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现状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多样的苏联领土,为构造地质的研究开阔了广辟的前景。苏联历来有许多构造地质学派。它们之间存在着原则上的分歧,常常争论很激烈而富于创造性。我们应当支持各种学派的发展,而不能以行政命令方式迫使人们接受某种学术观点。例如在二十年代—三十年代间,苏联有三个非常卓越的学派:M.M.捷佳耶夫(1935)一派主张垂直震荡运动在构造成因中起主要作用;阿·阿·鲍里夏克(1922年)一派拥护阿·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安·德·阿尔汉格尔斯基和尼·谢·沙茨基(1933年及其以后)一派坚持经典的地槽学说。二次大战以后,苏联又有两种主要的构造地质学派,分别以弗·弗别洛乌索夫和尼·谢·沙茨基为代表。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与当时苏联地学界来往交流紧密,他对地质学的贡献得到了苏联地质学家的高度评价。1958年,苏联科学院全体大会选举李四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并授予卡尔宾斯基金质奖章;该奖章是1947年由当时的苏联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共同发起的、对地质科学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最高单人奖励,李四光是第六位获奖人,也是至2017年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外籍地质学家,他的获奖理由是:在地质、古生物、地层和矿产研究工作的综合贡献。李四光有两部著作在苏联被译成俄文出版,分别是1952年的《中国地质学》和1958年的《中国西北部的旋卷构造》,这两部译作对当时的苏联地质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李四光学术思想的广泛认知;"地质无国界",中国地调百年的发展历程也有着俄罗斯地学理论、规范、方法实践的烙印,在新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李四光学术精神传承下,中俄、中国与中亚在地学领域的交流合作将不断深化,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3.
亚历山大·彼得诺维奇·卡尔宾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Петровии Карпинский,1847—1936)是苏联著名地质学家,科学院院士,生于乌拉尔霍图斯克县的一个矿业工程师的家庭,1866年毕业于彼得堡矿业学院,1877—1896年任该校教授.  相似文献   

4.
苏联地质部正深入研究和推行地质部门自动化科技情报系统,这个系统由20个自动化科技情报中心组成,其中包括1个牵头的部门中心、8个固定课题的科技情报专业化中心和11个巨大地质经济区的科技情报区域中心。但所推行的系线,只有在加入部门自动化科技情报系统的地质学所有的自动化科技情报中心,同与地质学相关的国民经济部门(有色冶金、黑色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学工业、土壤改良和水利)的自动化中心,以及同苏联科学院、苏联高等教育和  相似文献   

5.
维尔纳茨基(B1863~1945)是苏联地球化学创始人和矿物学家.生于彼得堡一个经济学家的家庭,1885年在彼得堡大学毕业,留校任矿物陈列馆保管员,1890年任莫斯科大学矿物学讲师,1898年担任莫斯科大学矿物学与晶体学教授,1906年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的研究员,1912年被选为科学院院士.1915年俄罗斯建立了自然资源研究委员会(革命胜利后改为生产力研究委员会),维尔纳茨基担任该委员会的副主席,领导了矿产资源和动力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云梯 《地质论评》1958,18(3):232-237
Φ.Φ.巴依·巴拉耶夫的含煤系中各煤层分布规律的论文)发表于1949年,曾引起苏联煤田地质学者的重视,尤其是煤田地质勘探工作者更感到莫大的兴趣。该论文在我国传播以后,亦同样得到极大的重视,许多煤田勘探工作者曾抱  相似文献   

7.
《地球化学》1972,(3):240-240
1971年2月在苏联地质部全苏矿物原料研究所举行了由全苏矿物原料研究所倡议并与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及分析化学研究所,矿床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所,实验矿物研究所共同筹备的第一次关于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讨论会。苏联科学院、地质部、苏联高等和中等专科教育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和苏联乌拉尔研究中心等21个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开了两天。会上提出的论文报告共25篇,其中地球化学过程的动力学(理论和应用)部分有16篇,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的实验研究部分有9篇. 在柯尔任斯基的报告里指出了要求进一步发展的地球化学过程的主要物理化学理论问题:1)侵入的温度场和岩浆期后过程的长期性计算;2)花岗岩化作用的理论;3)酸-基互相作用的理论:4)交代作用的带状分布理论;5)淋滤效应的理论。金兹堡等在综合文献资  相似文献   

8.
序(石油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第二版本)关于约翰·亨特的非凡经历已有许多评价了。总的来说,他是世界石油地球化学的祖父和同行们的前辈。因为在五、六十年代开创性的工作便使他赢得了这样的桂冠,在一个尚未有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的时代便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亨...  相似文献   

9.
综述·评论世界含盐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其勘探经验综观全球153个含盐盆地,总结分布规律4条,经验教训4点,提出3方面建议。——宋明雁李莉/世界石油工业,1998(5)石油地质学发展:反思和展望——赵重远/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1)  相似文献   

10.
1 991年1 .1月14~18日 议题遥感中的物理测量及图象(第五届国际学术讨论会) 地点法国Courehov:I(法国C:urehevel,La Cr、·15。tt。,7320,Couroh。velR。s:r-votion;电话:(33)79080023)2。1月19一23日 议题阿拉伯国家地质(第一届国际会议) 地点埃及开罗(埃及开罗市开罗大学科学院地质学系人11 sadek博士)‘-3。1月31日 议题地下水及渗流带调查:从80年代到90年代(讨论会) 地点美国加州圣地亚哥 由ASTM委员会关于土壤及岩石的D一18分会发起·” 联系人及地址:(MartinN.sara,W“sto Management ofN〔rth Ameriea,Ine.,3003 Butterfiel…  相似文献   

11.
《地质论评》2004,50(1):32-32
①刊名影响因子…·刊名影响……因子{…·刊名影响因子D刊名影响因子23492O364O5O545568798081冰川冻土地理学报地质学报中国科学D岩石学报第四纪研究地学前缘地球物理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地球化学地质论评地层学杂志地球科学进展矿床地质2 .4262 .3012 1331 .4531 1970 .9580 .9380 .8940 .8730 .8710 .8210 .780 .7710 .769}86}吕7}‘。。1‘。6…)!)……{…古地理学报沉积学报科学通报石油学报地质科学岩矿测试地震学报高校地质学报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勘探与开发岩土工程学报石油实验地质地震地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0 .7590 .7510 …  相似文献   

12.
以沉积作用和岩浆作用为主要内容的“海洋地质学”,作为海洋学丛书之一,于1979年由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П.Л.别兹鲁柯夫(Беэруков)负责编辑的,全书共分八章,计415  相似文献   

13.
第一期(1957.1) 1.探矿工程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苏联探矿工程专家U·11。波波大副教授 2.r岩石」概念的发展史及其现状……··”………………………………………··苏联岩石专家B·H·列别金斯基刷教授 3.地震勘探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苏联地震勘探专家N·N·顾尔维奇副教授4.关于岩石和矿石物理性质研究方法的问题………·,……………苏联电法勘探专家E·M·克维亚特柯夫斯基副教授 5.北京西山的深大断裂…………………………………………··。…………………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苏两国政府换文确定,1984年12月27日至1985年1月18日,以苏联地质部副部长雅尔莫柳克(B·A·)为首的苏联地质代表团对我国进行了访问,代表团成员有:全苏矿物原料和地质勘探经济研究所所长费多尔楚克(B.)博士、全苏石油地质勘探研究所副所长克列舍夫(K.A.)副博士、苏联国家科委矿产资源处副处长多尔戈波洛夫(B.M.)副博士、苏联科  相似文献   

15.
在1989年1月30日至2月3日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理事会会议上,通过了12项新的研究项目,现介绍如下:(*者没有经费资助) ·~*234项:前寒武纪的火山沉积岩系的研究(1989—1990)项目负责人:I·Yace[象牙海岸(非洲)] ·~*253项:更新世结束时代的研究(1989—1993)项目负责人:J.L.Lundqvis(瑞典) ·267项:环太平洋造山运动古生代岩层的研究(1989—1998)项目负责人:M. Rickard,(澳大利亚)郭林斋(中国) ·275项:波罗地海沿岸地盾的深部地质研究(1989—1993)项目负责人:R. Gorbatschev(瑞典)F.P.Mitrofanov(苏联) ·281项:南美洲第四纪气候研究(1989—1993)  相似文献   

16.
百字短讯     
<正> ·资源与储量·世界石油可采储量最新估计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在16届世界石油大会上的评估值,世界最终可采石油储量约为4 582亿吨(33450亿桶)。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为1.8~2.1亿亿立方米,其总能量约为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总能量的两倍。  相似文献   

17.
1991年5月22~24日在列宁格勒召开了由苏联地质部、科研生产联合体“金属矿地球物理”和科学技术地质学会西北分会联合组织的第二届全苏金属矿地球物理科学技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苏联地质部系统的科研和生产单位、俄罗斯联邦地质局、苏联国家储量委员会、苏联冶金部、“地质勘探”康采恩、苏联科学院、苏联教委等代表。 笔者以高访学者身份参加了会议。下面从两个方面将会议概况作综述报导。  相似文献   

18.
<正> 据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1999年年会报道,中东油田在打水平井过程中,常发现井下存在高产量的裂缝发育带,它们有的是裂缝群,有的则是断层带。露头研究表明,这些裂缝带面积大、厚度薄(仅几米)、呈平面状。如果裂缝处于开启状态,裂缝带就是重要的通道,可以具有以下作用:①沟通不同的产油层,从而增加可采储量;②沟通产油层和水前缘,从而产生早期水窜。由此可见,裂缝带可改变油藏中流体的正常流动方式,因此,必须在油藏描述中予以考虑。然而常规的三维地震测量通常不能检测裂缝带,只有以离散模型为基础的新技术才能获得裂缝群的真实合成图像。  相似文献   

19.
1983年3月28—30日.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地质研究所(乌兰乌德市).为纪念布里亚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建立60周年和该地质研究所成立10周年.举行了科学讨论会.该次会议作了47个报告.按照会议报告的题目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其有关的成矿作用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岩石、矿石和矿物的分析研究方法.大部分报告都是利用具有现代水平的理论学说和精细的物理一化学研究方法来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谢自楚 《冰川冻土》2004,26(5):F002-F002
科特梁可夫(B.M. Котляков)1931年生, 1954年由莫斯科大学地理系毕业后, 直接分配到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在著名积雪学家Г.Д. Рихтер手下工作, 次年便参加北极考察, 接着于1957-1958年随同苏联著名冰川学家舒姆斯基 (П. А.Шумский)参加南极过冬考察, 从此决定了他的冰雪生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