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rban geography》2013,34(3):207-222
Because land often experiences a number of ownership changes before it is absorbed by a growing city, we hypothesize that land-market activity can be used to indicate urban growth pressure before land-use conversion occurs. The utility of a number of landmarket variables i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ir means across zones in the urbanlrural fringe. The study, in two central Canadian cities, spans a 10-year period. The analysis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me land-market activity measures that demonstrate increased activity in the land converted to built-up urban uses. Such leading indicators should provide a means of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land-use policies earlier than the measurement of land-use change.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参考大量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研究和应用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在城市和农业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广泛应用。旨在使更多的人们关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的研究成果,以使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为规划机构和决策者们提供更为广泛和实用的地理信息。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李泳 《热带地理》1998,18(4):307-310
阐述了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循环的作用与反馈关系,并指出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及其过程中城市活动系统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乡交错带人地系统的特征及其演变机制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陈佑启  武伟 《地理科学》1998,18(5):418-424
城乡交错带位于城市与乡村交互作用的地带,是我国21世纪人地关系最为紧张的地区。从区域的角度,揭示城乡交错带人地关系地域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动态演变机制,对该地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协调人地矛盾,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明晰福建省近10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和时空分异特征,在构建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对福建省9个设区市市辖区2008~2017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引入变异系数揭示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不高,10年间全省整体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变化不明显;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类型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异,空间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略呈扩大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东南部沿海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明显高于西北部非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6.
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会相应的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发生变化。以福州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福州市2002~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这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同时结合国内外生态服务价值研究成果,测算福州市7年来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结论:(1)福州市2002~2008年间建设用地对农用地的侵占导致福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2年的383.18亿元减少到2008年的380.05亿元,但总体变化幅度不大。(2)由于缺少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文中没有对福州市的海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7.
The need to protect high quality agricultural land through public policies and programs at various levels of government has been debated in the U.S. for at least three decad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volution of the debate before 1979, the ill-fated attempt of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Lands Study (NALS) (1979–1981) to resolve the debate,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land conversion issue. Articulation of the issue has been impeded by confusion of objectives, semantic problems, unreliability of land conversion data, and excess capacity in the American farm economy. Land conversion estimates published in 1977 by the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and relied upon by NALS have proven to be misleading in light of the 1982 National Resources Inventory. State and local programs to discourage farmland conversion are justifiable in terms of land use planning objectives, maintenance of a viable local farm economy, and avoidance of undue reliance upon marginal lands requiring costly technical inputs.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从城市土地利用的人地关系着手,综合DPSIR和PSR框架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对辽宁沿海城市大连市和锦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2004年至2008年,锦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数呈现先减少后递增的趋势,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趋势上是在不断提高的;而大连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是不断增加的,2006年以前是快速增加,2006年以后变为缓慢增加。应该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展动态评价,通过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便更好地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州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格局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有关政府部门资料和统计数据,分析1980—2000年广州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演化特征,发现两者互动关系格局已经由上世纪80年代的人口高密度、土地利用高密度集中开发、高密度交通、公共交通与自行车交通相结合的“三高一结合”格局向90年代的高人口密度、土地利用高密度集中开发、高密度交通、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相结合的又一“三高一结合”格局演化。文中分析了新形势下广州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格局特征的发展,探讨了两者格局存在的矛盾及其协调措施。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耕地动态变化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湖南省各地、市近50年长序列耕地统计资料、近10多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重点从耕地的数量变化、耕地变化的空间差异等方面,宏观分析湖南省耕地动态变化趋势和规律.应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诊断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构建耕地变化回归模型,预测出2010和2025年的耕地数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耕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海东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青海省海东地区2002~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分析该地区近7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参考谢高地等人建立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该区域当量表进行适当调整,测算了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研究表明:(1)2002~2008年,各类型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各不相同,其中以水利设施用地变化速度最快为12.24%,土地利用程度波动上升;(2)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总体上呈逐步上升趋势,由2002年的82.01×10^8元增加至2008年的88.16×10^8元,增加了6.15×10^8元;(3)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的变化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2.
以1986、2006年航空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结合地面调研与农户访问,借助GIS技术分析南宁市边缘区典型样区农用地转换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20年来,研究区农用地类型与结构变化明显,新增畜禽养殖地,农用地中水田、旱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面积下降;菜地、园地、养殖水面、畜禽养殖地增加,园地、菜地、养殖水面是研究期内增幅较大的地类;农用地转换率平均每年为1.13%,农用地转移主要方向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田、早地、菜地、园地、灌木林地、草地是农用地转换的主体;农用地空间变化格局以点轴式转换和面状转换为主。城市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是导致农用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3.
云南边境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遥感和GIS一体化技术,利用1976年的MSS和2004年的TM两个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对云南边境地区的土地覆盖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对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覆盖现状以森林和裸岩地为主,其次是耕地和水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主要发生在林地、水域、耕地和裸地四大地类中,林地减少了6.95%,水域减少了2.08%;耕地增加了4.04%,裸地增加了3.67%。并对土地变化所引起资源和环境问题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1978)一书,至少对下述荒漠植物群落类型未曾记载。它们分别是由蒿叶猪毛菜(Salsola abrotanoides)、准噶尔猪毛菜(S.dschungarica)、木碱蓬(Suaeda dendroides)、小叶碱蓬(S.microphylla)、里海盐爪爪(Kalidium caspicum)、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东疆沙拐枣(Calligonum klementzii)、红皮沙拐枣(C.rubicundum)、蛇麻黄(Ephedra distachya)为建群种所形成的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15.
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将改变云南省生态环境的大背景出发,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澜沧江流域退耕还林前后农户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利用强度及空间分布3个方面进行定性研究,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1)退耕后农户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变得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面积增减、利用类型变更、空间分布变化及土地利用组合方式变化;(2)退耕还林工程如果只是将当地原有的生产、生活体系打破而又没有建立起合适的替代体系的话,其综合效益的发挥将受到严重影响。建议提高农户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当前切实发挥和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的关键;减少农户生产、生活对土地的依赖才是长远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