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软土性质及其地基加固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卸文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4,5(4):52-60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介绍了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的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变形与强度、触变性,基坑开挖及软土地基加固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对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沅江地区的软土,可分为软粉砂质粘土、灰色粘土、淤泥质粘性土、淤泥4个主要类型,其工程地质特性为: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压缩系数大,流变性比较显著,承载力标准值较低。工程建设应重视上部结构层与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利用地表硬壳层作为天然浅基或者进行适当的地基处理可以提高地基地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软土地基变形的混沌性与承载力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混沌理论为基础, 分析了软土地基变形的混沌性态, 并采用映射函数f(x)=ax2+c来拟合软土地基的沉降-载荷曲线。根据映射函数的不动点, 对软土地基加固前后的承载力进行了识别, 并与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渭河渭南段高漫滩沉积记录的洪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渭河渭南段两个典型高漫滩沉积剖面中和2005年洪水沉积中376个样品的粒度分析,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了高漫滩沉积层代表的洪水变化。结果表明, 渭河高漫滩洪水沉积以粉砂和极细砂为主, 分层明显,分辨率高,能够指示洪水频次、洪水位高度和洪水动力。两个剖面厚度为约5.3m,均可分为19个层位,指示至少发生了19次较大规模的洪水。粒度分析确定的19个洪水阶段与历史文献记录的大洪水阶段基本一致。粒度参数Md、Mz、σ、Sk、Kg在剖面各层差异明显,也指示了各阶段洪水的差异。 其中WN1剖面中第15、14、10、3、12、4、13、6、8、2阶段洪水发生时高漫滩上的洪水深度大于2005年渭南渭河高漫滩上16m的洪水深度,当时河床之上的洪水深度大于81m,其余洪水阶段发生时河床之上的洪水深度接近或略小于81m,是当时发生了大洪水或中等规模洪水的显示。根据渭河流域近代大洪水发生年的降水条件确定,WN1、WN2剖面多数阶段洪水的发生是当年降水量的显著增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长江漫滩相软土结构性特征及其工程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由活塞薄壁取土器从地表至深度30 m取得不扰动原状土样,通过室内的固结压缩试验,并结合现场CPTU原位测试,利用重塑土的压缩与强度特性作为描述天然沉积土相应特性的基准框架,探讨了长江漫滩相天然沉积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长江漫滩相天然沉积软土具有高位结构性,固结系数Cv在土体屈服后急剧降低,屈服前后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同时指出,在静荷载水平相对较低的低路堤结构下,软弱土层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固结屈服压力和结构强度对其工程特性的影响相对更加显著。减小对天然沉积土的施工扰动作用、充分利用土结构力学效应、尽可能使地基工作于力学性质良好的屈服前阶段,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锤击预应力管桩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桩基形式,本文通过100余根锤击预应力管桩的静载荷试验结果,分析了锤击预应力管桩的打桩机理,研究其在软土地基中的荷载传递性状和极限承载力的特性,并就施工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软土地基上高填方刚性涵洞地基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区沟谷软土地基上高填方刚性涵洞的应用较为广泛,然而,现有的计算理论对该类条件下涵洞地基承载力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对地基承载力提出过高的要求,反而为结构带来了不利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手段对涵洞的地基承载力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基础埋深、宽度及软土固结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基础埋深系数 5时,涵洞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随着基础埋深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加,当 5时,基础埋深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影响逐渐减小;但基础宽度对软土地基上刚性涵洞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影响甚小,实际工程中可不予考虑。此外,试验结果表明,固结度和固结压力对软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有复合影响,固结度较大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固结压力的增大而明显增大。固结度和固结压力对内摩擦角的影响比对黏聚力的影响要大。高填方涵洞地基极限承载力随着软土固结度的增大而提高,当固结度达到90%时,地基极限承载力通常可提高36%以上;地基极限承载力随固结压力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其提高的幅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10.
在分析槽壁桩现场承载力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槽壁桩承载机理,承载力设计计算方法,为软土地层槽壁桩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复杂地质条件下粉煤灰混凝土桩与石灰桩的联合设计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深厚软粘土上覆新回填土的复杂地质条件,提出了粉煤灰混凝土桩与石灰桩联合进行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法。工程实例表明,技术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李历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27(1):40-42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在乌鲁木齐南湖地区使用换土垫层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从设计1施工方面加以论述分析,并通过干密度、重型动力触探、载荷试验等手段对垫层质量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同时对换土垫层法在乌鲁木齐市南湖地区的推广应用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15.
以建在软土地基上的高层建筑采用夯扩桩为实例,对该桩型在设计、施工方面的一些问题作了分析、研究,并与类似地基上倾斜过大而被爆破拆除的18层高层建筑的桩基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任邵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29(6):69-71
挖孔桩端一般支承在砂砾层或深层基岩上,而置于有软弱下卧层的硬塑粘土层上较少用,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说明挖孔桩支承于浅层硬塑土层上是可行的,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18.
阐述了后压浆技术补强灌注桩的基本原理,并以中海公园城项目为例,介绍后压浆灌注桩在天津软土地区超高层建筑基础中的实践应用,最后通过静荷载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后压浆灌注桩在提高承载力和降低成本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20.
四桶吸力式基础由4个按正方形排列的吸力式桶形基础组成,并通过上部结构连成整体共同承受外部荷载,相比于单桶基础,四桶基础能承受更恶劣的海洋环境荷载,可作为海上风机和海洋平台等结构物的基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探究饱和软土地基上四桶基础和单桶基础在承载力以及破坏模式方面的关系,优化四桶基础的设计,建立了大量的四桶和单桶基础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基础埋深和土体剪切强度时桶间距对四桶基础各单向承载能力和对应的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竖向承载力系数受桶间距影响较小,而水平承载力系数受其影响较大,力矩承载力系数受其影响尤为显著;在同一桶间距比时,四桶吸力式基础的各单向承载力系数随基础埋深比的增加逐渐增大,随土体剪切强度不均匀度指标的增大逐渐减小。通过分析四桶基础的各单向承载力、对应的破坏模式和群效应系数,定义了四桶基础的最优桶间距,可为四桶基础桶间距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