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隔附子饼灸治疗肾虚髓亏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RP、IL-1、IL-6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肾虚髓亏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隔附子饼灸治疗,对照1组采用艾灸治疗,对照2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3组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RP、IL-1、IL-6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近期疗效愈显率治疗组为63.3%,对照1组为50.0%,对照2组为43.3%,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愈显率治疗组为56.7%,对照1组为36.7%,对照2组为40.0%,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CRP、IL-1、IL-6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附子饼灸治疗肾虚髓亏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艾灸、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温阳解毒方联合隔药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阳虚毒郁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 例DNB阳虚毒郁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6 例。对照组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温阳解毒方口服及隔药灸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膀胱残余尿量(RUV)、中医证候积分和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2hPG)]。结果:治疗组脱落1 例,对照组脱落3 例。2组治疗2周后的RUV、中医证候积分、FPG、2hPG及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RUV、中医证候积分与本组前一时间节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2、4周后RUV、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FPG、2hPG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阳解毒方口服联合隔药灸能够有效治疗DNB阳虚毒郁证,可持续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单孔艾灸盒与隔药饼灸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脾胃虚寒型FD患者98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 例。治疗组予以隔药饼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单孔艾灸盒治疗。比较2组的胃肠激素水平、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评分和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1%(42/49),高于对照组的67.35%(33/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肠激素水平、N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隔药饼灸能缓解脾胃虚寒型FD患者相关症状和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隔药灸合针刺干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隔药灸合针刺干预。干预8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失眠、自汗盗汗)及心律异常性指标[全程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5 min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全程内差值超过50 ms的连续正常R-R间期所占的百分率(PNN50)]。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71.67%(43/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分、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灸合针刺疗法能够减轻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心率变异性,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结合内热针、隔姜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 例阳虚寒凝型LDH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2组入院后均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并指导功能锻炼,对照组予以自拟温阳散寒方进行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内热针、隔姜灸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4%(34/35),对照组为68.57%(24/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VA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结合内热针、隔姜灸治疗阳虚寒凝型LDH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外贴式药灸结合饮食调护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7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90例。对照1组采用饮食调护干预,对照2组采用改良外贴式药灸干预,观察组采用改良外贴式药灸联用饮食调护干预。3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干预3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腰围、身体质量指数(BMI)、瘦素(LEP)、脂联素(ADP)、胰岛素(Ins)和中医证候总积分,评价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44%(85/90),对照1组为71.11%(64/90),对照2组为84.44%(76/90),其中观察组与对照1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体质量、腰围、BMI、LEP、ADP、Ins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贴式药灸结合饮食调护能够有效降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BMI,改善其糖脂代谢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督灸结合针刺调治阳虚质亚健康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 例阳虚质亚健康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 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改良督灸治疗,2组均治疗16周,评价临床疗效以及阳虚质亚量表、疲劳量表-14(FS-1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62.0%(18/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阳虚质亚量表、FS-14、PSQI积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或P<0.05)。结论:改良督灸结合针刺可调治阳虚质亚健康状态,以及改变中医体质,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疲劳状态,调整人体的体质偏颇,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隔药灸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干预,观察组予以隔药灸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干预,2组均治疗20d,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4%(28/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SAS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30/30),对照组为8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可以显著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疼痛,缓解焦虑状态,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74.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脂与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心电图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P<0.05);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SAQ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可有效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疗程均为30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2.9%、90.5%,对照组分别为77.5%、72.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扶正灸结合温阳升白汤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80例。对照1组单用西药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治疗基础上加扶正灸治疗,对照3组在对照1组治疗基础上加温阳升白汤治疗,治疗组结合对照1、2、3组方法综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1组为75.0%,对照2组为85.0%,对照3组为80.0%,治疗组为95.0%,治疗组与对照1、2、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白细胞计数、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2、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灸合温阳升白汤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五苓散联合呋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90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呋塞米联合五苓散治疗,对照组仅予呋塞米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出院3个月末及6个月末的6min步行距离、射血分数、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再入院率、呋塞米用量及利尿剂抵抗发生率。结果:2组6min步行距离、射血分数、NT-proBNP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再入院率治疗组分别为33.3%、44.4%,对照组分别为40.0%、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3、6个月呋塞米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3、6个月利尿剂抵抗发生率治疗组分别为7.78%、14.44%,对照组分别为17.78%、2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能较好地改善心功能,并减少利尿剂抵抗发生率,进一步改善了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透骨药灸治疗海军飞行员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以颈肩腰腿痛就诊的海军飞行员患者72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 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定向透药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透骨药灸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评定综合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33/36),对照组为83.33%(30/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后均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1或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透骨药灸治疗颈肩腰腿痛有显著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督脉灸改善阳虚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阳虚体质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2组均予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基础健康调养指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督脉灸干预,对照组予常规穴位贴敷干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干预前后的中医体质评分,脊柱、膀胱经背部热代谢相对温度差(Δt),评估体质疗效。结果:体质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33%(53/60),对照组为66.67%(40/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体质评分,脊柱、膀胱经背部热代谢Δt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督脉灸干预阳虚质疗效明显,且优于常规穴位贴敷,可降低阳虚质患者脊柱、膀胱经背部热代谢Δt。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隔药糊悬灸治疗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病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隔药糊悬灸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评定降压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最终完成本研究者治疗组28 例,对照组29 例。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24/28),对照组为82.8%(2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5.0%(21/28),对照组为65.5%(1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TC及治疗组TC、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ngⅡ水平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糊悬灸治疗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病,可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血脂及血管紧张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豁痰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浊阻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冠心病心绞痛(痰浊阻痹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豁痰化瘀汤治疗,对比2组综合疗效、血脂水平及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0%,对照组为73.9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各项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每次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豁痰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浊阻痹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化脓灸联合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稳定期COPD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化脓灸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以及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的急性加重人均次数。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37/40),对照组为62.50%(25/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FEV1、FVC、FEV1/FVC、PaO22、PaCO2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随访1年急性发作人均次数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灸联合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COPD,能缓解中医症状,改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温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隔姜灸治疗前列腺增生有较好疗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小前列腺体积,降低膀胱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