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福建沿海强潮河口闽江口和九龙江口外均发育有一定规模的线状沉积沙体,通过多波束调查采集数据和浅剖、沉积物资料的分析,对此类沙体特征进行研究,初步认为其为潮流沙脊。结果表明:在平面分布上,闽江口外潮流沙脊走向近SW-NE向,沙脊局部连片;九龙江口外沙脊走向近ENEWSW向,沙脊末端有分叉现象。分析现代海洋环境作用并结合沙脊规模、水深和河口相对关系的研究显示,沙脊主体规模基本稳定,现代水动力仅对沙脊表面有改造作用。在潮流、波浪和近岸余流的共同作用下沙脊脊顶部略显平滑,两翼坡度较缓,其沉积物组成以粒度较粗的古河口砂质浅滩砂为主,沉积主体为全新世海平面上升时期,近岸河口环境的古水下三角洲遭受潮流侵蚀而成。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河口区古环境屈指可数,闽江口尚缺乏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闽江口建立硅藻-盐度转换函数,为今后研究闽江口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在对闽江口表层沉积硅藻进行CCA分析后,结果表明盐度对硅藻属种变化具有最大解释量,并在研究区划分出4个区,Ⅰ区硅藻分布受河口外沿岸水体影响;Ⅱ区硅藻分布受潮汐上溯海水入侵影响;Ⅲ区硅藻分布受到潮汐与径流共同影响;Ⅳ区硅藻分布主要受径流影响。通过剔除异常站位及模型比选等手段确定最优硅藻-盐度转换函数为WA-PLS模型下Component 5模型,转换函数关系式为S拟=0. 25+1. 007S实,并以2. 76的平均误差作为补偿提升转换函数精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海洋站和志愿船观测系统的建成和使用,为继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奠定了基础,使我国海洋监测站和志愿船监测业务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将从技术角度介绍系统的建设情况,论述系统建设产生的效益,并根据作者的理解和多年来从事的相关科研、业务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对系统业务化运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9年11月在闽江的多学科综合调查结果,探讨了闽江下游及闽江口水域chl-a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chl-a含量分布呈闽江上游水域较低(平均值为3.17μg/dm3),南北两港最高,而后向闽江口逐渐降低的趋势.大樟溪发生水华,chl-a含量高达170μg/dm3,南港chl-a含量最高值为71.4μg/dm3,北港chl-a含量最高值为67.6μg/dm3.闽江北港高含量chl-a区内存在一个低pH、低含量DO区;而南港chl-a含量与盐度、PO4-P含量、DIN含量呈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pH、DO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马尾至闽江口水域chl-a含量与盐度、pH、DO含量则呈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DIN含量、SiO3-Si含量呈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北港和南港的高含量chl-a区,分别与北岸福州市污水排放及南部大樟溪高含量chl-a的输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意志。国家海洋局顺应时代潮流,运用战略思维,对全国海洋管理工作做出长远规划,海洋站“一站多能”作为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愈显重要。文章介绍了海洋站“一站多能”提出的背景及内涵,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分析了“一站多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一站多能”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洋大气污染物沉降是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研究污染物迁移和制定相关的控制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我国海洋大气监测与评价领域10多年的发展情况,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现场监测与模型结合的海洋大气监测与评价工作体系建议,包括几个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南通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成立于2004年底。近年来,在南通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正确领导下,中心本着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海洋管理服务,为防灾减灾服务的理念,切实加强能力建设,高效能、全方位地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7年1月,中心被国家海洋局授予沿海地级市海洋环境监测示范站称号。示范平台的创立为提高南通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促进生态海洋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重点回顾了我国海洋监测高技术研发的历程,概要总结了目前取得的进展和成绩,从技术研发管理角度提出了我国海洋监测技术研发存在的瓶颈问题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南海A平台导管架阴极保护监测结果讨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海A平台导管架阴极保护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了该平台下水一年后导管架的阴极保护状态。结果表明,该平台下水后,导管架各节点电位及牺牲阳极电位均达到保护,阴极保护状态良好。阴极保护监测系统运行稳定,双电极探头未发现损坏,所得监测结果翔实可靠,对该海域新建平台导管架监测系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深水港与江苏海洋经济探讨——以洋口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江苏海洋经济的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瓶颈。基于江苏海洋经济和深水港口的现状,重点阐述了洋口港在江苏海洋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洋口港是苏北海岸发展重要的支点,江苏海洋经济的希望在于深水大港以及由此带动发展起来的港区工业和海港中心城市,提出了“一核三载体”的海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量来之不易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设计开发了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库建设及可视化管理系统。文章对系统的功能和模块设计进行了论述,实现了监测数据库的导入、导出,监测数据查询及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等功能,满足了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非洲同中国具有传统友谊,中非之间海洋合作是中非合作大框架的新内容,是促进世界和平格局与应对全球海洋灾害的必然选择。文章从非洲国家对海洋能力建设的需求入手,分析了其海洋科技基础和面临的挑战,回顾了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的海洋合作与对非援助情况,提出了对推进非洲海洋能力建设的建议,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通过充分有效利用中非海洋科技论坛机制、培养非洲海洋科技人才、开展联合调查等几个方面的努力,将能较快速地提升非洲沿海国家的海洋建设能力,从而促进非洲沿海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中非海洋科技合作。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我国应对近海生态环境恶化和渔业资源衰退、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和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而海洋牧场观测网是科学指导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并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为了保障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山东省于2015年底开始在各海洋牧场建设生态环境海底观测站,并组网建成世界先进的海洋牧场观测网,目前已覆盖23处海洋牧场。设立观测网预警中心,负责海洋牧场观测网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同时开展水域多学科耦合过程的基础研究和业务化辅助决策的应用服务。海洋牧场观测网的建立和业务化运行初步实现了海洋牧场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可测"、"可视"、"可控"和"可预警"。目前,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观测网的科学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建议进一步增强观测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和长期在线监测的稳定性,跨介质立体组网、实现海洋牧场的全方位立体监测,深化多学科耦合过程的基础研究并提供多元业务化辅助决策应用服务,为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海洋观测网是海洋灾害预警监测、海洋资源开发保障、应对气候变化和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海洋观测网虽然具备了一定规模,但发展质量和运行效益较美国等海洋强国仍有一定差距。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对建设和发展我国海洋观测网大有裨益。本文通过分析研究《2019年美国NOAA科学报告》提出的海洋观测领域相关成果,对照我国海洋观测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海洋观测网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军  宋金明 《海洋科学》2016,40(12):8-12
以海洋沉积物中镉检测结果为例分析报道了近期对我国56个海洋行业监测检测实验室参加的能力验证结果进行了评价,并对测定结果异常进行了原因分析,这对能力验证活动组织者和参加者完善能力验证方式及实际检测提供帮助。此次能力验证的结果表明,提供海洋沉积物中Cd测定有效检测数据的55个实验室,其中满意、可疑以及不满意的实验室数目分别为42、11和2个,分别占总数的76.4%、20.0%和3.6%;测定结果达不到要求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对样品制备及设备的把控能力,对检测技术人员系统地训练和培训是提升实验室检测准确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建立了面向对象的港口空间格局遥感监测技术流程,构建出码头指数、堆场指数、港池指数、深水岸线指数、港口效率指数,用来定量描述港口空间组成与使用效能.并选取营口鲅鱼圈港区、锦州港区、京唐港区、烟台龙口港区、烟台芝罘港区5个渤海典型港口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渤海区域港口码头岸线与码头、堆场、港池的平均基本比例为1. 00∶6. 96∶51. 85∶66. 05,营口鲅鱼圈港区的堆场和港池、锦州港区的堆场以及京唐港区的码头、堆场和港池面积比例均已超过区域平均值.渤海地区5个典型港区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营口鲅鱼圈港区、京唐港区、锦州港区、烟台芝罘港区和烟台龙口港区分别有8 722、9 587、5 940、6 909、8 795万t的吞吐量潜力可供挖掘.  相似文献   

17.
宋南奇  王诺  吴暖 《海洋通报》2018,(2):201-208
本文以大连海上人工岛机场建设为背景,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与遥感技术监测填海施工引起的悬浮物扩散状况。根据工程海域的潮流特点,构建了水动力及悬浮物扩散模型,模拟了涨落潮状态下填海施工产生的悬浮物扩散情况;通过采集现场悬浮物浓度,利用我国环境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1B)的遥感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悬浮物反演模型,得到施工海域悬浮物分布的反演结果。对比遥感反演与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两者基本吻合,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揭示填海施工造成的大范围悬浮物的扩散规律,对于制定填海施工的环境保护措施、评价海洋环境影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