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韦波  邹瑶  解青青 《测绘科学》2019,44(3):95-100
针对基于模糊矩阵的模糊综合评判多级运算比较繁琐的问题,该文提出和构建了基于Vague软集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将评语集和因素集统一至Vague软集的论域和参数集中,采用Vague软集相似度量代替模糊综合评判矩阵,使得计算过程由多级计算变换为一级计算,避免了矩阵运算和矩阵维数发生变化带来的问题。计算实例对比表明:该模型能够得到正确的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的依据Vague软集相似度量构建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实现了在避免矩阵运算的同时,保证了综合评价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橡胶种植适宜性评估,基于云理论、粗集理论和模糊神经网络理论,提出了一种适宜度评估模型。该模型将转化的样本数据进行粗集简约,通过模糊神经网络得出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计算评价等级。研究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科学、快速、准确地分析出橡胶种植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3.
用评价对象的样本的特征函数构建模糊相似矩阵,计算模糊相似矩阵的传递闭包,按传递闭包进行不同λ水平截集的聚类,可以获得科学合理的分类结果。以评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例,阐述了多因素评价体系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晓妍 《测绘通报》2020,(4):116-120
作为土地利用图综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线状要素综合质量的好坏对于有效提高自动制图综合的正确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对土地利用图中线状要素的综合进行了质量评价。首先,基于制图综合约束,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组成评价因素集;其次,在确定评判集和权重集的基础上,建立线状要素综合质量评价模型;最后,利用试验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为客观评价土地利用图中线状要素的综合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利用Gram-Schmidt正交化算法构建独立向量集的原理,并利用关联矩阵和向量权的思想构建独立基线向量集和独立双差模糊度向量集,讨论了三种构建双差模糊度向量的特点,给出了选择独立基线和独立双差模糊度的正交化算法。通过一个全球GPS网定轨算例,给出了计算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滑坡的敏感性涉及到很多因素,如滑坡体的坡度、坡的朝向、坡度的类型、岩石特性、海拔高度、植被覆盖等特征。神经网络具有非线性映射能力,利用这些与滑坡发生紧密相关的因素作为网络的输入,构造一个具有反映滑坡敏感性的评价网络,输出端为敏感性分析的结果。本文针对某具体地区,提取相关因素,构造评价指标体系并量化,利用该地区样本集数据对滑坡敏感性评价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用训练后的网络对实例并结合模糊评判进行了相互验证,结果说明利用神经网络和模糊评判进行滑坡敏感性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引入知识推理技术构建了一种新的土地退化程度评价模型(KR_LDAM)。模型集成了可变精度粗集和模糊神经网络两种智能化推理方法进行土地退化程度评价因子提取和退化程度分级,系统地消除了土地退化程度评价过程中专家经验知识主观不一致性以及客观数据不确定性的影响,解决了退化程度划分的模糊性和渐进性问题。选取黄土高原风沙侵蚀区域陕西省横山县为研究区域进行实例研究和模型验证。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图像的质量评价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检测的无参考模糊图像评价模型。通过测量梯度图像的梯度边缘信息,来评价模糊退化图像和带有模糊效应的复原图像,实验表明:利用本测度所得到的模糊图像质量评价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本测度较准确地反映了人,对模糊图像质量的主观感受,对于带有模糊效应的复原图像的评价结果也较为符合主观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
模糊综合评价过程中,针对评语集B的处理通常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引入最大隶属度原则有效度指标,判断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最大隶属度原则并不是普遍适用,存在失效问题,针对可能存在的失效问题,通过对隶属度的定量化描述,能得到更为合理的评判结果,弥补最大隶属度原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由于DLG数据的质量内涵、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原因,质量实际上具有模糊属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受样本的局限较少,可有效避免由于样本点选择的不同导致同一产品的质量评价等级不同的结论。作为评判因子精度处于良好的状态程度的隶属度函数,它影响模糊评价的结果。本文通过属性测度的概念对模糊隶属度函数进行确定,达到评判的清晰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11.
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晓蕙  梁勇  燕琴  刘正军 《测绘通报》2018,(3):71-75,88
针对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低、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问题,对各开发区进行了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本文以武汉市的16个开发区为研究对象,研究选取了重要程度较高,能客观反映开发区状况的10项指标,并利用熵权法对指标赋予权重;根据模糊变换原理及最大隶属度原则,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使用Python构建模糊计算流程脚本,输入权重及各指标值,计算武汉市16个开发区的结果向量,并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了其对应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从而得出武汉市16个开发区中处于集约开发利用的有4个,处于适度开发利用的有2个,处于过度开发利用的有1个,其余的9个均为轻度开发利用。采用ArcGIS查询统计和Voronoi图的CV值对4个集约利用的开发区进行分析,分析了这4个开发区企业、行政村、学校、医疗机构、基础服务设施的分布与利用状态。本文采用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提升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P神经网络是近年来用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新方法,自学习能力强且精度较高。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常用方法。本文拟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对广东省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三种方法在评价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适宜性对于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栅格数据,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研究区,利用在高程、坡度、坡向方面的分布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已确定权值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主要分为宜农区和宜林区,宜农区中中度宜农区所占比例最大,宜林区中中度宜林区所占比例最大,研究区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极限综合评价法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开展土地复垦的基础性工作,而不同评价方法的选取将影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进而影响土地复垦的决策工作。作者对现有的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可拓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等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极限综合评价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鹤壁市第八煤矿的土地复垦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比传统的评价方法有更好的适用性,且操作简单,得出的评价结果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5.
以肇东市为研究对象来开展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此体系包含了利用强度指数、增长耗地指数、用地弹性指数和贡献比较指数,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时主要从人口、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来反映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趋势;在定量分析时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得到肇东市区域用地状况定量评价的总指数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陆地边界划界中方案评价存在的层次性较差、详细程度不高、评价模型的针对性不强、赋权方式过于主观等突出问题,提出基于六角格的划界方案线资源分配评价方法。文中方法以六角格陆地边界环境模型为基础,包括资源分配定量评价和资源分配综合评价两部分。其中资源分配定量评价主要以统计图表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出方案线两侧的资源分配结果;资源分配综合评价选取基于熵权_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定性得出多条方案线的优劣次序。通过实验,证明这两种方法有效可行,能够较好地解决陆地边界划界中方案线的评估问题,辅助决策者优选出最佳方案线。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适宜性的递阶模糊评价模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针对目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的多指标性问题,借鉴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递阶模糊评价方法,并以武汉市黄陂区的部分乡镇为例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以山东省东营市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探讨了运用GIS技术对用地的自然、社会属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数量化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取了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全氮、全磷、土壤盐分五个评价因子,各因子的适宜度的确定和各单元因素适宜性的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改良应用的合理化建议。将GIS引入到土地适宜性的空间评价中评价方法更科学,使评价结果能更好地为土地利用和规划服务。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的今天,如何兼顾好"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提高城市土地节约集约水平,解决城市土地供求紧张的矛盾、促进发展经济方式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严峻问题。本文将GIS技术应用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过程中,探索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数据组织、管理与分析功能,在遵循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相关标准与规范的基础上,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的数据管理和评价分析。同时,本文通过功能图块划分、海量数据管理与历史信息回溯,优化了评价过程,并有利于建立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和监督的长效机制。最后,本文基于ArcGIS Engine和ArcGIS Server实现了地理空间化的西宁市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有助于提高评价效率、评价数据管理与成果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