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格尔煤田位于华北板块之鄂尔多斯盆地东北边缘,煤田总的构造轮廓为一个东部隆起,西部凹陷,走向近似南北,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本文揭示了准格尔煤田构造格局具有南北分区的基本特征,建立了5级赋煤构造单元划分方案;根据区域不整合面和区域构造应力转化面,将研究区含煤岩系划分为两个二级层序构造层序,分别对应于下部的太原组下段主体和上部的太原组—山西组;其中二级层序进一步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揭示了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分析了准格尔煤田晚石炭—早二叠世各层序的聚煤规律,找出了各煤层富煤带中心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黑山煤田区域构造背景和勘查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构造运动对煤层赋存的控制作用,并以三种控煤构造组合形式揭示了本区的基本赋煤规律。聚煤期同沉积构造控制着含煤性在空间上的变化;印支期NWW向褶皱对煤层的赋存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喜山晚期张性和走滑断层,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并控制了煤田东、西部残留煤系的埋藏深度。逆冲——褶皱和断裂——单斜式控煤构造组合中,逆断层上盘煤层抬升而利于勘查开采,但规模有限;褶皱——断裂式控煤构造组合中,复式向斜之次级背斜区,煤系上覆地层受剥蚀,煤层埋藏较浅,为主要的有利勘查区。  相似文献   

3.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为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及其研究最薄弱的地区。本文阐明了盆地西部居延海拗陷的地层构成和中、下侏罗统的含煤性,分析了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其对含煤地层的后期改造,探讨了含煤岩系与白垩系的构造叠合关系以及含煤地层的赋存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进一步找煤的思路、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分析勘查区构造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勘查区瓦斯实测参数,以区域构造演化和勘查区构造的控制作用为基础,对勘查区的构造对瓦斯赋存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勘查区的瓦斯赋存的特征严格受构造控制,断层倾向多与地层倾向大致一致,以逆断层为主。断层落差较大,导致煤系地层的不同程度重复或者缺失,浅部含煤地层的完整性被严重的破坏了。复杂的构造特征致使瓦斯赋存条件由轴部到两翼逐渐变差且南西翼好于北东翼。  相似文献   

5.
绍根煤田为全掩盖型煤田,通过钻孔揭露分析,煤田为北东向分部的山间断陷型盆地,含煤地层为白垩系下统阜新组地层,总体走向为北东、倾向南东的弧形单斜构造,共含6个煤组13层可采煤层,以中部背斜轴为界分北东、南西两个赋煤带,含煤地层以湖相、沼泽相沉积为主,有利找煤方向为北东、南西两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泊江海子矿井田位于东胜煤田的西北,属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聚煤条件良好。研究表明:井田内以褶皱构造为主,断层规模小,断距小,对煤层破坏不大;井田内含煤地层稳定,厚度大,含煤层数较多,可采煤层厚度稳定,其中,全区可采煤层2层,大部可采煤层1层和局部可采煤层3层,显示井田区域煤炭资源潜力较大;煤岩以低变质烟煤为主,含有较低的灰分和全硫,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地层建造类型、生物区系特征、各块体构造及边界构造特征、构造活动演化特点,采用板块构造学术观点,对内蒙古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划分。划分为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四个一级构造单元。华北地块、华北北部陆缘增生带、哈萨克斯坦东南陆缘增生带、塔里木东部陆缘增生带、西伯利亚东南陆缘增生带五个二级构造单元。并进一步划分了火山型和非火山型被动陆缘等九个三级构造单元。对各构造单元地质特征及边界构造特征进行了论述,对几个重要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世界上少数的大型聚煤盆地,其煤炭资源极其丰富。而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又是陕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含煤地层,聚煤区围绕盆地中心呈环带状形成于三角洲平原区,在东胜地区的煤层发育最为齐全。通过对研究区实测及收集资料的综合研究,并结合陕西神木等地区的煤层划分对比,将延安组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自下向上共划分为五个煤组,共有6~10层。  相似文献   

9.
闫岩  杨锐  张迪  闫福贵 《西部资源》2014,(3):194-197
干旱气候条件下的贺兰山地区岩溶含水岩组主要为下奥陶统天景山组灰岩,岩溶水主要受近东西向推覆构造的控制;本区岩溶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雨直接渗入补给,径流方向由东向西,最终向山前平原第四系沉积盆地排泄;贺兰山北部地区岩溶水相对于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水而言,是一个较完整的独立的岩溶水系统。但根据其内部构造控制及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同位素场的不同,划分了2个岩溶水子系统;初步查明了该区岩溶水赋存特征,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为岩溶发育的主要部位和富水地段。  相似文献   

10.
四川名山—洪雅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是扬子板块的一部分,位于北东向龙门山构造带的东侧及川滇南北构造带的北段,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地块西部,二级构造单元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川西前陆盆地,西与青藏板块毗邻;龙门山构造带为两者之间的推覆结合带,构造运动较为活跃。名山—洪雅地区出露的浅部构造主要为中新生代的褶皱和断裂,其特征以开阔平缓的褶皱和浅层断裂为主。  相似文献   

11.
引言 河南省煤炭资源预测是应用遥感技术,并结合常规地质工作方法以及地球物理方法,判别含煤地层和含煤构造盆地,进而预测新的煤田。在华北地台含煤区南缘,通过推覆构造的研究,在老地层之下预测了推覆构造掩盖煤田,从而为我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信息。 一、河南煤炭资源分布和开发概况  相似文献   

12.
二连盆地群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晚中生代断陷盆地群,是我国早白垩纪聚煤期中重要的聚煤区。白音乌拉煤田是二连盆地群众多含煤盆地中的一个,含煤面积约423km2,预测煤炭资源量50余亿吨,煤田的勘探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四十多年来,先后由煤炭、石油、地矿等地质勘探队伍,从不同的角度和目地出发,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文章对以往勘查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研究,详细论述了煤田地质特征及盆地形成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绍根煤田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境内,地理位置位于大兴安岭余脉南麓、松辽平原西缘,区域构造上位于阴山纬向构造带属南东、北西受断裂控制的山间断陷型盆地,为全掩盖型煤田。煤田分为四个矿区,分别为东区、西区、中区、和F1断层东侧区。煤的变质程度较低,本文依据野外施工资料对绍根煤田F1断层东侧矿区的成煤条件及煤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世界上少数的大型聚煤盆地,煤炭资源极其丰富。而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又是陕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含煤地层。分析延安组的沉积环境特征,恢复侏罗纪时期测区的原型盆地面貌,为探索建立测区煤炭富集规律提供参考和依据,这是本文章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盆地地质特征及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结合煤层赋存规律,认为该区早—中侏罗世为主要成煤期。区域上含煤地层受挟于铁克里克断隆和麦盖提斜坡控制。呈北北西—南南东分布。成煤期后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影响微弱,受喜山运动影响造成含煤层位的不连续性,剥蚀或出露山顶。  相似文献   

16.
新疆米泉油页岩矿区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一级构造单元)准噶尔微型板块(二级构造单元)之准噶尔中新生代拗陷(三级构造单元)内,该成矿区相当于准噶尔晚古生代陆缘盆地范围,区内是沉积型油气、煤、油页岩及其他非金属成矿的有利地区。芦草沟组为该区的含油页岩层位,其中第二岩性段为主要的赋矿层位,调查结果显示米泉油页岩矿床成矿作用主要受到沉积、成岩以及构造运动的影响,该矿床为近海型泻湖、海湾沉积,属近海型油页岩矿床。  相似文献   

17.
二连盆地是在海西运动所形成的兴蒙弧形造山带东翼内侧所发育的断陷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含油气和含煤盆地,也是铀矿的主要赋存盆地。马尼特坳陷巴润地段位于二连盆地中部,是二连盆地最主要的产铀地段之一。笔者通过分析巴润地段的构造特征、地层特征、沉积相特征,研究其地质、地球物理特性,总结了巴润地段铀成矿控制因素、铀成矿特征、矿体特征,为今后二连盆地古河谷砂岩型铀矿找矿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貌区划新论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地貌区划是研究自然环境空间分异的基础,在区域地貌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地貌区划的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探讨了地貌区划的具体步骤与方法、地貌区划的原则、各级地貌区划的依据和标准,提出地貌类型组合和地貌成因类型的基本异同是各级地貌区划的依据.本文以中国1:400 万地貌图等新资料为基础,应用GIS 方法,结合中国三大地貌阶梯及其内部地貌格局的特点,通过分析我国各地基本地貌类型组合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将中国地貌区划分为东部低山平原大区、东南低中山地大区、中北中山高原大区、西北高中山盆地大区、西南亚高山地大区和青藏高原大区6 个地貌大区,并分别简要论述了各大区的地貌特征.各大区内部又据次级基本地貌类型和地貌成因类型及其组合差异进一步分区,全国共划分了38个地貌区.  相似文献   

19.
五亩盆地是灵宝盆地边缘的一个次级盆地,长期以来学者对其含煤性均未明确答复,对其煤类及煤质特征亦未进行专项研究。本文通过分析该盆地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对该盆地穿时地质体项城组所赋存的劣质长焰煤的演化过程、聚煤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指出该盆地沉降中心与富煤带空间位置上存在差异,分析了项城组劣质煤属于异地煤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印证了古近纪全球性干旱气候带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20.
在早白垩纪,由于燕山运动,在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二连区形成了众多的断陷盆地。这些盆地的形成含煤岩系的沉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这些断陷盆地走向近东西。主要发育有白垩系的大磨拐河组含煤建造。由于盆地基底不平,形态千差万别致使该地层非全区发育。沉积环境从浅部的冲积、洪积相过渡到沼泽相、浅水湖相,在水深适中,环境相对稳定的区域,交互沉积了煤层,砂岩、砂砾岩等为主的大磨拐河组含煤段。古构造对沉积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因而对煤层的形成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盆地古构造形态对进一步勘查煤层的赋存范围及制定各种技术指标都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