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和总结了"三规"关系及主要城市"三规合一"的实践工作。"三规合一"的发展可分为"两规"衔接和"三规"协调2个阶段。"三规"职责关系为:五年规划负责建设项目的类型和结构,城规负责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和规划设计,土规负责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落实;实施流程关系为:五年规划负责建设项目前期审核阶段的工作,城规负责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设计施工阶段的工作,土规负责建设项目用地审批阶段的工作。现有"三规合一"工作可归纳为依托土规、依托城规和编制"三规合一"规划3种规划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已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创新驱动发展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加剧,资源短缺性及其配置低效性日益凸显,“多规合一”受到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推进“多规合一”,创新区域规划理论与技术方法,构建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成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多规不一”现实问题,总结了“多规”矛盾的本质特征,探讨了“多规合一”的战略定位,构建了“三主三分”的“多规合一”基本理论框架,提出了“三步走”多规逐步调适的技术途径及其长效机制。“多规合一”的核心在于从区域空间优化的战略高度统筹协调各项规划,科学引导城乡土地优化配置,实现“多规”在空间上的同一性、在功能上的融合性、在发展过程中的协同性。“多规合一”的重点是推进形成一个总分有序、层级清晰、职能精准的区域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无序蔓延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对国家空间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三规"空间管制要求相互矛盾,一方面导致大量的土地浪费,另一方面无法保证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如何实现"三规"空间管制要求在同一规划空间的整合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广西钦州在2003年最先提出"三规合一"的规划编制理念,因此该文以钦州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三规"目标和内容基础上,选择"土规"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空间管制区、"城规"的空间管制区和分期建设规划、"经规"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城市发展轴线作为"三规"空间管制整合的重点内容,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管制内容对于引导城市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影响的权重,然后计算"三规"空间管制整合引导下同一规划空间的土地优先发展概率值,将空间影响因素约束和规划控制指标约束加入到约束性CA的转换规则之中,进行"三规"空间管制整合引导下的钦州市主城区未来城市发展空间模拟。结果表明:"三规"空间管制整合引导下的城市模拟能够有效预测未来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能够实现"三规"空间管制要求在同一规划空间的协调,可为规划整合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多规合一"发展的背景下,以武汉为例,聚焦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融合("规土融合")在地方层面的实施路径与发展目标。系统梳理了其在体系结构、技术语言、信息平台等方面的技术革新策略,同时概括出管理模式创新中协调成本内部化、转变政府角色、倡导交往理性、加快接轨市场等有益尝试。此外,强调武汉实践中"两规"与"规-土"的内涵差异,丰富对规划融合发展目标的认识,以期为相关地方实践带来有益启示,也为宏观规划体系改革提供自下而上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5.
我国市县规划体系矛盾解析与“多规合一”路径探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规划是国家和地方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现行规划体系中各类规划分属不同部门集权管理,内容不合、实施不力,甚至影响地方科学、健康和有序发展。为此,市县"多规合一"规划体制改革,成为近期学界乃至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议题。在梳理"多规"体系形成和演化过程基础上,分析"多规不合"的主要问题及其冲突原因,从规划体系重构、空间协调、期限衔接、基础平台与技术方法、审批管理体制改革等五个方面,对"多规合一"改革方向和转变路径进行讨论,以期为国家市县规划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多规合一”工作是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省市重点工作之一,随着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城市“粗放式”大规模新城建设将逐渐过渡到“精细化”智慧城市管理时代。自然资源价值迫切需要系统性塑造和约束,“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和效能被赋予更多的关注和期待,也是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之前所必要的多规信息融合、多规平台集成。总结试点城市及典型城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经验,提出了市县级“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较为时效性、普适性的决策设计模式。通过思路模式、组织模式和建设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平台建设模式,通过基础架构、服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升级架构六方面探讨了“多规合一”平台系统架构,提出平台与现有基础信息的衔接方式及平台建设模式,设计以“一张图”管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及决策支持为目标的“多规合一”平台总体架构,实现“多规合一”平台的业务流程再造和流程定制并持续推进和不断完善,从而有效提升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决策手段和业务科学审批能力。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多规”分立及其演化与融合问题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系统研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类空间"规划"多规"分立及其演化过程,肯定了各项规划的历史地位和发挥的专业智慧作用,但由于中国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这些规划的目标、规划理论、编制方法和实施途径的趋同化明显,导致了规划内容交叉冲突、实施和协调难度大和规划失效现象。规划界和地方政府开始推行"多规合一"实践,但存在条块分割的政府管理体制、规划法规依据不一、规划期限和发展目标差异以及规划编制技术标准不同,难以达到协调和协同的目的。根据中国国情和面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建立基于"多规融合"的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制度框架,实现"一级政府、一本规划"和"一本规划干到底"。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分析内蒙古地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认为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调整,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规划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配套政策灵活程度,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程度,和规划管理的实施细则等是促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几次修改的主要原因。因而得出通过建立规划动态管理系统,推进"多规合一",出台支撑性政策,建立健全规划弹性理论,丰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积极健全公众参与方式,和建立规划实施监察制度是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有利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的人员向城市集中,从而促使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加快,但同时也引发了农村土地流转、宅基地转让等一系列的问题。被誉为"第三次土地革命"的土地使用权流转速度明显加快,规  相似文献   

10.
空间规划是现代政府调控市场经济,合理配置资源,平衡各方利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其地位与作用在我国已经步入城市化会的背景下日益凸显,并且具有多尺度和综合性的特征。发展特色小城镇是建设新型农村的重点,但是目前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具体的建设特色城镇规划,并且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空间规划存在着"多规"并存化及"多规失衡"的现象,集中表现在规划内容不一致,相互冲突及规划标准不统一,难协调等方面,深刻影响着各项规划的实施性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以"多规合一"为背景,研究发展库伦旗特色城镇,并且提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云南省施甸县土地利用综合情况,共选取该区域社会经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3方面13个相关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施甸县进行土地利用综合评价,再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划分,并结合施甸县的地理特征,将施甸县划分为了中部山区半山区土地利用综合区、西南部山坝结合土地利用综合区、西北部山坝结合土地利用综合区、南部山坝结合土地利用综合区、东南部高寒山区5个土地利用综合区。同时,运用ArcGIS技术绘制施甸县的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图。分析施甸县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情况,区域特点明显,差异较大。应在不同区域内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并根据区域实际,融合“多规合一”理念,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其空间布局,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等。  相似文献   

12.
规划主要是对未来发展的准备与安排,伴随着国家实力的高速提升,规划对于我国经济与综合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简单概括"多规合一"技术整合模式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存在的矛盾根源进行一定的分析,最后对其主要的几个模式进行简单介绍,希望对于推动国家工作的技术整合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国家城乡土地市场发展现状和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浅析多规融合工作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通过比对分析,认为在推进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推进多规融合工作,一方面在政策和机制上可以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多规融合规划作为一个综合性科学规划可以指导城乡土地的市场化变革,推进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建设中推进多规融合是一种可行的、科学的联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测绘(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一体化,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努力营造宜居环境。同时,乡镇(街道)的土地、河流、桥梁道路、人居立体环境错综复杂的交织矛盾进一步突出,为有效地解决或缓解此类矛盾,在全民推行奔小康的追梦大道上历经"瓶颈期",期间如何做好统筹协调工作",综合"提升土地在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3D式利用管理,综合阶梯式利用模拟化、数字化、信息化土地测绘(量)技术,为合理进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理)提供依据。本文阐述土地测绘(量)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作为技术依托,目的只为加强拓展土地测绘(量)应用和范围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洪  李中元  李彦 《地理研究》2019,38(11):2681-2694
随着中国城镇化推进,开发低丘缓坡山地建设山地城镇,成为中国南方山区解决城镇化土地资源矛盾的重要途径。但山地生态环境脆弱,如何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山地城镇,目前尚没有成熟理论与方法,本文对此做了一些初步探讨。本文以大理市为研究案例,将地质灾害、水源涵养、地形地貌、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洪水淹没作为山地城镇建设关键生态因子,划分确定山地城镇建设的生态安全等级;通过CGELUC模型与DLS模型等实证分析和情景模拟,优化生态安全约束下山地城镇土地利用布局和情景模式选择。实证研究表明,高生态安全的经济优先发展模式和三维立体土地利用方式,是最符合山地立体特征的山地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旅游地理学视域中的中国名胜组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文毓 《地理学报》2009,64(6):745-752
中国名胜组景遍布全国34个省(市、区),从3~108景不等.在收集到的2395组名胜组景中,以偶数组景为主,其中尤为突出是的四字句组景,占到总数的99%以上:八景在各种组景中居于重要地位,占64.80%.组景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种类型,有动静合一、时空合一、虚实合一和主客合一之特点,其构词方式主要为"名词/偏正短语+偏正短语"型与"名词/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型;组景景名具有用词典雅、形象生动、化静为动和点睛显要的艺术特色.从整体上看,名胜组景具有与时而变、多元复合、指导游览等特性.可给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0月14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部分提出:"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时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在社会主义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征用土地要给予农民"合理补偿"。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第三款规  相似文献   

18.
李福兴 《中国沙漠》1984,4(1):16-22
本文把石羊河流域看作一个完整的生态整体。从地形、地表组成物质、海拔高度、人类经济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土地的分异因素,同时按照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联系生产原则等划分了12个第一级土地类(相当于"土地系统"、"地方"),61个第二级土地型(相当于"土地单元"、"限区")。最后,就就第一级土地类的基本特征和利用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分析安徽省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如城镇数量和用地增长较快 ,以及城镇用地指标等 ,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从城镇用地指标、综合评价、用地布局、利用方式、土地置换、立体开发、资源共享、规划管理等方面提出城镇土地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安徽省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若干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安徽省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如城镇数量和用地增长较快,以及城镇用地指标等,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城镇用地指标、综合评价、用地布局、利用方式、土地置换、立体开发、资源共享、规划管理等方面提出城镇土地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