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低温冷害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低温冷害是威胁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解放后,东北三省先后出现7—8个低温年,灾情波及范围和作物减产程度有增大趋势,特别是1969、1972和1976年,三省粮食减产均在100亿斤以上,严重地影响着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和发展,党中央对此十分关注。为此东北三省气象系统和农业科研部门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生产部门采取了许多防御低温冷害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东北夏季低温冷害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1951年—1995年5月—9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东北地区65个测站的夏季低温冷害和严重低温冷害频率,结果表明,低温冷害频率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严重低温冷害的频率却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山区的频率要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大。整个东北地区夏季低温冷害的年份从50年代到90年代在逐渐减少,各省夏季低温冷害出现的次数大体相当,大约为3年—4年一遇,但出现的年份并不完全相同,东北地区夏季低温与“厄尔尼诺”的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2002年夏季低温冷害及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4.
1前言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黑龙江省低温冷害频繁,大约每隔3~5年出现一次,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损失。进入80年代,全球性气候变暖,黑龙江省近20多年没有出现过低温冷害,农业发展稳定,粮食总产成倍增加。今年黑龙江省东部又一次出现严重的低温冷害,造成粮食产量下降。这里着重分析今年黑龙江省冷害形势与历史上典型冷害年进行比较,以期为全省粮食产量预报及抗灾夺丰收提供科学依据。2分析方法采用夏季(6~8月)平均气温相对均方差的方法求算各地低温冷害指标:式中△T6-8为6~8月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值之差,n=3。…  相似文献   

5.
行星运动与厄尔尼诺、东北夏季低温冷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更新 《气象》1998,24(3):9-11
利用厄尔尼诺与行星运动的联系,对厄尔尼诺进行了分类。发现东北夏季低温冷害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的类型有关:负极值型和负正极值型厄尔尼诺的发生年几乎与冷害年一一对应,其他类型的厄尔尼诺则很少甚至不发生冷害。统计表明:三大行星(火、木、土)冲日时日心黄纬的负极值年的次年和木星的正极值的前一年及当年,有利于冷害的发生;土星运行到日心黄经为19~121°时,会导致冷害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厄尔尼诺与行星运动的联系,对厄尔尼诺进行了分类。发现东北夏季低温冷害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的类型有关:负极值型和负正极值型厄尔尼诺的发生年几乎与冷害年一一对应,其他类型的厄尔尼诺则很少甚至不发生冷害。统计表明:三大行星(火、木、土)冲日时日心黄纬的负极值年的次年和木星的正极值年的前一年及当年,有利于冷害的发生;土星运动到日心黄经为19—121度时,导致冷害群的发生。根据分析对未来冷害年及冷害群可能发生的年份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基于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的低温冷害预报应用研究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田间试验资料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发育模型和分区作物参数,结合前人有关研究成果建立了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并利用模型模拟了12站40年 (1961~2000年)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确定抽雄期延迟天数为低温冷害指标,分析了历史低温冷害年及减产情况。模拟了典型冷害年和40年气候平均的0.25°×0.25°网格点玉米生长发育过程, 探讨了与区域气候模式结合进行低温冷害预报的方法。主要结论有:①玉米发育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玉米发育期和发育期对低温冷害的响应,以抽雄期延迟天数为冷害指标评估的历史冷害发生状况基本符合历史实况。②模型有一定的模拟玉米生长量对低温冷害响应的能力,但还需要更多的试验数据校正品种参数,完善模型。③利用GIS技术,结合区域化的作物参数运行区域作物模型,是作物模型区域化应用的一种解决方案。④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解释性好,根据确定的害指标,以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结果驱动玉米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低温冷害,是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5~1997年东北地区23个测站的地面气温资料、1950~1996年太平洋地区月平均海温资料以及1980~1994年全球月平均风场资料,分析了东北夏季低温冷害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了太平洋各区域的海温异常与低温冷害之间的可能联系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用EOF分解得到的前三个特征向量(占总方差的84.28%)基本表示了东北夏季气温的变化,用这三个特征向量重建的气温距平场,存在着3~4年、6~8年和准16年的主周期,其中6~8年的主分量信号最强。在年代际尺度上,在1979年前后发生了由气温偏冷向偏暖的突变。热带西太平洋暖池(140°E~180°,10°S~10°N)是影响东北夏季气温的关键海域,那里前期冬季海表温度变化是预测东北夏季低温冷害的强信号。另一个关键海域是中纬西太平洋(130°E~180°,10~30°N),前期春季的海温变化也与东北夏季低温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气象》1977,3(6):5-6
低温冷害是影响我省农业生产最大的气象灾害,它严重地威胁着农业生产的增产稳收。为了认识低温冷害的发生规律,我们对长春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初步看出有这样的趋势:第一,以作物生育期5—9月积温低于2850℃为低温年指标,1950—1976年这27年中有8年属于低温年,平均3年多出现一次低温年;第二,5—9月积温低于2800℃的重低温年,1950年以来共有5年,近10年就出现3次(1969、1972、1976年),频率加大;第三,5次重低温年下一年的温度均高于历年平均温度,但是解放前5次重低温年有两年是连续发生的(1912和1913年)。  相似文献   

10.
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 ,分析了 1951~2000年沈阳地区低温冷害年的概况、气候特征、影响及其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低温冷害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分析了1951~2000年沈阳地区低温冷害年的概况、气候特征、影响及其与厄尔尼诺的关系,低温冷害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玉米低温冷害和霜冻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辽宁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研究玉米低温冷害与霜冻灾害的发生规律及风险评估,对防御与温度有关的灾害和保证玉米安全生产意义重大。本文利用1961—2010年辽宁省49个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及玉米观测资料,对玉米低温冷害和霜冻灾害风险评价指标进行选取与量化,从灾害的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方面对灾害的发生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并对玉米低温冷害和霜冻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及区划。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低温冷害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西丰和昌图东部地区,中风险区主要位于辽北和辽东大部地区,其他大部地区则为低风险区或次低风险区。辽宁省玉米霜冻灾害的次高和中等风险区位于建平、西丰及抚顺的清原与新宾地区,低风险区位于环渤海一带及辽南地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对辽宁地区玉米低温冷害和霜冻灾害仍需重视。  相似文献   

13.
《气象科技》1977,(8):18-19
舒兰县位于吉林地区北部,水源丰富,土质肥沃。有利于发展水稻。建国以来,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水稻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从1957年以来,垧(1垧相当15亩)产平均每年递增110.7斤,1975年水稻面积已达317,037亩,占粮豆总面  相似文献   

14.
对比分析了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反演的作物干旱区域、强度和实际观测资料,发现遥感反演的作物干旱区域、强度和实际观测资料有较好的一致性。建立了用于监测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生长期作物干旱的空间分布和强度的距平干旱遥感植被指数模型和干旱植被供水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15.
玉米低温冷害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主要介绍了80年代以来,玉米低温冷害机理研究概况,文中分为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国外以前苏联为代表,他们主要研究低温冷害对玉米叶片含氮化合物,游离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含量及含磷化合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德寅 《气象》1981,7(2):15-15
出现一次明显的天气过程,必有相应的同期环流形势为背景,而同期环流又与前期某一段时间环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前后变化的相互关系,在单站要素上必然有一定程度的表现。依此思路,我们以温江县春播期间的低温冷害(以下简称冷害)为例,用1960—1976年的资料,分析产生冷害天气与同期环流的关系,以及同期环流与前期环流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9月平均温度与平均绝对湿度的距平和来预报春播期间的冷害天气。经4年试报和实际使用,效果较好。另外,还用与温江站相邻的5个站资料作试验,结论与温江站基本一致。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低温冷害是辽宁省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特别是对棉花危害更大。农作物常因低温冷害而减产降质,解放后出现的几个低温冷害年,棉花减产达20—60%。严重低温的1976年,全省棉花亩产下降到12斤,比1949年产量还低。 本文以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科研协作组的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探讨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指标和气候关键期,分析低温冷害的地域分布规律,并对全省低温冷害区域作了划分,最后从农业气象角度讨论了棉花低温冷害的防御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低温冷害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吉林省近45年来10个冷害年的大气环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发生冷害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北半球极涡,中高纬度的西风带长波、超长波的环流型,低纬度的副热带高压,它们的强度、位置和相互配置关系,对我省冷害的发生起着支配作用,在这些影响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我省的低温冷害[1]。本文还对近45年来的厄尔尼诺现象、太阳活动、气候周期变化等与历年发生的冷害进行相关分析,认为它们也是我省发生冷害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云南烤烟低温冷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蒙  张明达  朱勇  张茂松 《气象科学》2014,34(3):294-298
用云南93个烤烟种植县气象站1961—2010年4—9月逐日平均气温、逐日最低气温,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资料结合各类型烤烟低温冷害指标,基于概率和强度结合权重指数,计算了各烤烟种植县的春季、夏季、秋初和全生育期综合低温冷害风险指数。使用低温冷害风险指数与海拔、纬度因子建立的空间推算回归模型,在ArcGIS 9.3平台下实现了低温冷害风险指数的空间精细化推算、订正及区划,进一步将其分类为5个风险等级,且对区划结果进行了分析。区划结果可为烤烟生产相关单位提供低温冷害防御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的农气人员把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到预报作物低温冷害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该项研究成果于去年12月25日在沈阳通过了由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们认为,该项研究是高科技应用于辽宁省农业气象工作的一项新成果;以遥感技术作为获取低温冷害预报信息的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