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2021年6月广西东兴市东兴镇在建高速铁路东兴市站(站前路)发现的恐龙化石产出层位、化石产地的古生物特征、古环境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化石产于侏罗系东兴组下段上部,化石散布于褐红色、紫红色厚层含钙粉砂质泥岩、含钙泥质粉砂岩、含钙质粉砂岩中,初步判断恐龙骨骼化石为经过移位或水流搬运后沉积形成的异地保存化石。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其地层时代为晚侏罗世,化石产出于炎热干燥的滨湖至滨岸环境。东兴恐龙化石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位置最南的沿海沿边的恐龙骨骼化石,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晚侏罗世恐龙化石发现点,其研究对区域地层划分对比、古生物群、沉积环境和古地理以及大地构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恐龙一些类群的起源和演化具有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科普研学和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下更新统猞猁组 1.岩性特征。主要由灰白色、黑灰色含卵石砂砾石夹含泥中细砂层构成,厚5m~7m。卵石含量约占5%左右,最大直径5cm,多呈次棱角状,主要由脉石英及酸性火山岩构成,脉石英表面见有溶蚀现象。  相似文献   

3.
四川广元上寺乐平统大隆组中上部海相硅质岩、硅质灰岩中赋存较为丰富的遗迹化石,可识别出觅食迹、居住迹5属7种,包括Chondritestargionii,Chondritesisp.,Palaeophycusisp.,Planolitesmontanus,Planolitesisp.,Thalassinoidesisp.和Zoophycosisp..结合遗迹化石组合及其分布特征、生物扰动指数以及地球化学数据(铁化合物比率和总有机碳的变化特征),乐平统大隆组顶部整体处于缺氧富硫或贫氧富氧交替出现的沉积环境,并非持续的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生代义马盆地不仅以中原唯一的中生代产煤盆地而著名,而且早中侏罗世的义马组含煤地层和晚三叠世地层中,保存了大量完美的各类动植  相似文献   

5.
中生代义马盆地不仅以中原唯一的中生代产煤盆地而著名,而且早中侏罗世的义马组含煤地层和晚三叠世地层中,保存了大量完美的各类动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6.
从采自辽宁省海城县小孤山晚更新世披毛犀化石样品中成功地获得了1080bp细胞色素b 基因序列,调用Genbank中
已发表的披毛犀序列及5种现生犀牛的同源序列,以马作为外类群,采用邻接法(NJ法)和最大似然法(ME法)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均显示披毛犀与现生苏门答腊犀亲缘关系最近,且辽宁省海城县小孤山样品处于披毛犀分支的根部;对披毛犀样品进行基因
分异度分析结果表明,小孤山的披毛犀样品具有较高的基因分异度,为探讨披毛犀的起源、迁徙及演化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分子
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地球上先有了龙尔后才有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从龙到鸟是如何进化的,目前还是一个待解的“扣”。1861年,在德国索伦霍芬的地方发现了一枚鸟化石,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始祖鸟的生活在1.45亿年前的鸟化石。在以后的100多年里,又陆续在该地区发现六枚。到了本世纪80年代,在中国辽宁西部一个叫四合屯的小山村,突然“飞”起了一“群”生活在中生代的“鸟”,不能说遮天盖地,但也成方成阵了,着实叫全世界的古生物学家惊呼了一阵子。辽西的鸟化石首先是一位叫阎志友的农民老爹发现的,他把这枚化石标本无偿地献给了国家。辽西发现了鸟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甘肃省文县关家沟组剖面的系统采样,获得大量微古植物化石,鉴定出16个属28个种。依据中国南方及其他地区南华系、震旦系资料,将本区关家沟组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特征与峡东、川西北等地区的晚南华世南沱期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进行对比,确认关家沟组地层时代为晚南华世南沱期。这一结果对研究关家沟组地层对比、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台南缘,是否存在一个加里东期构造岩浆褶皱带的讨论为时已久,如果确实存在,它的性质特征、内部结构、区域延伸及成矿意义又如何?本文以近期较为广泛的野外观察和有关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二郎坪群正是这一构造旋迴的重要产物,依据原生沉积构造而重新建立起的地层层序,不仅理顺了已有的地质时代资料,而且使区域内生矿产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二郎坪群从整体上组成了一个蛇绿岩套,但从古构造环境来看,它既不是典型的洋脊型,也不完全同于岛弧,而是具有双重性的边缘海型。  相似文献   

10.
信阳群龟山组横贯北秦岭南缘及桐柏山—大别山,西延入陕西,为地质结构上的关键层位,部分地段为重要赋矿层位,因其为一套罕见化石的碎屑岩,故对其地质时代看法颇异。近年我队在西峡八庙矿区工作时,在岩石薄片中见有多门类化石碎屑,并作了报道。作者在报道的基础上,吸收前人和近年某些有关信阳群和刘岭组(群)的工作成果,就龟山组的层位、层序及时代进行探讨,并与邻区、邻省的相关层位进行对比:认为含动物化石碎屑的龟山组(周进沟组)与陕西省的牛耳川组及桐柏山—大别山北坡的大部分龟山组及二郎坪群和部分苏家河群的时代大体相当,其时代归属暂置早奥陶世—早泥盆世  相似文献   

11.
湖南中部长沙、宁乡、益阳、安化、涟源、邵东等县,中泥盆统跳马涧组和棋子桥组产丰富的轮藻化石,以宁乡县崔坪峡塘剖面为代表,有3属7种1型1新种,并首次发现了轮藻植物节部化石.建立了2个化石带(1)Trochiliscus ingricus-Eochara changshaensis组合带,分布在跳马涧组,时代为中泥盆世早期;(2)Sycidium顶峰带,分布在棋子桥纽,时代为中泥盆世晚期,并对轮藻的生活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禹州,不仅是大禹的封地,还是钧瓷的故乡,不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还有一座以华夏植物群化石景观和典型含煤地层剖面为主的地质公园——禹州华夏植物群地质公园。在这里,二叠纪地层出露完整、发育最佳、层位连续、保存良好,不仅形成了著名的"北型南相"含煤地层,而且古植物化石含量极其丰富。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三段(马三段)是烃源岩发育层段。基于地震和钻井剖面资料,采用有机碳质量分数、X线衍射、镜下鉴定和主、微量元素等测试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马三段沉积地貌和沉积相特征,分析烃源岩品质及其与岩相和沉积相的关系,明确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继承性发育低隆起、台内缓坡带和凹陷,马三段发育潮坪、潟湖相碳酸盐岩与膏盐岩混积体系,沉积古坡度和古水体深度向凹陷方向逐渐变大,膏岩层厚度加大且发育频率增多;台内缓坡带膏云岩和泥云岩呈中薄层互层,Sr/Ba、V/(V+Ni)、Mg/Ca反映台内缓坡带泥云岩沉积期环境比较温暖湿润、盐度较低,是适合藻类等有机质发育的环境,在局部含藻的膏云岩层段保存大量底栖绿藻和球形蓝藻菌。热演化和酸溶有机质恢复后,马三段台内缓坡带烃源岩原始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81%~1.39%,为中等—好的烃源岩,泥云岩段有机质条带发育,黏土矿物质量分数较高,是最有利的烃源岩岩相类型。盆地东北部台内缓坡带是烃源岩发育的有利构造单元,泥云岩是有利的烃源岩发育岩相,研究区马家沟组盐下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该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天然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辽东本溪田师傅和新开岭地区出露的一套沉积碎屑岩,范国清(1982年)称为东营坊组,时代隶属晚侏罗世。本文依据 Euestheria ziliujinensis 群将东营坊组时代置于中侏罗早中期,与辽西海房沟组、冀北九龙山组叶肢介动物群主体基本一致。依据 Pagiophyllum cf.maculosum,P.cf.shahoziensis,Brachyphyllumcf.mamillare,Coniopteris sp.等植物化石和区域地层接触关系,东营坊组应置于转山子组、大堡组和三个岭组之上。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沉积体系类型认识存在争议。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与中东部地层的对接关系,以元素录井资料为主,结合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岩心、铸体薄片等资料,分析盆地西缘海域古环境特征及其与中东部海域的差异,揭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重点层系的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建立古环境及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奥陶系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古环境演化趋势与盆地中东部的基本一致,纵向上,自三道坎组至乌拉力克组沉积期,海平面呈振荡—上升趋势,古水体逐渐加深,古氧化还原性和古生产力逐渐增强;古气候对古盐度影响明显,其中三道坎组—桌子山组沉积期古气候为干热型,古盐度逐渐升高,克里摩里组—乌拉力克组沉积期古气候转为相对温湿型,古盐度呈下降趋势。古环境演化对沉积体系类型具有一定约束作用,三道坎组—乌拉力克组沉积区域集中发育于Y窄相带—X宽相带,三道坎组主要发育台地边缘相的浅滩和礁滩,桌子山组以台地前缘斜坡相为主,克里摩里组发育盆地边缘相—开阔陆棚相,乌拉力克组发育盆地相。该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天然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传统认为蛇绿岩套由超基性岩、含枕状构造的基性熔岩和硅质岩组成,是大洋岩石圈的碎片,具有完整的5个或4个层序。但经深入研究后发现,蛇绿岩有不同的类型,可产在不同的构造环境区。从层序、岩性、岩性组合特征来看,拉鸡山存在蛇绿岩套。拉鸡山蛇绿岩套厚度小、层序不全、岩性变化大,不是大洋中脊产物,其岩石学特点与初始洋盆蛇绿岩套相同。拉鸡山蛇绿岩套是中寒武世陆间裂谷拉张到最宽时的小洋盆中形成的,属于陆间裂谷型小洋盆蛇绿岩套。  相似文献   

17.
广西上林钒矿位于大明山背斜南东翼,矿体赋存于塘丁组(D1t)中下部,目前已达大型矿床规模。早泥盆世早期,海水由南西进入该区,形成了早泥盆世早中期的滨海碎屑相沉积;早泥盆世晚期(塘丁期)海水加深,由郁江期的浅海潮下带发展为台间海槽相,沉积了灰黑色含钒炭质泥岩夹薄层硅质岩及泥晶灰岩。上林钒矿属海相热水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18.
正构烷烃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物标志物,其结构和组成的改变可记录气候环境的变化。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库赛湖是研究古气候、古环境的重要载体,为了探讨库赛湖地区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在库赛湖采集了一根长约4 m的沉积柱岩心。结果表明,库赛湖沉积柱中正构烷烃的碳数范围在C16-C33之间,奇碳优势明显,整体呈现以高碳数占优势的组成特征,揭示库赛湖沉积物中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库赛湖沉积柱中所有样品的主碳峰(Cmax)都是C31,进一步显示陆源输入中以草本植物输入为主。据正构烷烃参数,库赛湖地区过去2 500 cal a BP来的环境气候变化具3个阶段。阶段1(2 420~2 000 cal a BP),总正构烷烃(TNA)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碳优势指数(CPI)呈上升趋势,说明阶段1气候较冷,nC27/nC31和Paq呈先降低后回升的变化趋势,说明湿度先降低后略有回升;阶段2(2 000~850 cal a BP),有机物变化趋势不明显,CPI值呈下降趋势,说明气候较暖;阶段3(850 cal a BP至今),nC27/nC31值和Paq增加,CPI值降低,说明该阶段气候整体较暖湿。   相似文献   

19.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枢纽,目前湿地环境地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湿地面积变化大、水环境污染、水资源开采过度、湖区淤积严重、湖泊沼泽化、采空塌陷等,危胁着调水工程的顺利实施。针对湿地特征及问题成因,进行单元格剖分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第一层将其分解为水环境、土壤环境、南四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南四湖湿地地质环境问题4个要素层;第二层再把湿地环境地质问题要素分解成若干个次要素,逐层评价后采用综合指数法求出指数值,将湿地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良好区、较好区、较差区。提出了划分渔业生产保护区、调整水生植物布局、定期泥沙清淤及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和人工湿地河道走廊工程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十堰及邻区区域构造背景和地球物理场分布特点,分析了区域性地震构造与有感地震和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内中强地震活动与北西西向、北北西向断裂及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密切有关;5级左右地震活动发生在大型沉降区内次级凸起与凹陷的交接带、现代构造活动的盆地或地槽、莫霍面斜坡扭曲部位;6级以上地震发生在现代地壳隆起边缘的沉降区一侧或大型凸起与凹陷区的过渡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