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平分辨率是格网DEM的决定性变量之一,直接决定着DEM对地形的逼近程度和地形参数计算、地学模拟的精度。基于地统计学理论和非参数密度估计方法,提出了地形宏观变异和微观变异相结合的DEM适宜分辨率计算方法。即首先按系列支撑对采样数据进行格网划分,形成具有不同尺度的支撑域;然后利用正则化理论,对高程点数据进行正则化变换,通过不同支撑上正则化变量的半变异函数分析,探索不同支撑尺度上的地形宏观变异规律,从而确定地形宏观变异的最佳支撑尺度;第三,在所确定的宏观变异最佳支撑尺度内,借鉴非参数密度估计中直方图的理论方法,从微观角度计算DEM适宜分辨率。最后通过陕北黄土高原的实际采样数据,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DEM数据辅助遥感信息进行第四纪沉积物自动识别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讨论了第四纪沉积物覆盖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中,运用遥感定量分析方法,充分提取第四纪地层的遥感信息,结合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对南阳-襄樊盆地南缘的第四纪地层典型剖面的勘查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数字地面模型DEM辅助光谱信息进行第四纪地层及沉积物类型识别和分类的方法,并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基于DEM数据的北天山地貌形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SRTM3-DEM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面积-高度积分、地形高程(平均高程、最大高程、最小高程)、地势起伏度及地形剖面线方法,对北天山的地貌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北天山山势险峻并且呈NW-SE走向,显示天山受南北向水平挤压隆升作用。近S形的面积-高度曲线、偏高的面积高度积分值表明北天山地区处于构造活跃时期,地貌发育属壮年期的早期阶段。地形高程剖面线揭示了北天山存在3级夷平面地貌特征,地势起伏度变化幅度最大地区则是受陆内挤压构造应力影响地形抬升最强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EnviSat ASAR数据在水情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微波遥感领域,星载雷达是目前获取地球信息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而欧空局EnviSat卫星上搭载的先进合成孔径雷达ASAR是目前功能最为强大的星载雷达系统。以ASAR作为数据源,通过分析入射角、极化方式等因素对水体后向散射特性的影响,提出遥感水情监测中对ASAR数据产品的选取原则。根据水体在雷达图像数据中具有较低值的特点,使用阈值法识别水体。结果表明,使用H/H极化或V/H极化方式的数据都可以比较准确地提取水体信息。 相似文献
6.
MODIS数据在云南省积雪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虹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1):60-62,84
介绍了EOS/MODHS数据特点。通过对雪的光谱特征分析,提出利用归一化积雪被指数NDSI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进行积雪信息提取的方法。并以2004年2月7日云南省大面积降雪过程为例,分析和讨论了该次过程的范围和面积。结果表明:MODIS数据在云南省积雪监测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8.
对山区表面积的估算方法为准确估算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特征提供了基础条件。投影面积与实际表面积在山区有相当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于估算陆表覆被面积、碳水循环有较大的影响。该文通过地形特征点提取算法和不规则三角网构建算法,以省域为单位提取地形特征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不规则三角网,求算区域表面积。根据表面积与投影面积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分辨率的DEM数据对计算结果是有影响的,分辨率越大,表面积越大;2)在SRTM DEM尺度(90m)下,我国陆地范围的表面积为1 003.36万km2,比投影面积多出约43万km2。 相似文献
9.
10.
航天MSS数据数字纠正、MSS图象复盖地图资料、遥感图象配置区界的模拟试验等结果表明,仿射变换法可分别满足平地与山区1:25万和1:100万的地理制图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SAR与SPOT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几何校正、辐射定标、降噪等数据预处理,选取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BT( Brovey Transform)、WT( Wavelet Transform)和HPF( High-Pass Filtering)4种方法进行融合实验,并对融合后数据以及原SPOT多光谱数据进行道路提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CA和HPF方法所提取的道路特征明显,纹理清晰,错分和漏分现象不明显,道路信息效果较好;WT方法提取效果次之;BT道路提取效果相对较差;4种方法经融合后数据提取道路精度均高于原始SPOT多光谱数据,最优方法提取道路精度错分率较SPOT多光谱高达29.4%,道路提取精度相对较差的BT方法较SPOT多光谱错分率高出18%.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地理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来,人们增加了对开发以某种方式模仿人类智能活动计算机程序即人工智能(AI)的兴趣。这篇论文讨论了人工智能应用在地理数据处理中的最新进展。人工智能具有许多分支,但地理科学家最感兴趣的是专家系统和图像理解(视觉)。本文讨论了属于这些领域的18种以上的计算机系统,包括应用于环境诊断、遥感信息分析、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地理数据管理方面的系统。 相似文献
14.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大尺度流域应用研究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本文选取空间大尺度黄河河源区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径流量模拟,采用1976~1985年唐乃亥水文站逐年、月实测径流资料进行参数率定,确定模型的基本参数,得到了较好的模拟效果。模拟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是引起黄河河源区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在80~90年代的20年间,黄河河源区由气候变化引起径流减少62.11亿m3,占径流变化总量的108.72%,由土地覆被变化引起径流增加5.73亿m3,增加量占径流变化总量的10.03%。 相似文献
15.
体绘制技术在地学3D GIS 可视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绘制技术是目前科学计算可视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地质体内部属性分布的可视化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地学研究中几何建模和属性建模同样重要的特点,基于一种矢栅一体化的混合数据模型,对地质体表面采用三角面片描述几何形状,对地质体内部采用基于八叉树的自适应网格剖分技术描述内部属性特征。对网格剖分后的体数据,采用体元投射的体绘制技术进行地质体内部属性可视化,显示出很好的效果,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曲轴坐标系图形量化方法及其在地学信息可视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轴坐标系是对传统直线坐标系的扩展,由曲轴坐标系构成的量化图形造型丰富、活泼生动、组合方式多样,是量化图形发展的又一重要途径.全曲轴坐标系是曲轴坐标系统中的一类,是量化图形的数学基础之一.该文通过对全曲轴坐标系的构成、基础坐标网和组合图形的研究.展现了全曲轴坐标系量化图形用于表现各类统计数据的能力.以<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为数据源,绘制多种全曲轴坐标系图形图谱并进行分析,对实际的地学统计数据进行直观展现.同时,进行曲轴坐标系量化图形专题制图系统的研发,为全曲轴坐标系在地学信息可视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M数据的巴丹吉林沙漠沙丘分布规律及其形态参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沙丘形态特征是风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数字高程模型(DEM)因卓越的三维地形表达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沙丘形态研究中。长期以来,受交通条件和研究方法的制约以及高大沙山分布位置的限定,对巴丹吉林沙漠沙丘形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沙漠东南部,缺乏对整个沙漠沙丘分布规律及其形态参数特征的系统认知。而对整个沙漠沙丘形态特征的研究,是区域风沙地貌形成与演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巴丹吉林沙漠内所有独立沙丘为研究对象,利用研究区DEM数据和一种新的算法,研究了沙漠内两种主要类型沙丘(横向沙丘、星状沙丘)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态参数特征。结果表明:沙漠内独立沙丘大约有6 033座,高度9~433 m,高度超过350 m的巨型沙山共有53座,其中星状沙山7座,最大高度383 m;横向沙山46座,最大高度433 m。横向沙丘高度与等效沙丘厚度呈正相关的线性函数关系,星状沙丘高度与等效沙丘厚度呈正相关的对数函数关系,表明在现代气候和环境条件下,横向沙丘高度仍在增加,而星状沙丘高度增长已经趋缓。两类沙丘的主轴向大都垂直于研究区主风向NW-SE。横向沙丘起沙风风向单一,沙丘轴向集中在NE-SW和NNE-SSW方向;星状沙丘起沙风风向略为复杂,沙丘存在多个次级轴向。 相似文献
18.
TRMM数据在中国降雨侵蚀力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时间序列降雨过程资料的获取一直是降雨侵蚀力计算中的一个难题。尝试利用地面实测站点数据分别对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卫星的3B43和3B42数据进行回归建模和订正,并采用订正后的3 h平均降雨强度代替30 min最大降雨强度,同时基于TRMM数据的EI180的降雨侵蚀力算法,计算出了全国南北纬50°范围(TRMM覆盖区)内2013年月、季和年降雨侵蚀力;最后分别计算了省域和区域尺度下的降雨侵蚀力对全国尺度下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1) TRMM降水数据比地面站点观测的降水量略大,但与实测站点数据具有很好的线性回归关系,其季尺度决定系数R2均较高,由此也说明了TRMM数据可以很好地反映全国范围内降雨的季节性变化。(2)利用订正后的TRMM3B42数据计算出研究区内的年均降雨侵蚀力为536.02 MJ·mm·hm-2·h-1·a-1,其降雨侵蚀主要集中在5~8月份。(3) 2013年全国降雨侵蚀变化趋势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降低,且沿海省份较内陆省份降雨侵蚀较高。(4)通过对年降雨侵蚀力结果与实测站点降雨量以及订正的TRMM降水数据分析表明,降雨侵蚀力与降水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二次非线性关系。(5)通过尺度验证,其中省域尺度验证误差为8.34%,区域尺度误差仅为0.24%,由此说明了TRMM数据在不同尺度下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也验证了方法在不同尺度下的有效性。该方法为有效解决土壤侵蚀中降雨强度计算资料缺乏的瓶颈,同时也为降雨侵蚀力的计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DEM综合是其描述的地形表面细节逐渐舍去、轮廓不断呈现的连续过程。该文运用小波变换和方根模型模拟这一过程,将小波高频系数作为DEM综合的对象,以方根模型作为阈值设定的理论依据,对小波分解各层按不同等级进行取舍实现DEM综合。以1∶1万地形图建立的DEM进行试验,派生一系列不同复杂度的DEM,并用等高线分布特征、坡度和剖面曲率、地形叠加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DEM综合程度增大,生成的DEM逐步舍去地形表面细节,同时较好保持了原DEM山体轮廓、山脊和谷地的走向等地貌形态特征。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派生DEM与相应空间分辨率之间的关系,为DEM尺度效应的应用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