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阐述了《内经》“运气七篇”中关于天干记运的若干问题,包括“天干配五行”和“天干化五运”之分、“五气经天化运说”的“五气经天化运图”排布特点、戊己分及天门地户之说以及五天五色之气辨,提出研究运气学说应遵循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及其产生的背景、历史的演变过程,才能更好地把握运气学说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五运六气学说(简称运气学说),是在我国古代特定背景下,基于长期、大量对自然气候、星象、物候的观察演化而成。本文基于COVID-19的发病特征对本病五运六气特点进行探讨,COVID-19发病时正值己亥年终之气与庚子年(2020年)初之气。庚子年金运太过,燥气流行,己亥年土运不及,风气大行,表现为岁运相同脏腑受病,所不胜之脏乘而发病,所胜之脏侮而发病。故COVID-19的基本病机是伏燥与风热疫毒搏结,阴津耗损,正气亦亏。其特点是伏燥兼风热,木强土弱,木火刑金。病位主要在肺、脾、肝,即在外感邪实的基础上多见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肺失宣畅之症。同时本文对五运六气学说在中医防疫中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进行了思考,认为运气学说能对疾病发生发展做出早期预测,故了解并把握运气学说对实现未病先治、未病先防具有重要价值。并提出要辨证地看待运气学说,不能盲目夸大其预测作用,也不可机械推算、主观臆断,否认其科学内涵,而要做到灵活、辩证地发扬其真正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非线性波传播的新型数值模拟模型及其实验验证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以一种新型的Boussinesq型方程为控制方程组,采用五阶Runge-Kutta-England格式离散时间积分,采用七点差分格式离散空间导数,并通过采用恰当的出流边界条件,从而建立了非线性波传播的新型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对均匀水深水域内波浪传播的数值模拟说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大水深水域和强非线性波的传播.通过设置不同的入射波参数来进行潜堤地形上波浪传播的物理模型实验,并将数值解与物理模型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海洋测绘》2007,27(6):82-82
中国测绘学会第七届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暨第十九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10日至16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会议由本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副所长翟国君同志主持,本专业委员会主任、海司航保部副部长王健同志致开幕词。有120余位委员、论文作者和测绘仪器厂商等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24篇,有113篇论文收入《第十九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160册。其中有28篇论文和新产品介绍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文章内容包括数字地球与海洋测绘、多波束测深技术、卫星测高技术、…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以来,海洋地质工作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达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许多国家使用了多种新式仪器和新技术,通过大范围的海底调查取得的。所以有的人把这一历史阶段内的海底研究称为海洋地质工作上的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内的重大发现之一便是洋底的年龄比海水本身的年龄还要小,就是所谓的海底扩张说。这个学说引起了全世界地球科学工作者的密切注意。  相似文献   

6.
块体理论起源于大陆,通过与大洋板块学说从空间域、时间域、基本构造单元、驱动力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认为,该理论也可以延伸并推广到全球范围,使得以大陆地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块体学说,与以大洋地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大洋板块学说遥相呼应并互为补充,使得全球构造理论体系趋于完善。块体理论对中国海陆构造格架演化的有效应用是勾画出了"块体构造理论"的最基本框架体系。由此得出块体的主要地学特征:首先是在块体内需要一个可以成为内核的生长中心(一般是年代古老的块体核心——元古代甚至是太古代),其后是在古老内核周边出现岩浆活动以及活化的造山带,两者逐渐依附于或是粘贴在块体核心部位的外围,使块体在后来的演化过程中体量不断增长,直到出现新的崩裂(形成新的块体)或是与其他块体一起汇聚于未来的超级大陆。其次是明确了块体的边界有3种基本类型:对区域构造有控制作用的深大断裂、主动型大陆边缘和被动型大陆边缘。块体的一般地质构造演化阶段也可以分为胚胎期、幼年时期、成长发育时期、衰亡期4个主要阶段,这4个阶段构成了块体地质演化的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7.
对流行病学分析显示大珠母贝幼虫群体的死亡是以暴发性方式发生,从胚胎发育前期至变态期,幼虫存在两个死亡高峰,分别位于壳顶期之前或壳顶期和壳顶后期.大珠母贝幼虫群体的死亡率与RLO感染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RLO感染的高峰之后均相应伴随幼虫群体死亡率的高峰,随着RLO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的降低,幼虫群体死亡率也明显降低.在TEM下未发现未受精卵母细胞、受精卵和胚胎早期幼虫感染RLO,最先出现RLO包涵体阳性感染的时期为24h尚未摄食的D形期幼虫,故认为RLO可能不是通过垂直传播,而是通过外界接触感染的方式感染宿主,贝体感染至发病死亡存在潜伏期.  相似文献   

8.
郑和于1405~1433年的28年间七下"西洋",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航行29.6万千米,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比欧洲航海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的"地理大发现"要早将近一个世纪。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评价郑  相似文献   

9.
一艘长116米、宽65米的“北极星”号考察船来到北极进行了考察,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其一是在北冰洋海底的流水中发现了黑褐色的结晶冰块。这里怎么会有烟囱和排气管的有害脏物呢?探险队队长疑惑不解。科学家们经过分析断定,远在4000万年之前,北极圈植物家族繁盛,估计当时海水温度高达15℃左右,这个条件与今天覆盖美国佛罗里达州宽广的棕榈树所需条件完全一  相似文献   

10.
首先指出坐标转换的必要性,然后对常用的转换方法布尔莎七参数模型和一步法进行介绍。通过实验数据,发现了七参数模型旋转矩阵中的三角函数值在欧勒角较大时强行近似带来的精度损失,以及七参数模型与一步法各自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2000年和2005年在卡斯凯迪亚北部陆缘获取的两组单道地震数据体对Bullseye活动冷泉进行4D地震时间推移分析。2000年的数据体作为4D地震时间推移处理程序的参考数据,4D处理程序采用时域匹配、相位匹配、增益调节和整形滤波等技术对2005年数据体进行转换,使之最大程度地可与2000年的数据体进行比较。冷泉以地震空白带为主要特征,而地震空白带既可由海底之下的粗粒级浊流沉积砂岩中或者裂隙中赋存有天然气水合物所造成,也可由圈闭于裂隙系统中的游离气所产生。在地震剖面上,空白带可利用地震属性中瞬时振幅和相干性予以识别。通过比较2000年和2005年的地震数据体处理结果,发现后者在Bullseye Vent有些地区空白带减弱,而在其中心地带和附近区域空白带则明显增强。通过对空白带增强区域进行3D地震数据体追踪,结果发现在2005年数据体的空白带增强区域发育了几个明显的、新的流体运移通道,这在2000年的数据体中是没有的,它们解释为新生的裂隙/断层,流体沿着这些新生的裂隙/断层向上运移。地层中新裂隙通道被天然气水合物填充,造成空白带增强;原来圈闭游离气的裂隙通道开放进而释放游离气,则导致空白带减弱。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时期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本文通过查阅期刊论文、医家著作、医案医话等文献资料,分类梳理总结提炼,发现医家与社会各阶层人士(文人、佛教道教人士、西方传教士、达官显贵、商贾巨富)的交游对医家医德和医术的提高、著作的编纂及流传、知识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开拓视野,触类旁通;著书立说,广为传播;取长补短,求同存异;中西汇通,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3.
七里海有中国第一大潟湖之称,多数学者认为七里海外的海岸沙丘群是在滨外沙坝的基础上发育形成的。研究认为,七里海外的海岸沙丘群是在末次冰期时期风成沙丘群的基础上演化形成的继承性沙丘综合体。七里海也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潟湖,它没有形成海岸沙坝这一潟湖形成的过程,其前身是晚更新世末期由风暴活动形成的风蚀洼地。应加强七里海外海岸沙丘群的形成、发育类型及演化过程的研究,从多角度探究七里海外海岸沙丘群的演化机理和发育趋势。  相似文献   

14.
莫知 《海洋世界》2006,(9):24-25
大约是在3500万年之前,古鲸终于与其后肢的残余部分说了拜拜。而这个说起来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却有可能是靠某一个突发的遗传学事件起了关键的作用。由美国东北俄亥俄州大学的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最近通过从同时期的古鲸和海豚化石中获得的数据,来尝试发现那些有可能  相似文献   

15.
朱佛宏 《海洋地质前沿》2001,17(9):F003-F003
2000年3月在美国帕利塞兹举行的“小冰期和中世纪温暖期”专题讨论会上 ,世界上首要的气候学家探讨了20世纪全球性变暖之前气候的自然变化。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 ,美国科学家LambHH就提出了有关在1000~1300a期间地球上全球性变暖的学说。气候学家HughesMK和DiazHF强调指出 ,已有的资料只允许我们谈论在某些特定时期内某些局部地区的变暖。同时由于资料的缺乏也不能完全否定该过程的全球性质 ,特别是涉及世界大洋和南半球。对采自格陵兰和南极洲的冰岩心分析表明 ,约1000年前地球上这些地区…  相似文献   

16.
海底天然气渗漏是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的自然现象,在世界各大洋中都有发现。海底渗漏的气体赋存于浅部地层,可以改变近表层沉积物的物理性质,使其在声学剖面上得以反映。通过对南海北部陆坡某海域研究区浅地层剖面和地震数据分析,在浅地层剖面上发现了声空白、声混浊、增强反射层、速度下拉等特征,在地震剖面上则识别出气烟囱或泥底辟、亮点、速度下拉、增强反射层等特征。以似海底反射层(BSR)作为地震剖面上明显的含气层标志,划分了2套含气系统。通过浅地层剖面与地震剖面联合解释认为,BSR之下气烟囱/泥底辟的发育导致了亮点、速度下拉、增强反射层等声学特征的发生,BSR之上水合物层的存在则可能起到封堵天然气而使其发生侧向运移的作用,在气体封堵相对薄弱的位置,天然气向上运移形成声空白、声混浊、增强反射层、速度下拉等特征。以声空白代表的天然气聚集带可能成为块状水合物的发育场所,可能成为较有潜力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了江苏辐射沙洲地区潮流场对涌浪能量传播的影响,本文利用双向耦合的Delft3D-FLOW和SWAN模型进行了对江苏辐射沙洲地区风-浪-潮流的整体模拟。时间尺度,是表达波能传播速率的有量纲参数。本文利用时间尺度这一物理概念来描述涌浪的波能在地理空间和谱空间中的传播规律。时间尺度越小,波能的传播速率越快。研究发现,通过计算和对比波能的时间尺度在地理空间、谱空间内的变化规律,发现在辐射沙洲地区,波能时间尺度在谱空间内变化偏大。而在潮流影响下,涌浪的频率运移表现更明显。通过理想实验的对比,发现涌浪能量的时间尺度在有潮流明显较无潮流作用时变小,这反映了潮流对于涌浪能量的传递速率有正向作用。在地理空间上,波能的时间尺度在涨潮时刻减小,落潮时刻增大。  相似文献   

18.
1985年是郑和下西洋58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航海家的创举,作者郑一钧同志在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郑鹤声教授亲自指导下,经数年准备,撰写了《论郑和下西洋》一书。请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题签了书名。该书从郑和的身世,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到郑和七下西洋的经历及其深远意义等等,都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是目前研究郑和下西洋事迹的一部较详尽的  相似文献   

19.
渤海主要浅水分潮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鸿轩  刘浩 《海洋通报》2016,35(2):149-156
采用POM海洋模式模拟了渤海潮汐的主要特征。4个主要天文分潮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渤海3个主要浅水分潮的基本特征。根据模式计算结果发现:渤海M_4和MS_4潮波传播特征类似,均存在5个潮波系统,其中4个为逆时针旋转,1个为顺时针旋转,与前人的研究成果比较一致。此外,根据浅水分潮和产生浅水分潮的源分潮的关系式推算得到MS_4分潮的振幅和迟角,与直接通过调和分析得到MS_4分潮的振幅和迟角进行对比,结果也是比较符合。针对M_6分潮在渤海传播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本海域存在7个M_6分潮无潮点,其中4个为逆时针旋转,3个为顺时针旋转。计算结果还发现:3个浅水分潮都是在近岸浅水海域振幅相对较大,这显然与浅水分潮的产生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肌筋膜链理论以及经络系统中经筋学说在实质、整体性、病理特点、治疗原则以及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肌筋膜链理论在姿势评估和运动锻炼指导方面,更具有优势。以期将肌筋膜经线理论与经筋学说相结合,更好地指导临床针灸、运动康复、推拿等领域的治疗,为经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