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毅 《浙江地质》2013,(6):49-50
一、土地批后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的财富之源,是生产力的重要要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最重要的物质资料,是直接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和各项建设最基本的空间。我国地少人多.耕地资源稀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每一寸土地都应该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事实上,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重报批轻监管,缺乏动态监管的有效途径和技术平台,造成农用地转而未供、建设用地供而不用以及低效利用、土地违法违规等现象时有发生,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用地范围、土地用途和年期、供地计划、供地政策、鼓励租赁供地、分类用地监管、鼓励盘活存量用地、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等方面分别作出了规定,从土地政策上大力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推进,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可供量的矛盾将日益突出,若按目前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水平,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将更趋尖锐。而强化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则是化解土地资源要素制约矛盾的有效举措。但囿于现有的财税体系与考核制度,各地重审批轻监管行为依然存在,建设用地批而未供、闲置和粗放、低效利用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体制和机制改革难以一时突破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建设用地供应及集约利用状况的动态监测,及时快速地对区域土地供应和需求情况进行预警。以便及时做出应对措施,保证土地政策的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已成为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创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2009年,聊城市继续加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努力推进土地的市场化配置,全市政府土地收益实现18.55亿元。聊城市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对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开展了批而未用及闲置土地清理,将时间向前延伸至2004年,并且增加了批后土地利用效率调查: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的监管和调控,全面运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系统,所有供地全部录入该系统,建立了市本级地价动态监测体系,设立监测样点70个,实现了土地市场从数量到质量的全方位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5.
李秀荣  陈洁 《山东地质》2011,(6):48-50,53
建设用地供应审批之后,加强对其开发利用情况的跟踪监管,是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遏制违法违规用地的重要途径。成武县对新增建设用地严格规范出让合同的内容,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监管;对已批存量建设用地,通过存量盘活、资源整合等一系列监管措施,有效促进了已供土地及时按规定开发,保证了各类住房及时建成,切实提高了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临朐县结合当地山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县情实际,不断创新措施,立足"增量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围绕低效闲置土地、储备未供土地、旧城改造和迁村并点以及让企业向园区集中,最大限度提高企业集中度与土地产出率等方面,千方百计盘活挖潜存量土地,努力拓展土地利用空间,破解土地制约瓶颈。同时,注重依法科学管理,严把用地预审、审批和批后监管等环节,使节约集约用地取得了明显成效,保障了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治飞 《浙江地质》2011,(11):46-47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要求不断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及时制止土地违法行为,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效率,是当前国土资源监管工作急需解决的课题。近年来,CORS、GPS和GIS技术发展迅速,为实现土地快速执法监管提供了便利、经济、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工业用地供应管理是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制度分析的视角探讨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问题不仅有助于完善中国特色的工业用地供应管理理论,而且对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工业用地供应管理策略的制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广东省清远市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与利用状况、工业用地供应的管理困境进行了分析。从目前来看,清远市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存在工业用地出让年限过长、价格低导致工业用地盘活利用、转型升级难度大;供应总体规模大,用地结构未跟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工业用地供后监管难等问题。在剖析工业用地供应面临的困境基础上,提出应当推进土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土地监管政策、优化工业用地规划管理制度,以完善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管理。  相似文献   

9.
泰安市国土资源局岱岳区分局为了提高监管力度,利用三维可视化、地理信息、遥感影像、场景合成等先进技术,结合大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合成真实的三维实景环境,与国土资源数据有机融合,实现国土信息的三维再现。构建信息系统监管平台,实现了建设用地审批、供地、利用、补充、检查全过程动态化、精细化管理。在土地行政审批管理中,提高了效率、规范了流程、落实了责任,实现了以图管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吕卫东  黄强 《山东地质》2010,(8):65-66,69
批后监管工作一直是国土资源管理的薄弱环节,"重审批、轻监管"是导致土地闲置低效利用的原因之一。泰安市国土资源局按照上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对批后监管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出台了规定,建立了制度,形成了长效机制,促进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叶永志 《浙江地质》2011,(10):64-64
一是调查摸底和统计分析相结合。该市要求各镇(街道)根据每年度农转用(征收)批次清单和已供建设项目台账,集中力量,落实责任人员.对1999—2010年已经办理农转用手续的土地和2007—2010年已供土地进行全面摸排:建立批而未供台账和供而未用台账。对每个批次中的未供土地逐项进行核对检查,按照绿化道路及安全间距等无法利用的土地、未供先用的违法用地和因其他原因造成的转而未供的土地等3种类型分别进行统计与处理;  相似文献   

12.
作为创建国土资源集约利用模范县(市)的试点单位,杨浦区在集约节约用地工作中充分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提升本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杨浦区坚持规划先导,优化布局,积极开展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规划编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注重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完善土地供应全程监管、全域监管;加大盘活存量土地力度,依法处置闲置土地;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建立节约集约用地长效管理机制。在工作中探索建立了共同责任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分工和职责,拓宽公众参与和监管渠道,加强与行业协会、规划设计院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推动节约集约用地的强大合力,确保节约集约用地的各项措施落实。  相似文献   

13.
土地集约利用是资源紧约束背景下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运用文献研究和规范分析方法,总结日本土地集约利用的经验,揭示其主要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日本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形成机制包括七个方面:综合配套的多层次法律法规体系及其监管机制;长短结合的国土综合规划和专项开发计划,刚柔相济的用途管制和空间管制体系及其动态调整机制;"社会公共利益优先"理念及其供地优先保障机制;协调一致的主体责任意识及其互动运作机制;领先的循环型城市和集约型城市建设及其实践推广机制;紧凑的都市圈发展模式及其分工协作机制;多功能性强和附加值高的都市农业开发机制。适当借鉴日本经验,进一步完善作用机制,有助于提升我国城乡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一、深刻认识开展这次专项治理对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大作用 为全面掌握全省批后土地的利用状况,省国土资源厅于2011年下半年集中开展了批而未用土地清理整顿,对2006年至2010年经国务院或省政府批准的3000多卷新增建设用地数据信息进行了统计核对。今年又重点对闲置土地进行了清查。据初步统计,在已核对的办理过正式供地手续的17967宗、面积94.5967万亩土地中,疑似闲置土地1900宗、面积12.5781万亩,占已供地总面积的13.30%。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局在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强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工作,坚持把消化利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作为要素保障工作的重要抓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用地保障。去年7月下旬以来,我局对全市“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进行了全面调查,初步拟定了消化利用工作方案。2012年8月31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批而未用”土地利用工作会议以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寿永年常务副市长亲自主持于9月10日召开了全市“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消化利用专项行动动员大会,提出了“奋战一百天,盘活七万亩”的工作目标。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超额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6.
日前,路桥区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消化处置工作的意见》(路政办发[2012]26号)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多措并举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闲置土地的消化处置。该区规定,各有关单位批而未供土地的消化利用考核,以其区域现状批而未供总面积的40%作为考核基数;供而未用闲置土地开工率考核按截止2012年年底时辖区供而未用闲置土地面积的60%为基数。  相似文献   

17.
以当前强化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和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为背景,客观分析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中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根据新的管理要求,针对土地合同履行,总结近年上海合同监管工作经验并借鉴其他省市做法,探索土地批后监管体制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直接影响土地整治的质量和效果。上海土地整治项目监管未来将呈现整治类型多样化、监管强度层次化、监管主体和对象多元化、监管方式丰富化等四大趋势。构建了上海市土地整治项目"全程多点式"动态监管体系,梳理了涵盖立项、规划设计、实施、竣工验收、后期管护五个阶段的26项主要监管内容,并将其细化为98项监管要点,通过重要性指数测算明确了各监管要点的监管强度,提出了完善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的政策建议。成果可为有效解决上海市土地整治项目监管面临的问题提供指导,并为探索全国领先的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去年下半年,杭州市开展了1999年以来的批而未供土地专项清理消化利用工作。截至今年1月31日。全市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61989.8亩,超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60000亩的任务。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有力地推进了节约集约用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利津县国土资源局注重加强“三个突出”全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进程。一是突出做好用地保障工作。用足用好国土资源政策,加快推进土地整合、迁村并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举措,积极争取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点供指标及单独选址指标,加快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编制了《利津县未利用地专题研究》,大力破解土地难题,切实加强供地管理,把有限的指标用到刀刃上,确保全县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等尽快落地。二是突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