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张帆  贾方岩 《吉林地质》2013,(3):54-56,61
本文通过对野外实际水文电测深曲线的微分;即得到了反射系数K,通过对反射系数曲线的分析、推断;从而达到寻找地下水资源之目的。作者通过多年的野外工作实践,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电测深曲线来论述了视电阻率微分曲线的实际应用效果。也为寻找地下水的方法应用得到了发挥。  相似文献   

2.
利用反射系数(K)解释电测深曲线,是通过不同电性介质接触面对电流的反射情况的研究,了解地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深度、产状、构造、岩溶、水文等地质问题的种方法。该方法由孙经荣同志提出,並在水文及工程地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对该方法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並试用于电测深的理论曲线和煤田钻孔旁电测深曲线以及已知地质剖面上的实测电测深曲线上,收到了较好效果。我们认为,该方法可作为解释煤田电测深曲线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求取电测深曲线视反射系数Ks,是采用对电测深曲线进行微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常都采用电阻率测深法进行工程的无损检测和堤坝隐患的探测。尽管探测对象介质电性较均匀,但一般埋深都不大,所以探测时电极距也不大,观测到的ρs曲线也很短,无法运用量板法或计算机反演来保证解释的精度。电测深反射系数(K)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以往开展的“成都市城市物探”项目电测深原始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同时结合“成都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Ⅳ标段”在中心城区开展的地震工作成果,为构建成都市中心城区300m以浅地层分层结构模型提供依据。首先对收集的钻孔资料及对应物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系以及基岩共划分为5个电性层、7个波速层;然后利用K剖面法,对测深点的视电阻率曲线和K值曲线与对应的钻孔岩性进行定性分析,建立不同形态电测深曲线与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最后利用AGI1D反演软件,将反演解释的不同电性标志层位与钻探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电测深定量反演解释结果可靠,能准确的识别富水砂砾卵石层厚度和膏盐(石膏)层的顶界面。在对电测深资料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质钻孔、测井资料、二维浅震解译成果,综合解译地质层位。从而实现以电测深成果作为存量物探数据建立概略地质模型,以二维浅震勘探成果和钻孔资料作为增量物探数据,在部分地段对地质模型进行精细化分层,从而弥补二维浅震和钻探空白区地质模型精度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基于浮动薄板理论,研究瞬变电磁场层状介质中视纵向电导的计算方法,利用遗传算法代替常用的阻尼最小二乘法来获取关键参数。进行“烟圈”反演计算,并分别采用3层H (K)型和4层HK型地电模型对比视纵向电导曲线和电阻率—深度曲线。结果表明,“烟圈”反演具有不需初始模型、计算简便等优点,在定性反演方面,视纵向电导解释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划分电性层,且能够比较直观地体现电性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强干扰背景条件下TEM探测铁矿资料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从采集数据拟和入手,将滤波、时深转换后的反演数据绘制有关图件.通过分析全区视电阻率单支曲线,得出测区内的电性异常区,有铁矿存在时的地层电性特征曲线为KH、HA型,无铁矿存在时的地层电性特征曲线为H型;通过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分析磁铁矿异常体赋存和断层的特征;利用视电阻率切片图来推演矿体展布形态.  相似文献   

8.
苏发  何继善 《物探与化探》1996,20(3):223-227
双频组合波电磁测深视电阻率是利用双频电磁波进行地电探测的一种新方法。本文通过对各种典型地电模型视电阻率曲线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该视电阻率是进行近区频域电磁测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电磁响应的单值函数,能客观反映地电断面的电性变化规律。具有压制背景场、突出地电异常的功能。它所表现的对地层的分辨能力和各种特性符合测评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反射系数K法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是导致地层塌陷的主要原因。利用反射系数K法解释电测深ρs曲线,能突出溶洞引起的异常,明显地反映出地下溶洞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音频大地电磁法在怀化方石坪村红层找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在怀化方石坪村红层进行找水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音频大地电磁法在该红层区是一种有效的物探方法,虽然该红层区电阻率值低,电性差异小,但音频大地电磁法是综合利用岩土层(体)的电性特征和磁性特征来分辨异常,电性差异对其影响相对较小;(2)数据处理的结果能很好地指示出异常特征和比较具体的异常位置,推断结果与钻井验证结果基本一致,最大涌水量为82.94 m3·d-1 ;(3)钻孔处视电阻率测深曲线ρs能有效地对地下电性结构进行评价,其K曲线将ρs 曲线中的微弱变化进行放大,突出异常,标示该红层区地下异常比较具体的深度和分层位置,分层结果与钻孔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才庆喜 《物探与化探》1991,15(4):313-316
目前在电测找水时,在有已知井的情况下,通常把已知井旁测深曲线作为标准曲线,在待查区测点中,若某一测深点曲线类型与标准曲线类型相似,辅以等视电阻率断面图电性特征,便可判定该点有水。但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  相似文献   

12.
垂向屏障等位电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启声 《物探与化探》1981,5(3):164-171
在疏松层较厚地区进行电法勘探时,低阻屏蔽影响是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干扰因素,它使视电阻率曲线只能简单反映基岩起伏形态,而难以了解基岩内部电性变化情况,因而大大降低了电法的勘探率果。  相似文献   

13.
邱兰 《物探与化探》1990,14(2):93-100
根据电性与岩性、矿化度的经验关系,通过对电测深不同极距等视电阻率值平面电性分布特征,综合钻探地质、测井曲线反映的沉积相规律,推断黄河冲积扇的演变,由深到浅,或者说从老到新的规模是由小到大,即面积大约为11800km2→52000km2→66700km2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反射系数K法并结合常规的电测深ρa资料解释方法解释堤坝隐患探测中的视电阻率ρa资料,用于区分堤坝中不同性质的隐患,确定引起堤坝渗漏的地质原因以及堤坝内隐患的部位,能进一步提高堤坝隐患探测的分辨能力,为根治堤坝隐患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电各向异性现象在地球内部是普遍存在的,通过理论上推导的电各向异性介质的张量电导率的表达式及水平层状电各向异性介质的大地电磁正演公式,对一些地电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同时与电各向同性地电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电各向异性介质的张量电导率的大小不仅与介质的固有电阻率性质有关,还与测量的方向有联系;电各向异性系数和相对测量角的变化都对地层的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振幅有较大的影响,但其曲线形态基本保持不变;当野外观测方向和电各向异性介质的电性主轴重合时,电各向异性介质模型可以看成两个独立的电各向同性介质模型。这些结果有助于以后的电各向异性介质实验研究和其大地电磁反演研究。  相似文献   

16.
经过在测区进行双频中梯测量,圈定了4个激电异常,综合测区岩石的电性、物性特征,对异常进行了推断和解释。根据所测量的视幅频率和视电阻率结果分析,双频激电法完适应于云南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并能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淮北煤田松散层电性特征及富水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淮北平原电测深资料结合钻探工作,评述了第四系松散层中砂质类和粘土类的电性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松散层中含水层各岩性的电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视电阻率与含砂量和颗粒度与正比,与矿化度成反比;介绍了含水层富水性特征参数的提取方法及电性参数与水文地质参数相关关系,认为视电阻率与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成正比.通过对电性资料的认识和区域水质资料的分析,获得了该区面积性水文地质参数.该区富水性评价成果已被实际水文地质资料验证.  相似文献   

18.
温纳偏置电测深法压制表层电性不均匀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巷道底板浮煤等电性不均匀体及厚度变化是造成煤矿井下电测深曲线畸变的主要因素。通过模型实验研究了温纳偏置电测保法压制浮煤等表层电性不均匀体影响的能力。用感度分析法讨论了表层电性不均匀体产生地电干扰的机制。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改善了电测深曲线质量,有效地提高了电测深法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研究该方法的全区视电阻率定义同样很重要。文中给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全区视电阻率定义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快速计算电性源瞬变电磁多分量的全区视电阻率。利用均匀半空间磁场强度响应曲线的平移伸缩特性实现视电阻率定义,该算法无需迭代就可以直接计算,速度快,精度高。最后,对比了水平磁场分量和垂直磁场分量定义的全区视电阻率对地层的分辨能力。结果表明,两种分量定义的全区视电阻率有相同的分辨能力,给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的多分量综合解释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福建童子岩组含煤岩系,受后期构造及火成岩侵入的影响变质程度加深,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部分矿区的高炭化无烟煤煤层呈低阻.常规的电性参数视电阻率曲线除致密的细砂岩、火成岩及灰岩有明显的高阻异常反映外,煤与围岩无明显的电性差异,曲线几乎呈一条直线;自然电位参数曲线反映规律性也较差.而电极电位测井方法,对该类煤岩层的反映特征比较明显,从而弥补了该矿区测井电性参数曲线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