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宝鸡某场地污染土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宝鸡某场地由于长期堆放食盐,造成地基上污染、通过勘察,查明了污染土层,进行了腐蚀性测试和评价,对场地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土的污染机理,提出了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街道灰尘中重金属铅的环境异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西安市城市灰尘研究的基础上,对市区街道灰尘中铅的环境地球化学异常进行研究,一共圈定了5处铅的环境地球化学污染区,包括西新街污染区、安远门污染区、龙首村污染区、纺织城污染区、钟楼污染区.并对铅环境异常成因进行了初步的解释和推断.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嘧磺隆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防除杂草的效果和用量方面,而对环境产生的生态效应研究仍然是一个空白。本文以某市用地下水灌溉蔬菜后相继出现受害事件展开调查,通过实地勘察农作物及其他野生植物的受害症状和特征,对污染区的潜水进行了全量分析,排除了地下水中无机物污染的可能。通过相关有机物的确认模拟试验,初步认定潜水遭受污染可能与嘧磺隆有关。在检测污染区及非污染区潜水中嘧磺隆含量和分析污染区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得出了地下水确系嘧磺隆污染的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为受害区农业生产污染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新华  沈照理 《沉积学报》1997,15(2):236-240
油类污染地下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各种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本文利用山东省淄博市某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油类污染事故的资料,通过地下水环境对照值的统计,首次研究了地下水油类污染与其他组分的关系,以及油类污染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地球化学的变化。提出地下水环境对照值可以作为地下水是否受到油类污染的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研究区中地下水油类重污染区的Cl-COD、硬度和矿化度升高幅度较大,而轻微污染区则升高幅度较小;对于3则在油类重污染区含量非常低,而轻微污染区则升高。研究区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是由于油类污染过程中离子交换作用和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等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油类污染地下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各种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本文利用山东省淄博市某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油类污染事故的资料,通过地下水环境对照值的统计,首次研究了地下水油类污染与其他组分的关系,以及油类污染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地球化学的变化。提出地下水环境对照值可以作为地下水是否受到油类污染的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研究区中地下水油类重污染区的Cl-、COD、硬度和矿化度升高幅度较大,而轻微污染区则升高幅度较小;对于NO-3则在油类重污染区含量非常低,而轻微污染区则升高。研究区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是由于油类污染过程中离子交换作用和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等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综合分析北京市西郊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历史土地利用状况的基础上,运用piper三线图和箱形图等技术方法,从地下水水化学表现的差异性角度对北京市西郊地下水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污染源分布特征进行了西郊污染特征分区。研究结果显示,依据北京市西郊地区地下水化学的差异性可划分为基本无污染区、历史工业污染区、历史城市居民生活污染区和历史农业污染区4个区,其中基本无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山前地区,地下水质总体较好,工业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历史的首钢老工业区及下游的污灌区,其主要影响因子为SO_4~(2-)和Cl~-;城市污染区主要分布在二环内,其主要影响因子为NO_3~-、Cl~-、SO_4~(2-);农业污染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历史上的污水和清水的混合灌区,其主要影响因子为NO_3~-。  相似文献   

7.
罗长清 《湖南地质》1992,11(2):149-155
进入土壤和天然水体中的有害元素,对环境质量造成影响,其影响程度在区域化探资料上有反映,可采用水系沉积物背景值、污染起始值、污染指数等参数来评价环境质量,圈出污染区和划分污染等级。据1/200 000株洲幅区域化探资料,计算Cd、W、Ag、Bi、Hg、Sn、Pb、Mo、Zn、F、Cu、U、As、Ba、Sb、Be、P、Cr等18个元素各项污染参数,圈出50多处污染区,中等污染程度达21处,以Cd、W、Ag、Bi、Hg等污染严重、污染面广、危害较大,並对潘家冲、贺家桥两个污染区的环境质量作了具体评价,指出工厂、矿山排放的“三废”为污染源,应有效地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电阻率法对地下介质污染问题的探测能力,分析了含油污水污染地下介质后引起的导电性变化,建立了适用于该问题分析的地电模型。利用2.5维有限元的方法正演模拟了采用温纳、施龙贝格、偶极和二极装置监测时所得的典型电异常剖面。正演模拟结果显示不同装置对污染区的反映能力不同,相对而言施龙贝格和温纳装置对污染区分布的反映较为直观。饱和粘土的含油污染区用温纳装置测量,剖面上表现为相对高阻异常特征,异常区域分布和污染通道相吻合。应用实例也证实了这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乌梁素海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内蒙古乌梁素海0~20 cm深处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并利用潜在污染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底泥中的重金属的污染风险。根据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生态危害临界值和国家土壤质量一级标准,乌梁素海底泥中重金属的复合污染较严重,污染重金属主要为Cu、Cd、Ni、Zn。底泥中Pb、Cd、As、Cu、Cr、Hg、Zn之间相关性明显,说明湖泊底泥中这些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相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大部分地区属重金属轻度污染区,仅3个排干渠入口附近为极度污染区,其余地区为重度污染区。  相似文献   

10.
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比研究小秦岭某金矿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区和对比区内的小麦、玉米籽粒中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污染区内小麦籽粒中汞、铅、镉累积程度显著高于土壤对比区对照样,铬、砷、铜、锌与对照区几乎没有差异,汞、铅、镉、锌、铜的超标率分别为86.67%、60%、33.33%、6.67%、20%。在污染区,玉米中铅、镉、铬较对照区明显累积,但仅有汞超标,超标率为15.15%。同一采样地点,金矿区小麦籽粒比玉米更易吸收累积重金属。小麦中重金属含量与立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与1990年比较,小麦中汞、镉累积效应非常显著。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造成了小麦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个旧地区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结合医学地质学、农业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对个旧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环境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引入并运用FCA模糊综合评价对个旧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环境进行了系统评价,得出了个旧地区630 km~2范围内区域人居地球化学环境污染严重的结论,其原因既有第一环境的先天不足,也有第二环境的后天人为污染,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梅泓  唐金湘 《安徽地质》2009,19(3):218-221
安徽省桐城市地质环境复杂,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地区之一,尤其以小规模的崩塌、滑坡为主,给桐城市人民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并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对桐城市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特征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以期对桐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森林沼泽景观区腐殖酸与砂金矿床的成因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玉军 《矿产与地质》1999,13(3):161-165
土壤和地表水中有大量的腐殖酸,而腐殖酸对金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和吸附作用。在表生地球化学环境中,腐殖酸严重影响着金的迁移与富集。因此在森林沼泽景观条件下,腐殖酸对砂金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温岭市长屿硐天废弃矿山,经过长期的开采,地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遗留了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需要进行环境治理。本文通过全面的调查,以半定量分析法为主,定性分析、有限元模拟分析为辅的评价方法,主要对长屿硐天连接通道进行稳定性评价,为长屿硐天环境治理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淮南市土坝孜地区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市土坝孜街道居民区近年来多次发生地面岩溶塌陷,规模较大,给区内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并有可能危及其他水利、电力设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内地面岩溶塌陷发育状况、形态特征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对其防治对策提出可供操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探地雷达在探测地下采空区范围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由放心弃的地下采空区引起的地面沉陷,已成为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查明地下采空区的埋深及分布范围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实例,简述探地雷达在探测地下采空区范围中的应用,探测目的在于确定地下采空区的深度,查明地下采空区的范围,为公路建设选线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鄂东南大冶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矿业城市的地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需要探索一套适合于区域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的技术方法,以指导矿业城市或重点矿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以鄂东南大冶矿区(即大冶市)为例,以遥感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由地质环境背景、已有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开采活动三方面组成的区域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别对自然状态下矿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和采矿状态下的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自然状态下,大冶矿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较高易发区、较低易发区及低易发区分别占评价总面积的3.29%、12.55%、24.53%及59.62%;(2)采矿状态下,大冶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性严重区、较严重区、一般、轻微区分别占评价总面积的13.63%、22.96%、33.95%及24.96%。评价结果可作为大冶矿区矿产开发规划和综合性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地面塌陷特征与致灾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北京地面塌陷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威胁严重.在讨论其孕灾环境和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引起地面塌陷的因素.研究把此区地面塌陷分为采矿地面塌陷和工程地面塌陷两种类型.采矿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西山门头沟,致灾因子包括开采深度、矿体倾角、降雨、和大量疏排水.工程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城区,致灾因子包括管线渗漏与侵蚀、地下水过度开采...  相似文献   

19.
以汶川MS8.0级地震重灾区的11县市为例,初步提出了基于简化Newmark位移模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应急快速评估方法。利用汶川地震即时地震动参数、工程地质岩性经验分组及地形坡度数据,借助ArcGIS空间数据建模工具编制了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流程模块。计算了区域浅表层饱和岩土体斜坡的静态安全系数Fs、临界加速度ac,并借此分析了地震滑坡易发性。利用经验式获得了汶川地震Arias强度和区域滑坡位移DN分布,实现了汶川地震重灾区地震滑坡危险性的快速评估,为应急救灾决策提供了参考。通过对比评估结果和震后滑坡调查成果,可知数十处灾难性滑坡绝大部分位于-高危险区的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两侧约20km地带中,显示了评估方法的可靠性; 同时,分析指出了空间数据精度及更新不足导致局部评估结果欠佳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巴硬格莉沟地区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青海省中部巴硬格莉沟地区的成矿作用受北西向的哇洪山—温泉构造岩浆岩带控制。区内广泛出露的印支燕山期花岗岩以及在断裂带附近矿化异常的地质特征表明 :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是巴硬格莉沟地区Cu、Pb、Zn、Ag等多金属矿成矿的主导因素 ,在哇洪山—温泉构造岩浆岩带 ,NS向、EW向的复合构造控制了本区内矿体和矿脉的展布。对区内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 ,巴硬格莉沟地区中酸性岩类属于改造型的花岗岩类 ,花岗岩的K -Ar同位素年龄为印支期 ,且与矿石的Pb同位素年龄相近 ,说明巴硬格莉沟成矿时期与成岩年龄接近 ;并且推测成矿元素与花岗岩应来自同一源区。局部破碎变质带内花岗岩类中Cu、Pb、Zn成矿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说明多金属成矿元素来自同一围岩 ,总体显示成矿不但严格受构造控制 ,而且成矿后期改造对它的叠加作用也十分显著。巴硬格莉沟地区加里东期以后的构造岩浆活动主要聚集了以碱质中酸性岩为主的花岗岩类 ,致使Cu、Pb、Zn、Ag为主的成矿元素分异并且重新富集。在北西向碱质酸性岩石系列附近遗留了规模大且同方向展布的断裂系列 ,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多处出现成矿异常分别显示该区可能存在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