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笔者根据对山西沉降带第四纪以来沉降幅度和现今垂直形变等值线分布特点的研究,认为山西现代的构造活动是以垂直差异运动为主.基于这一观点讨论了山西地震带的地震活动与沉降运动的对应关系和划分潜在震源区的根据,以及当前应注意的地带.并讨论了沉降盆地内第四系与新生界厚度的比值与强震震中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在沉降带内,垂直差异运动过程中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可能是诱发地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1303年9月27日的山西洪洞8级地震发生于山西断陷盆地带中的临汾盆地,这是我国自有地震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8级地震,也是一个在活动陆内盆地中发生的大地震. 2003年9月17~18日在山西太原市召开了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700周年暨陆内盆地与强震活动研讨会. 会上交流的论文讨论了我国不同地区发育的不同性质的陆内活动盆地,包括拉张构造区的地堑、半地堑张性盆地,挤压构造区的压陷盆地和前陆盆地及走滑构造带内的拉分盆地与强震活动的关系. 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简要的总结,本期刊登的论文是由部分会议论文组成的专辑.   相似文献   

3.
2005年前山西地震危险性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系列断裂盆地为主体的断裂盆地带是山西的地震构造带和未来地震的主要危险区,叙述地的新生性,第四纪活动度,盆地和剪切运动和拉张运动特征及盆地的现代地壳运动特征和现代地壳应力场特征,分析了盆地的特征,地震震级一频度模式,古地震复发间隔和地震活动周期,山西历史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图像及盆地的各项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关系,在此基础得到,2005年山西基本上不具备发生M≥7地震的危险性,其发震概率在0.05~0.  相似文献   

4.
临汾盆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属山西断陷盆地之一,也是强震集中带,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八级强震。本文着重讨论临汾盆地地壳形变特征和近期断裂活动强度及其活动方式,为进一步研究临汾盆地近期地震危险性提供一些依据。1.构造基本特征临汾盆地的范围北以近东西向什林断裂为界,南与北东东向展布的紫金山断裂相接,东  相似文献   

5.
有记载以来,山西境内发生了M≥6 3/4级的强震七次。笔者在深入研究历史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对每次强震的极震区、破坏区的长轴走向及其范围,震前几十年内较大区域内地表活动图象以及余震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折,得出每次强震的发震构造走向。由于七次强震均分布于新生代以来形成的断陷盆地之中,而盆地又广为第四纪黄土覆盖,所以通过卫片解释了盆地内隐伏发育的断裂,从而展示了应力集中的闭锁结构条件。最后讨论了这些强震之间的一些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重力场、地磁场和地热场等方面分析了山西断陷带地球物理场所具有的特征,论述了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揭示的深部构造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初步建立了山西断陷带强震发生的模式,指出,与强震活动密切相关的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深部构造,是进行地震预报和地震区划等不可缺少的依据,也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地震成因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首先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性质以及动力环境的分析,认为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主要受兴都库什-帕米尔构造结的动力控制。其次分析了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与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地区强震成组活动存在一定的同步特征;进一步考察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中源地震与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之间关系,发现两者同样存在同步特征,且该区中源地震的活动强度和频度越大,天山地震带的强震活动越剧烈,其分布范围也越广。该结果从地震活动的角度反映了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对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的动力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与强震活动   总被引:59,自引:9,他引:5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前人对中国大陆及周边活动地块研究和划分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6个Ⅰ级活动地块区和22个Ⅱ级活动地块之间共26个活动边界带的构造变形与强震活动,包括强震分布与活动边界带的关系,边界带构造活动速率与地震活动水平及强震复发期等的关系. 给出了边界带强震活动水平与构造活动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和强震复发期长短与构造活动速率的反向变化关系. 从而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大陆活动地块构造及其块体运动特征,以及块体边界带的构造变形对强震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9—2007年山西断陷带GPS站点位移速率,采用格林函数法计算了山西断陷带地壳10 km深处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变化,并与区域地质构造、中强地震活动及其震源机制解等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山西断陷带中强地震活动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现今应力场变化强烈的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高,地震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变化特征一致性较强;构造应力场变化和中强地震活动还受构造相关区强震活动的影响,2009年以来忻定盆地原平段至石岭关隆起区中强地震活跃可能与汶川8.0级地震影响有关;山西南部尤其是运城盆地具有较高的背景应力水平,应进一步关注该区域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与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性质以及动力环境等的分析,认为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主要受兴都库什-帕米尔构造结的动力控制.其次分析了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与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地区强震成组活动存在一定的同步特征;进一步考察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中源地震与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之间关系,发现两者同样存在同步特征,且该区中源地震的活动强度和频度越大,天山地震带的强震活动越剧烈,其分布范围也越广.该结果从地震活动的角度反映了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对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的动力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震地质》1993,15(2):156
《西藏中部活动断层》是对西藏中部地区的活动断层、地震地表破裂研究的全面总结。书中详细论述了西藏中部主要活动断层及沿其分布的地震地表破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讨论了强震的发震构造;总结了西藏中部主要构造盆地类型及其特征,并探讨了拉分盆地和地堑系的发展演化;最后,根据不同方向活动断层、地震地表破裂的力学性质和运动特征,结合粘土实验、数学模拟结果,讨论了西藏中部的现今受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也是一个大陆内部活动盆地广泛分布的国家,一系列强震均发生在陆内盆地之中。研究地震与盆地的关系,研究陆内盆地中大地震的活动特征、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和震害分布与盆地的关系等,对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全球地震活动进入了活跃期,我国相继发生了2008年汶川MS8.0大地震、2010年玉树MS7.1强震以及2013年芦山MS7.0强震,均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因此,目前地  相似文献   

13.
天山地震带及乌恰交汇区强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国英  王秀达 《内陆地震》1993,7(3):271-278
根据1880~1990年天山和乌恰地区M_s≥5.5级地震资料,分析讨论了研究区内各带强震活动的韵律特征和相关性、强震活动的整体迁移规律及环境因子与强震之间可能存在的某些内在联系。用信息熵和马尔柯夫方法对各地震带资料进行了统计计算。认为:在大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由于力源和构造环境的差异,造成区内应力场分布不均匀,应力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调整和传递,形成了各带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据此对整个天山地震带和乌恰区近期强震活动趋势作了判断。  相似文献   

14.
利用陕甘宁交界地区测震台网记录到的2009—2018年4423个近震波形资料,采用衰减结构层析成像方法对该地区地壳Q_S值进行成像分析,获得了陕甘宁交界地区地壳衰减模型,分析讨论了Q_S值分布与活动断裂及强震活动等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陕甘宁交界地区地壳剪切波衰减横向变化显著,整体上,海原-六盘山构造带和西秦岭构造带地壳Q_S值相对偏低,鄂尔多斯盆地和陇中盆地地壳Q_S值相对较高。活动构造带和活动断裂交汇区呈现低Q_S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断这与活动断裂带及交汇区地壳岩石较为破碎且富含流体有关。有历史地震记录以来,研究区6级以上地震大多分布在高、低Q_S值的过渡区,分析认为这与"硬"、"软"地壳介质交界处容易积累地震应变能有关。研究区域低Q_S值分布与低横波速度和低电阻率区的主要分布特征较为一致,但是与大地热流研究结果存在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根据1986 ̄1996年川滇藏三省(区)邻界区巴塘-丽江-带频繁的强震活动的资料,结合活动构造带分布及历史强震记录,分析了该邻界区强震活动若干特征,提出了“存在川滇藏邻界区巴塘-丽江地震块体”的认识,并就其与相邻地区强震活动关系及未来强震趋势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地震时空分布来讨论新疆强震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诸如强震活动的群体迁移和往返迁移现象,七级强震前六级地震频度降低而五级地震频度增大现象,七级地震前的地震围空特征,强震活动的正交和菱形网络现象。并统计分析了新疆强震活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健  吴宣  张晓东  汪素云 《地震学报》2004,26(4):347-354
定量处理了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Ⅶ 度范围内中小地震活动图象,根据其空间分布特征划分为6个密集区.在每一密集区内分析了1970年以来ML2以上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密集区内历史地震情况,将地震活动分为3种类型.定性讨论了局部地壳介质状态与地震的关系,并解释了地震活动3种类型的形成机制;提出了强震重复有限性的问题;探讨了山西地震带中长期尺度地震危险性和地震灾害多样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临汾盆地是山西地震带中地震活动比较强烈的地段,是我国有名的历史强震区之一.其中1303年洪洞地震和1695年临汾地震,《中国地震目录》上均定为八级,时间间隔不长的两次强震震中相距仅40公里,震源体部分重叠,实属罕见.本文拟通过对这两次强震发生的构造背景、震源应力场及震源环境的分析,对其发震条件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周缘地震活动性和近期地震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周缘地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地壳应力特征、7级以上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和强震活动和活动构造的关系。利用灰色预测理论预测了块体周缘未来5a内的发震时间。  相似文献   

20.
山西地震构造带内与强震活动有关的断裂多为北北东—北东走向的高角度正断层,是位于重力梯度带上的深断裂、新生代以来长期活动、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的下沉地段、是许多强震的发震区.山西地震构造带下部上地幔是个隆起带,许多强震发生在上地馒隆起的斜坡带上,那里是地壳厚度变异带,分布有切割莫氏面的深断裂.地壳上层构造与深部构造相互结合、互相制约是山西许多强震发霉必要的地质构造条件.水平与垂直相互叠加的应力场是强震发震的应力条件,而且垂直挤压应力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