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凉山型服饰在外型方面可以代表整个彝族的风格,那么其余的5种类型是不是可以省略不谈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乌蒙山型、红河型、滇东南型,还是滇西型、楚雄型,它们都各具特色,都有自己深远的文化基因,都是少数民族服饰百花园中亮丽妖娆的一朵。在此,有必要着重介绍乌蒙山型和滇东南型的彝族服饰,因为,它们与居住在广西的彝族相关。巍巍乌蒙山,是大西南彝族文化的发祥地。在唐宋以前,此地彝族服饰与凉山彝族服饰大同小异,但到了  相似文献   

2.
在太阳与月亮之间彝族历史悠久,文明古老。数千年的繁衍与淘洗,不仅传承了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彝族特色的灿烂文化,从而使彝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一朵亮丽的奇葩。说起彝族的文明,就不能不提到其最古老、最久远,也是最有价值的十八月太阳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彝族的十八月太阳历历法,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标志之一。甚至可以这么说,因为有了彝族十八月太阳历,中华民族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古代历法,古中国也才更有资格与  相似文献   

3.
彝族爱山,而且爱大山高山。山不高不住,山不大也不住。于是,大西南的高寒山区或半山区,便有一寨寨的彝村镶嵌在大地和白云之间。说彝族是山的民族,其实并不过分。云贵高原上除了山还是山,山上有彝族,有彝族就有地,有地就有玉米、土豆、大麦、小麦、高粱、荞麦、红稗和蔬菜,其中最普遍的是玉米,因而,彝族又有玉米人之称。  相似文献   

4.
补过的年节     
黄佩华 《广西地质》2011,(12):43-43
和许多地方的彝族一样,广西那坡彝族也过补年节,具体时间是在农历的二月初十、十一两天。  相似文献   

5.
酒茶飘香     
彝族称得上是酒的民族,其饮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夷(尼)系部族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分支的流向,彝族的饮酒习惯与方式也变得愈加丰富多彩。时至今日,喝酒仍然是彝族一种常见的社交形式。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各个民族的服饰比作花朵,那么,彝族服饰肯定是其中最为绮丽的那朵花了。由于彝族分支众多,居住环境复杂,分布地域广阔,其服饰也呈现出种类繁多、色彩纷呈的景象。多彩多姿的服饰景观,体现了彝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独到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7.
跳动的火焰     
书庆文化,被认为是衡量一个民族人文高度的标杆。彝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自古以来,一直有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彝族分布广阔,分支众多,不同的支系、不同的族群各有自己的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8.
择山而住     
靠山而居,择山而住,这是彝族自古就有的一种生存选择。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大小凉山、乌蒙山、哀牢山、六诏山、金钟山……这高原,这山,和彝族的命运历来都是生息悠关的。几千年来,彝族先民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经历了从穴居到棚居再到屋居的漫长过程。彝文典籍《笃姆躲雨志》描述道:"天生石溶洞,红壤石林带,阿谱笃姆屋,阿童溶洞里,坐位闪红光,站位绿茵茵。"  相似文献   

9.
春天的彝年     
桂西北的彝族和许多民族一样过农历春节。 每到春节,彝族就和杂居的壮、苗、瑶、汉族同胞一样,家家户户杀猪过年,做熏腊肉、腌辣椒骨、酿米酒、包粽子、磨豆腐、春枕头粑、爆米花等。其隆重程度,在当地所有的节日中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0.
亚洲铜,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会死在这里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海子《亚洲铜》父亲之死1989年秋天,我的父亲去世,死于锑尘肺二期,终年79岁。去世前,因为肺部完全坏死,呼吸困难,胸腔如同风箱一般,剧烈起伏,并大口大口吐血。最后,血块堵塞气管,窒息而死。  相似文献   

11.
婚配嫁娶,迎来送往,这是人类婚姻活动的基本形式。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无数的支系,其丰富多彩的婚姻习俗,让祖国民俗大花园里增添了不尽的景致。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建设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载体。特色小镇融合了生产、生活、生态等各个方面,实施产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是在新型城镇化历史使命下,发展特色经济、建立全新城乡关系、打造新型人居环境的重要着力点和支撑点。特色小镇建设不仅要发展特色产业,吸引人口,承接城市消费的外溢,更应传承和弘扬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将乡土文明、人文风俗融入特色小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1846年,京官曾国藩在《原才》中写道:"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他认为,只要一二个"贤且智者"带头,追随者不断增多,就会带动大家一起改变很难改变的风俗。一个地方的发展,何尝不像曾国藩所说的那样呢?  相似文献   

14.
死时间是FD-3019型γ测井仪的一个重要参数,笔者主要介绍死时间的定义、测量、计算和修正的方法,通过对多个钻孔测井数据死时间修正前后进行对比,并分别计算出钻孔内铀矿段含量,求出相对误差,进而说明死时间修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彝族建筑特色保护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现象的日益推进,在城市建设当中所出现的千城一面,建筑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丧失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此,有识之士倍感心忧,纷纷尝试、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2001年3月初,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广泛邀请高等院校和设计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共同就彝族建筑特色问题进行研讨,并发起了彝族现代建筑特色方案设计竞赛。 2001年6月下旬,设计竞赛评选出结果,笔者主持完成的《彝风建筑》设计成果脱颖而出,获得竞赛一等奖,并继续接受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  相似文献   

16.
核电厂"死管段"现象是由于一回路高温流体通过第一道隔离阀将热量传到该阀与后续隔离阀之间管道,导致管道内流体因高温汽化,形成汽液分层。"死管段"现象会导致阀门腐蚀损坏、密封失效,破坏一回路压力边界的完整性,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秦山二期通过对"死管段"成因机理分析并结合自身机组情况,最终选用增压的方法对余排入口死管段进行技术改造,从而消除了该部位"死管段"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有趣的婚事     
"跳菜"是哀牢山一带彝族婚丧嫁娶、宴请宾客时的一种习俗。当宾客入席后,跳菜人便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小指托起一个长方形的木盆,高低位置与肩膀齐  相似文献   

18.
死端孔隙对溶质运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拖尾分布是溶质运移规律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死端孔隙、透镜体等空间结构形成的非均质性以及密度变化产生的指状流会导致溶质运移拖尾分布。论文选择保守性溶质氯化钠作为示踪剂,采用砂柱实验系统地研究了以死端孔隙导致的非均质性以及由不同浓度和温度形成的变密度条件对溶质运移拖尾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死端孔隙的存在会延迟溶质运移穿透曲线出峰时间,降低峰值及出现拖尾分布,随着死端孔隙介质体积或数量的增加这一现象越明显;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拖尾现象越明显,且温度的升高会加剧这一现象。对比死端孔隙、温度和浓度三者对溶质运移拖尾分布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死端孔隙,其次是浓度和温度。  相似文献   

19.
“死碳”对14C年代测定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华  张会领  覃嘉铭 《中国岩溶》2004,23(4):299-303
在回顾14 C测年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影响14 C测年精度的各种因素,并初步讨论了“死碳”对14 C年代的影响。通过对岩溶区“死碳”的成因分析以及对碳酸盐样品的14 C年代学研究,认为酸的来源不同,是造成岩溶区样品14 C年代偏老的原因;局部环境中“死碳”释放是造成水生样品14 C表观年龄偏老的主要原因。由于影响岩溶区样品14 C年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尚无有效的校正办法。为此,作者在讨论了洞穴碳酸盐样品年代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交叉对比定年的方法解决“死碳”对14 C测年的影响问题和在岩溶地区谨慎使用14 C年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登封市国土资源局的领导如此重视砂矿开发秩序,执法人员把砂矿看得这么死,大年初一、正月十五都偷干不成,平时我们就更别想偷采一点儿砂啦……”提起打击非法采砂,登封市少林办事处左庄村的刘某、蒲某一脸的沮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