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研究区作为靖边气田的稳产接替区块,开展对本区储层情况进行研究,综合利用岩心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定等资料,对研究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1+2和马五41亚段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储集岩的类型主要为泥-粉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及岩溶角砾岩,孔隙类型以以溶孔、晶间孔为主,膏模孔和微裂隙次之。储集岩的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为3.26%,平均渗透率为1.4×10-3m2,且孔隙度与渗透率呈正相关性,总体为非均质性较强的低孔、低渗透储层。 相似文献
2.
贵州赤水天然气藏的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参数是体育场支评价的重要条件,它决定了油气储量及产能的大小。储层物性又受岩性及成岩作用的影响,单从常规岩芯分析数据统计其平均值,不足以代表储层物性特征,文中着重探讨三叠系雷口坡组、嘉陵江组的物性特征岩性的关系,分析储层横向变化和影响储层物性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4.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我国最大的气田,但是储层岩性较为致密,已成为制约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展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对于该区天然气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扫描电镜、薄片鉴定、压汞、铸体薄片等分析测试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储层由北到南主要发育岩屑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喉道半径普遍较小,孔喉分选较差,且以细孔径为主,孔喉连通性中等;孔渗普遍偏低,属低孔低渗,孔渗明显受沉积相带的控制,高孔渗区呈贯穿南北的条带状分布,与河道展布特征近似。研究表明物性高值区连片分布,东部好于西部,盒8下物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在靖边油区油井施工中,白垩系下统洛河组砂岩底部泥浆漏失概率42%~66%,而砂岩其它部位未出现漏水现象。侏罗系中统安定组与上覆洛河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古风化壳的存在使安定组顶部灰岩裂隙十分发育,最大漏失量达0.88m3/mm。故洛河组砂岩底部与安定组泥灰岩是靖边油区开发地下水的较佳部位。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气田南区莲102井区盒8段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气-水渗流规律不清,因此,运用铸体薄片、图像孔隙、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测试方法对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利用气-水相渗流及可视化渗流实验方法,研究了成藏过程中的气-水渗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盒8段储层孔隙以岩屑溶孔为主,粒间孔次之,晶间孔及粒间溶孔发育较少,喉道类型以片状喉道和弯片状喉道为主,平均喉道半径0.3 μm。根据孔隙度、渗透率、排驱压力及最大进汞饱和度,将盒8段储层孔隙结构分为3类,从Ⅰ类至Ⅲ类孔隙组合类型分别为粒间孔-溶孔、晶间孔-溶孔、溶孔-晶间孔; 孔喉半径分布由单峰型或左高右低双峰型转变为左低右高双峰型,主流喉道半径逐渐变小; 储层物性由好变差,孔隙连通性也逐渐变差。研究区目的层气驱水类型分为3类,分别为均匀驱替、网状驱替和指状驱替,不同气驱水类型的储层,气-水两相渗流束缚水饱和度及两相渗流区宽度差异较大。气-水渗流特征与物性和孔隙结构关系密切,从Ⅰ类至Ⅲ类气驱水由均匀驱替过渡为网状驱替再到指状驱替,两相共渗区域由宽变窄,等渗点由高变低,且束缚水饱和度逐渐增高,渗流能力由强变弱。基于储层渗流规律,预测研究区有利开发区域,为研究区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靖边气田投产井产量低、递减快,部分井有地层水产出,不同区域的生产井产水量差异大。通过对气藏地层水特征、识别方法、地层水水源、地层水演化和影响气水分布地质因素的研究,对地层水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分布模式等有了较深入的认识。研究表明,气藏“相对富水区”主要分布在气田西部,呈块状或透镜状形式分布,多数以气水层共存为特点。地层水是在气排水阶段中保存在孔隙中的束缚水或因气体驱替能量有限而残存的部分可动水。在部分井区由于储层条件变化、局部致密带的形成而造成孔隙中水未受到天然气的大规模排驱而残留了大量的地层水,形成“相对富水区”。尽管气井产水对气田的整体开发与正常生产影响不大,但研究气藏的产水原因对今后生产管理和气藏的高效合理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天然气单次闪蒸实验、气藏水化验分析两种方法,区分松辽盆地松南气田气井产水类型;结合气藏精细描述,分析不同气井的产水机理;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探索火山岩气藏控水策略。松南气田产水可分为凝析水和地层水两种类型,构造高部位火山机构气井产凝析水,构造低部位火山机构气井产地层水。断层引起的底水上窜是造成构造高部位钻井产少量地层水的主要原因。通过数值模拟发现,采气速度越高,边底水锥进越快。松南气田火山岩气藏最优采气速度约在3.6%。根据高部位高配、低部位低配的控水原则,明确了不同类型、不同构造部位火山岩气井合理产量,可有效控制火山岩气井出水,实现气藏稳产。 相似文献
9.
为系统探讨陕西永寿县基岩裂隙含水层的富水规律,综合传统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和统计学理论,基于96眼钻孔资料,分析了陕西永寿县基岩裂隙含水层的控水因素,并进行了富水性分区。研究发现:基岩裂隙含水层厚度空间差异性明显,砂岩裂隙含水层较灰岩裂隙含水层厚度空间差异性大;基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主要受控于岩性、地质构造、基岩地形、补给排泄条件4种因素,贮水类型主要为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及成岩裂隙水;富水区为渭北东北隆起地带老龙山断裂以南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富水区、仪井地堑羊毛湾水库附近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富水区、常宁镇北顺什村附近黄土台塬塬心地带富水区,稳定出水量均在1 000 m3/d以上。研究成果可为后备水源地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也可为同类地区富水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现今构造面貌为一区域性西倾大单斜,其下古生界奥陶系主力气层为马五段马五31小层,该小层顶面构造是在极其平缓的构造背景上发育的小幅度褶皱,且局部小幅度构造与产能关系密切,是寻找高产区的有利指向。应用地震解释成果和测井、钻井资料,研究J井区主力气层马五31顶面的小幅度构造分布特征;分析马五31顶面与本溪组9号煤顶、马家沟组标志层(K1、K2)构造的相关性;总结鼻状构造的组合类型;研究鼻隆构造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总结构造圈闭与复合圈闭类型;分析小幅度构造成因动力学特征。这些认识对该井区井位部署、扩边挖潜及水平井动态调整,提高气田开发钻井成功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气藏高效持续开发急需解决的气水分布及产水控制因素问题,通过苏里格气田东二区气藏地质和生产动态资料的综合分析,得出以下主要认识:地质构造和生烃强度控制本区气水分布的宏观格局,高产气井绝大多数发育在近烃源岩的低洼部位或微幅构造上;储层物性参数对气水分布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物性好的砂体毛细管阻力小,天然气更易于驱替储集条件好的砂岩储层中的地层水形成气层,研究区气层孔隙度介于7%~14%之间,渗透率为(0.50~2.00)×10-3 μm2;泥岩隔层等因素造成气水分布的复杂化,随着下伏山1段泥岩隔层厚度的增大,对应区域盒8段日产气量减小,日产水量增加;致密砂岩气藏产能受开发方式的影响很大,在气藏合理配产过程中,需要考虑压敏及速敏效应的影响:投产时间越长、配产及生产压差越大,气井出水速率越快,出水量越大。采用水平井开发,可增加气井的泄流面积、减小生产压差、提高产能、降低水气比,可以实现延长无水或低水采气期,从而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马五_(1+2)气藏储集单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地震、地质、测井等信息,考虑沉积、成岩、地貌、生产动态等多因素,在沟槽识别和致密带研究基础上,通过井间干扰、油层压力变化和试井边界响应分析,按照局部、就近原则对靖边气田马五1+2气藏进行了储集单元划分。共划分出111个储集单元,其中独立型69个,复合型42个。这些储集单元的面积多介于10~50km2之间,单个储集单元的井数一般少于6口。在对气藏储层特征综合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流动单元划分思路与流程,并认为关键环节包括古沟槽识别、致密带研究、动静结合确定储集单元等3个方面。储集单元一方面受控于被致密岩相包围的有利成岩相带,宏观上与弱—中等充填泥粉晶白云岩相对应性好;另一方面又受各级古沟槽夹持,在两个一级古沟槽之间往往共生多个储集单元,而这些储集单元边界又严格地受二级或三级沟槽切割控制。 相似文献
14.
对靖边气田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产出的油田水进行常、微量元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富集Br-、I-、Li+、K+,奥陶系的Br-、I-、Li+以及石炭—二叠系的Br-和K+都已经达到工业开采或综合开采标准。其高Br-含量特征以及相关水化学参数特点反映靖边气田油田水主要为海相沉积型卤水,且保存环境较封闭,具有很好的原生性;同时,高的溴氯系数及钾氯系数说明奥陶系海水高度浓缩,并已经达到钾盐沉积阶段,反映靖边气田所在的陕北盐盆西部可能有固体钾盐沉积存在。而石炭—二叠系油田水除对原始沉积卤水的保存外,可能受到富钾围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二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的发现与勘探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靖边气田发现于1989年,它是我国首次在陆上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与探明的非常规隐蔽性大型岩溶古地貌气藏。2000年探明天然气储量2909.88×108m3。而后通过气田的开发及扩边勘探,又使气田面积向东延伸扩大,落实三级储量1011.4×108m3。气田主力产层由奥陶系马家沟组五1层溶斑白云岩与粗粉晶白云岩组成,具有沉积稳定、成层分布、低孔隙低渗透、低丰度、大面积、中低产、埋藏深、非常规、隐蔽性强的特点。论述了气田的发现和勘探开发历程、气藏的地质特征,以及在稳定地台区寻找海相碳酸盐岩气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马五1~4亚段属于陆表海蒸发碳酸盐潮坪相。潮上带(含)石膏结核白云岩和潮间带上部的含石膏晶模白云岩最有利于形成储层。马五1-4亚段碳酸盐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准同生期白云石化和膏化作用奠定了储层的物质基础;表生岩溶期选择性溶解作用构筑了储层的轮廓;埋藏期溶解作用和各种矿物充填作用,决定早期溶孔能否保存和储层最终状况。引入“负胶结物孔隙度”概念,更直观地反映了沉积作用对马五1-4亚段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将沉积微相和成岩相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简约的方式,用一套数字组合符号半定量地表达沉积微相和成岩相,在开发区块储层评价和预测上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