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磁感应方法在土壤盐渍化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应用电磁感应方法(大地电导率探测仪EM38),对新疆焉耆盆地的土壤电导率进行了测量,分析了电磁感应方法所得结果和土样分析结果之间的相关关系,证实了电磁感应方法的有效性。基于电磁感应方法测量的结果,对新疆焉耆盆地土壤盐渍化进行了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开都河上游,土壤盐渍化程度普遍较轻:在中游地带,灌医内的上壤盐渍化改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土壤中的含盐量较低,但是在远离河谷的非灌区,土壤含盐量依然很高;在下游及靠近博斯腾湖的地区,土壤含盐量普遍较高,并有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吴纪华  董小辉 《地下水》2007,29(5):74-75
分析了洮儿河灌区运行后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及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条件,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农业灌溉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3)
农田水利灌溉是保障农业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实施农业治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新疆地区受到气候和土壤结构的影响,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极易产生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自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至今,新疆在灌区治理上获得重大的突破。以喀什噶尔河流域疏勒灌区为主要研究区域,对该灌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优化解决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对策,以促进区域治理质量的提升,为新疆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宁夏引黄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聪敏  王彦兵 《地下水》2007,29(3):41-44
从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现状入手,分析了形成盐渍化的影响因素,为灌区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水系改造规划,宁夏节水型社会规划和"十一五"水利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对三工河流域冲洪积细土平原灌区土地盐碱化成因及危害发生特征分析,得出灌区土地盐碱化主要与灌区水库供水水源水质以及因灌溉而产生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有关。 地表积盐严重,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制约团场的发展,为了防治碱灾害,促使团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分析探讨灌区土地盐碱化成因、提出治理土地盐碱化的对策措施就显得实际和迫切。  相似文献   

6.
银北地区土壤盐渍化形成机理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银北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导致本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近年来,由于黄河来水量的逐年减少,引黄灌溉不能满足农业灌溉需求,逐渐开始开采利用地下水。由于银北地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利用地下水灌溉可能引起次生土壤盐渍化。本文运用PHREEQC模型软件模拟灌溉水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探讨了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机理。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是解决银北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关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混合比例,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2)银北地区灌溉淋洗期间存在蒸发浓缩叠代在2~4次,说明存在轻微蒸发。(3)INVERSE模拟结果说明,银北地区灌溉淋洗期间存在轻微蒸发,水相和固相的相互作用,石膏、白云岩和盐岩溶解,Na 、Ca2 和Mg2 吸附交换,渠水下渗转化为地下水;非灌水期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强烈蒸发,水相和固相的相互作用,石膏、白云岩和盐岩沉淀,Na 、Ca2 和Mg2 解吸附,使有害盐分氯化物、硫酸盐存留在土壤层中,形成土壤盐渍化。  相似文献   

7.
土壤氮在植物生长、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识别盐渍化地区非饱和带氮的迁移过程,以河套灌区典型盐渍化耕地为例,通过非饱和带监测和水化学统计分析,探究了土壤剖面中氮素分布的差异性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0~100 cm土层深度土壤氮含量处于较低水平,NO3-N、NH4-N和NO2-N含量平均...  相似文献   

8.
对兵团222团灌区西部为弃耕地和未开发耕地,通过对该区域进行土地盐碱化勘察,得出项目区土壤类型为亚粘土,主要积盐方式为洪积积盐;土壤盐渍化的等级为强盐渍土和盐土;项目区盐碱类型为钠盐型,属碱化-硫酸盐型和碱化-氯化物、硫酸盐混合盐渍化类型存在,针对项目区土壤盐渍化化学性质及其分布特点,提出对项目区土壤盐渍化的改良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盐渍化土地开发中存在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传明  靳孟贵 《水文》2007,27(1):78-81
在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盐溃化土地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西北地区盐渍化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上游灌区土地次生盐渍化、水肥利用效率低,下游地区水土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最后给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洪庆  魏守忠  杜刚 《地下水》2005,27(1):44-45,49
222团地处三工河流域冲洪积细土平原下游,40多年来的农业生产灌溉,使灌区大部分地区处于潜水临界埋深以上,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分析了灌区潜水埋深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就竖井排灌区地下水开采量与潜水埋深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建立了开采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
新疆阿拉尔地区土壤盐渍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拉尔地区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由于研究区盐渍化程度及分布情况认识不足,制约了研究区的农业发展。针对阿拉尔地区盐渍化土壤现状,借助统计学与野外实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利用SPSS2. 0数据分析软件,对阿拉尔土壤盐渍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尔地区盐渍化表聚强烈,盐渍化类型以硫酸盐型为主,不同深度的土壤盐渍化特征不同,0~0. 2m、0. 6~0. 8m土壤盐渍化以中等盐渍化为主,1. 4~1. 6m以轻度盐渍土为主,整体轻度盐渍土面积不断增加;盐渍化与地下水特征关系密切,地下水矿化度 3g/L,对应盐渍化多为中度-重度盐渍化,地下水埋深1~3m,盐渍化多为中度-重度盐渍化。  相似文献   

12.
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与植被发育和地下水埋深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银川平原内部植被生长最主要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也是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第一障碍性问题。基于遥感数据,结合表层土壤含盐量及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对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与植被和地下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表层土壤含盐量的增大,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逐渐减小,植被发育较好的区域土壤含盐量均小于3 g/kg;植被主要生长在没有盐渍化或轻微盐渍化的地区,在中度和重度盐渍化地区几乎没有植被发育;在枯水季节,研究区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下水位埋深为1.5 m,而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的地下水位埋深范围为1~3 m。  相似文献   

13.
土壤盐分与盐渍化的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对土壤盐渍化防治和土壤开发利用十分重要。根据在青铜峡灌区布设的80个代表性土壤样点0~60 cm分层取样测定的土壤全盐量数据,采用经典统计学、地质统计学,结合GIS技术研究灌区春灌前土壤全盐量、主要化学组分特征与盐渍化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青铜峡灌区不同深度土壤全盐量呈偏态分布且都属强变异强度;土壤全盐量与主要盐分离子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阴阳离子间的强相关性反映出不同深度土壤盐分阴阳离子组合十分复杂。(2)不同深度土壤全盐量和K++Na+、Cl-、SO42-、HCO-3含量具有中等-较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最大自相关距离均未超过灌区最大直线范围的1/3。(3)灌区0~20 cm土壤属于非、轻度、中度、重度盐化土和盐土的面积分别是437.68 km2、615.43 km2、650.00 km2、2 ...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遗传人工神经网络的土壤盐渍化敏感性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疏勒河流域的昌马灌区为例,运用遗传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方法探讨各影响因子对土壤盐渍化的敏感程度。模型考虑了降水量、蒸发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地面坡度、粘土层顶板埋深、土壤质地和土地利用等因子。结果表明: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对土壤积盐影响最大,是最灵敏的因子,其次分别是地下水埋深和蒸发量。粘土层埋深对积盐过程起到较大的作用,其影响仅次于蒸发量,降水量和地形坡度的灵敏程度基本相当。分析结果可以为灌区土壤盐渍化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在五家子灌区引水工程完成后对镇赉县低平原的环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工程可引起研究区内地下水位抬升,减缓当地用水矛盾,改善当前土壤盐渍化严重现象。但是在排水条件不好的周边,如果不加强管理会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后果。  相似文献   

16.
赵东辉 《地下水》1992,14(2):112-115
宁夏银北灌区是土壤盐渍化较重的地区,该区属季节冻土区,土壤盐渍化发生和演变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在冻结期土壤冻结过程中,伴随着水分和盐分迁移,把高矿化度的地下水引向地表,导致表层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产生积盐,而冻结期过后的春潮期是春小麦生长的苗期,耐盐能力最低,所以这时是防止土壤返盐的关键时期。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冻土中水分迁移和积盐与地下水埋深有很大关系。控制冬灌后和春灌前地下水位是防止土壤积盐的有效时期。  相似文献   

17.
王颖 《城市地质》2008,3(1):22-26
以北京野鸭湖涅地为例,利用遥感影像,深入分析涅地地区盐渍化土壤的光谱特征,借助PCI和ENVI图像处理平台,进行盐渍化土壤专题信息的提取,得出涅地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动态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方生  陈秀玲 《地下水》1990,12(1):44-50
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盐动态的特征是:盐渍与旱涝相联系;旱季蒸发和盐与雨季淋溶脱盐两种过程交替发生;土壤与地下水水盐运动相互作有。防治土壤盐渍化,不仅要调控土壤根层盐渍度不超过作物耐盐国界值,而且要调控地下水埋深在临界动态;即旱季在防治盐渍化的临界深度(2-3m);雨季前在防涝蓄雨深度(4-6m),雨季在作物抗湿深度(0.5-1.0m)。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雨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使旱涝盐渍得到综合治理。目前海河平原已有大面积盐渍土得到改良,但还存在潜在盐渍化土壤。土壤根层盐渍度已低于作物耐盐度,但有的心底土盐分重,或地下水矿化度高,一旦地下水位升高仍会发生盐渍化。这个地区又是引黄或引江灌区所在,调控地下水埋深在临界动态,是预防灌溉次生盐渍化发生地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盐渍土资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面积盐渍荒地地开发利用和灌区土壤盐渍化土的防治,是推动21世纪我国农业和建筑业大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讨论盐渍土和盐渍化土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的开发利用盐渍土和盐渍化土的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新疆塔里木灌区水盐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是威胁塔里木灌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作者主要以水田向水盐平衡为指导分析了塔里木灌区当前水土资源利用方式下的灌区田间尺度的盐分动态、灌区尺度的盐碱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以及农田排水的解决对策,估算了地下水临界深度及灌排比,初步探讨了当前节水农业条件下灌区所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文中最后强调:理论上应加强对灌区作物需水研究及水盐运移与聚集规律,特别是节水条件下的根区土壤盐分平衡问题研究;实践中通过完善灌排管理、提高常规灌溉技术的灌溉效率,逐步进行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是塔里木灌区灌溉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