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成岩后生作用主要有:白云岩化作用、胶结作用、去膏化和去白云岩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压溶作用和溶解充填作用等。其中白云岩化,去膏化和溶解作用常增大岩石中的孔隙空间,对岩溶水的储渗有利;而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和充填作用常降低岩石中的孔隙空间,对岩溶水的储渗不利。本文还根据各成岩作用产生的时间及其相互关系,总结了成岩阶段和成岩序列。   相似文献   

2.
成岩动力学分析与深部储层孔隙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香华  周士科 《现代地质》1998,12(1):108-114
国内外深部优质储层的不断发现大大拓宽了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但孔隙流体自然排放的压实理论和有机无机反应的次生孔隙窗机理对深部高孔渗储层并不能作出圆满解释。深部储层孔隙保存状况除与储层物质组成及其内部结构有关外,与各成岩动力学过程间的耦合关系更为密切。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粘土矿物转化、有机质热演化、溶蚀作用、异常流体压力的积累与释放等动力学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组合决定了深部储层孔隙的发育程度及其保存状况。  相似文献   

3.
鄂中地区中奥陶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惠州凹陷是珠江口盆地重要的油气富集区,但深层古近系的勘探尚未突破,主要是束缚勘探的储层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对于深部储层而言,孔隙的发育状况与储层的岩石成分、结构密切相关,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对储层的储集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对大量薄片和岩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分析、有机酸测试等手段,对惠州凹陷深层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等使砂岩孔隙度降低,不稳定矿物和部分填隙物的溶蚀作用导致孔隙度增大。各井数据揭示珠海组及恩平组深层储集砂岩的成岩强度大部分达到了中成岩阶段B期,有机酸被释放出来,参与溶解作用,次生溶蚀孔隙的大量形成,改善了深部储层的物性,增添了深层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和田河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的主要产层,受成岩作用的改造非常强烈。通过对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和流体包裹体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详细阐述了主要成岩作用的形成机理及其产物,分析了其对储层的影响和成岩序列。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是原生孔隙和部分次生孔隙的主要破坏者;溶蚀(岩溶)作用、压溶作用、破裂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次生孔隙的主要建造者,它们产生的溶孔、溶洞和裂缝是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成岩作用是该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它控制了孔隙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王春连 《地质与勘探》2011,47(5):846-855
以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应用薄片、铸体、阴极发光和X射线衍射等室内分析技术,对其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储层孔隙演化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区常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交代作用、白云化作用、重结晶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其中对储层孔隙发育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胶结作...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西部碳酸盐岩成岩演化与储层形成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琪  陈国俊 《新疆地质》2002,20(1):23-28
塔里木盆地西部碳酸盐岩的地质演化,主要经历了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海水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的改造,形成丰富的储人间类型和4种典型的孔隙结构特征,即溶孔-晶间孔复合型,粒间孔-粒间溶孔型,缝合线-微裂缝型和致密微孔型,大气淡水淋滤溶解作用和各种类型白云岩化作用有利于优质储层的形成,而胶结作用及压实,压溶作用则阻碍了储集空间的形成,奥陶系微晶灰岩和生屑灰岩由于主要经历了海水成岩-埋藏成岩环境的改造,胶结和压实作用特征明显,未能形成有效储集空间,整体属Ⅳ类差储集层,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具有分区性,麦盖提斜坡区的储层物性明显优于巴楚隆起区,这与斜坡区碳酸盐岩遭后期大气淡水淋溶改造有关,古近系卡拉尔组碳酸盐岩经去膏化作用和大气淡水淋溶作用的复合改造,储层整体面貌呈Ⅲ-Ⅰ类的优良储层。  相似文献   

8.
坪北油田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5口取心井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的镜下观察及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衍射等资料的研究,坪北油田长4+5、长6油组储层砂体在整个成岩演化过程中,孔隙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其中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原生孔隙损失的主要原因,可导致大约18%~27%的孔隙损失;溶蚀作用可平均新增孔隙5%左右,其产生的次生孔隙是主要的存储空间。最后总结了本地区储层的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在孔隙度—波速转化关系中,对于给定的孔隙度,岩石波速呈现明显的波动。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碳酸盐岩的复杂成岩作用,它可引起储层地震解释和反演的多解性。因此,对于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而言,建立成岩作用与岩石波速之间的预测关系是极为重要的。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成岩作用与地震波速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为了解成岩作用过程中岩石波速的变化行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研究发现,成岩历史、孔隙类型、白云石类型的差异均可造成碳酸盐岩储层波速对于给定的孔隙度出现明显波动:在孔隙度一定的情况下,经历早期胶结作用的储层波速低于经历早期压实作用的储层波速,以微孔隙为主的储层波速明显低于以铸模孔隙或骨架内孔隙为主的储层波速,砂糖状白云石储层波速低于具有白云石胶结物的储层波速。在此基础上,以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鲕粒滩为例,通过地震剖面模拟实验发现,与优质储层形成有关的成岩相在地震剖面上响应明显,地震反射表现为连续性好、振幅强,这说明根据地震资料进行储层成岩相的预测是可行的。建议今后应加强成岩作用与岩石波速之间关系的研究,为国内深部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量的薄片及岩心观察,运用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物性分析、铸体压汞等手段,对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成岩作用特征及孔隙演化模式.表明灰岩和白云岩为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以孔、缝、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由于受连通性以及充填作用的影响,构造裂缝的储集性能更为优越.储层基质孔隙差,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及充填作用以及构造作用为区内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碳酸盐岩孔隙演化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原生孔隙形成与收缩阶段、中晚期的次生缝、孔、洞发育与充填阶段;早期碳酸盐岩沉积时孔隙大,经初期成岩和埋藏后,失去了主要孔渗性能;中晚期的次生缝、孔、洞十分发育,但充填严重,晚期的构造缝及溶蚀孔、洞被部分保存.  相似文献   

11.
王伟锋  林承焰 《地质论评》1993,39(4):352-357
本文综合应用研究区目的层段岩芯样品的各项分析测试资料,对储集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进行研究,揭示了枣园油田储集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各组分含量变化大是造成储层成岩变化和孔隙结构复杂的因素之一。孔一、二段砂岩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溶解和自生矿物充填等成岩作用。孔一段上部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和喉道发育、孔渗高,但孔喉分选差;下部原生和次生孔隙并存。孔二段主要是次生孔隙,孔喉细、分选差,孔渗性较孔一段上部差。  相似文献   

12.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王英华 《沉积学报》1992,10(3):85-95
在总结我国碳酸盐岩沉积和成岩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阐明有利于孔隙形成的白云石化、去膏、去云化、淡水和埋藏溶解等作用,以及破坏性成岩作用的特征和识别标志。成岩地质体是成岩环境的产物,可根据成岩组构、地球化学和发光特征等加以鉴别。成岩模式是成岩组合、成岩特征和孔隙演化的总概括,以滩相成岩模式展示了成岩相与孔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沈安江  陈子料 《地质论评》1997,43(1):91-100,T002
本文提出了中下扬子二叠纪礁碳酸盐岩主要作用类型有造礁作用,白云石化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及裂隙作用,经历了海水,混合水,大气淡水及埋藏成岩环境,按下列序列演化,造礁作用-海水胶结作用-蒸发海水白云石化-淡水渗流带淋溶及潜流带胶结作用一混合水白云石化-浅埋I胶结,白云化及溶解作用(T1/P2)的多期交替-深埋藏胶结(含J3/J2古表生构造岩溶作用)一深埋藏溶解-深埋藏白云石化-浅埋藏II及表生淋溶  相似文献   

15.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与储层参数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在海外区块遇到了大量的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岩性复杂,孔隙类型多样,致使其孔隙结构十分复杂,储层参数难以准确计算,油气储量难以客观评价。文中针对研究靶区这一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首先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了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得出在不同岩性之间,孔隙类型之间的差异是造成孔隙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在同种岩性之间,泥质含量的增加会降低孔隙结构的品质。另外,成岩作用对颗粒粒径较大的岩石的影响更大一些。其次,讨论了储层参数的定量评价,由于不同类型孔隙的共存,导致孔隙度相似,而渗透率、饱和度等储层参数却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指出了可以采用核磁和成像等特殊测井资料来表征不同类型孔隙的数值分布,利用三维数字化成像技术来展示不同类型孔隙的空间分布,为储层参数的准确计算和油气储量的客观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砂岩储层中原生孔隙的破坏与保存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埋藏条件下原生孔隙的破坏与保存机制是含油气盆地砂岩储层质量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其在油气地质学研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与次生孔隙的形成与保存机制相比,影响原生孔隙破坏与保存的因素有着其特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试图深入理解不同成岩机制在砂岩储层原生孔隙破坏与保存中的意义和作用,包括破坏机制(如机械压实、胶结作用等)和保存机制(如地层超压、颗粒包膜、盐体侵位和烃类占位等)。目前难以实现砂岩储层质量钻前准确预测的一个困难在于无法明确原生孔隙演化的动力和过程,将来成岩作用、流体作用、沉积过程和盆地演化的更紧密结合可能是解决砂岩储层原生孔隙破坏与保存机制研究中最有希望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对陆梁油田白垩系及侏罗系储层成岩作用过程的研究表明,储层的孔隙演化主要与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有密切关系。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和高岭石的后期充填作用是使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长石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各种成岩作用的时空配置关系控制着孔隙的发育程度;储层孔隙发育具垂向分带性,在纵向上发育一个次生孔隙带,这对预测本区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成岩过程较为复杂,成岩作用类型多样,对页岩孔隙尤其是有机孔隙的发育和保存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在早—中成岩期,泥质页岩主要遭受机械压实、黄铁矿与碳酸盐胶结、蒙脱石伊利石化等作用的破坏改造,导致大量原生无机孔隙丧失,而硅质页岩主要经历机械压实和生物蛋白石重结晶作用,由于生物蛋白石重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德民  鲍志东  李国蓉  郝雁 《地质科学》2013,48(4):1204-1218
在55口井岩心、300片薄片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系统研究了塔河油田南部盐下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研究表明:研究区存在胶结作用、溶蚀(或岩溶)作用、压溶作用、硅化作用、破裂作用、白云化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类型。溶蚀作用(或岩溶)分为4期,依次为同生期大气水溶蚀、加里东中期大气水岩溶、海西早期大气水岩溶以及海西晚期埋藏热液溶蚀作用,其中加里东中期大气水岩溶作用及海西早期大气水岩溶作用对改善区内碳酸盐岩储层物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研究区成岩作用序列及孔隙演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