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气象》2022,(1):16-23
基于对已有土地沙化概念的分析,结合对沙化现象的认识,将砾化从沙化中剥离出来,并分别定义了沙化和砾化。文章提出较为全面和中立的沙化和砾化定义:沙化是土地表层沙物质比例或量的增加过程;砾化是土地表层砾石的比例或量增加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衡量一个区域土地沙化、砾化的程度与强度的指标,根据沙化的动力和效应对沙化做出逻辑关系清晰的分类与表述。论述了沙化的正、负效应,指出风蚀沙化、砾化和去灌丛化、去沙化都是草原退化的表现,而适度、适地的风积沙化有一定的正面效应。同时,探讨了沙化与沙被、草原退化、荒漠化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1993~2003年郑州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利用RS、GIS软件对1993年和2003年两时次TM、ETM 影像进行遥感解译,采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0 a来该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尤其是土地沙化的变化过程及其社会经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0 a来,西部山区、东部沙化地区以及黄河沿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比较大,特别是东部地区用地变化比较剧烈;旱地、草地、工交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沙化土地、水田、林地、水体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沙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草地面积的增加,改善了研究区的生态环境.此外,林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应引起重视,可实行退耕还林或植树造林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利用RS、GIS软件对1993年和2003年两时次TM、ETM 影像进行遥感解译,采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0 a来该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尤其是土地沙化的变化过程及其社会经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0 a来,西部山区、东部沙化地区以及黄河沿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比较大,特别是东部地区用地变化比较剧烈;旱地、草地、工交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沙化土地、水田、林地、水体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沙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草地面积的增加,改善了研究区的生态环境。此外,林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应引起重视,可实行退耕还林或植树造林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锡盟草原生态系统退化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锡盟草原的退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针对锡盟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现状,从气候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锡盟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原因,提出了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北半球Ncep再分析资料(1955~1995年),定量分析了拉尼娜年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以及北半球温、湿分布异常。提出拉尼娜事件是华北地区频发沙尘暴的重要因素,但生态环境恶劣,土地沙化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改善生态环境.减小沙化程度是治理沙尘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依据国家草原火险等级划分标准,针对锡林郭勒盟的具体情况对指标体系进行逐月调整,运用多个气象因子和综合因子之间相关来确定草原火险天气等级标准,建立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报方程,并开发研制了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报服务系统,经过近1年的试运行,能够对草原火险天气进行很好的预报预测,同时指导草原火险的遥感监测业务.  相似文献   

7.
利用共和盆地共和、贵南2个气象站1961~2006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年和四季的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并对气候突变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共和盆地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呈微弱增加、地表蒸发量增大的变化趋势,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变化趋势更加明显。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加速了共和盆地草地退化和沙化,同时人类活动又加剧了共和盆地草地的退化和沙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海西.州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调查资料,分析了海西州草原资源现状、草地退化、草地沙漠化等现象的原因和草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海西草原资源,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的研究表明,除了人为干扰因素外,气象灾害也是造成草原退化的重要因素,研究气象灾害及其发生规律与草原退化的关系,对遏制和御防草原生态系统退化,防灾减灾,恢复草原原生植被有着重要意义,利用1953—2005年气象资料和2002—2005年生态气候监测资料,采用气候相似分区计算和分析干旱发生规律及演变趋势;对沙尘暴的发生强度和分布规律也做了深入研究。由于气象灾害日趋加重,草地植被不断退化,气象灾害与草原退化相互间的影响越来越大,气象灾害加速了草原退化进程,而草原退化使自然灾害更加频繁,造成的损失更加严重。治理草原生态环境,御防和减少气象灾害,是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草原碳收支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通榆草甸草原站2011~2017年和毛登典型草原站2013~2017年涡动相关法观测数据,分析了生长季碳通量日变化特征,研究了碳通量日变化过程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两处草原7月碳吸收活动最强,草甸草原生长季各月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GPP)、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 Re)和净碳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 NEE)的峰值均高于典型草原。NEE的日变化以单峰型为主,但7月、8月饱和水汽压差较高时,GPP在正午前后降低,引起NEE的双峰型日变化。光合有效辐射是草甸草原NEE日变化的主导因子,而在典型草原,浅层土壤含水量(5 cm)也主导了NEE日变化。水分亏缺使草原碳交换速率显著降低,草甸草原固碳速率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强于典型草原。同时,水分亏缺也改变了GPP、Re和NEE对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MODIS NDVI和气候信息的草原植被变化监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植被的动态监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气候变化趋势。该文利用2000—2005年MODIS NDVI数据对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植被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在此基础上,以降水量、水汽压、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作为气候指标,分析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MODIS NDVI与同期及前期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探讨草原植被变化的气候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0—2005年锡林郭勒盟植被改善面积大于退化面积,植被退化面积最大的区域为荒漠草原,占全盟面积的12.84%,植被改善面积最大的区域为典型草原,占全盟面积29.09%。4类草原改善趋势由强到弱的顺序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草原、荒漠草原。对于典型草原,其NDVI与最高气温关系最密切,其次为水汽压;对于荒漠草原,其NDVI与最高气温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最低气温。此外,NDVI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表现出明显的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12.
《青海气象》2009,(3):68-68
青海省气象部门发布《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报告表明,四十多年来,柴达木盆地气温升高,降水量显著增加,对水资源、土壤沙化等方面产生了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通辽市近50年来气候变化及其对农牧林业、水资源、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等方面的影响,阐述了气候变暖给通辽市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生态环境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草原蝗虫的气象遥感监测预测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科技部公益研究专项“草原蝗虫的气象遥感监测预测服务系统”项目经过2年多的科学研究,建立了草原蝗虫大爆发与大尺度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揭示了草原蝗虫大爆发的气候背景;研究了草原主要蝗虫发生、发育、世代与气象生态条件的关系;利用主要气象灾害(高温、干旱、洪涝等)的历史序列资料,结合草原蝗虫爆发的统计资料,建立气象灾害与蝗虫大发生的相关模型;建立了遥感数据反演的草原蝗虫发生期地面温度、  相似文献   

15.
新疆水热资源,沙化在全球增暖中的可能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性增暖的前提下探讨了新疆的水热资源和沙化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在全球性增暖的前提下,新疆未来的生态环境将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16.
许存平 《青海气象》2003,(2):27-29,47
针对环湖地区草场退化、沙化的现状,分析了治理沙化的几种优势牧草混比补播效果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得出:适宜补播牧草出苗的0—10cm土壤重量含水率为15%—20%.气温10—15℃,适宜补播的时间为6月下旬—7月上旬,补播效果以几种牧草泥比播种为最好。  相似文献   

17.
高寒草地沙化过程的气候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寒地区2000、2005、2010和2016年植被的NDVI和1971-2016年的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高寒草地沙化的主要气候驱动因子和机制。结果表明:(1) 2000-2016年,NDVI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中北部NDVI值最先开始减小,并逐渐向川西北扩张。(2) 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区气温逐年上升,2000年以后增温趋势尤为显著。降水量逐年趋于减小,未发生显著变化,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日照时数呈减小趋势。21世纪以来,中北部平均风速呈增加趋势。(3)对NDVI解释力最大的因子是气温和降水,但随着时间推移,日照时数和风速的解释力逐渐增强。因子交互结果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彼此之间的综合作用对沙化进程的影响较大。(4)玛曲和若尔盖多大风和沙尘暴天气,玛曲近3年的合成输沙方向均为SSE,属于低风能环境,风向变率为中比率,高风速级的输沙势占比重有所增加,风沙活动强度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增强。综合来看,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是草地沙化的主导因子,日照时数影响草地植被的生长,风速、风向决定了沙化速率和蔓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草原生态是指草原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的关系,草原生态恶化受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本文立足引起人们关注草原的未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挽救草原生态恶化,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抵御草原病虫害 内蒙古气象出新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解决日益猖厥的草原蝗灾危害,一套可提供草原蝗虫监测预测信息的服务系统———“草原蝗虫的气象遥感监测预测服务系统”日前通过了中国气象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草原蝗灾的监测预测乃至整个抵御草原病虫害工作有望得到实质性推动。近年来,蝗虫灾害在内蒙古草原持续爆发,不仅给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而且对国家正在实施的天然草原保护工程和环北京地区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产生严重破坏。“草原蝗虫的气象遥感监测预测服务系统”是2004年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参与、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此项目结…  相似文献   

20.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北方草原蝗虫气象监测预测服务系统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在北方草原蝗虫主要发生省、自治区气象部门推广应用,进行北方草原蝗虫气象监测预测。2008年度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工作。主要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