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锡[Sn(Ⅳ)]与邻氯苯基荧光酮(O-Cl-PF)胶束增溶显色反应的研究结果,发现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存在下,Sn(Ⅳ)与O-Cl-PF可形成深颜色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在534nm处,络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为1.83×10~5lmol~(-1)·cm~(-1)在0—8μgSn(Ⅳ)/25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等摩尔连续变换法确定了络合物的组成为Sn(Ⅳ):O-Cl-PF=1:4、本文提出了不经分离其伴生元素而快速测定铀矿石中微量Sn(Ⅳ)的新方法,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二安替比林甲烷(DAPM)法测定钛,虽灵敏度较高,但在矿物微量分析中由于称样量的减少或含量低时仍感灵敏度不够。我们发现:在氯化物和硫氰酸铵介质中,钛能与DAPM生成(DAPM)_2Ti(CNS)_8形式的三元络合物。该络合物具有疏水性和易萃性,籍氯仿萃取后直接光度法测定,可大大提高方法的灵敏度。络合物摩尔吸光系数达6×10~4,方法适宜于微克量钛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矿石中痕量钽的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钽—水杨基萤光酮(SAF)—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三元有色络合物的稳定性作了研究,发现在动物胶存在下,发色后,于沸水浴上保温五分钟,有色络合物可稳定两小时。络合物的摩尔比为Ta:SAF:CPC=1:2:2(510nm),在拟定的条件下可用于含铌钽矿物中钽的测定,方法的变动系数分别为7.70%(0.056%Ta_2O_5和3.16%(0.25%Ta_2O_5)。  相似文献   

4.
在邻苯二甲酸氢钾和醋酸混合底液(pH5.0)中,钍与茜素氨羧络合剂(ALC)形成电活性络合物,在单扫描极谱仪上于-0.60V(vs.SCE)产生一灵敏的络合吸附波,其二阶导数峰高与钍的浓度在3.0×10-8~3.0×10-6mol/L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10-8mol/L。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得该络合物的摩尔比为nTh(Ⅳ)∶nALC=1∶1,并探讨了极谱波的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方法用于矿石和粘土中痕量钍的测定,RSD(n=5)<4%,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101.5%~103.2%。  相似文献   

5.
金试剂(4.4′—双(二乙氨基)二苯基甲硫酮)是金的灵敏显色剂。本文研究了在曲通X—100存在下金试剂与金的显色反应的性质和显色条件。研究表明,金一金试剂一曲通X—100体系显色的最佳酸度为3.5~5.2,络合物的组成,金:金试剂=1:4,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5×10~5升/克分子·厘米(560纳米处),络合物的不稳定常数为4.79×10~(-22)。在25毫升体积中,金量在0—20微克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用水扬基荧光酮(SF)和十二烷基二甲基铵基乙酸(DDMAA)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测定岩石中钍的灵敏的分光光度法,在ρH=9.4—10的NH_4Ac-NH_4OH介质中,钍生成玫瑰色胶束增溶络合物。此络合物在567nm处具有最大吸收,摩尔吸光系数ε=1.74×10~5,在DDMAA和Triton X-100存在条件下,络合物组成为Th:SF=1:2,钍浓度至少在0—3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经743大孔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岩石中一般干扰元素不影响钍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过量酸性铬蓝K隐色光度法测定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典文 《岩矿测试》1993,12(2):93-95
在pH 4.0的微酸性介质中,酸性铬蓝K同Cu~(2+)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用H_2O_2为隐色剂可以隐去过量显色剂的颜色,消除高色度背景的影响。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摩尔吸光系数为1.6×10~4L·mol~(-1)·cm~(-1),Cu量在0~1.4μg/ml范围服从比尔定律。方法已应用于测定矿样中的Cu。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下,2(3,5-二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3,5-二Br-PADAP)与银的显色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显色的适宜酸度为pH3-8,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70nm,在此波长下测得其表观摩尔系数为7.7×10~4,银量在0-25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络合物组成比为Ag:R=1:2,本法以EDTA作掩蔽剂可以不经分离,直接测定简单样品中的银。  相似文献   

9.
华东师大合成的偶氮氯膦mA是测定希土元素的新显色剂,它具有灵敏度高、发色酸度宽、对比度大、稳定等优点。本文研究了mA与钪形成络合物的条件,确定络合比Sc:mA=1:4,摩尔吸光系数为2.61×10~4,有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75nm,试剂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硝酸、硫酸、甲酸及一氯醋酸介质均可形成紫红色络合物。pH2~0.3N盐酸对吸光度影响不大(以相应酸度的试剂空白为参比)。0~10微克/25毫升符合比尔定  相似文献   

10.
对氯偶氮氯膦光度法测定矿石中的微量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金如  曾锋 《岩矿测试》1989,8(2):129-131
本文拟定了对氯偶氮氯膦(CPA-pC)光度法测定矿石中微量钪的方法。矿样用过氧化钠熔融,PMBP—乙酸丁酯萃取分离干扰元素,在硝酸介质中,用沸水加热,使CPA-pC与钪反应生成β型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76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762)=1.20×10~5L.mol~(-1).cm~(-1),络合物至少稳定4小时,在25ml显色体积内,钪含量2—7μg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应用于矿石中微量钪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报导用[2-(4-溴-2-膦酸基苯偶氮)-7-(4′-硝基苯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简称偶氮溴膦-PN)作为稀土元素的新显色剂,研究了它与稀土元素的显色条件,并将其用于矿石中稀土总量的测定。该试剂为深紫红色粉末,易溶于水,在0.08~0.32N硝酸介质中,它与稀土元素形成蓝紫色络合物,其稳定时间可高达25小时以上。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以铈计)为7.53×10~4。样品经通常的碱熔,PMBP-苯萃取分离后,即可用它测定稀土总量。  相似文献   

12.
杜斌  魏琴 《矿物岩石》1992,12(2):99-102
本文研究了铁(Ⅰ)与硫氰酸盐-吐温-40的显色反应。在pH1.7—3.3的盐酸-乙酸钠介质中显色。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484 nm,摩尔吸收系数为2.13×10~4L·mol~(-1)·cm~(-1),铁量在0—200μg/25ml服从比尔定律。方法适用于矿石中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1-(4-硝基苯基)-3-(3,5-二溴吡啶)三氮烯(NPDBPDT),并研究了NPD-BPDT与镍的显色反应。在pH 10.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介质中,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下,镍与试剂生成摩尔比为1∶4的络合物在470 nm处有最大正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2×105L.mol-1.cm-1;在540 nm处有最大负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5×105L.mol-1.cm-1;以540 nm为参比波长、470 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7×105L.mol-1.cm-1。镍含量在0~480μg/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合金样品中镍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加标回收率为98.0%~102.0%;精密度小于5%(RSD,n=6)。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种外向式杯[4]芳烃偶氮衍生物新试剂,试验了其性质,并研究了与钴(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在乳化剂OP存在下及pH9~1O的缓冲介质中,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10 min摩尔吸光系数为1.60×104L  相似文献   

15.
偶氮胂-DCS[3-(2-肿酸苯偶氮)-6-(2,6—二氢-4-磺酸苯偶氮)—4,5—二羟基-2,7—萘二磺酸]是一种测定稀土的显色剂。本文研究了稀土与偶氮胂-DCS络合物的显色条件,用正负峰双波长,在0.132mol/LHCl介质测定铈组稀土,铈的摩尔吸光系数,ε_(6(?)0,522)=1.27×10~5。在pH=3.8HAc-NaAc  相似文献   

16.
对硝基偶氮氯膦与钇显色反应的研究及矿石中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硝基偶氮氯膦(CPA-PN)是钇的灵敏显色剂,在吸光光度分析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了聚乙烯醇存在下,对硝基偶氮氯膦与钇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1.25的盐酸介质中,CPA-PN与钇反应生成β型络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730nm,其摩尔吸光系数ε_(730)=7.4×10~4,组成比Y:  相似文献   

17.
[2-(4-氯-2-膦酸基苯偶氮)-7-(2,4,6-三氯偶氮)-1,8-二羟基-3,6-二磺酸萘](TCCPA)是一种新的光度试剂。在0.24~0.72mol/L HCl介质中用于测定锶,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39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639)=4.7×10~4L·mol~(-1)·cm~(-1)。锶含量在0~3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法用于直接测定岩矿中的微量锶,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在0.2mol/L的H_2SO_4介质中,cu(Ⅱ)与苦胺PT显色剂生成1:1络合物。λImax=55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0×10~4L·mol~(-1)·cm~(-1),乙醇的存在对显色体系有明显的增敏作用。线性范围在0-45μgCu/25ml。除较大量的Fe(Ⅲ)、Ti(Ⅳ)、V(V)、Nb(V)、Zr(Ⅳ)和Ga(Ⅲ)外,其它共存元素不干扰本法测定。方法可用于矿石中0.01-xx%的Cu的测定,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新显色剂 5 Br PAH与钴 (Ⅱ )的最佳显色反应条件。在pH为 10 .0的条件下 ,Co(Ⅱ )与 5 Br PAH形成稳定的蓝紫色络合物 ,络合比为 1∶1,最大吸收波长为 6 86nm ,最大摩尔吸光系数达 1.6 6× 10 4L·mol- 1 ·cm- 1 。钴量在 0~ 2 0 μg/2 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该体系显色速度快 ,稳定性好 ,并有较好的选择性 ,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新显色剂1-(2-咪唑偶氮)-2-萘酚-4-磺酸在pH 3的介质中光度法测定Cu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94×10~4 L.mol~(-1).cm~(-1),络合物的组成为1:1,最大吸收在530nm,对比度△λ为120nm,表观稳定常数为6.96×10~6,Cu~(2+)在0~0.8μ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方法已用于镁介金及铁矿石中Cu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