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省级气象计量检定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气象计量工作的特点,研制了气象计量检定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包括气象计量仪器的管理系统及气象用风速表、空盒气压表、温度表、湿度表、通风干湿表和动槽水银气压表的检定系统,实现了检定数据的自动处理、仪器信息的网络调用及网上查询、打印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气象仪器计量检定存在自动化程度较低、管理工作普遍落后的现象,笔者采用NET技术的C#语言,开发了气象仪器计量检定管理系统。此系统实现了日常检定工作的所有功能,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保证了检定高准确准确性。经过一段时间运行,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省级气象计量管理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嫣 《山东气象》2007,27(3):44-46
根据气象计量管理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软件工程的观点、方法,分析了气象计量管理服务系统的需求,基于C/S(Client/Server)以及B/S(Browser/Server)模式,采用ASENET等技术,开发了省级气象计量管理服务系统。该系统不仅在气象系统内部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业务网络化管理,而且通过Web与外界的信息交换,为社会各类用户迅速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具有完善的服务功能、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省级气象计量服务管理系统的建立,为气象计量检测部门提供了一个智能化的业务平台,使得仪器检测、查询等实现了由手工操作到自动化处理的转变,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微机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微机在企事业管理中的应用更为普遍。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面临数据输入、输出量大,数据类型复杂以及对数据的储存、维护、检索、分类,统计等诸多数据的管理使用问题。根据气象计量工作的要求和特点就面临各种气象仪器大量数据的处理、资料保存、检定证书的编制等问题。长期以来用人工处理,速度慢,易出错,编证麻烦且量大,资料保存、查询不便。如果采用计算机处理,则可大大提高劳动效率,还可实现编证的自动化,省时省力。l系统概况及运行条件:“气象计量微机管理系统”是气象计量各…  相似文献   

5.
于秀健  王卓  张智恒 《黑龙江气象》2019,36(1):37-37,46
1地市级移动气象计量检定系统应用的背景根据区域气象监测的需要,黑龙江省将逐步建成覆盖所有气象观测站点的气象计量检测机构。因省级气象计量机构为主体的计量保障体系难以承受全省区域站的计量工作,所以将计量保障体系的主体推进到地市级,形成省级气象计量机构针对国家站网自动气象站开展业务,地市级气象计量机构针对区域站网开展业务的新的气象计量保障模式。地市级气象计量机构的业务配置应采用与省级气象计量机构相近似的模式,即实验室校准和现场移动校准、核查相结合,实现对于区域自动气象站充分、有效、及时的计量保障。  相似文献   

6.
分析陕西省气象计量检定业务现状,逐步探索新的自动站现场计量保障模式,调整计量业务布局,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全省计量信息共享,全面提高气象计量检定工作质量和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针对气象计量检定机构在组织和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活动中在编制比对方案、参考值来源、结果评价方法、粗大误差的剔除、比对报告编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气象计量实验室能力。通过开展气象计量实验室间的比对工作,确立气象计量检定机构在社会上的专业计量检定地位,确保各计量标准量值的准确、可靠、一致,也为考察各实验室计量检定人员技术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更好地开展气象计量检定工作,可以识别与同行各机构之间存在的差异,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为自身的持续改进和质量管理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8.
分析陕西省气象计量检定业务现状,逐步探索新的自动站现场计量保障模式,调整计量业务布局,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全省计量信息共享,全面提高气象计量检定工作质量和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气象计量检定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青海省气象计量检定管理工作的特点,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资源,通过计算机编程、数据库原理及通信技术等,实现青海省气象计量检定业务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全面提升青海省气象计量栓定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满足计量检定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1引言近年来,中国气象局为省级计量部门提供了与自动气象站相适应的计量标准和辅助设备,这些设备均有自控化的通信接口,为实现微机自动控制这些设备有了可能,但缺少相应的计量检定软件和应用平台,仍难以实现自动气象站传感器的自动检定,需对现有的计量检定系统做进一步完善、创新和拓展,建立现代化的省级自动气象站计量检定系统。在中国气象局和省局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3MS省级气象计量检定业务系统,配备了先进的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规范计量标准设备内部传输的数据格式,使全国各省、市气象计量数据能以统一的编码格式在通信线路和网络上传输,实现有效衔接和共享,提出采用JSON编码格式,设计规定了气象计量信息数据总体编码格式要求及说明数据区,即气象计量数据格式由起始标识、授权标识码、信息大类、信息子类、数据区和结束标识组成,使气象计量信息数据能够以标准化形式采集、存储和传输,实现全国计量信息管理和统计分析,保证气象探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不能使用超检仪器?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计量检定,以及计量检定与气象工作的关系。一、什么是计量检定计量是用一种已知的物理量,与一个相同的未知物理量作比较,这个比较过程就是计量。也就是说,用计量器具直接测量一些量。例如用尺子量布的长短、用血压计测量人体的血压、用电度表计算电量、用温度表测量空气温度、等等,都是计量。这里,尺  相似文献   

13.
许焱 《湖北气象》1997,(4):40-4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计量检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气象专业计量检定也不例外。湖北省气象计量检定所1996年度计量检定专业服务情况表明:一些单位在送检仪器时,不仅要求提供检定证书,而且要求提供计量检定授权证书和标准等级证书。从这一个侧面说明,用户的法制观念在逐步增强。另外,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5月颁布了《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和《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要求加强计量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因此,用系统工程学思想来思考气象计量检定的体系建设问题已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针对这一现实,笔者结合近几年来气象计量检定工作的管理实践,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姚爱国 《青海气象》2010,(3):43-44,42
气象计量是气象装备技术保障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本文以气象业务的发展、国家对气象计量检定机构的考核要求为依据,以提升青海省气象计量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出发点,从分析现状和问题入手,对青海省气象计量工作提出了一些今后需加强、改进及完善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自198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计量工作逐步循着法制化轨道前进,并在工农业生产、国民经济、国防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计量工作到现在深入宣传上还有不足,计量在一些普通人心目中还只是斤斤两两,长短尺寸问题,即使是一些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对一些不是自己很熟悉的计量器具,认识不足,存在误区,忽视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分析和计算了温度计量标准检定装置测量不确定度,通过对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更加了解和掌握温度计量标准检定装置的计量性能、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影响的方法,同时也为接受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标准考核,提供不确定度评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省各级气象部门在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下称《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以下称《细则》)中,一些单位对气象计量仪器检定检修方面陆续提出若干问题,现一并答复于下: 问1:计量器具包括哪些?气象计量器具包括哪些?  相似文献   

18.
气象计量检定是气象业务和现代化建设的技术基础工作。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条例》,保证气象计量制度的统一和气象计量器具量值准确可靠,为气象业务和现代化建设提供计量技术保障。l气象计量检定业务建设工.里气象计量检定系统建设新疆的气象计量检定工作,开始于50年代,当时自治区气象局建立了计量检定所,以后根据统一规划、经济合理、就地就近、方便工作、利于管理的原则,先后建立了伊犁、塔城、哈密、巴音郭楞、阿克苏、喀什、和田7个地州局的计量检定单位…  相似文献   

19.
1 职工教育管理系统(下称系统)软硬件配置及结构硬件配置:IBM—PC/XT微型计算机或其兼容机1台,宽行打印机1台。软件配置:CCDOS2.0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dBASE Ⅲ数据库管理系统;职工教育管理系统。结构:系统呈树状层次结构,相对独立的模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日射业务管理系统—MSSRO是在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基础上,利用现气化手段,以数据库为核心的管理系统,涉及日射业务管理的各个方面。日射业务管理系统从软件工程的观点出发,首先分析现实环境,提出建立微机系统方案。根据管理日标和环境条件的要求确定变量,而后,应用数据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