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经过5年(2003-2008年)的过渡运行,在2009年真正实现了多平台钻探格局,美国决心号、日本地球号和欧洲联合体特定任务平台同时执行特定海区和地质条件的钻探航次.随着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体和印度的加入,IODP大家庭已有7个成员单位共24个国家,犬洋钻探的国际合作渐入佳境.IODP钻探航次在2009年的重大进展包括:地球号在IODP第319航次首次实施立管钻探并成功取芯;经全面改造升级后的决心号首航赤道太平洋成功获取53 Ma以来古赤道太平洋连续沉积物断面;特定任务平台成功实施推迟2年多的新泽西陆架IODP第313航次等.我国科学家在近年来参加IODP航次、提交航次建议书、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方面明显活跃,大大提高我国科学家的国际学术竞争力,并在海洋科学的相关领域进入了国际前沿.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大洋钻探与中国地球科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洋钻探与中国地球科学孙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100083)1994年12月7~9日,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大洋钻探与中国地球科学”研讨会,到会的有有关领导同志、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各方面专家等约50... 相似文献
8.
9.
伊平屋北部热液区(IheyaNoAhhydrothermalfield)位于冲绳海槽中部地区。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331航次于2010年9月1日至10月4日在该区钻探了5个站位(C0013-C0017):C0016站位位于NoahBigChimney(NBC)地区活跃的热液烟囱和硫化物-硫酸盐丘状体上;在C00...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洋钻探与天然气水合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甲烷等气体水分子组成的冰状物,主要分布于海洋陆坡区和陆地永久冻土带,是21世纪理想的替代能源。科学家已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产出条件、分布规律、勘查技术、开采工艺、经济评价及开采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大洋钻探计划(ODP)是获得深部含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沉积物的唯一途径,已成功实施了164和 204两个以天然气水合物为主要目标的航次,分析研究了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的原位物理化学特性和地球物理性质,探讨了气体-水-沉积物-水合物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为气体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对推动水合物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启动,将为人们深刻理解地球历史和地球系统过程(ESP),特别是认识天然气水合物在地质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东亚东倾地形格局的形成与季风系统演化历史寻踪——综合大洋钻探计划683号航次建议书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洪波 汪品先 刘志飞 杨守业 王家林 李前裕 周祖翼 贾军涛 李上卿 贾健宜 John Chappell Yoshiki Saito Takahiro Inoue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11):1150-1160
围绕IODP 683号建议书,介绍东亚东倾地形格局与季风系统演化历史的相关研究。新生代全球宏观环境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表现为岩石圈活动强烈,板块漂移导致海陆格局和地貌格局的变化,并引发洋流和大气环流的改组,最终导致全球气候的重大变化。新生代岩石圈运动和气候变化表现最为典型的地区是亚洲,其中最具标志性和全球意义的地质事件是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及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与演化。青藏高原隆升最直接的结果是亚洲地区现代地貌格局的形成,大江大河的发育,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与演化。综合大洋钻探计划683号航次建议书,计划在长江中下游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实施钻探,以获得长江历史演化和东亚季风演化的地质记录,并为研究青藏高原的演化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IODP中的海陆对比和海陆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将于2003年10月启动。与大洋钻探计划(ODP)相比,IODP规模更大,钻探和研究范围更宽,囊括地球科学的诸多领域,涉及海底生物圈、地球壳幔结构、俯冲工厂和地震活动、古环境记录和海底资源等。从海陆对比和海陆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我国地球科学,尤其是新生代地质学研究中的一些特点和优势。中国新生代地质演化历史别具特色,如宏观地形格局的变化,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西太平洋边缘海的扩张,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等,这些特色成为中国科学家参与IODP科学研究计划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最新进展,包括三维船,配合大洋钻探的检测、监测仪器,FMI全孔地层微观图像,海洋机器人,隔水管系统,取心器,船上岩心测试流程,岩心剖面图和沉积岩中的微化石等。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