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是一个较简便、快速的方法。但由于灵敏度的限制,不得不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如分离富集等手段来满足生产上的要求。 本文探讨了N_(263)国产季胺型液体交换树脂萃取色层分离、富集银的行为。经实践证明,在有一定量氯离子存在下,N_(263)能定量吸附银,1:1盐酸淋洗后即可进行原子吸收测定。当有大量EDTA存在时,微量银能与大量共存离子分离。因此本方法为快速、简便测定岩石中0.0xppm以上的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离技术和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化探样中的痕量银和镉(0.0xppm)不经分离直接用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银和镉是困难的。宫本益夫曾用dowex 1×8阴离子树脂分离和富集电解铜中的银;辽宁地质局中心实验室曾用717阴离子树脂分离和富集化探样中的镉,F.Bea.Barredo和c.Polo polo曾用dowex1×8阴离子树  相似文献   

3.
化探样中的痕量银和镉(0.0xppm)不经分离直接用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银和镉是困难的。宫本益夫曾用dowex1×8阴离子树脂分离和富集电解铜中的银;辽宁地质局中心实验室曾用717阴离子树脂分离和宙集化探样中的镉;F.Bea.Barredo和C.Polo polo曾用dowex1×8阴离子树脂分离硅酸盐岩石中的金、银和镉后,用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本工作参考了他人的工作,结合我们的工作情况,确定了实验条件。其绝对灵敏度银为1.5×10~(-11)克,镉为1×10~(-11)克。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6~1990年期间1∶20万区调资料,将唐古拉山地区的第三纪地层,划分为古—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及上新统,并分别命名为沱沱河群(E_(1-2)tt)、雅西措群(E_3yx)、查保马群(N_1ch)、五道染群(N_1wd)和曲果组(N_2q)。认为中新统查保马群和五道梁群属同期异相,并指出在雅西措群中寻找盐类矿产、五道梁群中寻找锌银铁矿产具有很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区域化探扫面样品分析中,对银和铋的检出限要求很低,一般分析方法都难以达到。本文应用巯基棉色谱柱分离富集水系沉积物中的痕量银和铋用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银的检出限为0.003μg,铋为0.007μg。在相同时间和条件下,银含量为  相似文献   

6.
近来,应用巯基棉分离富集天然水中痕量元素,开始取得较好的效果,长春地理研究所作了较多的工作,也有用于岩矿样品中痕量金的分离,巯基棉用于分离和富集某些痕量元素的优越性已开始显示出来了。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银在巯基棉上的交换行为和洗提条件,测量了分配系数和洗提曲线,考查了其它元素的吸附情况,拟定了水系沉积物中痕量银的分析方法,在规定的条件下,本法的检出限为0.06ppm,精密度(RSD%)在含量(0.1—0.2ppm)为20%左右,含量(1—3ppm)为6%左右,准确度也较好。  相似文献   

7.
该矿是内蒙古干旱草原气候区典型的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床。研究表明:自全新世以来该氧化带一直处于干旱气候控制之下;金的表生演化除具有颗粒增大、形态复杂、品位变富和成色增高外,金、银出现双峰富集且基本处同一深度;这与潮湿气候区金、银以“单峰”富集及“上金下银”规律形成鲜明对比。太阳泵是金、银“双峰”富集的主要成因;金的下部富集与较低pH环境有关;伊利石2M_1是金、银上部富集峰主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磷酸三丁酯纤维棉对金的吸附性能及其在测定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婕 《矿产与地质》2003,17(Z1):485-486
选择磷酸三丁酯(TBP)纤维棉对Au的吸附和解吸的最佳条件,在10%的王水中,磷酸三丁酯纤维棉可定量吸附Au,使其与多种共存离子分离.吸附的Au用10g/l的Na2SO3溶液解脱.在给定条件下,对5ìg~200ìg的Au进行分离富集,其回收率在98.0%~101.0%.方法已用于铅锌矿、银金矿中金的分离富集和测定,所得结果与其它方法相符合,其RSD为1.6%~3.9%.  相似文献   

9.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银,灵敏度很高,适用于岩矿中微量及痕量银的测定。但共存元素对微量银的测定有不同程度的干扰。测定前必须将银与共存元素分离,以达到消除干扰,降低测定下限的目的。分离手段一般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泡沫塑料或离子交换树脂交换法和巯基棉吸附法。其中用巯基棉分离富集银,有其独具的优点。首先可避免使用有害人体的有机溶剂,且回收率高,空白值低并较稳定。本文在原有文献的基础上,对过去的分析流程提出了改进。建立了岩矿中微量银测定的实用方法。 文献介绍,银在巯基棉上的吸附是在PH  相似文献   

10.
研究报告410哌啶树脂在分离富集中的应用研究 I.岩矿中痕量金银铊镓铟的分离富集…………………………… ……………………………………………………………………………………李玉珍、饶竹、朱玉伦(1)雾化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研究I.直接雾化进样装置及其性能………………侯书恩、常诚(6)流动注射一光度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碘…………………………………………李锦听、邵一立、刘国均(11)流动注射在线萃取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试样中痕量银……汤志勇、金泽祥、陆琴、田凤英(14)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汞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子清 《湖南地质》1991,10(3):229-234
湖南省银矿床银主要来源于岩浆源,已发现的银矿床主要有三类:矽卡岩型银铅锌矿床,脉状热液型银铜铅锌矿床,斑岩型银多金属矿床。银矿的分布受大地构造的控制: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的湘西北区无岩浆侵入活动,无银矿点分布,也末发现银异常;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的雪峰古陆过渡区,银异常密集分布,强度中等,系沉积型含银的钒磷矿分布区,尚未发现工业银矿床,属华南褶皱系赣湘桂粵褶皱带的湘中、湘南、湘东区,银异常呈点状分布,强度大,是主要岩浆源型银矿分布区,是银矿找矿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2.
贵州银厂坡银矿床银矿物特征及其赋存状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电子探针、化学分析、显微镜鉴定及野外观察等方法,对贵州威宁银厂坡银矿床的银矿物物理性质、化民分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初步查明,银矿物主要有三种:自然银、螺硫银矿、银黝铜矿。在银黝铜矿中,Ag的摩尔数与Sb、Zn的摩尔数呈明显正相关。银主要呈独立银矿物的形式赋存于Pb-Zn-Ag和Pb-Cu-Ab两类矿石中。  相似文献   

13.
唐铭 《矿产与地质》1992,6(5):387-392
火山、次火山岩型银矿床储量约占全国银总储量的80%,是我国重要的银矿床类型。该类型矿床均分布于地洼区的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结合地洼构造单元分区,将47个银矿床划分为东南、华中、五台—南兴安岭、吉辽、额尔古纳和滇西等6个银成矿区带。运用地洼成矿理论,初步总结了火山、次火山岩型银矿床产布,矿物组合,赋存形式和载体矿物以及成矿机构等方面的基本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大型银矿集区地球化学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申伍军  王学求 《地球学报》2010,31(3):449-455
如何利用地球化学填图数据预测潜在大型矿集区是寻找大型矿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和1:100万中蒙边界地球化学填图数据进行综合研究, 在全区共圈出面积大于1000 km2银的地球化学省40个, 其中具有良好Ag-Pb-Zn综合异常的有31处。内蒙已发现的4处大型银矿有3处位于地球化学省内, 已发现的11处中型银矿有10处位于地球化学省或区域异常内, 这说明大型银矿与地球化学省有高度的相关性。大型银矿区银异常强度(异常内银平均含量/背景含量)大于1.5。利用面金属量模型和地球化学块体模型对31处潜在的大型银矿区的潜在资源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粤西金、银矿床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粤西是我国华南的主要金、银矿床集中区,区内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具有相间排列的分布规律,即从南到北分为以下5个矿带:廉江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高州—信宜金矿带、罗宁—云浮银(金)多金属矿带、德庆—清远金矿带、连山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本文从区域地层、岩浆岩及成矿作用等方面对粤西金、银矿床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影响金、银矿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不同区域地层、岩浆岩Au、Ag含量的差异及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粤西是我国华南的主要金、银矿床集中医,医内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具有相间排列的分布规律,即从南到北分为以下5个矿带:廉江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高州-信宜金矿带、罗宁-云浮银(金)多金属矿带、德庆-清远金矿带、连山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本文从区域地层、岩浆岩及成矿作用等方面对粤西金、银矿床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影响金、银矿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不同区域地层、岩浆岩Au、Ag含量的差异及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围山城层控金银矿特征和成矿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围山城金银矿带包括银洞坡金矿床和破山银矿床。由于金、银矿床明显受地层、岩性控制,而旷化又具有热液成因的特点,因而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研究了该矿带的层控特征和成矿作用。一、矿带地质特征围山城金银矿带位于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东段南支。区内分布的上元古界为一套地槽型变质火山-沉积岩系。歪头山组(Pt_3w)为含矿岩系,构成北西向河前庄背斜。上覆大栗树组(Pt_3d)为变质火山岩——  相似文献   

18.
斯弄多银铅锌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林子宗群火山岩中发现的首例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中-大型多金属矿床。矿区矿物组合多样,矿石组构复杂,具有热液成矿作用的典型特征,成矿阶段可划分为(I)闪锌矿-黄铜矿-硫砷铜矿-黄铁矿-石英阶段、(Ⅱ)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阶段、(Ⅲ)黄铁矿-石英-方解石三个成矿阶段。通过野外调查、地质编录、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EPMA)微区分析,本文对该矿床中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银主要以独立银矿物形式存在,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矿物中不可见银极少。银矿物种类主要为硫砷铜银矿、辉银矿、深红银矿、螺状硫银矿和自然银,呈裂隙银或粒间银形式赋存于矿区碧玉、铁锰碳酸盐和早期金属硫化物中,次以包裹银形式赋存于早期硫化物中。另,在硫砷铜矿中发育极少的类质同象不可见银。银矿化主要形成于成矿阶段Ⅱ,银主要以硫的络合物形式运移,随着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沉淀,形成银矿物。  相似文献   

19.
江彪  陈毓川  王成辉  张大权  白鸽 《矿床地质》2015,34(6):1295-1308
中国银矿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多样,找矿潜力巨大。文章运用成矿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银矿床进行了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的初步研究,并将其初步划分为38个银矿床成矿系列(组),59个亚系列。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与各成矿系列的演化关系归结出中国银矿床成矿谱系。研究表明,中国银矿床成矿系列结构及演化具有时空不均衡性、银矿床类型演化渐趋多样化、矿石建造类型演化渐趋复杂化等特点,文章指出了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研究对全国银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的指导意义,并结合银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特点分析了银矿床今后找矿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20.
湖北银洞沟银金矿床正花状构造样式及控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北银洞沟银金矿床位于南秦岭造山带的武当巨型推覆体中的银洞沟逆冲推覆岩席中,该矿区中发育3条主要的韧脆性剪切带,银洞沟韧脆性剪切带,姚家湾剪切带和西沟剪切带,由北向南呈近等距分布,在剖面上呈正花状构造样式,控制着银洞沟银金矿床,陕西白河银矿,西沟隐伏银金矿和姚家湾铅锌银金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