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秦岭原“舒家坝组”地层可解体为3个岩石地层单位:北部秦岭群深变质岩系,中部李子园群变质火山岩系及南部李坝群碎屑沉积岩系。研究表明,李坝群为一套浊积岩系,具独特的浊流纵向搬运模式,是李坝金矿床含矿岩系,时代暂定为中—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2.
西秦岭原“舒家坝组”地下层可解体为3个岩石地层单位:北部秦岭群深度变质岩系,中部李了园群变质火山岩系及南部李坝群碎屑沉积岩系。研究表明,李坝群为一套浊积岩系,具独特的浊流纵向搬运模式,是李坝放床含矿岩系,时代暂定为中-泥盆世。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的五台群是指位于台怀不整合之上,滹沱群之下的一套变质程度达绿片岩相——次绿片岩的变质岩系。在这套变质岩系中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十分丰富;主要赋存在下亚群的变质火山岩系中。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南段前寒武纪地层分布较广。从下至上分为楼子坝群、丁屋岭组、南岩组和黄连组。过去因缺乏可靠的微古植物化石证据和同位素地质年龄资料,对其时代归属分歧颇大。为此,作者对该区的前寒武系进行了系统的微古植物取样、分析,参考最近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资料,认为:楼子坝群为前震旦系,大致相当于蓟县系与青白口系;丁屋岭组为下震旦统;南岩组和黄连组为上震旦统;江西东南部的"下寒武统炭质板岩"应归入老虎塘组,属上震旦统。  相似文献   

5.
变质岩系中的层状铜矿,除了直接产于变质火山岩中的火山岩型铜矿外,大量分布的是产于变质砂岩、碳酸盐岩、板岩、片岩和片麻岩中的铜矿,本文称为变质岩型铜矿.以往,这类矿床被看作岩浆热液型铜矿.七十年代以来,不同的成矿认识相继提出,如"沉积"、"变质"和"火山",以及这些地质因素相结合的复合作用,如"沉积-热液"、"沉积-变质"、"变质-热液"、"火山-沉积"、"火山-沉积-变质"等等.在近几年的地质文献中,对于同一个或同一类矿床,不同的作者在认识上差别很大.这表明变质岩型铜矿有可能是多成因的,必须对多种因素作全面分析,从成矿现象上探寻成矿机理,找出各种地质因素在  相似文献   

6.
白云鄂博矿区H_9变质岩的Sm-Nd年龄、成因及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报道了白云鄂博矿区H9变质岩富钾板岩,暗色板岩和变质基性火山岩的Sm-Nd年龄数据,讨论了上述变质岩的成因及与稀土矿床成矿关系。  相似文献   

7.
富蕴县乌恰沟一带变质岩地层划分和时代归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政  陈君华 《新疆地质》2011,29(4):389-392
富蕴县乌恰沟一带位于阿尔泰山南缘,大地构造位于查尔斯克-哈夏乔拉结合带以北,属西伯利亚板块南缘活动带.长期以来,对该带出露的一套中深度变质岩形成时代存在较大分歧.通过变质程度研究,参考同位素年龄资料,对该地区变质岩地层进行重新划分,对形成时代进行重新厘定.将未变质(或轻微变质)的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碎屑岩,暂划为上奥陶统东锡勒克组.  相似文献   

8.
南米仓山火地垭群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时代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南米仓山火地垭群变质岩系特征,结果表明火地垭群变质原岩主要为副变质岩和少量火山岩组成,结合单钻石Pb-Pb年龄和区域地质资料,将火地垭群归属于中晚元古代。  相似文献   

9.
舒家坝群(D2-3S)是西秦岭北带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重要的赋矿地层,为一套浅变质的具类复理石沉积特征的细碎屑岩及少量碳酸盐岩组合,形成时代为中晚泥盆世。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西秦岭两当县北解板沟一带原划舒家坝群中新填绘出一套被断裂围限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系,与舒家坝群的主体岩性差别明显。通过对该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系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别获得其中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04±2 Ma,英安斑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09±3 Ma,表明该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系形成于晚三叠世。据此,将其从原划舒家坝群中解体,暂划归华日组(T3hr)。  相似文献   

10.
秦岭造山带东段秦岭岩群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4,他引:6  
时毓  于津海  徐夕生  邱检生  陈立辉 《岩石学报》2009,25(10):2651-2670
对东秦岭地区的陕西省洛南县、宁陕县、长安县和河南省淅川县出露的四个秦岭岩群变质岩进行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样品主要由变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组成.详细的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三个正变质岩均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971~843Ma),而副变质岩中富集大量新元古代碎屑锆石,根据最年轻的谐和年龄(859Ma)和早古生代的变质年龄,推测其沉积时代为新元古代中晚期.因此,北秦岭南部的秦岭岩群的变质岩主要由新元古代早期的火成岩和新元古代中晚期的沉积岩组成.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加里东期,局部有燕山期的变质作用叠加.指示北秦岭的造山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古生代.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还显示秦岭岩群的新元古代火山岩均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沉积岩沉积于大陆弧-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指示秦岭造山带在新元古代早期是一个火山弧.秦岭岩群的火山岩和沉积岩在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方面与扬子克拉通西缘的特征非常相似,表明位于北秦岭造山带的秦岭岩群应归属于扬子克拉通陆块,是扬子北缘的一个大陆边缘弧.  相似文献   

11.
月照-琵琶寺地区的变质火山岩出露于甘肃武都县境内,夹在泥盆系和前震旦碧口群地层之间.按地球化学分类,火山岩可划分为双峰式和碱性两个系列.双峰式火山岩系由低K富Na拉斑玄武岩和酸性英安岩、流纹岩组成.该玄武岩具有类似MORB的微量元素特征,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但富Th贫Nb显示其受到陆壳混染的影响.该套火山岩总体特征指示其为大陆裂谷向成熟洋盆转化阶段的产物,从而推测本区火山岩可能为勉略古洋盆西延的分支产物.  相似文献   

12.
扬子地块东南缘沉积岩的Nd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周泰禧  徐祥 《沉积学报》1995,13(3):39-45
扬子地块东南缘上溪群分布区及其周边沉积岩的Nd同位素研究结果,支持存在一条苏浙皖古生代裂陷槽(或江南深断裂)的观点。上溪群以北直至长江边所分布的震旦系-古生代的盖层沉积岩,其Nd模式年龄有两组,表明物源区不同。裂陷槽以北,沉积岩的物源区为Nd模式年龄约2.0~2.1Ga的扬子物源区;以南的沉积岩表现出明显的幔源物质混染,显示出元古代岩浆活动的影响,而上溪群分布区以南直到江绍断裂附近主要表现上溪物源区的影响,华夏地块古老基底岩石则无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13.
塔什库尔干大型铁矿成矿带位于昆仑造山带西段,原岩恢复表明该区含铁岩系主要为一套双峰式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组合,岩石普遍遭受绿片岩相变质和多期构造变形。本文报道了在老并一带变安山岩中获得的LA ICP MS锆石U Pb同位素年龄值(603±10)Ma,并结合前人年龄数据,将原划古元古界布伦阔勒岩群的含铁岩系厘定为震旦系寒武系纽芬兰统马尔洋岩组(Z 1m),其内发育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证实了区内震旦纪早寒武世仍处于拉张伸展背景,变质火山沉积组合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大陆边缘裂谷构造环境。含铁岩系典型的膏(钡)铁建造很可能为新元古代晚期“Marinoan雪球”冰期后地球系统变化的火山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14.
湖北北部耀岭河群、武当山群、随县群(大狼山群)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银胜 《地层学杂志》1997,21(1):77-80,F003
川、陕、豫、鄂边境和湖北武当山地区的耀岭河群—武当群,鄂北随州—应山地区的随县群(大狼山群),大别山西南麓孝感和黄冈地区长江北岸的原红安群上部地层实为同一地层。原耀岭河群是一套变基性火山岩,它岩性单一,厚度不大,应废群复组。其下为一套变质(含砾)含晶屑岩屑酸性火山岩,命名为柳林组。再下是一套变质碎屑沉积岩、火山质沉积岩,命名为天星庙组。耀岭河组在鄂东、鄂中缺失;柳林组、天星庙组横贯东西。建议三组统称武当山群。武当山群上覆有含化石的古生界和上震旦统碳酸盐岩地层,其间没有角度不整合界线;之下未见底,时代为早震旦世  相似文献   

15.
刘军锋  孙勇  高明  杨磊 《地质学报》2008,82(7):998-2008-01-30
月照琵琶寺地区的变质火山岩出露于甘肃武都县境内,夹在泥盆系和前震旦碧口群地层之间。按地球化学分类,火山岩可划分为双峰式和碱性两个系列。双峰式火山岩系由低K富Na拉斑玄武岩和酸性英安岩、流纹岩组成。该玄武岩具有类似MORB的微量元素特征,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但富Th贫Nb显示其受到陆壳混染的影响。该套火山岩总体特征指示其为大陆裂谷向成熟洋盆转化阶段的产物,从而推测本区火山岩可能为勉略古洋盆西延的分支产物。  相似文献   

16.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层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胶辽吉带、中部带和西部孔兹岩带三个带状区域。近年来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层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根据作者的研究和前人的大量工作,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主要的古元古代地层的组成、时代、形成的构造背景等进行了总结。发现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底部2.47~2.35Ga间的地层普遍缺失,反映了华北克拉通地质演化历史上的一个静寂时期。~2.3Ga在华北克拉通中条山及鲁山等地发育了少量的冷口变质火山岩以及上太华岩群变质地层。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华北克拉通以往认为时代大致始于2.5Ga的滹沱群、甘陶河群、辽河岩群、绛县群、中条群等众多地层实际年龄多集中在2.2~1.9Ga之间,而且大多数地区所划分的不同的古元古代地层在时间上是并置或叠合的,没有新老或上下关系,仅在中条山地区和五台地区的古元古代地层具有从老到新连续演化的特征。目前,古元古代早期2.4~2.3Ga的地层研究程度还不高,形成的构造背景存在岛弧和裂谷两种不同的认识,我们倾向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推测在鲁山-华山-中条山-吕梁山一带存在古元古代早期的岛弧与活动大陆边缘的相互作用。2.2~1.9Ga这一阶段的地层除孔兹岩系外,通常为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且火山岩基本都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特征,表明它们应该形成于伸展环境,但对伸展的机制还存在裂谷与弧后盆地的争议,根据作者等的工作本文倾向于它们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反映了华北克拉通可能从2.2Ga开始经历了强烈的伸展活动,最终导致了原有基底的裂解。  相似文献   

17.
蓝田构造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树桐  孙枢 《地质科学》1993,28(2):105-116
蓝田构造窗位于安徽省南部上溪辟(相当于板溪群)中。组成构造窗的地层为震旦系和部分下古生界,它们以断层与周围浅变质岩接触。浅变质岩包括构造混杂岩、复理石浊积岩、钙碱性火山岩和相应的沉积岩以及前震旦纪碎屑岩四种岩石单位,它们是不同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在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聚集到一起的。据此可识别出,以往所说的蓝田盆地实际上是一个构造窗。  相似文献   

18.
通过1︰5万地质填图及剖面测制,作者在粤北大瑶山地区的震旦-寒武纪地层中首次发现多层火山岩,岩性主要为火山-沉积碎屑岩类的变质凝灰质不等粒岩屑石英砂岩、变质凝灰质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沉凝灰岩等,局部见变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对变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变质凝灰质砂岩用LA-ICP-MS法测定锆石U-Pb年龄,206Pb/238U年龄介于614~2869 Ma之间,年龄值较为分散,说明碎屑锆石是多来源的。火山岩年龄数据与地层时代归属矛盾,粤北大瑶山地区前泥盆纪地层的时代归属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孙云堂 《云南地质》2011,30(3):321-322,311
曼远铁矿以磁铁矿、赤铁矿、磁赤铁矿为主,赋存于澜沧群勐井山组上段中部。该组地层中夹多层中性—基性火山岩、火山凝灰岩,属典型的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  相似文献   

20.
张海祥  张伯友 《中国地质》2003,30(3):254-260
对星子群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星子群变质岩中的片岩和变粒岩的原岩是沉积岩,其中云母片岩的原岩为粘土岩,石英片岩和变粒岩的原岩是杂砂岩或亚杂砂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岩和榴闪岩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变质沉积岩的形成构造环境判别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而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岛弧拉斑玄武岩与大洋拉斑玄武岩的过渡类型,它们形成于拉张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