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欠发达农区经济发展中的农户行为 以豫西山地丘陵区为例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根据对河南西部山地丘陵区10个县(市)332家农户的调查分析,欠发达农区制约区域发展的农户行为包括:(1)农户生产经营信息来源具奶大局限性;(2)农户收入严重依赖自然条件;(3)条件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意识障碍,农民对非农业参与意识不强;(4)农户贷款积极性不高且贷款多为维持日常生活需要;(5)农户更加期望用新增加的收入改变家庭生活状况,而不是发展生产。进一步的量化模型分析,揭示了农户收入在山区,丘陵和平原环境下受相关变量影响程度的差异,以及自给性与商品性生产不同比例农户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文章讨论了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发展问题,并基于对农户行为的分析,对研究区域的经济发展思路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生态农业模式设计与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农业建设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全面推广生态农业势在必行。本文根据河南省自然资源状况和地域差异规律,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全省不同生态类型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模式,以及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技术环节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生态农业体系建设途径探讨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严重威胁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协调该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生态农业体系。生态农业体系的构建应以生态经济学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健全法制, 用法律制度来有效调整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逐步缓解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加强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统一管理。以甘肃省主要生态类型为例, 提出了西北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阴山山地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条件与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显著,自然带的垂直带谱比较明显。多年来开发利用没有遵循自然规律,造成生态系统失调,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途径是:调整农牧林的布局,加强滩地与旱地农田的基本建设,提高森林的覆盖率,种草养畜发展牧业。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已由单体村落保护转向区域整体保护,但仅依据传统村落空间集聚识别集群区域,忽视了乡村聚落之间具有保护价值的“点状”与“线性”历史文化要素,也没有考虑社会经济要素对于连片保护利用工作实践的支撑作用。本研究以浙江省山地丘陵区作为研究样本区,融合核密度分析、局部空间聚类分析等技术方法,基于传统村落空间集聚和历史文化要素富集识别传统村落集群区域,并综合考虑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活力,融入生活便利、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景区资源四个维度特征指标识别传统村落集群优先发展区和一般保护区,进而提出保护建议和发展策略。浙江省山地丘陵地区共识别出传统村落集群区域18个,包括12个优先保护区、6个一般保护区,通过因地制宜地采取点线带面、强弱联动、全域共建共享等策略,推动集群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可以为中国其他地区的传统村落集群区域识别与连片保护利用规划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西南地区山地不同土地退化类型特征及调控途径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土地退化不仅是目前全还需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而且也是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之一,西南地区的土地退化是以水力侵蚀为主要动力形成的,文中简述了西南地区的土地退化状况,选择了4个(楚雄市、遂宁市,毕节地区及元谋县)山地不同土地退化类型进行分析,讨论了土 退化过程,提出了土地退化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在这一形势下,人类社会开始反思农业发展的政策、模式和技术,认识到农业的发展,不仅要提高产量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数量需求,还要提高产品质量,保证食物安全,发挥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20世纪末,中国生态学家和农学家共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概念。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生态农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总结了适应中国国情的成功模式,开展了不同层面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与赞扬。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农业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缺乏市场化引导、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品牌化推广等。面对着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资源环境瓶颈,中国生态农业需要在产业循环、多功能化、高品质、产业化以及融合传统精华与现代技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多做努力。 相似文献
13.
持续农业--生态农业及干旱区实践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了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SARD)提出的背景及其概念,结合干旱区实例介绍,阐述了持续农业与生态农业在中国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了东山县发展生态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基础上,提出了5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区域布局和实施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三峡库区山地特色农业与城乡协调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大坝蓄水淹没后,重构与资源环境特质和生态环境目标相适应,与区域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库区特色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价值。三峡库区以山丘地为主,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库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托特色农业发展培育乡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有助于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人地关系优化,也将有利于库区脱贫致富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基于库区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分析,进行山地土地功能分区研究,提出发挥库区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家坡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农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王家坡试点农村经济的深入调查与综合分析,详细论述了该试点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在对试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详查的基础上,制订了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提出振兴王家坡农村经济的出发点在于发展生态农业,进而阐述了王家坡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9.
国外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对我国西部农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国外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出发,系统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优势条件以及不利因素,得出生态农业是西部农业的优势选择,并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阐述三峡库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探讨了库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提出了库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六种模式即自给型粮食种植业,优势果蔬业,生态经济型(含果,茶、桑、药等)林业,效益型畜牧业,增值型绿色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型农业(生态农业旅游业)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