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58年 在抗旱的迫切需求下,吉林、甘肃等省在我国率先开展了飞机和地面人工增雨试验。随后,有组织的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人工消云雾等试验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开始了我国现代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国内外人工影响天气的进展情况和辽宁人工增雨防雹工作的现状,提出适应辽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需要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以东部农业区抗旱型增雨、黄河上游地区调水型增雨、三江源地区及青海湖流域等关键区域生态型增雨和森林草原防火与重大活动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国内外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雾作业方法和人工影响天气科研业务现状及动态  相似文献   

5.
“高天上流云,落地化甘霖。”大气降水都来自空中的云,确切地讲,都来自空中的水汽。有人把云中的水比喻为一座天然人水库中的水,闸门开启得小,流出的水量就少,而人工增雨是向云中施放适当的催化剂,使“水库”的闸门开大一点,以便让水多流…来一些。所以人工增雨是通过人工影响的手段增大云层的降水效牢,  相似文献   

6.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回顾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 在过去的40多年中, 围绕人工增雨技术与外场试验、雹云物理与人工防雹、雾结构观测与人工消雾、云的宏观结构与云图、云降水模式与数值模拟、云物理室内实验与催化剂及催化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很多研究成果在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发挥了实际效益。  相似文献   

7.
1.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于2010年结束。项目瞄准环北京地区云降水结构和降水形成机理、大气水资源等问题进行研究,重点关注混合云和暖云的形成和人工增雨,新的催化播撒工具如无人驾驶飞机播撒。  相似文献   

8.
世界气象组织(WMO)设立的UAE人工影响天气杰出贡献奖是在2003年5月WMO第14次世界气象大会上由WMO秘书长提议,通过大会决议而设立的,由世界气象组织和阿联酋水资源研究部合作建立的一个特殊奖项,2004年开始首次评奖,奖励为人工影响天气科学和实践做出杰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在人工增雨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开展权威性研究和提出新理论的团体和个人,以鼓励他们继续探索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方法。三种奖励总共不超过10个。  相似文献   

9.
辽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国内外人工影响天气的连展情况和辽宁人工增雨防雹工作的现状,提出适应辽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需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我国气象灾害最多的省区之一,也是人影工作起步较早的省区。1959年新疆气象局就开始了土炮人工防雹和人工融冰化雪的试验作业,1983年成立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县处级事业单位,负责组织管理指导全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相似文献   

11.
2001年至2005年青海省形成了由东部11个防雹县125门高炮组成的防雹作业网;形成了以空中飞机人工增雨为主,以高炮、火箭、燃烧炉、焰弹地面为辅的多种作业方式的人工增雨模式,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已初具规模。通过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效益进行评估分析,为今后持续科学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有两项主要任务,其中之一是进行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研究,另一个任务是为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提供指导和服务。2009年,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在外场试验、数值模拟、室内实验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相关领域的业务服务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数值模拟在国内外云物理、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中的研究和应用,并对数值模拟对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的应用和前景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裴巨才 《山西气象》1998,(4):29-33,55
1998年是我国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四十周年,也是我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四十周年。四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对防灾减灾的迫切需求,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经过广大气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省的人工...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建设项目"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建设"和"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业务建设"成果交流暨业务建设验收会2008年3月25日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召开.验收会由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翟盘茂主持,由气科院、北京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国家气象中心、有关省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局计划财务司、科技发展司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对上述两个项目进行了验收.  相似文献   

16.
《气象知识》2012,(2):72-72
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历程。目前,全区已有8架飞机(其中自购5架)、283部火箭、592门37毫米高炮、20座地面磺化银烟炉,开展人工增雨(雪)和人工防雹作业。近年来,全区年均飞机作业133架次,火箭作业1168点次,地面烟炉作业100余次,  相似文献   

17.
威海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威海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管理系统将威海市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成果与作业经验结合在一起,使作业指挥规范化、作业流程标准化。系统的实时记忆功能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业务技术总结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便利,系统提高了威海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水平和作业指挥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信息服务是气象产业中科技含量与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两个支柱性产业,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只有与气象信息产业同步发展,才有可能使我国整体气象产业成为知识经济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提出了人工影响天气产业化发展思路,及其相应的效益核算、产业模式、投资渠道和运行机制等基本内容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国内目前开展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的进展,分析了广东省开展人工增雨降低灰霾污染的基础条件和天气形势,认为从理论上通过人工增雨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设计了广东省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的流程,提出依据云模式、区域空气质量模式和地面环境气象监测等多种平台制定作业内容和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20.
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以琳  黄磊 《气象科技》2007,35(4):535-540
以GIS为基础,把人工增雨、防雹资料分析、作业指挥、数据传递、效果分析等项市级人工增雨、防雹业务,较完整地汇总到一个工作平台上,建立了可视化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该系统依据雷达图像和增雨、防雹的不同特点,自动确定高炮作业参数,自动形成和发布作业指令并通过采用了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技术的“固定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令接收机”安全、无延迟地接收作业指令,形成了地市级指挥中心直接指挥作业点的作业模式。该系统较好地解决异地数据共享和异地事务处理问题,实现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的业务化,具有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