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河南省嵩箕地区登封群变质杂岩,原岩为一套造山带和岛弧的中基性,少部分为酸性的火山岩组合,其中郭家窑组为基性,常窑组、石牌河组逐渐向酸性火山夺过滤,石梯沟组属正常沉积岩系列。  相似文献   

2.
鄂西神农架地区中元古界乱石沟组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宁 《矿物岩石》1997,17(1):58-62
神农架地区中元古界神农架群乱石沟组以发育碳酸盐潮汐沉积作用为显著特色,岩石类型以同生或准同生白云岩为主,沉积构造丰富,岩相标志清楚。本文通过十条实测剖面的综合研究共建立六种岩相类型在区域上,则划分为二个沉积相带及二个亚相带。由此,初步查明了神农架群乱石沟组沉积环境演化及岩相古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概述玉门鱼儿红盆地煤窑沟和金沟石炭二叠纪地层剖面,指出该区石炭纪岩石地层单元为羊虎沟组,二叠纪岩石地层单元为窑沟群,区内缺失大黄沟组。根据生物化石和地层层序,讨论了羊虎沟组和窑沟群的地质时代。Bohlin(1971)公布的少许有疑问的安加拉植物分子可能采自邻区的上二叠统上部。  相似文献   

4.
王玉净等1998年撰写的“广西饮州小董-板城上古生代硅质岩相地层”, 新建了上泥盆统“石梯组”,该岩石叶层单位与谢家荣、玉植1937年在广西西湾创建的石梯系(后更名石梯组)重名。根据地层命名优先权,西湾侏罗系石梯组应予沿用,饮州板城上泥盆统“石梯组”应予废弃。钦州板城含有上泥分别统 放射虫、牙形类的硅质岩与上覆含有下石炭统放射虫、牙形类的硅质岩不同,后者含有锰矿和赤铁矿,颜色较深,根据岩石地层学组的含义,将前者重新命名为桂南组。  相似文献   

5.
华北克拉通南缘安沟群的SHRIMP年龄及地层对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华北克拉通南缘安沟群的时代及地层划分对比一直存有争议.侵吞安沟群的许台花岗岩原划为古元古代,本文通过SHRIMP测试,获得其精确的形成年龄为2503±11Ma.安沟群石梯沟组变质酸性火山岩的SHRIMP锆石U-Ph年龄为2521±11Ma,安沟群寨沟组变质酸性火山岩的SHRIMP锆石U-Ph年龄为2517±12Ma,表明安沟群形成于新太古代,与登封群和五台群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安沟群地层的原岩组合为基性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泥质.碎屑沉积岩和少量碳酸盐岩,总体上与登封群和五台群的原岩组合类似.  相似文献   

6.
根据凤县地区草滩沟群的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示顶构造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红花铺组、张家庄组和龙王沟组.从所产生物化石组合面貌、沉积叠履关系分析,红花铺组时代为早奥陶世,张家庄组和龙王沟组应归入晚奥陶世.  相似文献   

7.
新疆若羌县阿热力一带位于东昆仑西段北坡、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地层区划隶属于秦祁昆地层区、东昆仑-中秦岭地层分区,该区冰沟群分布广泛。对该区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对冰沟群的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地质意义。在开展区域地质调查中,采用路线调查、剖面测量、实验测试等方法对冰沟群的岩性特征、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古生物特征以及形成时代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依据岩石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狼牙山组和丘吉东沟组。把该区冰沟群与区域上都兰县冰沟群层型剖面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研究,认为该区的冰沟群与都兰县冰沟群层型剖面具明显可对比性。依据岩性特征、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等,对冰沟群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狼牙山组沉积环境属于潮下较深水陆棚相低能环境;丘吉东沟组属于浅海陆棚相带内缘斜坡沉积环境。并对冰沟群层序地层进行了划分,将其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即第一层序(B-1)和第二层序(B-2)。  相似文献   

8.
关于甘肃长城纪地层划分的新认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肃的长城纪地层划分以岩石地层为主。地层区可划分为北山地层区、祁连—北秦岭地层区(包括祁连山西段分区和兰州—天水分区)、华北地层区陇东分区及扬子地层区摩天岭分区。甘肃省长城纪岩石地层共分为7个群级单位(铅炉子沟群、古硐井群、朱龙关群、托来南山群、兴隆山群、碧口岩群、贺兰山群)、7个组级单位(熬油沟组、桦树沟组、南白水河组、葫芦河组、阳坝岩组、秧田坝岩组、黄旗口组)和6个组级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各单位特征明显,反映了甘肃省长城纪古地理轮廓和地层格架面貌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音诺日公地区前寒武系的厘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巴音诺日公地区4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将该区1:20万区调阿拉坦敖包幅、庆格勒幅前寒武纪14个组级地层单位重新厘定为7个(构造)一岩石地层单位,经区域对比,结合同位素测年资料,将其分别归属于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柳树沟岩组、点力素泰岩组,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书记沟组、增隆昌组和阿古鲁沟组,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哈拉霍疙特组。  相似文献   

10.
豫西白术沟组的构造位态及时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铨曾 《河南地质》1995,13(2):113-119
白术沟组以其独特的岩石物理特性而卷入到推覆构造带的特殊部位,本文研究了白术沟组的三种构造位态,确定其主要呈第一种构造位态广泛分布于推覆体内部某次一级逆冲滑脱断层的下部,其上覆逆冲岩席由震旦系栾川群及中元古界官道口群构成,下伏地层为下古生界陶湾群。前人将白术沟组置于栾川群的底部层位,笔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以含磷,铀为特征的白术沟组碳质毛枚岩层实与我省北部华北地台区早寒武世辛集组底部含磷铀的碳泥质层为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两个项目的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在大青山—乌拉山及其邻区重建了早前寒武纪地层系统,将新建的美岱召岩群列入古元古代。对区内高级变质岩石地层进行重组,在麻粒岩系中划分了2个岩组,归并为桑干岩群,将乌拉山岩群划分为上、下两个亚岩群,下亚岩群片麻岩系,上亚岩群相当于集宁群,可称孔兹岩系。提出本区高级变质区的主期构造是穹形构造与穹间褶皱群构造组合样式(简称“穹—褶”构造),确立了大型顺层滑脱构造系统是决定高级变质岩石地层空间分布、组成特征和相互关系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研究高级变质岩石地层系统建立的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12.
王思恩  季强 《地质通报》2009,28(7):821-828
冀北张家口组、大北沟组及内蒙古相当地层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的综合对比研究表明:大北沟组与典型的张家口盆地的张家口组上部相当。大北沟组可以区分出一个Nestoria pissovi叶肢介组合和Ambonella lepida-Jibeilimnadia ovata亚组合、Keratestheria gigantean-Abrestheria rotunda亚组合;介形类可以区分出Luanpingella-Torinina-Eoparacypris组合和Luanpingella postacuta亚组合、Torinina obesa亚组合。生物组合、亚组合的识别为区域地层的划分、对比树立了标准和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东部中生工近海盆地中,沉积了中国唯一侏罗系与河流-三角洲关系密切的海陆交互相龙爪沟群。岩石地层可划发为大架山组,裴德组,七虎林河组,红星城组,朝阳组,曙光组和东安镇组。  相似文献   

14.
吉林南部老岭群原岩恢复和古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南部地区老岭群划分为下亚群大东岔组、临江组和大栗子组,上亚群石青沟组和珍珠门组.老岭群原岩主要类型为泥岩、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黏土岩、泥砂质岩、石英砂岩、白云质黏土岩及杂砂岩等,均具有明显的沉积特征.分析显示吉南地区的古沉积环境变迁与海平面的升降旋回对应,分别经历了下亚群临江期高能滨海相,大栗子组低能浅海相、浅海陆棚相、半封闭湖相到高能的潮坪环境沙坪相过渡,以及上亚群石青沟组高能滨海相到低能半闭塞台地相的过渡,珍珠门组经历了由低能半闭塞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到高能台地边缘相,再到低能浅海陆棚相的过渡.  相似文献   

15.
吉林南部地区老岭群划分为下亚群大东岔组、临江组和大栗子组,上亚群石青沟组和珍珠门组.老岭群原岩主要类型为泥岩、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黏土岩、泥砂质岩、石英砂岩、白云质黏土岩及杂砂岩等,均具有明显的沉积特征.分析显示吉南地区的古沉积环境变迁与海平面的升降旋回对应,分别经历了下亚群临江期高能滨海相,大栗子组低能浅海相、浅海陆棚相、半封闭湖相到高能的潮坪环境沙坪相过渡,以及上亚群石青沟组高能滨海相到低能半闭塞台地相的过渡,珍珠门组经历了由低能半闭塞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到高能台地边缘相,再到低能浅海陆棚相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西乌旗下二叠统寿山沟组海底扇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乌珠穆沁旗地区下二叠统寿山沟组沉积环境的认识尚缺乏确凿证据.对塔宾庙林场剖面寿山沟组的研究认为是一套海相碎屑岩沉积,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发育粒序层理和平行层理,属于鲍马序列中的A和B段,并伴有Zoophycos相遗迹化石组合,属于海底扇沉积.根据岩石类型、砂岩的单层厚度、砂岩和泥岩的比值,划分出内扇、中扇、外扇3个亚相,内扇亚相发育水道砾岩,外扇亚相发育复理石相遗迹化石.该区寿山沟组厚层暗色泥岩,是良好的烃源岩,而扇体可以作为有效的储层,具有很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7.
元谋姜驿大红山亚群地层、岩石特征及其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元谋姜驿大红山亚群一套变质岩的野外、室内研究资料为基础,收集了新平大红山、四川会理的部分地质资料和国内外部分细碧——角斑岩岩石化学资料,论述大红山亚群变质岩的原岩为细碧——角斑岩——砂页岩——碳酸盐岩的组合;并对比了姜驿、大红山、会理三地区大红山亚群的地层、岩石、岩石化学特征;分析了大红山亚群中铁、铜矿产与细碧——角斑岩岩石化学方面的内在联系;从地层接触关系、岩石变质程度、重力资料、同位素年龄等方面讨论了大红山亚群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地层指南"(2001)关于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将出露在伊勒呼里山地区的泥鳅河组(S3-D2n)、根里河组(D2-2g),小河里河组(D3x、花达气组(C1h)和查尔格拉河组(C1ch)的一套海相-陆相连续沉积的碎屑岩并组为群,称燎原群(S—C1L).以黑河市查尔格拉河流域为典型地区,并划分燎原群下亚群(S3—C1La)(包括泥鳅河组和根里河组).燎原群上亚群(S3—C1Lb)(包括小河里河组、花达气组和查尔格拉河组).在黑龙江省岩石地层(清理)中,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层序分析等工作认为,燎原群下亚群以海相碎屑沉积岩为主,而燎原群上亚群则以陆相碎屑沉积岩为主,两者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燎原群底以下伏卧都河组上部含砾砂岩消失为界,而顶部不全,时代为晚志留世晚期至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19.
通过1∶5万区调工作,初步查明原万保沟群4个组间均以断层(韧性剪切带)为界面,在空间上呈条带状构造岩片态势展布。经填图发现该群实际上仅由火山岩组和碳酸盐岩组构成。并在火山岩组和碳酸盐岩组中分别获得了(1441±230)Ma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和叠层石化石,确定其时代为中—新元古代;在地质填图中发现该群原上、下碎屑岩组属同物异名现象,笔者及前人获得了早寒武世微古植物化石及小壳动物群化石。据此,对原万保沟群进行了解体,解体后的万保沟群仅由火山岩组和碳酸盐岩组构成,重新厘定为万保沟群,并在群内新建两个正式组级构造地(岩)层单位,即温泉沟组和青办食宿站组。而将原上、下碎屑岩组依据古生物化石、岩石组合特征,重新厘定其时代为早寒武世,并新建立沙松乌拉组。  相似文献   

20.
康滇地区是我国南方前震旦纪地层出露最为广泛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成矿区带之一,昆阳群(会理群)地层和矿产的研究已经历半个多世纪,收于情况复杂,至今对层序和对比的认识仍较分歧,严重影响了前震旦纪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笔者较全面深入的剖析了造成认识分歧的几个核心问题,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建立起昆阳群(会理群)上,中,下三个亚群十二个组的层序剖面,最后对已发现的矿产按组,段进行归口,发现贫河组,清水沟组下段和清水沟组上段是重复重要赋矿层位,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