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詹沛刚 《贵州气象》2000,24(3):37-38
分析了1999年安顺地区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得知春季低温、干旱是造成水稻苗瘟和叶瘟的主要气象条件;夏季低温阴雨的气温变幅大,诱发了水稻节瘟、穗颈瘟、谷粒瘟。提出了稻瘟病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稻作为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分布较广,品种多样,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在不同地域其栽培技术有所差异。通过分析洋县水稻生长发育各个阶段与温度、水分、光照等农业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水稻生育期常见低温冷害以及稻瘟病、稻苞虫、稻管蓟马等常见病虫害异常发生与特殊农业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应对灾害性气象条件的防治措施,使农业气象更好地服务到水稻生产中,促进当地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西早稻穗瘟发生的气象条件监测预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的发生受气象环境的影响显著,因此根据代表江西不同区域站点的早稻穗瘟发生情况,选取病害同期气象资料,从稻瘟病病菌致病所要求的气象条件出发,利用温度、湿度、降水、日照等气象因子构建天气促病指数,并将之划分为有利、较有利、不利3个级别来反映气象条件对早稻穗瘟发生的适宜程度。对比分析检验与监测试用情况的结果表明,模型对病害发生气象适宜程度的指示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是四川省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流行性、灾害性病害,稻瘟病的爆发流行严重威胁着水稻产量的提高.本文针对导致2005年四川省稻瘟病的发生流行的菌源、品种抗性、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为农业气象服务对稻瘟病发生条件分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游超 《四川气象》2005,25(4):23-24
稻瘟病是四川省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流行性、灾害性病害,稻瘟病的爆发流行严重威胁着水稻产量的提高。本文针对导致2005年四川省稻瘟病的发生流行的菌源、品种抗性、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为农业气象服务对稻瘟病发生条件分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业务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何永坤  阳园燕  罗孳孳 《气象》2008,34(12):110-113
从稻瘟病发生机理出发,通过筛选满足稻瘟病病菌侵入寄主的气象因子条件,即水稻稻瘟病的促病气象指标:日平均气温20~30℃,日最低气温<20℃,空气相对湿度≥90%,日照时数≤1h,日降水量≥1mm,建立了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促病指数Z,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稻瘟病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等级指标,通过1984-2006年历史回代检验,准确率为74%~78%.2007年实际业务服务应用,服务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9-2018年广东省代表站稻瘟病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以及稻瘟病发病的生态条件,确定出稻瘟病适宜致病日的气象条件(日平均气温20~30℃、日平均相对湿度≥90%、日照时数≤2 h、日降水量≥1 mm),考虑连续多个适宜致病日对稻瘟病发生的贡献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构建了稻瘟病促病气象指数Z。利用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促病气象指数Z的穗颈瘟发生面积比率预测模型。模型历史回代检验表明,穗颈瘟发生面积比率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绝对值之比≤2%的准确率为86%。2019年实际业务试报的误差为0.1%~1.1%,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辽宁水稻主产区稻瘟病发生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9-2012年辽宁省8个水稻主产区(17个观测点)的稻瘟病资料,分析辽宁省水稻主产区稻瘟病的发生特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01年、2003年和2010年辽宁地区水稻产量显著下降,水稻生产受稻瘟病影响较大。2011年辽宁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沈阳、盘锦、铁岭、辽阳、丹东和营口地区,其余地区也有少量种植。2001年辽宁稻瘟病(主要为穗颈瘟)发生严重,发病率为27.7 %。稻瘟病主要在新宾和清原发生严重,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7.0 %和16.4 %。辽宁不同熟期水稻以中早熟品种稻瘟病发生严重,平均发病率为10.1 %。辽宁不同区域以辽东地区水稻稻瘟病发生严重,平均发病率为11.2 %。  相似文献   

9.
杨伯春  曹纪平 《气象》1986,12(12):14-14
我县中晚稻以穗颈稻瘟病的危害最大,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例如1980年沿江及苏南穗颈稻瘟病大发生,仅镇江地区受害面积达70.6万亩,其中3.4万亩失收,可见其危害之剧。 1.中稻和单季晚稻穗颈稻瘟病发生的气象条件 当田间气温20—30℃,相对湿度≥90%,且稻株体保持一层水膜达6—8小时,穗颈稻瘟病就容易发生;当气温为24—28℃ 且有一昼夜以上的饱和湿度,则易流行。我们统计了70年代以来的资料发现,“凉夏”是中晚稻穗颈稻瘟病发生的关键性因素。凉夏的主要特征是8月份低温、阴雨、寡照。其中8月下旬的气温和8月中下旬的降水量,对中晚稻穗颈稻瘟病起显著作用,病穗率与这两个因子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7592和0.5514,复相关系数高达  相似文献   

10.
春季低温连阴雨不仅造成信阳水稻生理性烂秧,同时也诱发立枯病、稻瘟病、绵腐病、青枯病.为减轻和防止春季低温连阴雨对水稻生长造成的损失,一是实施田间水肥科学管理及病害防治,二是适时补种.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0-2017年新兴天堂紫稻病虫害发生情况记录、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利用江西省稻瘟病促病指数模型计算新兴紫稻促病气象指数Z,并将Z值大小参照新兴紫稻病虫害发生等级划分新兴紫稻穗颈瘟为5个气象等级.经过历史资料检验,Z指数能较好地反映气象条件对病害发生的适宜程度,Z值大说明穗颈瘟发生程度重,反之则程度轻;建立新兴紫...  相似文献   

12.
春季低温连阴雨不仅造成信阳水稻生理性烂秧,同时也诱发立枯病、稻瘟病、绵腐病、青枯病。为减轻和防止春季低温连阴雨对水稻生长造成的损失,一是实施田间水肥科学管理及病害防治,二是适时补种。  相似文献   

13.
三江县位于桂北高寒山区,是柳州地区稻瘟病流行的主要地区。除位于南部、地势较平缓的丹洲公社外,其余十个公社都普遍发生。该地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都有,而以穗颈瘟影响产量尤重。研究三江县稻瘟病的流行规律,具有普遍意义。 稻瘟病的流行,牵涉到品种、气候、肥料等多个因子,虽然这些因子各有其特定的影响,但是,气候因子却是病害流行的必要条件。M·MQgk(1973)曾在植物病害流行学的研究中,说明了气候因子在病害流行中的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思想,我们调  相似文献   

14.
水稻穗颈瘟流行的气象因素与中短期预报金乐松(延边农业气象试验站)在延达地区水稻生产中,稻瘟病是主要病害之一,不仅发病频率高,而且危害范围广,其中穗颈瘟危害最严重,发病面积一般年份为几万亩,重发年份为30多万亩.粮食减产幅度5—30%。因此准确及时的作...  相似文献   

15.
气象因子对稻瘟病的影响及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水稻稻瘟病的观测,找出温度、湿度、光照和风对稻瘟病流行的影响,和水稻返青期、抽穗前期稻瘟病的预测方法,建立了稻瘟病年发生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我省农业气象条件总体状况是:气温略高,积温偏多,主要产粮区初霜期偏晚,降水偏少,日照比较充足。农业生产季节内气象条件波动比较大,4月和6月低温多雨,5月和9月高温少雨,7月平温少雨,8月气温高,降水接近常年。中部主要产粮区作物生长季节水热条件基本满足玉米等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需求,有利于增产增收,但春季低温多雨影响各地水稻育苗,西部地区发生春旱和夏旱,东部地区水稻孕稳期发生障碍型低温冷害,各地初夏季节冰雹天气多子常年。总体上看,今年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大于弊,加之农业政策和粮食价格有利,农业为丰收年景。  相似文献   

17.
《气象》1977,3(7):16-17
水稻的冷害,在我区每3—5年可能发生一次,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由于低温发生的时期不同、持续时间的长短不一,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也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年里,在同样的气象条件下,由于栽培管理技术的不同、品种的不同,生长状况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一次罕见水稻稻瘟病发病条件分析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一次罕见的水稻稻瘟病调查,介绍水稻稻瘟病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是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亲切关怀下成长发展起来的。我县经过几年来试种,也表现了穗大粒多、分蘖力强、适应性广的丰产性能。我站通过对杂交水稻各生育期对温度要求的观测,并根据山区气候特点,分析了我县不同海拨高度杂交水稻的布局。一、杂交水稻种植的气象条件农作物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对水份、光照和温度的要求。我县东临沿海,境内森林密布,年雨量大,水稻所需水份一般都能充分满足。而光照和温度的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其中,低温冷害是对我县粮食生产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这里主要分析杂交水稻各生育阶段对气温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万州1996—2007年气象资料及同期水稻稻瘟病病虫害资料,运用相关分析,筛选出与水稻稻瘟病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分析其对稻瘟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上旬≥0.1mm的降雨日数、6月下旬—7月上旬≥35.0℃的天数及7月中、下旬阴雨寡照天气与万州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发展有紧密关系。另外分析发现: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发展除气象因子这个主要原因外,还与水稻品种抗性、病源基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