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滨海地区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部,为我国典型的淤泥质海岸,地势平坦,潮间带广阔,海拔标高多在3米左右,地形由西向东缓缓倾斜,属冲积海积平原。境内蛇曲河道发育,由于受河流堆积及渤海水动力作用的影响所形成的各种洼淀在区内星罗棋布。  相似文献   

2.
新疆焉耆盆地博斯腾湖东岸几种不同地貌单元中,盐渍土发育强烈。在研究区内自北至南50km的地段呈线性分布。以刻槽法分5层连续采取0~1.00m深度土壤样品,分析易溶盐含量,判断盐渍土的含盐类型。平面上,从冲洪积扇前缘的细土平原到冲积-湖积平原,盐渍化程度呈增高趋势。盐渍土的含盐类型,沙垅段主要为硫酸盐,东南岸冲积-洪积平原主要发育亚硫酸盐和硫酸盐,其余地段盐渍土类型以氯盐和亚氯盐为主。剖面上,除沙垅段外,各个地貌单元土壤盐渍化表聚性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3.
米提贾平原是阿尔及利亚北部的一个大平原,其面积大约为1300km~2,坡度很缓,小于2%。米提贾盆地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沉积物。该盆地由两个主要含水层构成:Astian含水层和米提贾含水层(一个冲积含水层)。这两个含水层在全区,除东部外,被EL-Harrach不透水泥灰岩地层隔开,在平原最低部位的EL-Harrach和Maza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部深水区新生代盆地三层结构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位于陆壳与洋壳之上的大陆边缘记录了大陆裂解-大洋打开的全部过程,是研究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场所.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生代盆地表现为裂陷期盆地、裂后拗陷期盆地及裂后洋盆沉降期盆地3层结构.裂陷期盆地表现为一系列地堑及半地堑结构,拗陷盆地表现为中间厚两侧薄的“碟形”盆地特征,裂后拗陷期盆地表现为大陆坡局部加厚,向南海洋盆方向厚度逐渐减薄的“挠曲”盆地形态.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经历了3期构造演化过程,盆地表现出不同的动力学机制.裂陷期盆地受地幔物质上涌影响表现为水平伸展作用为主,盆地内普遍发育伸展构造样式,裂后拗陷期盆地表现为区域均匀沉降特征.而裂后洋盆沉积期受南海强烈沉降作用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向南海洋盆倾斜特征.大陆架-陆坡-深海平原的构造格局主要形成于裂后洋盆沉降期.南海及其北部盆地下伏地幔物质活动的差异性决定了盆地内的3层结构的形成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孙龙德 《古地理学报》2004,6(2):252-260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的白垩系沉积厚度大,岩石类型多,既有碎屑岩,又有蒸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相类型丰富,包括海相、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并以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在早白垩世虽为分隔性的沉积盆地,但其陆相碎屑沉积具有几乎相同的特征:均以冲积沉积体系发育为主,相带分布和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对应山前断陷盆地的不对称性,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在靠近山前的陡坡一侧,正常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在湖盆缓坡一侧。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由冲积扇、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等构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等构成。储层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或辫状河三角洲的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河口砂坝中,在库车坳陷和塔西南坳陷都形成了优质的储集岩。砂体厚度大,分布广,储集条件好。冲积沉积体系的普遍发育预示了白垩系储集岩在盆地内的分布可能是十分广泛的。近年在喀什凹陷、英吉苏凹陷相继取得的勘探成果大大拓宽了其勘探领域,白垩系正逐渐成为盆地内主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山前平原这一自然地理概念是指发育在多种构造成因和规模悬殊的各类盆地中与山区相邻的平原地带;从巨大的地块到褶皱带的边缘坳陷,直到小型的山间盆地,均可被来自山区的第四纪沉积物所充填,形成大小不一的山前平原带。中国西部山前平原极为发育,其沉积物包括成带分布的多种成因类型,如洪积、冲积、湖积以及化学沉积等。这些物质均来源于共同的山区。  相似文献   

7.
在辽河三角洲地区,布设10个地下水监测点,通过3年的动态监测,得到第四系孔隙潜水水质动态变化规律.辽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矿化度普遍较高,范围介于1~31 g/L.西部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矿化度较小,水质较好.南部滨海低平原区,矿化度介于12~31 g/L,地下水为盐水.东北部冲积平原区地下水矿化度介于1~3 g/L,为微咸水.在地下水化学类型方面,HCO3-Na型地下水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前倾斜平原区;Cl-Na型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南部滨海低平原地区;Cl-Na·Ca型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的冲积平原区;HCO3·Cl-Na型地下水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冲积平原区.山前倾斜平原地区,地下水水质基本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大部分地区水质变化不大.南部低平原区,Cl-、SO42-、Na+及矿化度持续升高,高矿化度、氯化物型和钠型水分布面积增大,向周边扩散.北部冲积平原地区,地下水的各组分及矿化度略有起伏,变化不大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哈密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具有完整独立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系统。为查明哈密盆地地下水的形成转化及循环规律,采用水化学和环境同位素D、~(18)O、T和~(14)C相结合的方法 ,对研究区地下水进行分析研究,在盆地由南往北布置采样点取得样品53组,对数据进行稳定同位素及放射同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的主体是由1952年以前降水组成的,其中沙尔湖区域靠近盆地最低点150 m以下深度处存在古水,而其它山前倾斜平原的地下水主体来源于全新世湿润期的降水直接入渗补给。  相似文献   

9.
邵磊  李文厚 《沉积学报》1999,17(3):435-442
吐鲁番-哈密盆地从晚二叠世到晚第三纪经历了复杂的,多旋回的沉积构造演化历史,造成主要地层间均以不整合为界。盆地内沉积相类型丰富,沉积环境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在晚石炭世,盆地北部为浅海环境;到晚二叠世,沉积环境由海相转变为陆相,并在上二叠统下部形成大量冲积相或河流相粗碎屑沉积;在三叠纪,沉积物主要形成于冲积相或河流-湖泊环境中,古气候则由干旱转为温暖湿润。早、中侏罗世,沉积环境以湖泊-沼泽相为主;到晚侏罗世,则以辫状河流相为主及干旱气候为特征。在白垩纪,盆地的沉积范围大为缩小,以湖泊环境为主;第三纪,沉积范围则扩大到整个盆地,沉积相以辫状河流及冲积相为特征,沉积气候干旱,局部地区接受了盐类沉积。古流向分析显示,吐-哈盆地具有复杂的沉积搬运体系。在盆地南侧,沉积物搬运方向总是由南向北,表明觉罗塔格山是盆地的主要物源区;而在盆地北侧,博格达山自晚侏罗世开始隆起,构成盆地的另一新的物源区,沉积物搬运方向由北向南。在白垩及第三纪,博格达山成为盆地的主要物源区。  相似文献   

10.
铁法盆地西部矿区16^#煤聚积环境背景及聚煤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法盆地西部矿区16^#煤是在冲积扇前网结河-湖缘三角液-湖泊环境组合背景上大面积泥炭沼泽化而形成的。聚煤环境有湖缘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湖滨泥炭沼泽、冲积扇前湿地泥炭沼泽和网结河湿地泥炭沼泽。其中,湖滨和湖缘三角洲平原泥炭治泽垂向叠加地段构成北部富煤带的主体,冲积庐前湿地泥炭沼泽形成了南部富煤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化隆地区新生代沉积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详细分析和对比循化-化隆盆地及邻区新生代沉积序列,将研究区新生代沉积古地理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1)渐新世,西秦岭逆冲带、拉脊山逆冲带抬升,循化-化隆盆地压陷下沉,接受以砾岩夹砂岩为主的洪冲积扇和山区河流相沉积,称他拉组。他拉组古流向主要为北东向及北北西向,与盆地南缘的西秦岭北缘隆起带基本垂直或平行,西北边缘古流向为南东东向。(2)中新世—上新世早期,经过渐新世洪冲积填平,很快进入河流三角洲充填阶段,并在中新世早期进入湖泊环境接受沉积。中新世是循化-化隆盆地、临夏盆地、定西-兰州盆地湖盆面积扩展最大期,循化-化隆盆地往东与临夏盆地连通,总体上构成向东张开的大型压陷盆地。这一时期,盆地多以湖泊和湖相三角洲、冲洪积平原相沉积为主。盆地在循化、尖扎、化隆等地发育大面积咸水湖相沉积。盆地四周发育冲洪积扇和冲洪积平原相沉积,在同仁往北、民和往南发育河流相、三角洲相沉积。(3)上新世3.6 Ma左右,为临夏组之上的积石组砾岩发育期。由于周缘山系强烈逆冲与盆地整体隆升,导致积石组与下伏临夏组何王家段之间发育沉积间断与不整面,区域上同仁盆地、甘加盆地、桑科盆地和定西-兰州盆地全部结束沉积。3.6 Ma以后盆地内分布的上新世积石组巨砾岩是该时期周缘山系进一步隆升的沉积响应。循化-化隆盆地与临夏盆地被积石山隆起带分割,盆地主要物源为拉脊山隆起带和西秦岭隆起带。盆地在循化县尕楞乡宗务一带发育的积石组冲洪积扇砾岩堆积最厚。  相似文献   

12.
40 多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大规模的地下水开发利用造成了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甚至泉水干涸,部分地区地下水仍能维持动态稳定,判断这类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必须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以黑河流域中游盆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K检验和连续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长时间序列地下水水位数据的变化特点,研究区域地下水动态特征;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划分黑河流域中游盆地地下水补排平衡区与非平衡区;利用克里金插值法估算1990—2020 年盆地含水层对水资源的调节水量,并评价不同动态平衡区的调蓄能力。结果显示,黑河流域中游盆地地下水水位动态类型有:水文型、水文-开采型、开采型和蒸发-开采型4种长周期动态稳定型,过量开采型或上游过度引用地表水型2 种长周期持续下降型。黑河-梨园河倾斜平原、酒泉盆地和黑河中游下段侵蚀堆积平原的大厚度含水层是黑河流域中游盆地的地下水补排平衡区,其在1990—2001 年共输出地下水12.06×108 m3,2001—2020年共储存地下水9.06×108 m3。大厚度含水层为地下水的长周期调蓄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在合理控制开采量的前提下,该类含水层的天然调蓄能力可满足生产生活和下游生态用水需要。盆地地下水补排非平衡区,如黑河以东诸河倾斜平原、盐池盆地和榆木山山前诸小河流域等地区,目前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式和强度是不可持续的,应适当减少地下水开采量,调节盆地上游的引水量和开采量,抑制地下水资源枯竭。本研究成果可为西北干旱内陆地区水资源管理和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2)
乌苏市地处准噶尔盆地的西南部,区域内地下水按其形成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可分为潜水、浅层—中深层承压水两类,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评价标准,对乌苏市平原区地下水从生活饮用、农田灌溉面两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乌苏市南部山前洪积砾质倾斜平原到冲积平原区,潜水的化学类型和矿化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南部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区为HCO_3·SO_4~--Ca·Na型水,矿化度小于0.5 g/L;东部地区1~3g/L。南部山前洪积扇溢出带沿奎屯河和古尔图河床向北延,与北部山前洪积倾斜平原相连的地区,地下水类型为SO_4·Cl~--Na·Ca型水,地下水矿化度1~26 g/L。  相似文献   

14.
一、盆地含煤地质及地质勘探程度姚安盆地位于康滇地轴南部西侧,是燕山运动后期逐步形成的构造侵蚀型盆地,面积约38平方公里。在晚第三纪上新世晚期,盆地内接受了一套厚400余米的陆相含煤沉积。由于内陆沉积环境复杂,使含煤岩系的岩性、岩相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都较剧烈。含煤岩系上复一套厚70—90米的更新世冲积、洪积、湖积层,为全隐伏煤田。  相似文献   

15.
大同盆地东南部的新构造运动与火山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同盆地位于山西省东北部, 为桑干河流域的一个大型盆地。宽约30公里, 长约150公里, 海披平均在1000米左右, 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 盆地底部平坦似平原。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全新世冲积平原, 除某些构造盆地平原外, 大部分都属于临海平原。本文所述的冲积平原, 只限于临海冲积平原。临海冲积平原是属于最终冰期武木期的最盛时以后的产物, 它与以海面上升为主的海面变动密切相关而发育形成的。因此在日本各地临海冲积平原的冲积层剖面上, 不仅能够看到反映海面变动经过的冲积层层序的共同性, 而且还可看到冲积层基底面的地形也有其共同性。下面谈谈在日本临海冲积平原所看到的共同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三道岭矿区位于哈密盆地的西北边缘。由于矿区地处西北干旱戈壁平原之上,解决矿区的供水水源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吕金波 《城市地质》2010,5(1):17-18
北京位于太行山与燕山的交汇之地,地质环境复杂。北京具有山区,平原和盆地,是世界具有地热资源的6个首都之一,是地质学摇篮。北京城市地质环境系统研究,要适应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社会经济发展布局,要对北山,西山,盆地和平原多角度、多层面开展地质环境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自然地理概况 河北平原西倚太行山、北靠燕山、东临渤海湾,为黄河及海、滦河多年淤积而成。按成因可大致分为山前洪积平原,中部冲积湖积平原。山前平原沿太行山和燕山山麓呈条带状,海拔在50—100m之间,由各河的冲积洪积扇组成,透水性较好,地面坡度1/1000—1/3000;中部平原主要由海、滦河、古黄河等  相似文献   

20.
李舜贤  陆永潮 《云南地质》1991,10(4):362-384
山寨盆地位于腾冲-梁河锡矿带小龙河含锡岩体的东侧。盆地中充填有第四纪湖相-冲积相厚层沉积,有砂锡聚集,局部富集成矿床。本文论述了该盆地的新构造背景、沉积特征和沉积相、砂锡矿物质成分等。 1.山寨盆地为-断陷盆地,并严格地受到NE和NW向两组断裂的控制,从而使盆地具菱形平面形态,并在盆内发育有NE、NW向展布的新生代地堑和地垒的基本格局。 2.控制山寨盆地发展演化有两个因素:一是第四纪新构造拉张运动和岩浆侵出;二是盆地西侧火山岩源区沉积物的大量供给。 3.盆地的沉积物可分出老湖相和新湖相。沉积相可分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河流相和沼泽相。 4.砂锡矿类型有:残坡积型,洪积型,洪冲积型,河床-河漫滩型,古河道型,湖积型。盆内聚锡的有利部位为:(1)盆缘同沉积断裂带内冲积扇复合体;(2)扇三角洲河口沙坝;(3)活跃湖泊边缘—湖滨带;(4)湖盆内古河道。 5.砂锡矿物组合和锡矿化程度在不同的流域中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和成熟程度,与源区母岩成分及其搬运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 6.不同流域的锡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特征和组合类型有明显的差异,据石英颗粒的表面特征可划分出上、中、下游河床和不同的河流阶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