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强度的观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兑 《气象》2001,27(3):26-29
紫外辐射强度的公众服务一般用紫外线指数来表示,是衡量某地正午前后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对人体皮肤(或眼睛)可能损害的程度指标,沱主要依赖于纬度,季节,平流层臭氧,云况,海拔,地面反照率和大气污染状态等条件,紫外线辐射强度的观测主要使用紫外光谱辐射计与滤光片式的紫外辐射表。  相似文献   

2.
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强度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兑 《气象》2000,26(12):38-42
紫外线指数一般用0~15的数字来表示,通常规定,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在热带高原地区,晴天无云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世界气象组织规定了单位紫外线指数相当于25mW/m^2红斑加权剂量率。紫外线指数预报大致可分为统计预报方法和模式预报方法两种。统计预报方法主要依赖于高精密度、高准确性的紫外线实测资料和相关的气象要素观测;而模式预报方法则主要依赖于对平流层臭氧的预报和大气辐射传输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强度预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兑 《气象》2000,26(12):38-42
紫外线指数一般用 0~ 1 5的数字来表示 ,通常规定 ,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 0 ,在热带高原地区 ,晴天无云时的紫外线指数为 1 5。世界气象组织规定了单位紫外线指数相当于 2 5 m W/m2 红斑加权剂量率。紫外线指数预报大致可分为统计预报方法和模式预报方法两种。统计预报方法主要依赖于高精密度、高准确性的紫外线实测资料和相关的气象要素观测 ;而模式预报方法则主要依赖于对平流层臭氧的预报和大气辐射传输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太阳紫外辐射强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白天条件下太阳紫外辐射与其它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又利用这些常规气象要素拟合出紫外辐射强度的预报方程,并利用逐日天气预报结果(某些常规要素),预报逐日紫外辐射强度,评价各气象要素对太阳紫外辐射变化的主次贡献。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地面太阳紫外辐射的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上海地区2001~2003年地面太阳总辐射和紫外辐射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1)上海地区太阳辐射和紫外辐射年总量分别为4487.1MJ/m^2和149.6MJ/m^2。(2)紫外辐射的季节变化特征十分明显,夏半年(4-9月)各月极大紫外辐射强度远大于冬半年(10月~次年3月),7月份最强,12月份最弱。(3)不同天气条件下,紫外辐射日变化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晴天强且稳定,多云天气波动较大,阴天则次之。(4)紫外辐射占总辐射的比例(η)也显示冬半年低,夏半年高的分布特征。(5)影响上海地区到达地面紫外辐射的主要因子有: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大致决定了到达地面紫外辐射的强弱,两者具有相近的年变化趋势;云、雨等天气类型是影响紫外辐射的重要因子;大气能见度对紫外辐射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太阳紫外辐射观测及预报的发展现状,并对影响到达地面紫外辐射的因子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辽宁省气象科研所研制的辽宁地区紫外辐射强度预报模式,给出了紫外辐射对人体影响的指数级别。  相似文献   

7.
太阳紫外辐射观测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太阳紫外辐射观测及预报的发展现状,并对影响到达地面紫外辐射的因干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辽宁省气象科研所研制的辽宁地区紫外辐射强度预报模式,给出了紫外辐射对人体静响的指教级别。  相似文献   

8.
地表太阳紫外辐射强度变化对小麦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研究表明,紫外辐射强度的增大,对小麦的生长、生理活动及产量的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紫外辐射增加的这些效应又和小麦的各种其他环境条件(如光、热、水等)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某些环境条件处于胁迫状态时,则可能对紫外辐射的植物效应产生一定程度的遮掩作用,减弱其抑制强度。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观测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白建辉  王庚辰 《大气科学》1994,18(3):341-347
利用北京地区太阳辐射和其它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得到了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的计算公式,并将计算值与观测值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得比较好。最后给出了北京地区地面太阳紫外总辐射的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地面太阳紫外总辐射对大气浑浊度的变化比对大气臭氧总量的变化敏感得多。  相似文献   

10.
平流层臭氧变化对大气加热率及到达地面紫外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孙学金 《气象科学》1997,17(1):71-82
平流层臭氧的变化对平流层的温度结构,整个大气环流以及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均有影响。本文采用一个计算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参数化方法和有关资料,研究了臭氧变化对大气最大加热率和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通量密度的影响情况。文中给出的参数化方法可直接应用于大气环流模式计算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加热率。  相似文献   

11.
太阳紫外线辐射及其生物效应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兑 《气象》2001,27(4):54-57
紫外(UV)辐射在太阳幅射光谱中的谱区范围是在100-400nm间,其能量仅占太阳辐射总量的8%,按照不同波长线所起的生物作用,可分为三部分,紫外线A段(UV-A),波长320-400nm,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6%,这部分生物作用较弱,主要是色素沉着作用,紫外线B段(UV-B),波长290-320nm,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1.5%,此段对人体影响较大,主要作用是抗佝偻病和红斑作用,是引起民皮肤癌,白内障,免疫系统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紫外线C段(UV-C),波长100-290nm,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0.5%,由于几乎完全被臭氧层吸收而不能达到地面,以人工发生的紫外线灯进行实验,这段紫外线具有最大杀菌力,对机体细胞也有强烈的刺激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2003年3月至2004年2月日照市气象台观测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资料及对应的云量、能见度、湿度气象资料,通过对气象因子与紫外线辐射强度关系的定量分析,建立了单因子识别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数学模型。选用单因子贡献度的数学累积值计算多因子综合贡献度,通过多级判别分析,确定综合贡献度与紫外线辐射强度等级的对应关系。根据数值模式输出产品的解释应用结果,对紫外线辐射强度等级做预报。2004年3~4月试运行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紫外辐射传输模式计算与实际测量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改进的离散坐标法紫外辐射传输模式,应用各种可测得的实际大气物理参数,模拟了1993年7月24日德国加尔米希-帕特科琛(Garmisch-Partenkirchen,47.47oN, 11.07oE)地面紫外辐射的全天分布,并与1993年秋天第三次欧洲紫外辐射光谱仪比对活动期间通过了严格绝对标定的奥地利英斯布鲁克(Innsbruck)大学的紫外光谱仪的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进行了余弦响应订正后,计算与测量的绝对值差别很小,最大误差对地面UVB通量(280~320 nm)是0.07 W/m2(正午的通量为3.2 W/m2)。对UVA(320~400 nm)最大误差是2.6 W/m2(正午通量为54 W/m2)。计算与测量的平均偏差为5%~13%,这表明,地面紫外辐射水平也可以利用其他大气观测资料通过模式计算间接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两种太阳紫外线辐射监测仪的对比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雄 《气象》2003,29(8):55-57
应用上海气科所SUR—1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监测仪和美国EPPLY公司TUVR宽波段紫外线总辐射计在南宁进行对比观测,观测结果表明:SUR—1仪观测值比TUVR仪观测值明显偏小。两种仪器观测值相关系数高达0.98,可以从一种仪器的观测比较准确地估算出另一种仪器的观测值。该分析结果为采用不同紫外观测仪城市进行紫外观测对比具有一定意义,并可为准备购置紫外观测仪器的城市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山东省城市紫外线观测及预报质量考核管理系统”的运行环境和结构,以及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对南宁2002年沥青、水泥等不同下垫面温度观测资料和紫外线辐射强度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水泥日最高温度均比同期气温明显偏高;南宁属紫外线高辐射地区。  相似文献   

17.
地表紫外辐射指数预报是国内专业气象台的主要业务之一,从建立地表紫外辐射预测和对策系统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该系统建立的原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