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台站管理以及地震仪器设备的运维保障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地震监测台网中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这直接关系到地震观测数据产出的质量,对地震监测与地震预报分析研究工作意义重大。所以如何确保地震仪器设备能够高效率、低故障率的运行就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山东省地震台站管理的现状以及地震仪器设备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可以给有关地震工作人员以启发。 相似文献
2.
3.
4.
5.
6.
根据当前我国地震观测的形势需要及国产地震仪的研发现状,指出了我国应加强地震仪器自主研发的必要性。文中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地震仪器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地震仪器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及潜在应用范围,并对如何提高地震仪器的自主研发能力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野外台站仪器安装结构不合理,不仅给台网的建设带不便,而且还影响台网的正常运行率,增加维护工作量,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作者在文中提出了野外台站仪器结构模块化和采用密封箱式布局的具体方案,希望与从事地震遥测工作的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地震发生后,强震动观测台网可以获取灾区分布式台站位置的强震动记录,通过基于这些强震动记录得到的地震动参数可以快速地评估地震烈度的空间分布,以迅速判定不同地区的受灾程度,尤其是地震极震区的分布范围,为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并合理地分配救援力量、物资等提供依据,以保证救援人员及时、准确地到达极震区展开搜救工作,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本文介绍了国内外7种地震仪器的烈度计算方法,基于四川九寨沟M7.0级地震获取的强震动记录,对这7种方法的计算烈度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方法计算的仪器烈度与宏观烈度的差值均在1度误差范围以内,均显示了良好的实用性,且行业标准法和综合判别法两者的计算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测量仪器实现网络化创造了条件。Internet的日益普及,为网络化测量仪器提供了通讯链路。地震前兆仪器在经过从最初的起步、改造、完善,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具有了自己的特色。为结合最新通讯技术,“十.五”前兆总体设计中提出了“IP到仪器”。本文探讨了在地震前兆仪器中实现网络通讯协议后,前兆仪器作为独立的网络节点,其工作方式和数据流向。仪器作为多种服务并存的中心,允许用户以多种方式对其进行访问,大大方便了用户对前兆仪器的监控。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为地震前兆仪器带来了很多益处,弥补了存在的问题,为前兆数据的实时传输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西德戈丁根(Goettingen)台自1903年装置维肖尔式地震仪以来,连续观测的八十余年记录,选编了中国及其邻区的地震目录。另一方面又根据中国自己编制的中国地震目录已有的几种版本中,汇编了一份1903——1985年M7.0地震最新公布的数据的目录。本文对这两套目录所提供的地震次数及其参数,作了初步对比。为研究中国仪器记录地震所测参数的时间连贯性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本文同时还列出了上述各个中国地震在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十四种地震目录中所给出的参数。这使我们能在纵(1903——1985年同一仪器的连续记录中),横(戈丁根台目录、中国目录以及世界主要的十四种目录)两方面来研究中国地震。 相似文献
12.
13.
从地震灾场的系统特性入手,简述了地震灾场系统仿真的基本思想,并重点以开封市为对象,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8年汶川M8.0地震获得的强震动记录数据,根据《仪器地震烈度计算暂行规程》计算得到各台站处的仪器地震烈度值,分析仪器地震烈度与宏观地震烈度的对应关系,研究该仪器烈度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所得的仪器烈度值与宏观烈度完全吻合的比率为47.5%,偏差±1度以内的比率为89.1%,说明二者对应情况较为理想,仪器烈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实际的震害情况;在各宏观烈度区内仪器烈度值虽然具有一定的离散性,但其均值与宏观烈度区值的偏差相对较小,均控制在±0.3度以内。另外,文中还绘制了汶川地震仪器烈度分布图,虽然与宏观烈度在整体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仪器烈度分布与宏观烈度分布不可能完全一致。仪器烈度与宏观烈度的概念和属性有所差异,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不应混淆和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5.
16.
17.
当前地震勘探仪器的应用技术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本文对当前地震数据采集记录系统(地震仪器)的结构与使用状况进行了分类和分析.介绍了408UL、IMAGE、ARIES、BOX、IT等目前最常用的几种大型有线或无线地震仪器;介绍了目前地震仪器采用的∑-△型的ADC技术、网络遥测技术、多进制数字调制技术、蜂窝技术以及GPS时钟同步技术等多种新技术.从目前地震勘探所面临的环境及保护、勘探成本、勘探效益、勘探精度等问题出发,阐述了仪器所面,临的道数和传感器等问题,认为地震仪器应该向传感、定位、采集、传输一体化的高度智能自由组合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对地震谣言的产生、危害进行分析讨论,初步把地震谣言分为泄露型、歧义型、迷信型、肇事型、好事型、恐慌型、外来型七大类,并提出了针对地震谣言实施有效控制和处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该地震是继汶川8.0级地震后的1次强震,但并非余震。文中利用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的强震记录计算等效峰值加速度A0.5换算地震仪器烈度,并且将地震仪器烈度与强震台站周边5km内调查点烈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仪器烈度与周边调查点烈度吻合度58.6%,且偏差不超过1度。然而,即使宏观烈度相同,观测地面运动参数也存在较大离散度。但在缺少现场调查的震后初期,地震仪器烈度有可能为地震烈度范围判断提供定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