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可持续发展理论自诞生以后就成为各个学科研究的焦点和前沿课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的过程。本文针对小型城镇特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项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维度的基础指标,总体上反映了小型城镇各方面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小型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借以系统地评价小型城镇长时间序列的城镇发展可持续性的变化情况,并以海南省澄迈县为例进行理论验证。  相似文献   

2.
在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后,人们在制定经济、社会、环境等指标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忽视了对于可持续发展同样重要的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因素。环境可持续性评价与报告必须根据潜在的自然条件变化来开展。为此,国际地科联(IUGS)委托其下设  相似文献   

3.
国外关于资源监测评价指标的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可持续发展”概念诞生以来,全球许多国家(和领域)都在研究提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目的是检验和评估国家(和领域)的发展趋向是否可持续,并以此进一步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而言,欧洲、加拿大、英国都开发了各具特色的指标体系,用于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能源可持续发展、有色金属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状况进行测度和评估,并在管理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国内也不乏相关的研究成果,但缺少可在实际中进行应用的成果,或者说还未进入实际应用作阶段。有必要加快推进建设重要资源利用状况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为国土资源形势分析和宏观调控服务。  相似文献   

4.
科学判断大都市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并系统预测其可持续水平变化规律是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的基础。基于多维度综合指标体系的可持续性评价研究,在彰显大都市区发展差异性、系统性和动态性上存在不足。通过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模拟中国北京市16个市辖区2011—2030年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趋势,据此凝练大都市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对比不同模式下各发展情景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北京各区在经济、社会与环境方面表现各异,存在协同发展、生态偏向和低位成长3种发展模式;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 SSP)1、SSP2(BAU(business-as-usual))、SSP3和SSP5共4种情景中,SSP1是最理想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情景;为实现由历史轨迹向SSP1情景的转变,各类型区应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协同发展型区域应以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为抓手,补齐社会发展短板,提升协调发展质量;生态偏向型区域应降低能源消耗,并增加环保投入,强化生态优势,以积蓄绿色发展势能;低位成长型区域短期内可以维持高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培育综合经济实力,以迈出发展困境,但要兼顾...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对千年发展目标的延伸,旨在兼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以长三角地区为案例区,结合SDGs具体指标,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4个方面构建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选取1999—2018年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值,综合评价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呈波动上升趋势;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中东部高,西北部低"的空间格局特征。可为长三角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促进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庆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庆市的耕地资源利用为具体研究对象,以1994~2008年的数据为基础,对该地区耕地利用从数量和结构上进行时空动态分析,探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从耕地生产性、保护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选择参评因子,筛选出16个指标,应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大庆市耕地资源利用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得出1994~2008年间大庆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持续性基本上是不断提高的。  相似文献   

7.
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4个方面构建成都市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成都市2008~2012年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分析,科学合理地反映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成都市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老挝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层析分析法计算得出17个省域(直辖市)的人口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资源与环境系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并对老挝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和分析。整体而言,中寮各省(直辖市)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最高,下寮次之,上寮较低;老挝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差异不大,高水平和中低水平省域分布较为集中,中高水平和低水平省域相对分散,各等级空间分布形成由3个核心区域向周围递减的态势。最后指出,着力于打造3个核心农业发展区域,发挥其带动作用,并针对不同省域的农业发展状况采取相应措施,是逐步实现老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针对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问题,该文提出了将具有空间分析优势的GIS技术与具有定量分析特色的生态足迹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江西省可持续发展评价。文章利用1990年、2000年、2008年3个时期的统计数据与空间信息数据,分别从全区域与其子区域两个层次,计算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赤字(盈余)。分析表明,江西省在3个时期均出现了生态赤字,且持续增大,全流域的可持续性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在各子区域中,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差的区域有新余市、萍乡市;较好的区域有赣州市、上饶市。空间分布方面,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与东部,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中部与东北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论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理论框架、模型体系及评估体系。从系统的角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了剖析,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是由三要素、三层次构成的多维立体的社会发展系统;在技术方法上,采用了以“3S”技术为支撑的空间分析方法和模型;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上,从目标层、系统层、变量层、指标层四个层次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探索科学的城市土地合理利用评价框架,从协调性、集约性和可持续利用性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采用2001~2010年重庆市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统计数据,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确定土地利用的协调性、集约性和可持续性评价体系的权重,评价结果显示,2010年度重庆市土地利用比较协调、基本集约和比较可持续。因此,重庆市在土地利用方面应当注重科学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地确定城市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从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城市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应用 DELPHI法、层次分析法(AHP)、最优综合评价模型、广义量化方法及灰色理论,探讨了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改进了现有权重计算和指标量化方法;建立了城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开发了城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支持系统。应用该系统对西南三省和华南二省区的59 个城市投资环境进行了多层次综合评价及灵敏度分析,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旨在剖析我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中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在界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基础上,从要素特征(W维)、利用目标(R维)和评价过程(S维)等3个维度阐述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系统要求,构建关联分析矩阵,对《规程》中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差异化、层次完整性和目标关联性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针对当前《规程》中存在的评价对象混杂、开发区类型需要细化、指标体系不完整、计算方法需修正等问题提出了相应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投资环境的研究对房地产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哈尔滨市区及所辖10县(市)为研究区,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以哈尔滨市2000~2010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熵值法得出哈尔滨市房地产投资环境的10个最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因子分析法,将研究区的房地产投资环境综合竞争能力进行横向比较,得出综合得分及排名,找到差距及存在问题,进而找到各个县(市)在房地产业投资环境中的劣势并且提出优化、改善的针对性方案,增强投资环境评价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低碳经济的关注,如何评价其发展状况已显现出重要性.文章在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一个多维度的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模型;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对低碳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基于GIS技术设计与开发了低碳经济评价与预测系统,实现了低碳经济空间数据与统计数据的统一管理、低碳经济评价和预测、低碳经济空间分析、可视化空间表达(包括三维可视化空间表达)等功能,为政府部门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CH20082338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 Model of Land Eco-economc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俞艳,何建华,袁艳斌(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33(3).-273~276从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角度,将土地适宜性评价看作是物种的最适生态位与评价单元所提供的现实生态位之间的匹配,从区域、评价单元以及单元之间关系3个层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模糊贴近度分析方法构建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模型。以武汉市黄陂区为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7.
矿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问题 ,为详细评价矿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矿业、矿产与可持续发展 (MMSD)小组北美组设计了评价矿业项目或矿业活动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的问题框架。该小组根据焦点问题法设计了 7个最受关注的能够反映矿业对可持续性贡献的问题 ,包括公众参与、人类健康、环境稳定、经济发展能力、制度安排和政府管理能力以及综合状况 ,并就每个问题给出了“理想答案” ,以便就此评价和引导矿业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行为。该问题框架目前已经处于试用阶段 ,而且已为森林、水产业等部门所采用。  相似文献   

18.
RS和GIS支持下的县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发展迅速影响着自然环境、改变着自然生态系统,致使生态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局部地区生态的破坏已经威胁到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这种状况下,生态安全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丹巴县进行RS和GIS支持下的生态安全评价,由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可知丹巴县生态安全总体堪忧。  相似文献   

19.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区域自然环境容量可以不断满足人类生活质量保障的社会发展状态,要实现这种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评价区域的可持续性,EIS/RSD是在windows NT环境下开发的一个以遥感专题信息作为重要信息来源,具有综合分析和空间制图显示能力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息系统,该文阐述了EIS/RSD的系统目标,技术路线,概念模型,系统功能,使用方法和结果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古镇历史文化保护,促进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重庆古镇的地域和文化资源特征,从保护和利用两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重庆古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选取历史悠久且能反映一定时期历史和特色的29个古镇作为评价对象,评价重庆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情况,评价结果显示磁器口古镇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最好,其次是龚滩古镇和安居镇。本研究为科学且量化评价古镇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在古镇资源利用定量评价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