus)、中华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和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共6种水鸟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大天鹅(Cygnus cygnus)、白额雁(Anser albifrons)、花脸鸭(Sibirionetta formosa)、斑头秋沙鸭(Mergellus albellus)、灰鹤(Grus grus)、白腰杓鹬(Numenius arquata)、大杓鹬(Numenius madaga...  相似文献   

19.
分别于2014年、2015年和2016年3月20日至4月20日,采用路线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保护区湿地核心区的水鸟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水鸟6目14科32属6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7种。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调查期间的水鸟物种数量分别为41种、44种和41种,其中,涉禽的物种数量分别为21种、22种和17种,游禽的物种数量分别为20种、22种和24种,涉禽的个体数量分别为3 707只、2 319只和3 849只,游禽的个体数量分别为71 060只、59 724只和21 448只;豆雁(Anser fabalis)和白额雁(Anser albifrons)为图牧吉泡子优势种,其个体数量超过水鸟总数量的一半;调查期间,整个湿地核心区水鸟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33 8、2.131 9和2.268 4,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360 9、0.390 5和0.423 4;图牧吉泡子和三道泡子核心区水鸟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384 2和2.423 6,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413 7和0.521 9。图牧吉国家级保护区为鸟类特别是水鸟提供了良好的觅食和栖息环境,而该保护区作为中国大兴安岭地区重要的湿地,已经成为鸟类迁徙途中重要的停歇地。  相似文献   

20.
分别于2014年、2015年和2016年3月20日至4月20日,采用路线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保护区湿地核心区的水鸟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水鸟6目14科32属6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7种。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调查期间的水鸟物种数量分别为41种、44种和41种,其中,涉禽的物种数量分别为21种、22种和17种,游禽的物种数量分别为20种、22种和24种,涉禽的个体数量分别为3 707只、2 319只和3 849只,游禽的个体数量分别为71 060只、59 724只和21 448只;豆雁(Anser fabalis)和白额雁(Anser albifrons)为图牧吉泡子优势种,其个体数量超过水鸟总数量的一半;调查期间,整个湿地核心区水鸟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33 8、2.131 9和2.268 4,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360 9、0.390 5和0.423 4;图牧吉泡子和三道泡子核心区水鸟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384 2和2.423 6,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413 7和0.521 9。图牧吉国家级保护区为鸟类特别是水鸟提供了良好的觅食和栖息环境,而该保护区作为中国大兴安岭地区重要的湿地,已经成为鸟类迁徙途中重要的停歇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