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研究了海面高因素对北斗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并利用“三星+高程约束法”、“星际差分+初始高程约束法”和“余弦定理解析求解法”三种解算方法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考虑海面高因素能有效地提高北斗系统定位精度且提高幅度与解算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障我国自主的沿海导航与精密定位服务,研究了基于北斗系统的沿海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关键设备。并针对用户对北斗米级导航和厘米级定位的需求,分别采用了BDS+GPS联合伪距差分、北斗三频网络RTK的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系统软、硬件设备,对北斗沿海差分导航与精密定位服务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定位精度和适用范围等方面整体优于原有的RBNDGPS系统,且实现了北斗在海上的米级导航和厘米级定位服务。  相似文献   

3.
实时差分GPS能为海上和陆地用户提供连续的高精度动态定位。本文以ASHTECH-XⅡ型GPS接收机和甚高频为数据链组成的实时差分系统为例,讨论了实时差分GPS的原理,系统组成和实现的方法,试验和应用的结果表明,在多数情况下,该系统可以获得优于5m的综合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4.
实时差分GPS在海上动态定位的精度,一直是海道测量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然后介绍了利用两台Ashtech M-Ⅻ型GPS接收机进行实时差分定位精度比对的情况。结果表明,这套仪器海上实时差分GPS定位精度达到了3m以内,完全能够满足海道测量的要求。文章的最后还分析了在实时差分GPS作业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沿海RBN/DGPS系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重点研究了系统的精度问题。在分析测试数据的基础上,文章认为,该系统是一个节约大量投资、用户广泛、效益显著的空间信息服务系统。系统的精度与用户到基准台的距离、用户收到差分信息的时间以及接收机的性能有关。系统的覆盖范围为距基准台200海里(海上),定位精度优于5m(2DRMS,95%置信度)  相似文献   

6.
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龙  柴洪洲 《海洋测绘》2009,29(1):25-27
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主要受观测量的精度和卫星的空间几何分布两方面的影响,GPS等相同轨道分布的卫星导航系统一般采用几何精度因子(GDOP)来分析定位精度。我国的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是由三类异质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导航系统,不同轨道卫星定轨误差不同,用户所得到的观测量精度也不相同,因此精密定位精度计算和分析时必须要考虑这种差异。引入了加权几何精度因子(WGDOP),利用模拟观测数据对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进行了分析。外部检核计算结果表明,精密定位计算时顾及观测量精度差异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7.
李响  吴辉碇  王辉 《海洋通报》2011,30(2):180-186
由于海上大气边界层的下垫面是复杂多变的海面,因此海面状态的参数化对海上大气边界层数值模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采用高分辨率的大气边界层模式进行敏感性试验研究,讨论了不同海面参数化方案对海上大气边界层数值模拟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海面粗糙度参数化方案在中低风速下模拟垂直结构主要的差异出现在边界层和自由大气分界面上;考虑...  相似文献   

8.
针对自主开展GNSS接收机差分有效作用距离、动态性能、垂向定位精度等指标测试难度大,普通用户缺乏有效手段的技术现状,提出了一套GNSS接收机静态和动态批量测试方法,并利用10台GNSS接收机进行了长短基线、动基线和模拟RTK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案既可以评估不同基线长度下接收机静态和动态性能,还可以对垂向精度进行评估,能够解决无GNSS检定场下的接收机自主评估难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单点定位精度进行分析,考虑到北斗星座中三种异质卫星对应的观测量精度不同,采用加权定位法进行解算,实测结果表明,系统水平定位精度优于5m,高程方向优于10m,东向方向定位精度最高,系统可以满足亚太区域导航需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海上溢油监测需求,自主研发了小型合成孔径雷达(SAR),并基于机载平台开展海上监测试验,进行应用测试。研发的小型SAR工作在C波段,极化方式为VV,质量24kg,可搭载于有人或无人飞行器,对较大面积海域进行实时连续成像,在获取设定分辨率的SAR实时影像的同时,完整记录原始回波信息,可进一步地面处理生成精细影像。2015年8—9月在山东烟台威海近海海域开展了机载小型SAR海洋监测试验,获取了海上目标包括平台、船只、浮筏和海上疑似油膜现象的SAR影像,成像良好。海上试验研究表明,小型SAR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海面SAR影像数据,为海面目标及油膜的实时监测提供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   

11.
由于海洋内部环境复杂多变,加之渔业捕捞作业范围和深度的逐步扩大,对水下监测平台的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而且,在水下平台的海上回收作业过程中,恶劣海况、海雾、海面光反射等不利因素无不给回收过程造成很大麻烦,一旦平台浮出海面后漂出视距范围,将面临丢失风险。文中借助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结合压力检测电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可用于水下平台意外出水报警、出水后实时定位的卫星定位信标机系统,经多次应用,证明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浅海过渡带地震资料采集时,需要将电缆和检波器沉放到海底,由于洋流、潮汐等因素的影响会使检波点的实际位置与预设位置不同,从而严重影响了后续的地震资料处理工作,因此需要对检波点进行二次定位。在海底检波点二次定位中,炮点位置已知而检波点位置未知,需要从多个炮点位置正向外推波场,使波场逐步延拓到检波点,以此来获得检波点的位置。具体实现是在海底划分网格应用克希霍夫积分法外推渡场,获得网格点的能量值,能量最高的网格点便是检波点的位置。在划分网格时需要先粗分网格,求得网格点能量值,然后在能量高的网格点区域重新细分网格,通过细分网格点的能量值来确定出检波点位置。在检波点二次定位中利用的主要是直达波的波场信息,在预处理时,需要突出直达波压制干扰波。基于波动方程的检波点二次定位在模拟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都得到了良好的效果,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高精度水下定位技术对于维护国家海疆安全、海洋权益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根据射线在水中的传播特性,利用双曲面定位方法建立长基线深海定位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获得4 000 m水下信源在10 km~2正方形范围内的定位误差精度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浮标网络中心位置定位精度最高,可得到亚米级;离中心位置越远,定位精度越差。  相似文献   

14.
The Texaco Harvest Oil Platform Experiment took place August 22–28, 1990, off Point Conception, California. This platform has been designated as the NASA/JPL verification site for the TOPEX radar altimeter, which is to be launched in mid‐1992. The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 was to obtain measurements from GPS and other instrumentation that will be used at the site for the verification activities, and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the platform environment on the quality of the measurements. In conjunction with this experiment, a buoy equipped with a GPS receiver was float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platform for the purpose of measuring sea‐level change and waves relative to a reference receiver located on the platform. A pressure transducer installed at the site also provided sea‐level change and wave measurements relative to the platform. We present the data collection,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results comparing the GPS‐buoy and pressure transducer data. The GPS‐determined sea‐surface height measurements show 1.3‐cm agreement when compared with transducer‐determined heights taken over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Low‐rate (15‐s) data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change in sea‐level height due to tides, while high‐rate (1‐s) measurements provided temporal resolution sufficient for determining wave spectra.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介绍了北斗伪距单点定位、伪距差分定位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然后根据自编程序,利用同济大学TJA站8天的数据进行计算及分析。结果显示:北斗伪距单点定位的精度平面方向上达到3.5m以内,高程方向优于8m,满足普通导航定位的需求。北斗差分定位的精度较伪距单点定位精度有了较大提高,其精度平面上达到1m以内,高程方向优于1.5m,能满足较高精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结合海上科研工程实践,对GPS精密单点定位模型及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并采取陆上静动态定位和海上动态定位试验进行了精密单点定位精度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超出常规差分定位基线长度限制的广阔海域,采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可实现亚米级实时动态定位,为海上高精度实时动态定位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双曲线定位原理实现了罗兰C/北斗组合导航,提出了HDOP的定义,以此分析了两系统组合前后的定位精度,并给出了定位精度的仿真。结果表明,组合后大大改善了罗兰C定位精度和定位可用范围,并弥补了北斗定位系统有源定位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结合声波射线传播规律提出了双曲面模型水声定位的数据模拟方法。利用该方法模拟一定浮标网形下声源位于某区域约2 000m水深处10km×10km范围内的声线双曲面模型定位观测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并将截止角的概念引入水声定位中。定位结果显示,大部分区域水下DGPS定位系统的外符合定位精度在水平方向优于5m,垂直方向优于10m;网形中间区域精度较高,三维定位精度为亚米级。引入角度限制后,定位区域内外符合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优于1m,垂直方向优于4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