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勘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砂体氧化还原过渡带附近存在比较明显的自然电位异常。本文通过对该类异常的研究,分析了其与层间氧化带各亚带间的对应关系,为铀矿钻探工作提供布设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十红滩北矿带地球化学剖面研究,该区地球化学分带明显,依次可分为完全氧化亚带、不完全氧化亚带、氧化—还原过渡带(铀矿石亚带、铀扩散晕亚带)及原生岩石带。各种元素在不同亚带具有不同的富集和分配规律,而工业铀矿化主要形成于氧化—还原过渡带。提出在找矿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寻不同岩性段层间氧化带前锋线位置,指导十红滩铀矿找矿工程部署。  相似文献   

3.
杨胜富 《西部资源》2022,(1):132-134
宿亥图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中侏罗统延安组为新的铀找矿目的层,通过施工钻孔,发现了较好的铀矿化信息,且矿化(异常)位置位于灰色砂体与绿色砂体接触附近,表明该层铀成矿与层间氧化带具有密切联系。该区延安组第一岩段层间氧化带发育,铀矿化位置位于氧化砂体上翼,结合直罗组找矿模式,分析该地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层间氧化带展布特征及铀矿(异常)化产出特征,总结该区成矿规律。通过分析对比该区灰色砂体、灰绿色砂体及绿色砂体,总结该地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铀成矿关系。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凹陷区是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区。本文从中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分析入手,结合找矿目的层、层间氧化带、铀矿化发育特征,对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类型进行了划分,提出了以中下侏罗统为主要找矿目的层、以古层间氧化带为主攻方向,以铀成矿有利的山地区为背景的蚀源区凹陷区为找矿的有利地段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白杨河地区地质背景,分析了白杨河地区地下水系统和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认为该地区具备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对白杨河地区铀成矿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的区域地质背景,沉积盖层特征,找矿目的层直罗组下段砂体的展布形态、岩石地球化学、沉积相特征及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特征的综合研究与对比分析,认为该区的铀矿化主要受层间氧化带的控制,打破了长期以来对构造活动区不利于大型层间氧化带形成的传统观念,对下一步类似地区铀矿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准宝力格凹陷内下白垩统赛汉组上段内砂岩型铀含矿层是一套以辫状河流沉积的粗碎屑岩层。本文从赛汉组上段砂体的规模、空间展布特征着手,研究其沉积类型及亚相旋回,分析砂体的物质成分、结构及后生蚀变;对已发现的铀矿(体)化分布规律、产出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认为目的层砂体及后生氧化发育,铀矿体受潜水、潜水-层间氧化带控制,赋矿岩性为多粒级砂岩组合体,具有较大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新街—红石峡地区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存在三种不同的氧化类型,红色氧化、黄色氧化以及绿色氧化。红色氧化带的形成与中鸡断裂构造有关,具潜水氧化转层间氧化特征;黄色氧化带、绿色氧化带氧化方向来自于东部,为较新的氧化,新构造运动使得砂体呈南北向带状出露,地表水沿砂体自东向西渗入,形成黄色、绿色氧化带。结合研究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和铀矿化特征分析,研究区中鸡红色氧化带的南部、瑶镇黄色氧化带西北部、新街绿色氧化带及其北西方向均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唐公梁——大营西段直罗组下段上亚段铀成矿与砂体的非均质性密切相关。砂体非均质性主要表现在平面和垂向上,其中砂体平面非均质性可以通过砂分散体系来表征,而垂向非均质性则可以通过隔挡层表征,在平面上铀成矿主要分布于三角洲沉积体系河道边缘一侧,最佳成矿区则位于分流河道分流间湾背水面砂体的边缘部位以及水流方向改变,且受侧向氧化较弱的砂体一侧和从无隔挡层到隔挡层突发区的河道砂体边缘,随着隔挡层数量和厚度的增加,铀成矿几率逐渐降低。在垂向上隔挡层的存在可以导致多个垂向序列单元、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卷头的发育,泥岩隔挡层对流体方向的改变,使矿化的形成受多方向流体控制。铀的成矿机理,一方面可能是砂体非均质性通过对成矿流体运移状态的影响进而实现对铀成矿的控制;另一方面与沉积环境相变导致还原性物质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绥阳县太白铀矿床位于北东向正安断褶带与南北向桐梓—遵义断褶带斜交复合部位,铀矿富集受次级断层及层间破碎带控制。矿物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有沥青铀矿、富钙铀矿、黑钒铀矿、黄铁矿。根据包裹体测温可知,区内铀为中低温热液成矿,形成于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11.
在吐哈盆地中东部地区已投入部分铀矿找矿工作,但是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果,本文拟对吐哈盆地中东部长流水地区铀成矿条件进行前景分析,对找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区位于骆驼圈子浅凹陷中,南部蚀源区总体铀含量较高,目的层也具有较高的铀背景值,满足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层间氧化带发育,通过钻探工作发现部分的铀异常以及铀矿化现象,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东胜铀矿床直罗组岩石中的自由气体、紫外荧光、酸解吸附烃研究表明,直罗组绿色岩石中存在明显的天然气显示,尤其是绿色砂岩顶板处的绿色粉砂岩、泥岩中烃含量最高。烃主要由气态烃和轻质油组成,湿气含量较高,可能来自下古生界煤系地层。铀矿化受绿色蚀变岩石带与灰色岩石接触带的控制,铀矿石形成在强还原环境下,4价铀含量较高,铀矿物以铀石、钛铀矿为主,并含有大量富含气态烃的重烃包裹体。另外铀成矿时间与上古生界大规模生排烃时间基本相同,因此东胜铀矿床成因可能同天然气的还原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以正镶白旗A矿化点的铀矿化特征为例,从地层、岩体、构造、蚀变等地质条件对区内的铀矿化特征进行初步的分析总结。认为铀矿化受花岗斑岩体倾伏部位接触带控制,且铀、银矿化具明显的次生富集特点,可能是氧化富集形成的铁锰帽型铀银矿化。  相似文献   

14.
砂岩型铀矿床主要受地层砂体沉积环境控制。文章从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岩石化学成分、粒度分析、砂体规模等多方面研究了含矿地层直罗组的沉积环境特征。直罗组的砂岩具有板状交错层理及槽状交错层理发育,显示其辫状河流相沉积特征;依据粒度分析,存在分支河道及心滩亚相沉积。岩石砂体分选性中等—好,成熟度较高,表明其物源较远,沉积物经过长距离的搬运才沉积下来;由砂岩化学成分铁的含量分析表明直罗组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后期遭受不同程度后生氧化。因此,本区直罗组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下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环境,铀矿化受辫状河的心滩及分支河道亚相砂体控制。具有较好砂岩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5.
安县雎水河流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安县雎水河流域属龙门山山脉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区,地形切割强烈,地层岩性复杂,活动断裂发育,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区内地质环境变得十分脆弱,大型、特大型崩塌滑坡泥石流流十分发育,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分布范围广,呈区域性密集分布等特征.在"成兰线雎水河段卫星遥感解译图"的基础上,通过对该流域两次详细的地质测绘调查,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对灾后重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得出的主要认识有:(1)地质灾害在流域内分布范围广、密度大、呈密集性分布,"成群成带性"现象明显;(2)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地质灾害发生在高程800~1 500 m,坡度30°~50°的范围内;(3)地质灾害主要沿雎水河及其支流两岸发生,多呈线性分布;(4)发震断裂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分布,在断层的上下盘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断层上盘的地质灾害数量明显多于下盘,距发震断裂10 km范围是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区域;(5)地层岩性与地质灾害的类型有密切的关系,坚硬、较坚硬岩组中的崩塌数量远远多于软弱泥页岩、千枚岩岩组,软岩、极软岩岩组中的滑坡比坚硬岩中相对要多;(6)不同的岸坡结构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横向岸坡中崩滑最为发育,其次为斜向倾内层状岸坡.另外,中陡倾岸坡中的地质灾害较缓倾岸坡发育;(7)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分布与也与坡体结构、岩体结构及其组合特征有一定的关系.研究发现,顺层边坡中如发育有陡倾坡内的结构面,则易形成滑坡,而反倾边坡中如发育有倾坡外的结构面则更易形成崩塌.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生代发育起来的大型内陆拗陷盆地,面积约25万km2。研究区位于盆地北部的Ⅰ号砂岩朵体上。通过对巴音布拉格地段的铀成矿条件分析,认为该地段无论从铀源、构造、含矿含水层的岩性-岩相条件、层间氧化作用及后生还原作用,还是古气候及古水动力条件,都与纳岭沟、皂火壕铀矿床非常一致或者相似,并且业已发现了重要的矿化线索,因此其成矿远景极为乐观,有望发展成为新的铀矿带。  相似文献   

17.
以硝酸钴、氢氧化锂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钴酸锂超细粉体。通过XRD、SEM研究了粉体的晶体结构、形貌等,表明水相共沉淀法合成的粉体层状结构、晶体发育完善,表面光滑,粒径分布范围窄,大部分颗粒粒径在2~3μm间。充放电循环测试表明,电压平台高,在0.2 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89.8 mAh.g-1。电化学性能及阻抗测试表明,在4.027 V/3.829 V一对氧化还原峰,对应于Co2+/Co3+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8.
选定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典型古水耕人为土,研究剖面的诊断层特性与形成过程,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形成时期长、发育程度高的古水耕人为土,在土壤剖面形态和特性上,表现出明显的层次分化.同时水耕表层结构发育,犁底层适度紧实和有一定结构发育;水耕氧化还原层表现出物质的水耕淋淀及其转化特征等.深化了水耕人为土诊断层及其形成过程的认识.对高肥力水耕人为土的培育,以及在水耕人为土系统分类研究上取得进展,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一典型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通过对其地质特征研究分析,认为其形成及其展布主要受到层间氧化带、区域构造、沉积体系及沉积层位等成矿作用的控制,在分析这些成矿作用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十红滩铀矿床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20.
核桃坝地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是我国近年来在北方发现的少数铀矿床之一。为进一步挖掘潜力,扩大找矿范围,寻找隐伏构造和隐伏铀矿体已经成为该区今后的主要任务。论文利用已知地质特征和铀矿化条件,通过土壤氡气测量方法,寻找核桃坝地区的隐伏构造和隐伏铀矿体。经过钻孔验证,在钻孔深部中发现了铀工业矿体和构造破碎带,进一步验证使用土壤氡气测量方法在寻找隐伏构造和隐伏铀矿体方面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