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10~26日,环境司司长李烈荣率团赴美国考察地质环境管理制度; 1月27~29日,新任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赵逊赴法国参加了IGCP科学委员会年会; 3月7~14日,张宏仁副部长率团参加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国际矿产勘探开发会议,就加强中加地学合作事宜进行了会谈; 3月10日~4月10日,德国波茨坦地学中心苏尔茨博士等5名专家来华,在大别山地区开展了地震等地球物理调查; 3月14~26日,张宏仁副部长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地科联EPISODES刊物会议,会见了地调局局长伊顿;  相似文献   

2.
金秋十月,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中国国家小组主席王思敬院士、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副主席伍法权研究员等受韩国工程地质协会邀请,率团赴韩国首尔参加第六届亚洲工程地质灾害区域会议(2007年10月16日~2007年10月19日)。本次会议是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中国国  相似文献   

3.
台湾"海峡两岸地质学术研讨会"报道应"海峡两岸地质学术研讨会"筹备会的邀请,本人于1995年3月21日赴台北参加了"海峡两岸地质学术研讨会",应邀参加此会议的大陆学术代表团共计89人,中国地质大学共有9名学者参加。会议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按照...  相似文献   

4.
<正>应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Kye Yak SEE教授(APSAR 2015会议主席)的邀请,龚丽霞于2015年8月31日至9月5日赴新加坡参加了第五届亚太合成孔径雷达会议(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缩写为APSAR 2015)。会议概况APSAR(亚太合成孔径雷达会议)是由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家的学术机构共同发起的一个地区性国际学术会议,致力于SAR技术发展与应用,为亚太地区国家该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每两年举行一届,轮流在亚太地区国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和数据库在沉积学中应用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国际数学地质学会、国际地科联岩石学数据库分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等联合发起,于1994年7月1日至5日在中国成都召开。中、日、美、英、俄等13个国家54位专家参加了会议。现在全球沉积岩数据库已经建成。会议讨论...  相似文献   

6.
亚太地区铀矿地质界的盛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90年5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铀成矿省技术委员会会议是亚太地区铀矿地质界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也是近几年来世界上铀矿地质领域较大的一次国际技术交流活动。参加会议的有亚太地区11个国家主管铀矿资源的政府机构的代表和专家学者;法国、西德、瑞典、美国、苏联等国也派出政府部门官员或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加上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铀协会的官员,共有17个国家的32名外国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  相似文献   

7.
《探矿工程》2010,(7):8-8
“全国探矿工程学术论坛”是由《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编辑部策划并组织召开的、每两年一届的全国性学术交流会,每届会议将结合届时的热点问题确定一个主题。2010年为首届,由《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编辑部和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共同主办,拟定于2010年9月18~25日在吉林长春召开。会议期间拟组织代表赴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参加“第六届亚太地区地质资源开发国际学术会议和第八届亚太地区防灾减灾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建设、实现中心的目标,发挥中心的功能,由中国地质科学院董树文副院长为团长的4人代表团(董树文、姜玉池、袁道先、曹建华)于2009年2月14日至24日赴欧洲访问,参加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学计划(IGCP)科学执行局第37届会议,并对瑞士纳沙泰尔大学水文地质中心和奥地利格拉茨水资源管理水文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9.
煤炭部地质局一九七九年度地质、水文地质专业科研成果座谈会三月十八日至二十五日在广东省煤田地质公司召开,到会代表八十九人。钻探专业科研成果座谈会三月十八日至二十三日在四川省煤田地质公司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八十三人。 在两个会议期间,各省(区)公司(队)交流了1979年开展科研工作的情况和抓好科研工作的经验;重点科研项目的负责同志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或阶段成果;部地质局赴日考  相似文献   

10.
全国水文科技情报网(华东片)水文计算情报交流会于1983年11月13日~18日在上海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华东六省一市的各网员和若干邀请单位,水电部水文局、规划设计院、全国水文科技情报网长长办水文局也应邀派代表赴会指导。会议共有41个单位,6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11.
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91项中国工作组发起,长春地质学院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0日—13日在长春地质宫举行学术报告会,10月14日—20日全体国外代表和部分国内代表赴辽东半岛地质考察。 召开这次国际地质会议的决定,是1984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91项工作组特别会议上一致通过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研究员于2010年11月10—13日赴德国,参加11月11—12日在柏林举行的中德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中方代表团团长为科技部部长万钢教授  相似文献   

13.
第四次国际金伯利岩会议(4thIKC)于1986年8月11日—15日在澳大利亚的佩思市(Perth)举行。有18个国家、约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了156篇论文。我国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向大会提交了7篇论文。本次会议由D·M·Boyd教授主持。会议的中心说题是讨论金伯利岩及其有关的岩石。所提交的论文题目  相似文献   

14.
第五届国际牙形石会议(ECOS)于1988年7月25日至28日在联邦德国法兰克福森根堡自然博物馆举行.会议由著名牙形石专家,国际地层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森根堡博物馆馆长齐格勒(W.Zieg-ler)教授主持.这次会议共有28个国家106位代表参加,是牙形石研究者的一次国际盛会.我国共有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我国学者出席ECOS会议人数最  相似文献   

15.
“国际雪崩学术讨论会”在基洛夫举行谢自楚(湖南师范大学,长沙410081)1996年9月2~6日,在俄罗斯北极基洛夫市召开了国际雪崩讨论会。会议由俄罗斯基洛夫市阿巴吉特(Apatit)磷灰石矿联合企业发起,参加会议的有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士、意大利...  相似文献   

16.
1991年7月12~14日,IGCP299国际喀斯特地貌对比考察在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举行。这是我国喀斯特学界组织的一次盛大的国际现场研讨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外专家52人,其中国外专家15人,来自美、英、德、日等8个国家。国际著名喀斯特学家、英国牛津大学M·M·Sweeting教授,IGCP299国际工作组主席、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袁道先教授参加了实地研讨。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森林生态学家、贵州农学院周政贤教授作为东道主主持了这次会议。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和良好的自  相似文献   

17.
国际矿物学协会(IMA)于1982年9月19日至25日在保加利亚瓦尔纳召开了第十三届国际矿物会议。我国作为成员国,由中国地质学会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共同组成代表小组,参加了本届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30多个国家,共400余人。我国郭宗山、张培善、谢先德、秦淑英四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第36、37届国际煤岩会议分别于1983年9月5—9日在西班牙、1984年8月19—26日在加拿大召开。二十多个国家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了领导成员,决定了下届会议于1985年9月9-14日在南斯拉夫的Dubzovnik召开,讨论了各个分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参加“地下水资源未来危机”国际学术会议的报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加“地下水资源未来危机”国际学术会议的报导1994年6月13日~16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命名为“地下水资源未来危机”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系由芬兰环境部、国家水与环境委员会、芬兰科学院、国际水计划(IHP)国家委员会、...  相似文献   

20.
主编絮语     
罗立强 《岩矿测试》2011,30(5):I-II
在《岩矿测试》2011年第5期出版期间,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了一行14人的代表团,于2011年8月赴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参加2011年国际地球化学会议"Goldschmidt 2011"。全球参会代表共3350人,中国科学家与会人数144人。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