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东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失稳原因与防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大量实际工程实例的综合分析研究,论证了近年来广东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防治设计理念、治理程序、边坡监测和应急措施,认为在水及气候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人工活动等方面的存在不利因素。由此,提出了由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察、稳定性综合分析、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组成的五阶段,并通过实例分析了路堑边坡的防治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2.
软质岩路堑高边坡的加固与防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软质岩路堑高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锚固桩、预应力锚索桩、桩板墙、挡土墙及预应力锚索地梁等加固措施,以及结合加固边坡所采用的植被护坡技术。为保证合理组合的加固防护措施得到顺利实施,提出了分层稳定,逐级加固和坡脚预加固的施工方法。这些措施和方法对于软质岩路堑高边坡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和论证我国西南某水电站拱肩槽高边坡的稳定性。重点对左岸拱肩槽边坡在自然状态下和施工开挖过程中以及开挖后的应力、应变场特征和演化规律进行了二维有限元分析,并据此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个旧重金属污染整治示范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由于场地开挖平整形成高陡岩质边坡,严重影响场区建设和运营安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边坡永久治理提供依据。通过理正极限平衡法、Geostudio和FLAC3D数值模拟综合判定,天然工况下边坡整体稳定性均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和地震工况下边坡整体稳定性均呈不稳定状态。依据稳定性计算结果,将边坡防治划分为3个防治区段:重点防治区,主要防治措施为锚索框格梁+被动防护网;次重点防治区,主要防治措施为清危+框格锚杆;一般防治区,主要防治措施为清危+被动防护网,为边坡永久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阜新海州露天矿顺层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阜新海州露天矿边坡为例,在弱层流变试验的基础上,依据其长期强度的时间效应,对该处边坡进行了稳定性的动态评价,探讨了该类型边坡失稳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白衣庵滑坡防治工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白衣庵滑坡是一个以古崩滑体为主体的古、老、新滑坡组成的滑坡群。白衣阉滑坡防治工程的目标是避免暴雨或持续降雨条件下滑坡的局部复活,提高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变动条件下滑坡的整体稳定性。通过3种防治工程方案比选论证,确定白衣庵滑坡的治理工程方案为地表排水、后缘削方减载和前缘填方反压。滑坡稳定性校核计算表明,治理工程实施后在特殊荷载条件下滑坡主剖面的稳定性系数达到设计标准1.15-1.2。按审查通过的工程方案分别进行了工程设计和滑坡治理工程效果监测设计。  相似文献   

7.
某地裂缝特征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裂缝按其成因分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两大类,不论是何种类型的裂缝,均可造成一定的灾害,破坏国民经济建设,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近年来,地裂缝作为一种地质灾害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则是非构造成因的地裂缝,其有关措施的部分建议已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采纳。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况研究区地处丘陵地带,最大相对高差近100m,溪沟发育,切割较深,山顶多呈长条状或圆顶状,斜坡呈阶梯状,植被不发育,多为农耕地。场地表部为第四系人工填土、耕作土及坡残积层,下部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灰白色砂岩、紫红色泥岩。…  相似文献   

8.
主要论述了昆仑山隧道这一高原冻土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就隧道区多年冻土的认识及具体的工作方法、古冰川作用及冰锥的分布及其成因和隧道山体地下水情况分析等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及工程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9.
概要介绍了边坡灾害及其防治研究方面的一些新进展 ,主要内容涉及边坡岩土特性与参数、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与模拟、边坡稳定性评价、边坡监测及预测、边坡分析、管理与决策以及边坡灾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0.
以往常有两种误区:(1)认为单斜岩层边坡只要坡脚处岩层不被切断,就不会破坏;(2)植树绿化和排水设施的设置总是对边坡的稳定性有利的。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力学模型分析了坡脚处岩层未被切断的白云堡豪苑观光塔处单斜岩层滑坡的形成机制,认为该滑坡属于顺层边坡溃屈型的板裂破坏——溃屈破坏,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及剩余滑动力。分析表明,人工开挖后边坡的防治方法和措施不当对该滑坡的产生起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其中盲目的植树绿化和排水沟设置成了边坡不稳定的主要诱导因素。由此可见,边坡(滑坡)防治措施的选择对其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提出切中要害的滑坡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贵州省近几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①建立机构,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②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③重视基础调查,编制防治规划,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序进行;④构建政府领导,村组监测,专业技术队伍指导,主管部门督促的群测群防监测预警预报体系;⑤完善防灾管理方式,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遏制人为导致地质灾害;⑥筹措资金,建立专项经费,开展地质灾害治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⑦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使用大检查,推动项目业主主动防范地质灾害的意识,从源头上遏制地质灾害的发生;⑧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开展矿山地质灾害治理责任鉴定,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稳定;⑨广泛开展地质灾害知识科普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省民众防灾意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①政府规章不能满足防灾工作的需要;②地质灾害治理经费投入不足带来的危机;③地质灾害防灾工作与矿业经济发展矛盾突出;④矿山环境容量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广泛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其实施使全省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大幅减少,因灾死亡及失踪人数明显递减,防灾减灾成效显著。文章依据12项系列专题研究成果,综述了体系建设实施概况及防灾减灾成效,归纳评述了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重点对高原地质灾害成因、规律认识、特殊岩土控灾机制、易发性分区评价、隐患综合遥感识别、自动化监测预警及信息标准体系建设进展进行了总结,成果可为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是“数字福建”的一个组成内容。该文结合福建省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与防震减灾数值模型的集成方法 ,论述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结构、内容、功能和组织方式 ,分析了地震风险评估、建筑物易损性评价、生命与财产损失估算、救援与救灾管理调度等模型的集成方法 ,设计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4.
滑坡灾害防治的新技术路线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论文指出了滑坡灾害防治中面临的工程问题和科学问题。提出了“监测为首、排水为主、结构为辅、预测预警、科学决策”新的滑坡防治技术路线,介绍了其涵盖的基本内容。监测的首要性在于山体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具体滑坡的个体行为。通过监测有可能获得地质体当前的状态、提高排水工程的可靠性、确定工程治理适用范围、创造滑坡灾害预测预报的条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排水不仅可以预防滑坡灾害的发生,还应作为工程治理的主要措施。它以较低的成本维持山体的整体强度;与排水技术相比,借助于工程结构治理大型滑坡,是以较高的代价换取山体局部区域的强度提高;滑坡灾害的预测预警和科学决策,依赖于科学监测数据和可靠的分析方法。新技术路线的可靠性、合理性和实用性还需更为全面深入的论证,对相关问题开展讨论,有助于提高我国滑坡灾害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露天开采是我国煤矿开采的两大方式之一。与地下开采煤矿类似,露天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同样面临防治水问题,由于我国露天煤矿水害类型相对单一,国内学者鲜有对露天煤矿的水害特征和防治水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我国露天煤矿分布范围为出发点,从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充水强度3方面分析露天煤矿水害特征,得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是主要充水水源;人为开挖形成的直通式通道、强渗透含水层或透水层、垂向导水钻孔、滑坡形成的地表裂缝等是主要充水通道;季节性变化明显、疏排水周期长、排水量大是露天煤矿疏排水主要水害特征的结论。归纳目前我国露天煤矿常用的7种防治水技术,提出露天煤矿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面至点的立体防治水技术体系。从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保角度出发,为实现露天煤矿绿色开采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以切断补给通道、减小矿坑疏排水量为目的的帷幕截流技术是今后露天煤矿防治水的主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平潭县地震办的工作,阐述该办防震减灾的工作思路,要求做好震前准备工作,并把工作做好、做实。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新西兰的地震背景以及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机构、动作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经过 30多年的奋斗和建设 ,尤其是“九五”以来 ,我省防震减灾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不仅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根据我省省情、震情 ,并结合本人在基层长期工作的实践 ,对今后发展我省防震减灾事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及应采取的保障措施等提出了建议。本人认为 ,应紧紧围绕构建和完善“三大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动性、创造性 ,依靠科技进步和法制健全来推动我省防震减灾工作向现代化、网络化方向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煤矿地区是我国滑坡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列举了露天矿边坡、采空塌陷区滑坡和厂区滑坡灾害实例,分析了煤矿地区常见的黄土滑坡、堆积层滑坡、基岩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的特征与发生机理,认为特殊的地层结构和坡体结构是发生滑坡的地质基础,地下水是滑坡的重要影响因素,不科学的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因。要预防滑坡灾害,在选线、选厂、选址时必须加强地质工作,查明老滑坡和新生滑坡的规模和性质,工程地质与力学计算相结合评价滑坡的稳定性,提出预防措施建议。同时介绍了我国常用的治理滑坡的原则和排水、减重、反压和支挡等工程措施,以及今后应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郝建盛  李兰海 《冰川冻土》2022,44(3):762-770
雪崩是冰冻圈内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高寒山区内的交通廊道、能源输送和通信干线、矿区、牧区、旅游区等安全并造成基础设施毁坏和人畜死伤,阻碍山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断向高寒山区扩展,暴露在雪崩危险之下的人口及基础设施日趋增多,雪崩的风险显著增强。为保障山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雪崩灾害防治管理需求不断增加。在梳理我国1960年以来主要雪崩研究进展基础上,结合世界各地雪崩研究成果,总结了雪崩的影响因素和区域规律、雪崩的形成与运动机理、雪崩监测预警、雪崩风险评估和雪崩工程防治等方面的进展和亟须研究的前沿问题以及科学难点。同时本文论述了气候变化对雪崩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与雪崩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展望了未来雪崩防灾减灾的需求并提出对策,推动雪崩防灾减灾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