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土地整理主要包括农地和非农用地整理。现代意义的土地整理,作为人类改造自然、建设家园的社会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前阶段,土地整理通常是指农地整理。  相似文献   

2.
当前,黑龙江省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正全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农地整理是土地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地田块设计是整理的关键环节。本论文,从实例分析人手,印证科学合理的农地田块规划设计对激发土地资源的潜在能力,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彭建超 《国土资源》2005,(12):32-34
我国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农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农地整理项目主要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给农用地带来不少增值效益,农民在经整理后的土地上进行生产经营,或者将增值后的农地流转,都会获得比以往更多的收入,而这些增值收入的产生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有着直接的关系,针对农用地整理后产生的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理论界还鲜有探讨,本文就此问题发表一些见解,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为规范广西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管理和异地耕地占补行为,研究建立广西补充耕地指标市场化交易管理平台,广西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课题调研组在全区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赴崇左、梧州、玉林等3市7县(区、市),并赴安徽、河南、广东、山西和陕西等5省开展了新增耕地指标市场交易机制课题调研工作。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建立及方法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我国关于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研究很薄弱的状况,确立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提出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综合判断模型,以期丰富土地整理的理论,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1月15日,国土资源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全国统一标识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要求。此举是为了强化全社会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依法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意识,进一步规范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标志,加强社会监督。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为标识模型揭牌。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的反映实地核查的成果,确保成果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共享与应用,关键在于建立统一的核查数据标准。本文结合测量、制图、地理信息学科,研究分析此次实地核查数据采集与整理的标准化内容。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是贯彻落实国家土地基本国策,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的有关政策的重要内容。几年来,广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且,在城市、经济建设项目用地日益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广西连续五年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城市、经济的发展与耕地的有效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一同进入了初级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10.
2007年,绥化市国土资源局加强与房产管理部门沟通衔接和配合,在房屋产权进行交易的同时进行土地变更登记,确保土地交易行为依法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农民的立足之本。历史上的社会变革,无不因土地紧张而引起,因土地问题的解决而终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农地冲突问题也大量涌现出来。本文根据2004年8月笔者在某山区查阅的关于土地纠纷的信访材料,分析其冲突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土地纠纷的建议。笔者认为,分析这一问题,对于农户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农村良好风尚的形成,以及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发达国家的农地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流转问题一直是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人口的不断增长、淡水供给的减少、农田的消失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都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粮食生产能力。从全球范围来看,工业化前人口稠密的国家,耕地的迅速消失表现得十分剧烈。资料显示,从1955年~1994年.日本的耕地面积减少了52%(大约每年平均减少1.4%);韩国自1965年以来,耕地面积下降了46%(平均每年下降1.2%)。而且,从消失农地的质量上来看,大部分属于优质农地,这些农地除了提供直接的粮食等产品外,还具生态功能,如生命支持、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开敞空间的保存等功能。农地一旦转变为建设用地,功能就会立即丧失。为此,出于粮食安全、环境保护和开敞空间保持等目的,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纷纷加大了农地保护的力度。本文主要分析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农地保护政策,试图通过简要的对比分析,概括发达国家在农地保护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以便为我国的耕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费为我国现行征收集体土地的标准补偿种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央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国发[2006]31号文件,引起近来社会各界对集体土地所有权问题普遍关注,尤其对征收集体土地补偿和失地农民社保问题,争论颇为激烈,它关系到我国八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为敏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日前,《农村土地实时监测技术研究与系统研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举行。该项目完成后,将突破我国土地实时监测技术瓶颈,建立起土地实时监测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略论农地国有永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产权明晰是农地产权市场化的前提。我国农地产权最为现实的制度安排是国有永佃模式。作为一种特殊的“农地农有”方式,农地国有永佃为加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通过“限制存量、放开增量”合理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创造了条件。农地产权市场化改革不会导致农地兼并:农地国有永佃的基本前提围绕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主流理论倾向于认为:现行的农地制度是一个“稳定器”,一旦实行农地产权市场化改革,必然  相似文献   

17.
农地征收补偿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诚 《国土资源》2006,(1):19-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指出:国家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合理补偿";"征收承包期内的土地的,应当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给予合理补偿."国家征收农地如何进行补偿,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政策问题,其核心是是否公平合理.本文从理论与政策相结合角度进行探索,力求取得最佳解.  相似文献   

18.
19.
从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传来消息,目前,全国已建立县级以上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730个,  相似文献   

20.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这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也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介绍发达国家农地金融制度的经验,以期对构建政策性与市场化兼具的长效金融支农机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