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欧亚大陆雪盖与四川盆地夏季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前期雪盖面积异常对四川盆地夏季冷暖有长期稳定的影响,而冬春季最为显著;欧亚大陆雪盖是四川夏季长期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四川长期天气业务预报中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雷达数据的风暴体识别、追踪及预警方法是最早出现的临近预报技术,也是天气雷达系统和强天气预警业务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何准确而快速地发布强对流风暴预警一直是气象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针对目前天气雷达探测强风暴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单CAPPI资料进行深度优先搜索,从而进行强风暴的识别;利用TREC算法匹配两时刻的风暴单体;根据风暴在过去两时刻的中心位置线性外推从而预报下一时刻风暴的位置.结果表明能较好地识别、追踪和警戒强对流性天气.  相似文献   

3.
以MM4模式为框架,研制并建立了东海近海热带气旋及天气数值预报系统,将对热带气旋的预报和一般天气的预报统一在一个模式中,并实现了业务自动化控制,自1994年台风季节起投入了业务试验和准业务的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东海近海热带气旋路径、风场、降水及江淮梅雨降水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4.
5月18日至19日,由国家气象局业务发展司主持的“QDZZ—Ⅲ型气象电报自动转报系统鉴定会”在成都(四川省气象局)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四川省科委,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成都民航管理局,以及有关省、自治区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等16个单位共42名代表。 会议对成都气象学院电子系,四川省气象局通讯台和黑龙江省气象台共同研制的  相似文献   

5.
 水汽尽管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 但是其在大气中的变化却十分剧烈。其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时间变化也极其迅速。它不仅是天气、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也是灾害性天气形成和演变中的重要因子。鉴于水汽信息在数值模式、气候监测、人工影响天气、空中水资源开发等一系列业务领域中的重要性,建立局地或者区域的GPS监测系统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GPS水汽监测系统由数据服务器、解算服务器及应用服务器3部分组成。首先,其通过数据服务器接收来自GPS卫星所发射的信号,生成相应解算软件所能识别的RENEX格式文件,以及获取自动气象站所测得的温、压、湿等相关气象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保存并传送出去;然后,编写相关解算程序使得解算服务器能定时解算大气延迟量,进而反演出可降水量PWV;最后,利用应用服务器完成与气象应用相关产品的生成和服务任务,从而实现该系统的一体化功能。该系统能定制半小时 一次的解算任务,能较准确反映该时段该区域水汽快速变化的特性。建设该系统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它能填补GPS反演水汽技术在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应用的空白,增强气象部门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监测能力,并促进许多与之相关的气象业务化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模已经居全国前列,原有指挥调度作业依托的"高频电台"受地形、距离、建筑体、山体、设备功率等多种因素限制,已难以承载日益膨胀的成都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率及规模要求,亟需运用现代通信技术,全面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调度通信能力。介绍了基于3G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综合应用GPS定位、集群对讲、全双工电话、视频采集、视频会议等技术,构建了成都市市-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通信系统。该系统的业务应用有效提高新形势下人影指挥作业的效率和科学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0年华北区域中尺度暴雨监测联防业务试验期间的获得的较为稠密的地面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及常规天气图资料,对1990年8月中旬的一次影响山东强暴雨天气过程作了初步的天气学分析和中尺度分析,指出了直接造成这场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和有利于它们发展的环境条件,文中重点讨论了中尺度天气系统及云团与雨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宜昌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指挥系统的组成、原理、技术要点、功能和应用情况。系统基于天气学、气象雷达、卫星和计算机技术而建立 ,为方便使用 ,设计了运行于计算机上的程序 ,并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用两台苹果机实现的气象电报自动转报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组成和实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风廓线雷达资料分辨率高但目前业务应用不广泛的问题,通过对2006年6月29日一次因飑线天气引发的强降水的观测,分析水平风场、垂直气流和大气虚温的变化,以及高低空急流出现的时机并结合地面观测实况,探讨风廓线雷达资料在此类天气过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水平风场可以清晰地显示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出现的时刻和高度,高空急流区和低空急流区不断发展并相互靠近可以预示阵风锋的到来;垂直速度正值突然增大(气流向上为正,向下为负)并迅速变成负值是判断阵风锋过境的一个依据,同时也预示降水即将开始;另外,高空温度递减率的突然加大对降雨的出现也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雷达软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基于网卡的光纤遥控系统和有线拨号MODEM遥控系统为基础,分析了数字化雷达遥控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给出了软件流程图。另外,介绍了SVGA显示卡中数字化雷达软件常用的3种显示模式,分析了在DOS、WINDOWS环境下雷达图象处理软件的编制要点。  相似文献   

12.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天气预报服务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对四川省气象服务满意度的调查评估,为今后提高气象信息在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根据CSIWS测量模型,从受众对气象服务的评价、对气象信息的了解、对气象信息的理解、对气象服务的要求4方面进行调查。有效问卷结果分析表明:(1)公众对四川省“气象部门公众形象”的评价最高,满意度指数达到90.60%;(2)公众对“天气预报准确率”期望值最高,为4.13分;而满意度为3.30分,两者差距0.83分,说明表现尚达不到社会公众的期望值,今后在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方面仍需下大力气;(3)评价满意度指数平均值为85.60%,社会公众对气象部门公众形象评价比较高,其余指标的满意度指数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提高的迫切程度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小型天气雷达对伺服系统的要求,提出基于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系统的驱动天气雷达扫描的设计方案,并完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该系统的硬件以DSP2812为主控中心,软件采用FOC矢量控制算法驱动电机,能够完成多种扫描方式。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工作稳定迅速、效率高等特点,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实时雷达回波图象的传输对短期天气予报十分重要。本文给出RS422基带传输的硬件设计和软件流程图,详细分析了软件中有关波特率设置的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Web Services和.NET技术的新一代Web GIS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分析了当前主流Web GIS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基于Web Service和.NET技术。提出了新一代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框架——面向服务的Web GIS软件平台框架,该框架体现了“服务即是软件,软件即是服务”的全新理念。最后介绍了基于Web Service和.NET技术的新一代Web GIS平台——SuperMap IS.NET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梯级调度专业气象服务业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三峡水库梯级调度专业气象保障服务业务系统的建设模式和原则以及主要建设内容和目标,并针对大气探测、通信网络、数据库、预测分析、产品发布、工作平台、业务监控、环境保障等子系统进行了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变气象信息服务方式,根据气象信息的特点,结合气象信息检索平台的要求,利用企业级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平台技术,借助于J2EE开发平台和Flex技术,提出了基于B/S架构实现气象信息检索平台的构想,设计了系统的基本框架,功能和数据库,并且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如企业级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平台的体系结构以及平台所用到的ESRI公司为应用开发者提供的框架flexview的整体结构,初始化过程等,最后根据设计原则对本气象信息检索平台进行了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新型气象参数测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功能特点.该仪器使用了高准确度的HD9008TR温湿度传感器、MS5534C气压传感器,采用先进的电子线路设计,具有准确度高、稳定性好、可扩展性强、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满足常规气象监测.  相似文献   

19.
针对贵州冬季凝冻天气中导线覆冰难以定量预报的问题,探索导线覆冰预报新的思路和方法,利用2007~2012年6年间12月到次年2月气象数据,运用逐步回归及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贵州省分5个区域建立导线覆冰厚度预报模型,并进行了检验和试预报.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逐步回归模型,但在试预报中,两种模型的预报效果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20.
大型自动气象站探测网络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使用VB6.0语言设计Windows版本监控软件,以及监控系统所需的以微处理器80C320为核心、C51编程语言设计智能多功能MODEM的设计方法,说明了系统基本构成和实施思路。利用X.25通信技术,实现了对大型自动气象站探测网络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