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湾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良好的经济、社会条件。但该区域环境现状堪忧,海洋资源的过度利用和闲置现象并存,环境和资源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通过对杭州湾区域自然和社会特性的分析,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建设生态杭州湾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并建议通过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和保护环境等措施来实现杭州湾区域生态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建设。  相似文献   

2.
刘英  李国胜 《海洋学报》2009,31(3):21-29
衰减深度是传感器检测到的水体信息的90%的深度,衰减深度越大,传感器检测到的水体信息越多,提取水体信息的精确度越高,同时从衰减深度还可了解传感器获取的水体信息到底来自水下多深的水层。以MODIS数据为数据源,对渤海海域衰减深度进行计算,分析了某一时间渤海海域衰减深度波谱变化和某一波段渤海海域衰减深度季节变化。衰减深度波谱曲线为单峰曲线,不同区域的衰减深度波谱曲线的相似和差异情况与前人根据渤海海域悬浮泥沙含量和光谱情况进行分区的情况较一致,衰减深度最大值具有红移现象(不同区域衰减深度最大值的情况是:渤海西北海岸外区域和渤海海峡区域在波段531nm,渤海中部区域在波段551nm,现黄河口影响区域、老黄河口影响区域、辽东湾西侧区域、辽东湾东侧区域在波段555nm),衰减深度波谱佐证了渤海海域为二类水体;衰减深度在夏季最大,在秋季次之,在春季和冬季在不同区域大小顺序有所不同。不同区域衰减深度由小到大顺序是现黄河口影响区域和辽东湾东侧区域、辽东湾西侧区域、老黄河口影响区域、渤海西北海岸外区域和渤海中部区域、渤海海峡区域(除去412和645nm),其中现黄河口影响区域与辽东湾东侧区域和渤海中部区域与渤海西北海岸外区域的衰减深度的大小顺序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波段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界定了区域承载力的内涵,分析了区域承载力与海洋产业集聚的关系,构建复合系统区域承载力计量模型测算区域承载力,并选用区位熵测度各海洋产业的集聚水平,进而运用灰色综合分析和Pearson关联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000-2012年天津区域承载力与海洋产业集聚水平的动态效应。通过研究证实:初级阶段的海洋产业集聚对区域承载力具有抑制效应,二者呈负相关关系;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海洋产业集聚对于区域承载力具有刺激效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黄河河口泥沙输移分布特性及其回归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开荣  李平  郑春梅 《海洋科学》2004,28(12):22-25
在分析黄河河口泥沙输移和分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径流区域、径流潮汐区域和外海区域3个不同区域对黄河河口泥沙的输移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探讨总结;利用实测资料对河口清水沟流路的泥沙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得出了河口泥沙沉积分配的回归计算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当前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报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方案编制的重点内容,指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的重点应是规划的功能定位、围填海工程平面设计及总体布局(包括功能分区和用海平面布置)等问题,并结合当前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审查和管理的要求,提出了提高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水平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层次方法分析南海及其北部沿岸的地壳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地壳稳定性的层次,一般从高到低,从大到小可分为3个层次。高层次着重从岩石圈块体运动和大区域的大地构造因素分析岩石圈块体的活动性;中层次着重从地壳块体运动和区域构造因素分析地壳块体的稳定性;低层次着重从地壳浅层的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从这个意义来说,地壳稳定性分析从大到小可分大区域、中区域和小区域3个层次,大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是概略评价,而小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则是详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南海及北部沿岸不同层次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浙江海洋大学全永波教授团队凝聚10年来对区域海洋公共治理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出版了《区域海洋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2022年10月出版)。本著作基于公共治理理论和区域治理理论,融合了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开展研究,立足把区域海洋公共治理视作建设海洋强国的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构成,在海洋治理的“现代化”语境下,以“公共治理”为切入点,系统开展了区域海洋公共治理的理论基础研究,在分析现有区域海洋公共治理多重范畴基础上开展国际比较和国内现状研究,着力探索构建多层级区域海洋共治体系,以推进建设海洋强国为根本,从理论基础、模式建构和机制优化等方面探索区域海洋公共治理模式的科学性、可行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各国经济发展普遍需要经历的阶段,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区域经济发展的过度不平衡会威胁社会和谐及经济协调发展。辽宁省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与现今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同样存在着区域内部经济差异的问题。文章初步从静态角度研究了2010年辽宁区域经济差异问题,论文构建了测算指标,对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了实证主义分析,以县级为单位,对辽宁省100个县区进行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划分,得出其空间分异格局,并且分析了影响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一些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在完成了中国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全覆盖基础上,在海洋环境、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方面均有新发现和新突破。文章综述了我国区域地质调查中常规和非常规的各种技术方法,以及调查船和平台的特点和适用性,并指出目前我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方法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部分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技术在国际上已成为行业标准,如深海钻探技术,但仍存在部分高端技术方法短缺、调查装备受制于人等问题。期望随着我国海洋地质调查投入的不断加大,调查技术方法预期会不断突破,未来有望达到国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领域的领军水平,不断为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提供支持和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10.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需要信息准确、精度高的地理地图作为工作部署和成果图件编制的工作底图。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缺少可直接依据的地形图,需要综合编制涵盖陆地和海域的海陆一体化的地理底图,以更好地满足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需要。以1:25万锦西幅和营口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为例,探讨了海陆一体化地理底图的编制过程和技术要点,并应用MapGIS软件编制了相应地理底图。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建国以来我国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论述区域地质调查在海洋地质基础工作和未来海洋开发中的战略意义,介绍了国内外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现状,对开展这项调查的可行性条件,以及进行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项目内容、技术方法和提交成果等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詹文欢 《热带海洋》1998,17(4):6-13
论述了地南稳定性的层次,一般从高到低,从大到小可分为3个层次。高层次着重从岩石圈块体运动和大区域的大地构造因素分析岩石圈块体的活动性;中层次着重从地壳块体运动和区域构造因素分析地壳块的稳定性;低层次着重从地壳浅层的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从这个意义来说,地壳稳定性分析从大到小可分大区域、中区域和小区域3个层次,大区域地壳稳定性主人是概略评价,而小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则是详细  相似文献   

13.
保护国际海底区域的环境是维护"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重要内容。国际海底管理局通过的有关规章极大地发展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国际海底管理局是代表全人类管理和保护国际海底区域的组织,在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广泛的职权和责任。承包者是国际海底区域活动的直接主体,对于其国际海底区域内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应承担主要的责任。担保国对于国际海底区域环境的保护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作为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的主要利用者以及担保国内实体从事国际海底区域勘探开发活动的担保国,我国应高度重视国际海底区域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4.
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的交汇地带,是人类最为密集、开发活动最为频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也是资源环境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由于海洋灾害频发、人类开发活动剧烈,海岸带区域正面临着严峻的威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以加强海岸带区域的保护与管理,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本文概述了我国海岸带区域承受的压力和面临的威胁,以青岛市、东营市、连云港市海岸带为例,介绍了海岸带综合管理采取的有关实践,据此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科技支撑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海岸带和海岛礁稀少控制区域摄影测量定位问题,将水边线等高约束条件应用于区域网平差中,提出了一种海岸带水边线等高条件控制下的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方法,精确确定摄影时影像的空间方位,进而提高海岸带和海岛礁稀少控制区域测图的几何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6.
山东半岛滨海旅游带区域旅游合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区域旅游合作的角度对山东半岛滨海旅游带各城市的相互作用强度、旅游业发展水平及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山东半岛滨海旅游带具有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应当通过突出青岛的核心作用、均衡区域旅游发展、抓住奥运机遇、统筹区域旅游发展,完善山东半岛滨海旅游带的区域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17.
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估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区域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方法为基础,对产业竞争力评估理论和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海洋产业特征,阐述了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从科技水平、经济状况、制度背景、资源禀赋、资本实力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构建了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选取主成分分析法作为定量评价方法,对中国沿海省市的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估及比较,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典型的海湾区域为例,基于可行实用原则并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对陆海垂直基准的传递和统一进行研究,结合平均海面传递和GPS高程拟合方法,构建了典型海湾区域统一的海洋测绘垂直基准,实现了海湾区域海洋测绘中海岸地形图和水深图的无缝拼接。通过实例研究表明:研究路线正确,选择方法可行,成果精度符合《规范》要求,满足海湾区域测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北斗系统在"一带一路"区域定位性能,利用STK软件分别仿真北斗区域和北斗全球星座。通过建立地面观测站和观测区域,对"一带一路"区域可见性和几何精度因子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北斗区域系统无法全面满足"一带一路"战略需要,而北斗全球系统将为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海洋区域,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主张,共分五大部分: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按我国海洋工作开展的范围,还要加上沿海(沿海地带)、国际海底开发和两极事业。海洋区域与陆地区域不同的是,在管辖权属上分了很多的等级,每一部分的区域,都会有一种不同的管辖权限,这种管辖权限,既有国际法所赋予的,也有国内法所赋予的;既有通过不断地管辖所获得的“历史性权力”,也有通过政治、经济、法律和军事行动所获得的管辖空间。从区域发展研究的角度上说,海洋区域比陆地区域要更为复杂和难于把握。随着中国陆地资源的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