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伍平 《地球科学》2013,38(6):1153-1168
辽西中侏罗世海房沟组火山岩是燕山造山带中生代火山岩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房沟组火山岩主要由粗安岩组成, 其次为英安岩和安山岩, 属于准铝质岩石和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 辽西中侏罗世海房沟组火山岩具有低镁埃达克质火山岩的特征, 如SiO2≥51.98%, Al2O3≥15.0%, MgO<4.18%(Mg#<0.48), Sr≥436×10-6, Yb≤2.25×10-6, Y≤23.14×10-6, Cr≤81.09×10-6, Ni≤34.66×10-6, Y/Yb≤14.25, Sr/Y≥39和Nb/Ta≈20;轻稀土元素富集, Ba、U、Sr和Pb等相对富集, 而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Ti)相对亏损, 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馏((La/Yb)N≥10.37), 具有弱的负铕异常或正异常(0.79~1.05).另外, Nd、Sr同位素具有较低的(143Nd/144Nd)初始值(0.511 603~0.511 733, εNd(t)=-15.84~-13.30)、适中的87Sr/86Sr初始值(0.704 9~0.705 6, εSr(t)=8.64~18.11)和较高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1.81~1.99 Ga), 显示出富集地幔端员(EMI, Enriched Mantle End-member)特点.上述特征表明, 海房沟组埃达克质岩浆起源于较厚下地壳榴辉岩部分融熔, 其成因与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结合中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认为早-中侏罗世是燕山造山带从古亚洲洋构造体系向古太平洋构造体系的转折时期, 而中侏罗世海房沟组火山岩的形成(174 Ma)标志着燕山造山带进入了古太平洋构造体系的演化阶段.这对进一步理解燕山运动的深部过程及其岩石圈减薄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下侏罗统红旗组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东南部吉林洮南万宝盆地的红旗-碱土一带,由一套含煤的陆源碎屑沉积岩组成,其上与中侏罗统万宝组底砾岩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下与中二叠统大石寨组凝灰岩角度不整合接触,属局部山间断陷盆地的湖相、沼泽相沉积.1982年杨学林和孙礼文首次报道了红旗组植物化石,其中缺乏苏铁植物.最近,在红旗组化石研究中,发现了数块伊什假篦羽叶(Pseudoctenis eathiensis)植物化石,伴生植物有拟刺葵和异羽叶等.尽管该组已发现的新芦木、枝脉蕨、假篦羽叶、异羽叶、茨康叶、苏铁杉和松型叶可以和柴达木盆地东北缘下侏罗统植物化石相比较,但假篦羽叶和异羽叶等苏铁植物实际并不丰富,反映了暖温带到“似热带”气候控制下的大陆植物区的植物群特征.这一特征可与热带气候控制下的具丰富苏铁植物的滨海植物区形成明显的对比.  相似文献   

3.
辽宁北票盆地中侏罗世海房沟组含丰富的生物化石,其中的水生昆虫、水生植物、叶肢介、水生软体动物和鱼类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水生生物群落。根据其营养水平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些生物通过捕食关系构成一个复杂的食物链  相似文献   

4.
辽西北票地区中-晚侏罗世土城子组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辽西朝阳北票南八家子附近中-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发现了大量恐龙足迹化石(兽脚类、鸟脚类、蜥脚类).本文主要对兽脚类恐龙足迹做了报道.兽脚类恐龙为两足行走,三趾型、窄行迹、多数为趾行式,化石均为上层面保存.层面发育泥裂和波痕.足迹大小从29.5cm×19cm到4cm×3cm,连续分布的足迹构成明显的行迹,行迹方向规律性分布为当时恐龙的行为习性提供了可靠证据.南八家子地区发现的大量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表明:在北票地区小型兽脚类恐龙在中晚侏罗世土城子期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辽西中侏罗世地层发现船颌翼龙新属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完整的化石骨架,建立船颌翼龙一新属新种:李氏凤凰翼龙.它产自辽西中侏罗世的髫髻山组.具有以下特征:上颌有11对以上牙齿,最后一枚牙齿位置靠后,位于眶前孔后下角的下方.翼掌骨长度大约为肱骨的55%.凤凰翼龙的发现不但增加了船颌翼龙的新成员,而且对船颌翼龙的古地理分布提供了重要信息.它代表目前为止最早的船颌翼龙类.为我们了解船颌翼龙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采集于甘肃省兰州市海石湾镇中侏罗统窑街组的一块真蕨类化石进行了系统描述。当前标本最显著的特征是,小羽片分裂2~3次,相邻羽片相互接触或略叠覆,同时保留有完整的实羽叶,通过与前人已报道的蕨叶、叶脉、羽片、小羽片分裂的程度及裂片形状等特征的对比分析,发现其与Coniopteris nikaensis的基本特征完全符合,可明确该化石植物为C.nikaensis,属于窑街盆地的首次报道。经过实验分析,揭示了C.nikaensis的原位孢子基本特征:孢子三缝,赤道轮廓亚三角形,三边微凹,顶角钝圆,直径平均约35 μm;射线较窄且平直,具微弱发育的唇,长度约为孢子体半径的3/4或更长;外壁薄,表面光滑。本研究为完善窑街盆地古植物群面貌提供了新材料,窑街盆地和宝积山盆地相较伊犁盆地更适宜Coniopteris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在西藏改则多不杂地区前人划分的下侏罗统曲色组变质碎屑岩层位中,采集到中侏罗世(可能延续至晚侏罗世)的Amphicythere? sp. 2,Darwinula lufengensis Ye,Metacypris menglaensis Ye介形类化石。结合该套地层的岩性组合特征与区域资料对比,把该套地层暂归属为拉贡塘组,这一地层的归属不仅对南羌塘侏罗系地层的划分对比、地层格架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且还丰富了侏罗纪地层古生物数据,为今后进一步的地质研究工作提供了线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冀北-辽西地区侏罗纪土城子组的时代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城子组的时代归属存有分歧.目前主要有5种观点:①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②晚侏罗世早期;③晚侏罗世;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⑤早白垩世.根据侏罗纪年代地层学的研究现状,综合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及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认为土城子组的时代应为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Callovian-Oxfordian).土城子组的同位素年龄在147~136 Ma之间.  相似文献   

9.
在燕山长城系串岭沟组发现的 Parachuaria化石 ,轮廓清晰 ,保存完好。通过浸解法、实体浸解法和岩石磨片法对 Parachuaria化石的研究表明 :化石层中的古片藻 L aminarites可能就是宏观藻类 Parachuaria化石的残体和碎片。除此以外 ,还有许多光面和粗面小球藻及其他多细胞藻类残体碎片。碳质宏观藻类 Parachuaria化石可能是古老的褐藻类多细胞植物。化石的发现 ,其时代层位较老 ,是原始藻类演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代表我国前寒武纪的长城系一个独有的生物组合。由于化石层位稳定 ,从而为长城系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化石依据。Parachuaria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前寒武纪生物地层研究的内容 ,同时也为古藻类演化和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物演化和地层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川广元恐龙化石埋藏地上沙溪庙组的双壳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广元河西乡恐龙化石埋藏地的上沙溪庙组地层中,采获的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属于Cuneopsis-Psilunio-Eolamprotula淡水双壳类动物群。上沙溪庙组中的双壳化石表明,含有恐龙化石的这套地层的时代为中侏罗世,从而为广元河西乡恐龙动物群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蚊蝎蛉科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记述的长翅目蚊蝎蛉科(Bittacidae)昆虫化石在我国是首次发现,采自辽宁省北票市中侏罗统海房沟组。由于特征独特,建立了一个新属——辽蚊蝎蛉属(Liaobittacus gen. nov.),并讨论了蚊蝎蛉类的演化关系与迁移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义县组底部层位发现恐龙化石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义县组是一套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含有丰富的以热河生物群为代表的生物化石.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义县组沉积夹层中陆续发现珍稀鸟类、小型兽脚类恐龙中华龙鸟,以及原始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等珍稀化石,但是有关珍稀化石沉积层的空间分布、上下层位关系、沉积环境和时代归属等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中国地质调查局东北地区地调中心从1999年10月开始,对辽宁省北票市-义县之间的义县组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不仅确定了珍稀化石沉积层在地层层序中的确切位置,而且在珍稀化石沉积层以下,即义县组底部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大西山地区出露的中侏罗统髫髻山组二段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的产地.通过测制髫髻山组剖面及采集化石,新发现了新疆龟(Xinjiangchelys sp.)和赫氏近鸟龙(Anchiornis huxleyi)等化石产出的新层位,丰富了燕辽生物群的内容,进一步验证了侏罗纪燕辽生物群动物的演化方向.  相似文献   

14.
辽宁北部秀水地区中侏罗统地层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对分布于辽宁北部秀水河子一带的含煤岩系进行了钻孔岩心资料、岩性组合和古生物化石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含煤岩系地层时代为中侏罗世,可以与辽宁西部地区的海房沟组对比。该套地层的厘定为研究区构造演化、油气地质勘探寻找中侏罗统烃源岩层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5.
辽西地区白垩系义县组之上存在一期火山喷发活动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其所属层位仍有争议,主要有4种意见:位于孙家湾组之上;位于孙家湾组与阜新组之间;位于九佛堂组与阜新组之间,与沙海组层位相当;位于沙海组与九佛堂组之间.根据野外出露情况、区域分布特征及同位素年代资料等,认为该期火山岩位于孙家湾组之下,覆盖于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等不同层位上,同位素年龄为97~106 Ma,属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叶肢介化石群的时代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沈炎彬  陈丕基  黄迪颖 《地层学杂志》2003,27(4):311-313,T003
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道虎沟含丰富的叶肢介壳瓣及许多珍罕的软体化石 ,计有 1属 4种 :Euestheria ziliu-jingensis Chen,Euestheria haifanggouensis Chen,Euestheria jingyuanensis Chen,Euestheria luanpingensis Shen etNiu。这些分子都是我国中侏罗世早期自流井真叶肢介 (Euestheria ziliujingensis)动物群的重要成员 ,以个体较小、壳瓣圆或椭圆形、生长带具小网状装饰、种类单调、密集群生为特点 ,主要出现于中侏罗世早中期 (Bajocian- MiddleBothonia)。特别是 Euestheria luanpingensis Shen et Niu及其软体化石在道虎沟的发现 ,证明其层位应与冀北滦平九龙山组相当。道虎沟叶肢介群与中侏罗世晚期的假线叶肢介 (Pseudograpta)动物群的面貌相差甚远 ,与比其层位更高的大北沟组的尼斯脱叶肢介 (N estoria)动物群及义县组的东方叶肢介 (Eosestheria)动物群迥然不同 .  相似文献   

17.
尼尔桑属(Nilssonia Brongniart 1825)是苏铁植物门(Cycadophyta)代表分子之一, 地质历史时期在中国和世界均有着相当广泛的分布. 自1993年孙革报道华丽尼尔桑(Nilssonia splendens Sun 1993)以来, 该种仅见于东亚地区上三叠统. 最近, 在中国东北辽宁本溪中三叠统林家组中, 发现了一对正负面华丽尼尔桑标本, 是该种在中三叠统的首次发现. 该种的主要特征是羽叶的叶轴较细; 裂片的叶脉细而清晰, 略密, 近平行, 基本不分叉, 至顶端微上弯, 每厘米具脉约28条. 本研究根据现有标本及中国吉林天桥岭模式标本所显示的裂片和羽轴上下过渡关系, 对华丽尼尔桑的羽叶进行了重建,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华丽尼尔桑的古地理起源与扩散. 该种在辽宁本溪林家组的发现不仅扩展了华丽尼尔桑的地质历史分布, 丰富了林家植物群面貌, 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后东北地区植物群的演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发现的首例蜥脚类恐龙皮肤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在四川自贡发现的同骨骼化石一道保存的蜥脚类恐龙皮肤化石,据其赋存关系,鉴定为杨氏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youngi)的皮肤残留部分。皮肤化石揭示该蜥脚类恐龙活着时体被鳞状皮肤,突出于表皮的鳞片呈不规则多边形,较大,密集而互不重叠,与过去描绘的类似大象皮光滑无鳞的情形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