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部早第三纪海侵质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晓光 《地质论评》1985,31(3):261-267
从七十年代开始,不断出现关于中国东部某些地区下第三系中发现海相化石的报道,从而提出了中国东部早第三纪发生过海侵的推论。这一推论首先是从古生物学界开始的,很快就扩展到沉积学界,以致于整个地质界。有些作者对早第三纪海侵进行了分期,并编制了海侵范围图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东部含油盆地早第三纪地层的沉积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东部的早第三纪地层,不仅因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成为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而且以其独特的化石群和岩相特征吸引着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注意。我国东部下第三系中的化石群,除台湾省外均以非海相介形虫、轮藻、孢粉等为主,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只是纯陆相地层。然而勘探工作的深入却日益揭示出关于沉积环境的新线索。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早第三纪海侵地层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早第三纪碎屑岩盆地非常发育。早第三纪地层中矿产十分丰富,是寻找石油、天然气、蒸发岩(盐岩、钾盐、石膏、天然碱)、硫、铜和铀等矿产的主要目的层。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它看作是单纯的陆相沉积。近年在一些沉积盆地中,多处发现海相或半咸水相动物群,对上述看法有所冲击;但一般仍然认为海侵是短暂的,分布是有限的,或者认为早第三纪地层虽与海水有过某种联系,但主要还是陆相地层。对地层岩相的不同认识,必然对该地层的古地理、古沉积环境、成矿背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盆地东部第三纪沉积环境与古地下水流模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杏  王旭升 《地球科学》2000,25(5):542-546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东部第三纪沉积环境的分析, 认为构造运动控制的海平面升降既影响着同期沉积物的沉积特征, 也决定了古地下水流的运动模式.珠江口盆地东部海陆交互式的环境演变, 使入渗势与压实势此消彼涨, 它们共同影响着第三纪古地下水流模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在太行—武陵断裂带以东,东到海边,位于大陆边缘的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是在深大断裂作用下构成的大陆裂谷—类裂谷盆地。中新生代的地质历史进程表明,该类盆地以强烈断陷活动为其特征。本区白垩—早第三纪的成盐作用就是在断陷活动的构造环境下发生和演变的。断裂构造活动的历史不仅控制着成盐盆地的时空展布,而且影响到成盐作用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部晚白垩世和早第三纪海侵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裘松余  卢兵力 《地质论评》1994,40(3):229-236
本文综合我国有关沉积和古生物资料,尤其对有孔虫的研究和对各门类化石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我国东部晚白垩世和早第三纪各受过两期海侵,晚白垩世海侵主要发生在松辽盆地,,与早期海侵相应的半咸水沉积为青山口组一段,晚期相应的半咸水沉积如嫩江组一,二段,早第三纪古新世到始新世早期,与其相应的半咸水沉积,如:苏北-南黄海盆地泰州组二段和阜宁组,三水盆地布心组,江汉盆地洞庭坳隐沅江组。始新世晚期到渐新世,与其相应  相似文献   

7.
中新生代频繁的岩浆活动是辽河盆地重要特征之一,东部凹陷作为各时期岩浆活动的中心,下第三系火山岩基本覆盖了整个凹陷。受构造运动差异影响,东部凹陷各地区不同时期岩浆活动强度不同,房身泡组火山岩分布最广,从沙三段到东营组沉积时期岩浆活动具有自中部向南、北转移的特征。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主要火山熔岩类型为碱性玄武岩、粗面岩和辉绿玢岩;岩石化学组成上具有高碱、高铝和镁,较富集轻稀土元素,Eu异常不明显(δEu为0.70~1.05),弱亏损Ti、P、Sr、Ta元素的特征。岩石εNd(t)和(N(^87Sr)/N(^86Sr)).组成分别为-2.8~2.8和0.7046~0.7067。综合研究表明,玄武质岩浆来源于岩石圈地幔,而粗面岩和辉绿玢岩可能源于幔源玄武质岩浆的分异,但辉绿岩受地壳物质污染较重;该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反映出早第三纪辽河盆地处于拉张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8.
从晚侏罗世开始,塔里木盆地西部库孜贡苏地区即已进入盆地早期发展阶段,并于早白垩世中晚期开始遭受海侵的影响,形成滨岸带沉积。晚白垩世初至早第三纪晚期,共形成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海水进退沉积旋回,即库克拜组中上部—乌依塔克组、依格孜牙组—阿尔塔什组、齐姆根组—乌拉根组。其沉积环境演化特征为早白垩世山间盆地洪积扇—近海洪泛平原沉积,晚白垩世局限台地及古—始新世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沉积环境,渐新世时期海水逐渐退出本区。总之,本区沉积环境演化受印度板块及拉萨地块向北碰撞挤压而造成的新的山脉隆升及伴随的构造活动所控制,所反映的白垩—早第三纪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基本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9.
滇东梅树村期磷块岩分布广泛,北与四川省相毗连,南至通海、建水等县,东北与贵州西北部相接,面积达四万多平方公里,藏有若干大型磷块岩矿床。滇东地区含磷地层齐全,生物化石丰富,磷块岩矿床所处地质构造特殊,矿石类型多样,且有一定的规律性,不仅是我国开采磷矿的重要基地,而且是研究磷矿形成条件的典型场所。本文就区内磷块岩的沉积环境与聚集条件作一些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部含幔源包体的早第三纪玄武岩已发现的有吉林双辽、河北阳原和山西繁峙。本文详细研究了这三个地点幔源包体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这些地点的幔源包体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为主,其结构主要为残斑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部含幔源包体的早第三纪玄武岩已发现的有吉林双辽、河北阳原和山西繁峙。本文详细研究了这三个地点幔源包体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这些地点的幔源包体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为主,其结构主要为残斑结构。包体中橄榄石显示明显的优选方位,发育有反映高温位错蠕变机制的位错亚构造。包体的平衡温度在800一1100℃之间,压力为0.7一1.7CPa。来源深度为28一52km。采用显微构造应力计计算的差异应力在17一24MPa之间,由橄榄岩高温流变律计算的应变速率为10 ̄(-15)-10 ̄(-18)s ̄(-1)等效粘滞度为10 ̄(21)一10 ̄(25)spa.S之间。中国东部早第三纪与晚第三纪以后的幔源包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表明晚第三纪以后的上地幔继承和发展了早第三纪时的特征。中国东部早第三纪以来的上地幔符合大陆拉张带和裂谷上地幔的流变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 山东境内,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广泛分布。这些盆地中,特别是早第三纪这个时期形成的盆地中,不仅有煤、自然硫矿床,而且赋存盐类矿床、天然气和石油。本文仅就山东早第三纪沉积盆地的特点;山东早第三纪沉积盆地的演化;山东早第三纪沉积盆地的类型及其与自然硫、盐类矿床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黄县盆地第三纪含煤岩系岩相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钻孔岩芯资料对含煤岩系的岩相进行了划分,识别出主要九种岩相类型:小型扇——三角洲砂岩相;河道砂岩相;决口扇细砂岩相;河口坝砂岩相;湖沼黑色泥岩-油页岩相;泛滥平原泥岩相;泥流含砾泥岩相;潟湖泥质灰岩相与潮沼炭质泥岩相。对沉积环境的空间变化与演化进行了分析,并对成煤沼泽的环境背景对煤层、煤质的控制作用做了扼要讨论。最后对整个盆地的演化阶段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赵兵  李勇 《地层学杂志》1995,19(2):96-103
下第三系名山组广泛分布于雅安地区,地层出露良好。本文简要介绍雅安国光山背斜东西两翼新测的地层剖面,将名山组(包括芦山组)划分成4段(砂岩粉砂岩段、粉砂岩泥岩泥灰岩段、泥岩粉砂岩段、泥岩段),并将芦山组归于名山组上部(Ⅳ段),从而取消该名称,综述了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环境,进行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划分。  相似文献   

15.
刘训 《矿床地质》1988,7(3):79-88
白垩纪—早第三纪期间,中国东部发育了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沉积盆地,在干旱气候下,其中堆积了丰富的盐类物质。本文从宏观的角度,也就是从古构造的发展、古地理的演变以及气候带的推移等等方面来认识盐类沉积时空分布的规律性。在空间上,中国东部燕山至南岭之间的地区可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盆地区和隆起区,在时间上有四个不同的成盐期。在此基础上来分析对钾盐沉积有利及不利的条件,进而探讨本区白垩纪—早第三纪盆地的找钾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兰州盆地永登剖面记录的第三纪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兰州盆地永登剖面第三系沉积进行了沉积学研究、并结合年代学研究结果分析了新生代以来沉积环境变化与气候变化.古新世末至早始新世沉积了一套扇三角洲相沉积(细柳沟组),为具交错层理的砖红色砂岩,顶界年龄约51 Ma.兰州地区在51 MaB.P.经历了一次大的环境变化,气候由相对温暖湿润转为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炎热,湖盆由淡水湖转为盐湖,蕴示着由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干旱带北移,兰州地区进入受行星风系控制的干旱带.早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早期(51~31.5 Ma B.P.),在近20 Ma时间内经历了微咸湖-盐湖阶段(野狐城组),砂泥岩沉积中含有大量石膏夹层.早渐新世,兰州地区向湿润方向转化,兰州盆地由咸水湖转化为淡水湖,可能反映了东南季风逐渐形成,中国大陆由早先行星风系控制转化为季风控制,前期东南方向干旱带消失,西北干旱带出现,兰州地区相对早先湿润.早渐新世中期至中中新世(31.5~15 Ma B.P.),兰州盆地在经历了三次大的沉积旋回后湖盆逐渐干枯,三个大旋回分别由河流相砂岩-微咸水滨湖相砂泥岩、泛滥平原相泥岩,河流相砂岩-淡水滨湖相砂泥岩-沼泽相、泛滥平原相泥岩,河流相砂岩-沼泽相、泛滥平原相泥岩组成.20 MaB.P盆地接受大量砂砾石沉积,反映出周缘山体快速抬升遭受剥蚀,可能蕴示着青藏高原抬升波及到兰州地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对李官桥,潭头和垣曲3个盆地下第三系对比研究的一个初步总结,并提出了中国早第三纪生物古地理区系划分的新概念。根据3个盆地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哺乳动物群的性质,以及与国内外相应动物群的对比研究,对其早第三纪生物地层划分和时代提出了新的看法。基于生物地层发育顺序,哺乳动物化石组合特征以及控盆断裂发育方向上的差异,本文划分出了我国早第三纪6个生物古地理区系:Ⅰ.天山-阴山-图门区;Ⅱ.塔里木-华北区;Ⅲ.昆仑-秦岭区;Ⅳ.扬子区;Ⅴ.南岭及东南沿海区;Ⅵ.青藏区。  相似文献   

18.
安徽沿江地区早第三纪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安徽沿江地区的早第三纪地区,分布广泛,发育良好,化石丰富。 宣城、泾县一带的红层,叶良辅、李捷(1924)命名为“宣南层”,时代笼统地定为第三纪。1925年,叶良辅、谢家荣将“宣南层”的时代改为上新世。 1959—1963年,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将宣城一带红层划分为两部分:下部为上白垩统“浦口组”;上部为第三系“宣南群”。本文提出安徽沿江地区早第三纪地层的划分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兴山下奥陶统由西陵峡组、南津关组、分乡组、红花园组、大湾组和牯牛潭组组成。岩石类型包括泥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鲕粒灰岩、内碎屑灰岩、白云岩等,为一套典型的台地或沉没台地型陆表海碳酸盐沉积。颗粒灰岩在剖面中占绝大多数,其中,鲕粒灰岩、内碎屑灰岩和多数生物碎屑灰岩均为亮晶方解石胶结。鲕粒和砂屑的粒度参数和曲线分布特征说明,砂屑和鲕粒在形成过程中均经历了较强的水动力搬运或搅动。早奥陶世从西陵峡组沉积开始到牯牛潭组沉积结束,沉积环境经历了从局限台地潮坪环境到开阔台地再到浅海陆棚的演化。其中,潮坪环境包括云坪、灰坪、灰云坪等,而开阔台地环境为各种颗粒滩和生物礁。环境的演化反映了从早到晚海水逐渐加深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东海瓯江凹陷早第三纪裂谷期盆地充填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第三纪东海瓯江凹陷曾是一个弧后拉张形成的裂谷盆地,拉张断裂在构造上控制了盆地地堑、半地堑地貌,从裂谷早期、中期到晚期,地层垂向演化表现出砂-泥-砂三重序列的充填型式,根据位于不同构造单元的SM-1、WZ6-1-1井为例证,从相对海平面、可容空间、物源供给诸方面探讨了地层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